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玉溪市第一幼儿园对内坚持“学思研行、自驱成长”的理念,对外秉持“传帮带教、美美与共”的信念,开创了“12345输出模式”,即“1个努力方向、2条帮扶路径、3种办园模式、4个特色亮点以及5个发展同向”。通过以点带面、引领示范的方式,推广玉溪一幼有效的管理方法和保教经验,做到“名而有爱、名而有责、帮而有方、帮而有效”,连续三年被云南省教育厅表彰为对口帮扶薄弱学校先进单位。
“1”个努力方向
“幼有所育、幼有善育、幼有优育”,是幼教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2”条帮扶路径
一是提供菜单式帮扶。了解帮扶对象的需求,做到有求必应。提供专题培训内容菜单供各县区幼儿园选用,派出省市级优师名师走进县区幼儿园进行在岗、跟岗和代培指导。打造优质慕课、微课和一师一优课,通过云平台网络收录示范辐射;利用省市两级名师工作室(坊)的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研讨、实践探索、主题研究等。“一花引来百花开”,截至2020年12月,成功组织开展了五期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共培训了395名园长和后备人才,并帮红河州代培园长35人。疫情期间,利用先进的网络传输系统与多所幼儿园进行了深入的云端教研活动,让老师们受益匪浅;首创玉溪市“幼儿园男教师联盟”,充分发挥和发掘男教师的性别优势和职业优势。
二是结对式帮扶。从帮扶问题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帮扶人员精准、帮扶成效精准等四个方面精准发力,采用手拉手、结对子、传帮带等多种活动形式进行帮扶。成立帮扶小组,主动与帮扶园(所)联系对接,制定方案,针对他们的现状、需求查找问题,寻找帮扶策略。创建教师学习、交流和发展平台。建立微信群,方便大家沟通交流,答疑解惑。通过加强园际交流、互通互访、进园指导、进班跟班培训、送教送课、送专题等形式,提升帮扶园教师的专业能力。
“3”种办园模式
大胆开展“名园+民园”“园企合作”“民建公办”办园模式的探索。五年来,采用“名园+民园”模式帮扶红塔区万裕幼儿园;采用“园企合作”模式创办高新实验园;采用“民建公办”模式开办玉山小镇幼儿园。通过玉溪一幼3-5年先进理念和优质资源的输出,使多种形式创办的幼儿园较快成了当地的优质民办园。同时,玉溪一幼三个公立园区也形成“一园一品”的办园格局。
“4”个特色亮点
一是聚焦对象,提升“精准度”。玉溪一幼派驻每所分园或帮扶园的执行园长,从管理、科研、保教水平和培训能力等方面要求整体素质较强,以园本部为大本营,以每周例会或每月园务会来提供分园工作困难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为制度建立健全,规范化管理打好基础。注重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到相关园区进行传帮带,通过师徒结对快速有效地促进教师整体专业素养提升,为幼儿园的管理及發展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二是整合资源,成为“孵化器”。加强对保育教师、保健医生的岗前培训。通过跟岗实习,让教师们很快胜任幼儿园工作。在引领示范和帮扶中,玉溪一幼培养出一大批善于学习、勤于反思、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涌现出大批省级、市级骨干教师,成为“优师名师”孵化的摇篮。
三是关注需求,扩大“覆盖面”。针对科学管理、制度建立、教师专业、幼儿膳食等薄弱问题,玉溪一幼制定的帮扶措施是手把手传、帮、带,将名园先进的办园理念传递渗透到新建薄弱的民办幼儿园,以“点”对“点”形式进行责任认定,明确名园在民园园舍建设、师资培训、园区管理等方面的责任和使命,在制度建立、教师培训、膳食管理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帮扶。
四是重视交流,开辟“新形式”。重视被帮扶园区的反思、反馈与交流,每次活动结束后及时组织教师们开展跟班情况的反思、反馈、质疑,针对跟班教师的一些共性问题,展开讨论和答疑,形成共识,以帮助帮扶园教师们理清思路,明确方向。
“5”个发展同向
一是办园条件同改善。积极响应“课程游戏化”理念号召,采取改、扩、放、研、导的方式,帮助被帮扶园区整体规划,全面改造户外环境,适时调整游戏环境和材料,不断打造和完善各户外区域,使幼儿园办园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同时也提升了玉溪一幼教师的实践能力。
二是规章制度同完善。玉溪一幼的各项规章制度、课题成果、档案资料、优质活动、精品教案、特色课程、专题报告等资源,被帮扶教师均可共享。
三是园务管理同规范。共享园务管理资源、共享带量食谱,将名园的科学代量膳食和严格规范膳食操作程序渗透到民园中,建园初头两年带量食谱与名园共同使用,统一管理要求、统一管理内容、统一管理评价。
四是保教质量同提升。重视传帮带,以计划促落实。玉溪一幼骨干教师与被帮扶园教师一起认真制定科学细致的保教工作计划、周计划,从目标制定、环节设计、活动提问的有效性等进行具体、详细的指导,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均进行认真梳理和有效指导。
五是专业水平同进步。共享落实教师培养计划。协助帮扶园教师制定切实的教师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帮扶教师的整体保教水平,帮助年轻教师量身定制《职业发展规划》,定人、定时、定责对年轻教师进行帮扶,有效缩短了新教师的适应期,加速教师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