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中国人的信仰跟西方人不一样”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_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西北郊的凤凰岭上,有座千年古刹——龙泉寺,山门前两株遒劲的翠柏,直指青天。寺内建筑虽新,但屋顶的灰瓦多是陈年旧货——因为,它们曾见证过龙泉寺的风雨沧桑。洗瓦片,寺内不少僧人都有此经历,学诚法师也不例外。
  站在寺中禅意浸润的古木下,如果你问学诚法师:“纯粹的佛法是否要隐于山林、与现代科技绝缘?”他的回答一定是“不”或者“NO”……
  与以往仅在寺庙弘扬佛法的高僧不同,学诚是一个积极入世的法师。2006年,他开通博客,成为大陆佛教界的“博客第一人”;2009年,他开通微博,之后升级为中、英、法、俄、西、德、日、韩8种语言,“粉丝”超过30万;今年2月,他组织出版了《和尚·微博——北京龙泉寺的365天》,书中用8种语言记录了龙泉寺2011年每一天的活动。
  一位“粉丝”用英文留言:“以前,都是看洋教士到中国布道;今天,终于有中国法师向洋人讲经了。”
  “我还会做很多事情,让佛教、佛法贴近社会。”学诚法师略带神秘地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身兼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主席等要职,学诚法师现在已经是佛教界的一位名人,龙泉寺的名气也急剧上升。
  高人云集的现代化寺庙
  
  来之前,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就听说,龙泉寺的生活几近“共产主义”。龙泉寺拒绝商业化运作,不收门票,不参与所在景区门票分成,免费提供香火;另一方面,寺内和尚没有单资(寺庙每月给常住僧人发的工资),衣食住行皆由寺庙统一配给。学诚法师曾说过:“出家人自古不做生意。如果禁不住金银财宝的诱惑,佛法也不可能传承千年至今。”
  3月19日,在和学诚法师约好采访的前一天,记者来到了龍泉寺。“师父是寺庙的方丈,也是中国佛教协会的负责人,因此有时不在寺里,而是在位于北京西城区的中国佛教协会做佛教整体的有关工作,或者外出出席一些活动。”学诚法师的弟子贤威告诉记者,并安排记者在寺里住了下来。
  斋饭前,一位常住居士嘱咐记者,在大寮(食堂)用餐时不能说话,饭菜尽量吃完,要按顺序落座,两个人中间不要留空位。常住居士是未出家的佛教徒,提供无偿劳动,长年吃住在寺里。晚上9点半以后,寺里就不再有任何活动了,因为第二天4点要上早课——诵经。没有人打破这些制度,除了学诚法师——只有他还会在夜里两三点回复微博留言。网友们的问题各式各样,而他总是尽可能地逐一回答,甚至连“怀孕后是否适宜上香”这样的提问都不落下。
  从外表看去,龙泉寺所有的新建筑都是青砖灰瓦的传统建筑风格,进入内部,却是现代化的设备,大部分房间都装有电脑。龙泉寺有8部手机,按照工作需要发给相关法师,负责与记者联系的贤威就拿着其中一部。寺中还有网络,与龙泉寺有关的QQ群近200个,义工报名、出家联谊、网络学佛、法会事务等都靠它;寺中不少工作也与网络有关,网站更新、博客维护、数字图书馆建设……龙泉寺官网还开通了“网络佛学院”,内设视频、录音,只要上网均可学修。
  龙泉寺现有的数十名僧人、200多位居士中,不乏“高人”:2007年,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一名本科毕业生,放弃中科院硕博连读的机会来到龙泉寺,成了今天的贤威;2008年,教育专家董春喜变身龙泉寺的一位常住居士,从事佛经等书籍的编辑、排版等工作;2010年,北京大学数学系才子柳智宇放弃了麻省理工学院邀请决然入寺……“有一次,师父在北京大学做演讲,台下坐了很多人,我负责调音响,当时没什么经验,结果非常糟糕。我以为师父会有点不高兴,但师父只是投来了温和的目光,会后也没有任何批评,只有鼓励。”贤威告诉记者,他已经决定毕生追随学诚法师。
  现在,龙泉寺平均每月有一次法会,参与者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是龙泉寺与社会最大规模的“亲密接触”。由于与学诚法师结缘,每次法会前,寺方都会提前给记者发一条通知短信。
  
  “这个小和尚了不起”
  
  到今年的农历二月初八,学诚法师已出家整30年。二月初八也是佛祖释迦牟尼出家的日子。出家时,学诚法师还是一个名叫傅瑞林的初三学生。
  1966年,傅瑞林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一个农村家庭,父亲是村里的会计,母亲是虔诚的佛教徒,祖母则是地道的出家人。从小,他就和佛门结缘,诵经、打坐、到离家不远的往生寺(现称极乐寺)读佛教典籍。
  16岁那年,为了出家傅瑞林差点和家里闹翻了。那天是正月初三,傅瑞林拜佛回来,跟父亲商量出家的打算。当时,还有半年,他就念完初中了,父亲让他拿到毕业证之后再出家。傅瑞林说:“出家人要毕业证干什么?不让我出家,我就不读书了,在家孝敬你们,帮家里种田,分担你们的辛苦。”一个月后,他在莆田广化寺出家,法号学诚。
  刚出家时,学诚曾请教圆拙法师如何修行,圆拙法师讲了一个故事:“过年的时候,丛林(寺院)中有分橘子的习惯,库头(出纳)把橘子称好,分成一堆一堆,里面有大的、也有小的。轮到你时,不要刻意去挑。如果你存心挑大的,那是你贪利;如果你存心挑小的,那是贪名。”这个故事对他启发很大,“一切随缘,平常心是道”。平时在寺里,学诚话很少,闷头做事,从不抱怨。圆拙法师经常夸学诚“这个小和尚了不起”,只是从不当着他的面。
  1984年,学诚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考取了中国佛学院本科班,并第一次来到北京。佛学院与广化寺的环境有很大不同,学诚最初有些不适应,写信给圆拙法师:“学院较乱,很多人不愿学修,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自己见了伤心,想回广化寺。”圆拙法师回信说:“别人是别人,你应当虚心学习。”1988年,学诚升入研究生班。在广化寺众僧中,学诚的学历是最高的。1989年,年仅23岁的学诚担任了广化寺方丈,成为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中年纪最轻、学历最高的名寺方丈。
  2004年,学诚法师担任陕西法门寺方丈。2005年,他又应邀担任北京龙泉寺方丈。
  那时的龙泉寺陈旧而简单,几间木架构建筑,水、电、暖等条件都不完善,只有5名僧人和1位常住居士。从设施建设到僧团建设,一切都得白手起家,无不由学诚法师悉心策划、组织。为解决用水紧张,他曾率众登至山涧源头水坝,清淤挖沙。“困难肯定是会有的。从物理学角度来看,汽车跑、人走路,都有阻力,但没有阻力就没有动力。”学诚法师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学诚法师从1993年至今担任了多达30余项社会和宗教界的职务。面对赞誉,学诚法师心境平淡:“出家人不能太俗气。过去的成绩是敌人,现在的成绩是朋友,未来的成绩是老师。”“无我无畏,无私无忧”,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佛教要从山上走到山下
  
  在与记者交谈过程中,学诚法师把声音压得很低,尽管只有1米之隔,但要听清楚他的每句话还是很不容易。贤威说,因为学诚法师经常到各地演讲,说话太多,嗓子受不了。不过,学诚法师的脸上经常会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意,依旧让记者感受到他的平易。言谈间,学诚法师始终在表达着对于各种社会问题的关切。
  环球人物杂志:您的8种语言微博都是您自己发的吗?
  学诚法师:我每天都发微博,半夜里也经常发。龙泉寺有个翻译中心,我发了微博后,由他们再翻译过去。除了翻译人才,我们还有漫画人才,把佛学思想形象地表达出来,这些漫画我也经常发到微博里。
  环球人物杂志:平时,您都做些什么?
  学诚法师:主要做5件事情:一、将中国的佛教基本教义与现代文明,尤其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结合,做出符合时代进步与发展的选择和决策;二、将中国古代佛教的清规戒律与现代社会的管理制度相结合;三、培养出家、在家的佛教人才;四、探索、寻找佛教服务社会、融入社会、切入社会的新途径、新方法、新形式,当然也包括慈善公益事业;五、弘扬以佛教为主的,包括儒家、道家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走向国际,与西方文明形成良性交流,互取所长,改变我们宗教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
  我们现在的多语种微博、博客、网站、刚成立不久的慈善基金以及举办的活动,都是用来诠释这些内容。
  环球人物杂志:少林寺也在探索融入社会的新形式,近期就连寺里的和尚都当起了导游。
  学诚法师:(笑而不语)
  环球人物杂志:现在到龙泉寺皈依的人越来越多了,居士也越来越多,您认为这背后是什么原因?
  学诚法师:人如何调整、化解自己内心的矛盾,然后敬而远之,以及整个社会种种问题该如何化解,解决这些问题没有文化的力量是不行的。而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宗教思想都是从人的内心出发,容易让人接受。
  环球人物杂志:您为什么积极地主张佛教要和社会相融合?佛教不是讲究“出世”吗,这样是不是太“入世”了?
  学诚法师:这30多年来,大家都在讲钱,这个就很麻烦。片面追求物质发展、追求GDP,精神文明没有跟上去。只要是好的思想,自然要传播;同时,能传播出去的佛教才是好佛教;再好的佛教,如果被束之高阁,它的社会功能就发挥不了。但从山上走到山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是在忧国、忧民、忧教。
  环球人物杂志:为什么忧教?现在不少高级知识分子都成了您的弟子,这些人可以说都是社会精英。
  学诚法师:但宗教方面的人才还不足,而另一方面,社会上的好多人才都没事做。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到佛教事业当中来。我们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没有人才,没有传播,怎么走向世界?
  环球人物杂志:听贤威法师说,要想成为您的弟子,要满足3个条件:爱学习、能吃苦、有信仰。
  学诚法师:是的,不是所有人我们都接纳。在清朝以前,出家全部要通过考试的。
  
  玄奘大师如果活在当代也会开微博
  
  环球人物杂志:不少人认为,很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中国人缺乏宗教信仰。您认为是这样吗?
  学诚法师:我不这么认为,不懂宗教的人才会那么说。中国人的宗教信仰,跟西方人不一样。就佛教来说,人跟佛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佛性,通过长期的修行、觉悟,最后都能成佛——佛的本意就是觉悟。再者,儒家讲,人人可以为尧舜;道家讲,人人都可以得道成仙。佛教有2600年的历史,而中华文明至少也有5000多年了,文化是宗教的外延,文化、信仰都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对宗教的界定不像西方人那样,不是说我们就没信仰。
  环球人物杂志:在您看来,佛教最大的社会价值是什么?
  学诚法师:促进和平,这是最主要的。当然,不是说一个人做一件事就能世界和平,但至少传播了和平的理念,能够使更多的人有这种理念,有这种想法。如果所有人都有這种想法,那我们的世界就会和平。
  另外,佛教能促进社会道德体系的建立,调节社会的贫富差距。比如在龙泉寺,大家能够互帮互助,吃住是不用花钱的,一直都不用花钱。
  环球人物杂志:社会上也有人指责您开微博、出书是在作秀,真正的大师就应该专心在寺院里传承佛法。
  学诚法师:人总是有烦恼的。我们做的事情,于国、于民、于教都有利,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佛教要弘法,需要利用现代传媒手段,这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佛教社会价值的方法。否则寺院规模再大,也只能吸引有限的信众。无论是书,还是网络,都是一种文化,文化是符号和纽带,我们通过这种符号把自己生命的历程忠实地记录下来,留给后人看,让后人知道过去的人做了什么,是怎么学修的,这是我们对历史的责任,对佛教的责任。
  我想,古代的那些高僧,玄奘大师、鸠摩罗什大师、鉴真大师如果生活在当代,他们也会开微博的。
  
  编辑:李雪 美编:黄浩 编审:张勉
其他文献
不知是因为打网球太用力,还是因为提的箱子太重,最近手肘老疼。  起初只是隐隐作痛,后来竟连刷牙、拧毛巾也不方便了。尤其凌晨四五点、凉意重的时候,总由梦中痛醒。  “某医院的复健科有位名医,女的,可以去看看。”朋友说,又一瞪眼,“不过你小心,她很凶,會骂人。”  果然是名医,由诊疗室门口的人潮就看得出。从门缝里看她,真的面带寒霜,令我有点紧张。  总算叫到我,进去坐下。  “什么问题?”她翻病历,我
上世纪20年代,意大利米兰一位年轻的服装学徒出师后,想创办一间自己的服装加工作坊。  然而,小伙子几年来都是学徒,没有薪水更没有积蓄。周围的人善意地提醒他说:“做生意是需要本钱的,你的想法根本行不通。”可小伙子却似乎一点也不担心。他跑到银行对经理说想贷一笔款,用来租店面经营服装作坊。银行经理问他用什么作抵押,小伙子说:“我用自己的服装手艺作抵押,如果一年内我还不起钱,我就用我的手艺替人打工赚钱分期
9岁出家,20岁接管祖传矿产,46岁作品被故宫收藏    台北故宫是中国古代艺术藏品最丰富、完整的博物馆之一,镇馆之宝“翠玉白菜”与“肉形石”,是前往观光的所有旅客必观之物,很多人更是不忘随行购买一两件复制品,以显示“到故宫一游”。  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在台湾还有一位奇人,其作品足以与“翠玉白菜”相媲美,他叫胡焱荣。他不但在台湾开设了全球首座翡翠博物馆,还是缅甸10多个翡翠矿坑的主人、台北故宫
每次谈到我的“文艺生涯”,开场都是照例要提一下我的名字的,这个和“神笔马良”主人公一样的名字,最初的由来不过是我在家里排行老二,上海话把二多读成“两”,“良”和“两”谐音,所以我从事艺术工作的父母给了我“马良”的名字。如果我叫马二,也许我的人生会多一些喜剧色彩吧?可我偏偏叫马良,因为这个名字,我童年遇到的每一个人都问我:“你为啥不画画呢?”  后來,我在小学里特别爱慕的一个女同学,用一种很严肃的口
除了生命,一切事物对于我来说都变得不可承受——办公室,居室,街道,甚至它们的对立物(假如这样的对立物存在),都会将我淹没和压迫,只有生活的整体能给我提供宽解。是的,整体的任何部分都足以抚慰我。一道阳光源源不断地照进死气沉沉的办公室,街上的一声叫卖直上我住房的窗口,还有人们的存在,气温和天气的变化,以及世界令人生畏的客观性……  一道阳光突然照入我的心胸,我的意思是,我突然看见了它……它是一束几乎没
在中国,几乎每一个人的网购账号里都有一辆“购物车”,里面无数商品链接如涓涓细流,汇集到这个国家繁忙的生产线上,它又像一个个秘密花园,轻掩着无数人最真实的镜像。  有句话颇为流传:了解一个人,要看他的购物车。因为朋友圈可以伪装,但购物车不会撒谎。购物车里装满了人们最真实的欲望。15分钟的明星同款  小安是毛坦厂中学高三的一名复读生,他的购物车里只会出现两样东西:一类是教辅,另一类是鞋子。  这里是亚
“一个企业存在,就要有利润,我就是为了这个目标在做。”2012年2月7日,刚从国外滑雪回来的胡润,坐在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写字楼里,接受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的专访。  谈起胡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一连串的排行榜,从最早的富豪排行,到慈善家、艺术家、奢侈品排行……胡润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与此同时,他遭受的非议也越来越多。“一个外国人怎么能了解中国富豪挣多少钱?”“他怎么进入富豪圈的?榜单的依据是什么?”
穆罕默德的父亲是开国总统,哥哥是现任总统,他是家族权力与财富的继承人  12月14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下文称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展开了他为期3天的中国之行。人们对这位中东“土豪”充满了好奇,他和他的传奇家族,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富甲天下的家族”  阿联酋由7个酋长国组成,阿布扎比是其中最大、实力最强的一个。统治阿布扎比的是阿勒纳哈扬家族。穆罕默德的父亲和哥哥都是阿
动物们是怎样看待死亡的呢?大象似乎知道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有同伴倒下的时候,它们会用鼻子拱它,帮它站起来。如果还是不行,它们就知道那头象已经死了。之后就会待在死去的同伴身边,仿佛在凭吊,久久不肯离去。黑猩猩的孩子死后,就算孩子的身体已经干瘪得像木乃伊一樣,妈妈还是会抱着不放。动物们多半是懂得死亡的吧?  “我快要不行了吧?”它们也许会这样感受到死亡的气息。动物的听觉和嗅觉比人类敏锐许多,有时候可以感
傅山·草書条幅傅山·行书(局部)  傅山(1607一1684年),明末清初道家思想家、中医名家、书法家。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字青主等。山西太原人,常以老庄之徒自居。于学尽通,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在医学史上有突出地位。傅山被认为是明末清初保持士人气节的典范人物,入清后曾被捕入狱,宁死不降。康熙十八年,清庭又设博学鸿词科,傅拒不应召并绝食数日抗之。傅山·行草扇面傅山画像傅山·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