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字是以信息传递为目的的,而图形化的汉字在保留汉字信息传达特性的前提下,会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其功能与美学并存。其视觉效果,远远胜过单纯的文字和颜色的传达。本文中,笔者试阐述汉字在招贴中的图形化设计研究,为汉字图形化视觉艺术传达提供借鉴依据。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平面设计领域。
关键词:文字图形化;汉字图形化设计;招贴
招贴中对于文字图形化的设计应用早已成为设计师们的一个常用手段。图形化的文字兼具了双重优势——图形的直观可视性和文字的可读性。汉字图形化具有强大的视觉传达力度,可使受众群体瞬间准确获取信息意图,使设计作品更加具有外在艺术表现力和内在的思想内涵。
一、汉字图形化栖息于招贴的必然性
着眼于文字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起源之初的结绳记事发展为图画记事使传达符号由简到繁的过程,还是由图画记事又简化为文字符号的过程都证明了文字因“传达”的需要而存在和发展演变的一个事实。
众所周知本质上说招贴是一种视觉传达的艺术媒介,招贴发挥其视觉传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传播信息和艺术渲染的过程,从而筑就了设计师与大众心灵间的交流。招贴设计之根本是为了传达而进行的设计。
汉字和招贴的产生发展都是因为肩负着信息传达这一责任的必然产物。当然,不管是文字设计还是招贴设计都不仅仅是在单纯的服务于传播。汉字的图形化处理正是因为信息传达艺术性的需要而产生的,汉字与图是招贴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内容,经过图形化处理的汉字除了能够表达其本身文字含义外还具备了图形视觉表现的艺术美感,直观、准确、形象并富有内涵,这也正是招贴所必需的,所以说招贴是汉字图形化最完美的栖息之处,招贴设计与图形化的汉字设计相得益彰,同进步,共发展。
二、汉字图形化设计处理的必要性
汉字是记录和传播汉语的书写符号,所以传递信息是汉字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汉字它只能被使用汉字的国家的人们所接受和读懂,所以说汉字的可读性是有局限性的。
图形则与汉字的表达不相同,它的定义并不像文字那样是唯一的,图形可以被世界各民族读“懂”,图形所具有的直观性特征恰恰是汉字不具备的。汉字图形化实际上是对汉字符号进行视觉图形语言转换,使汉字突破了地域局限,模糊了种族界限,从而转变为全世界都可读懂的“世界语”拉近了人与人之间距离。
三、汉字图形化在招贴中的设计与应用
汉字图形化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汉字再创意的设计历程,在汉字图形变化之后被赋予的这种艺术性传达能力就像是一个历史使命一样被释放出来。我们要视图形化汉字为现代招贴视觉传达的一种重要艺术表现形式,不断提升这一艺术设计领域的创造力。
1. 可读性是招贴中汉字图形化设计的第一准则
汉字图形化在创意设计时要以汉字的可读性为第一准则,否则一切都会变成徒劳无功。
如何让我们的设计作品既生动形象,又能使传达的内容清晰明了,其中汉字图形化设计“清晰的阅读性”功不可没。《互动》招贴(图1)中的汉字图形化是这样表现的: “互”字上下隐约的脸部造型设计与中间的笔墨巧妙结合,衬托了“眼睛”图形的可读性,通过“互”字和“眼睛”的巧妙结合恰如其分的表达出了招贴所要表达的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助的含义。将“宣传互动,宣传交流”的主题表达的准确而到位。
2. 美观性是招贴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汉字图形化的首要特征是将汉字作艺术性的图形化处理,加其美学特征。美观性是引起大众的关注的最基本的条件,视觉美感的是招贴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图2作品中图形化处理后的汉字“心”,在中国书法与绘画技法的共同演绎之下展现给我们的是山峦与太阳交相呼应的优美画面。成功的塑造了视觉形式的艺术美观性,并以作者独特的手法赋予画面独特风格气质,悠悠墨迹藏芳華,能够引起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思考与探索。
3.创意性是汉字图形化设计的重中之重
汉字图形化设计要能够达到观其图而知其意,看其形而入其境的创意设计,创意设计是设计的重中之重。
招贴中的汉字图形化设计的创意,除了要考虑其艺术表现手法的新颖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当下的人文文化环境,比如地地域、民族、政治立场等等都要在主题表达的同时进行综合考虑。在澳门回归招贴(图3)中的汉字图形化的创意可谓登峰造极,图形化后的“99”和“回”以一种无比巧妙的形式合二为一,这是创意最精彩之处,画面简单却寓意深刻。粉色的莲花瓣,像是飘泊在外的游子落叶归根,喻意澳门从此揭开一个新的篇章。在画面中心形成视觉的焦点。作品在全面表达“九九归一”的主题思想的基础上更能给人带来温馨而美好的,视觉上和心理上的享受。
结语:
汉字图形化在招贴中的设计应具有可读性、美观性、创意性等特性。 “汉字图形化设计”要兼有文字与图形双重的表达能力,二者的关系可谓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我们不欣赏不做图形化处理的文字表现形式,但我们更不能容忍失去文字属性的文字的存在。易懂易识别,又不失深刻内涵的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图形化文字的表达方式,是我们广大平面设计师们所要追求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李砚祖. 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35-36李先瑞. 浅析招贴设计[J]. 职业圈,2007, (11)
[2]靳埭强. 中国平面设计(四)海报设计[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3: 11-13
[3]彭凤鸣. “禅”文化在中国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3
关键词:文字图形化;汉字图形化设计;招贴
招贴中对于文字图形化的设计应用早已成为设计师们的一个常用手段。图形化的文字兼具了双重优势——图形的直观可视性和文字的可读性。汉字图形化具有强大的视觉传达力度,可使受众群体瞬间准确获取信息意图,使设计作品更加具有外在艺术表现力和内在的思想内涵。
一、汉字图形化栖息于招贴的必然性
着眼于文字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起源之初的结绳记事发展为图画记事使传达符号由简到繁的过程,还是由图画记事又简化为文字符号的过程都证明了文字因“传达”的需要而存在和发展演变的一个事实。
众所周知本质上说招贴是一种视觉传达的艺术媒介,招贴发挥其视觉传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传播信息和艺术渲染的过程,从而筑就了设计师与大众心灵间的交流。招贴设计之根本是为了传达而进行的设计。
汉字和招贴的产生发展都是因为肩负着信息传达这一责任的必然产物。当然,不管是文字设计还是招贴设计都不仅仅是在单纯的服务于传播。汉字的图形化处理正是因为信息传达艺术性的需要而产生的,汉字与图是招贴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内容,经过图形化处理的汉字除了能够表达其本身文字含义外还具备了图形视觉表现的艺术美感,直观、准确、形象并富有内涵,这也正是招贴所必需的,所以说招贴是汉字图形化最完美的栖息之处,招贴设计与图形化的汉字设计相得益彰,同进步,共发展。
二、汉字图形化设计处理的必要性
汉字是记录和传播汉语的书写符号,所以传递信息是汉字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汉字它只能被使用汉字的国家的人们所接受和读懂,所以说汉字的可读性是有局限性的。
图形则与汉字的表达不相同,它的定义并不像文字那样是唯一的,图形可以被世界各民族读“懂”,图形所具有的直观性特征恰恰是汉字不具备的。汉字图形化实际上是对汉字符号进行视觉图形语言转换,使汉字突破了地域局限,模糊了种族界限,从而转变为全世界都可读懂的“世界语”拉近了人与人之间距离。
三、汉字图形化在招贴中的设计与应用
汉字图形化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汉字再创意的设计历程,在汉字图形变化之后被赋予的这种艺术性传达能力就像是一个历史使命一样被释放出来。我们要视图形化汉字为现代招贴视觉传达的一种重要艺术表现形式,不断提升这一艺术设计领域的创造力。
1. 可读性是招贴中汉字图形化设计的第一准则
汉字图形化在创意设计时要以汉字的可读性为第一准则,否则一切都会变成徒劳无功。
如何让我们的设计作品既生动形象,又能使传达的内容清晰明了,其中汉字图形化设计“清晰的阅读性”功不可没。《互动》招贴(图1)中的汉字图形化是这样表现的: “互”字上下隐约的脸部造型设计与中间的笔墨巧妙结合,衬托了“眼睛”图形的可读性,通过“互”字和“眼睛”的巧妙结合恰如其分的表达出了招贴所要表达的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助的含义。将“宣传互动,宣传交流”的主题表达的准确而到位。
2. 美观性是招贴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汉字图形化的首要特征是将汉字作艺术性的图形化处理,加其美学特征。美观性是引起大众的关注的最基本的条件,视觉美感的是招贴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图2作品中图形化处理后的汉字“心”,在中国书法与绘画技法的共同演绎之下展现给我们的是山峦与太阳交相呼应的优美画面。成功的塑造了视觉形式的艺术美观性,并以作者独特的手法赋予画面独特风格气质,悠悠墨迹藏芳華,能够引起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思考与探索。
3.创意性是汉字图形化设计的重中之重
汉字图形化设计要能够达到观其图而知其意,看其形而入其境的创意设计,创意设计是设计的重中之重。
招贴中的汉字图形化设计的创意,除了要考虑其艺术表现手法的新颖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当下的人文文化环境,比如地地域、民族、政治立场等等都要在主题表达的同时进行综合考虑。在澳门回归招贴(图3)中的汉字图形化的创意可谓登峰造极,图形化后的“99”和“回”以一种无比巧妙的形式合二为一,这是创意最精彩之处,画面简单却寓意深刻。粉色的莲花瓣,像是飘泊在外的游子落叶归根,喻意澳门从此揭开一个新的篇章。在画面中心形成视觉的焦点。作品在全面表达“九九归一”的主题思想的基础上更能给人带来温馨而美好的,视觉上和心理上的享受。
结语:
汉字图形化在招贴中的设计应具有可读性、美观性、创意性等特性。 “汉字图形化设计”要兼有文字与图形双重的表达能力,二者的关系可谓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我们不欣赏不做图形化处理的文字表现形式,但我们更不能容忍失去文字属性的文字的存在。易懂易识别,又不失深刻内涵的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图形化文字的表达方式,是我们广大平面设计师们所要追求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李砚祖. 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35-36李先瑞. 浅析招贴设计[J]. 职业圈,2007, (11)
[2]靳埭强. 中国平面设计(四)海报设计[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3: 11-13
[3]彭凤鸣. “禅”文化在中国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