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從师范院校毕业在普通中学工作了20余年,再到职业学校工作又近八年,选择了教育类型的跨越。到中职学校工作的这几年,发现我们学校大多是青年教师,有一个现象引起了我的关注:一些刚刚从学校毕业走上教育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经过一二年或二三年的努力,很快就能够独当一面,甚至在教务处的考评和学生的评教测评中位次列前,深受学生喜欢。青年教师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岗位崭露头角并且发挥重要作用的已经较为普遍。这个关注结果令我惊讶,同时也激发了我对这一现象的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入职一二年左右的青年教师在其他普通学校中尚处于“新手”阶段,而在中职学校却可以脱颖而出乃至独领风骚?既然是“普遍现象”,其中的内在原因是什么?我想,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梳理和思考,如果能得出中职学校青年教师成长的一般结论和发展规律,那么对于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应该是有好处的。
关键词:中职;教师;成长
现谈谈个人思考观点:
一、中职教育特殊的“教育属性”,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了发展机会
与其他教育类型相比,我一直认为,职业教育是距离教育本质最近的。原因十分简单:中职教育挣脱了高考的桎梏,师生都获得了教育的自由。正是在这种“自由”的状态下,青年教师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青年教师”的劣势在中职学校却转化成为“优势”,说得更准确一点,中职学校的青年教师在需要向中老年教师学习的同时,也具有“优势”的一面。而这种“优势”是普通教育中的青年教师所无法比拟的。
关于一位教师的成长周期,理论界有不同的说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青年教师要想成长为一名骨干教师或名师,要经历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如果我们对这一“较长的过程”进行仔细考量,不难发现,青年教师的成长必须跨越的障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客观存在的、青年教师必须经历的,比如专业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丰富广博的文化知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课堂掌控能力、随机应变的教育智慧等等;另一类障碍却是人为的,或者说是现行的教育体制决定的,比如对高考试题方向的把握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训练步骤、训练技巧、训练策略等。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每一所普通高中学校里,毫无例外地都有一批“把关教师”,所谓的“重点班”就是由这些“把关教师”担纲教学任务的。他们“身经百战”,对高考的套路和不同年份试题变化的走向可谓成竹在胸。很显然,一个青年教师要想成长为这样的“把关教师”,没有多年的摸爬滚打是不太可能的。而中职学校的青年教师有幸避免了第二类障碍,这是他们得以迅速成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中职学生和青年教师天然的亲近关系,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们知道,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中职教育依然属于“剩下来”或在普通学校“被放弃”的那部分人的教育。对于中职生来说,中考是他们人生遇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这一重大失败只是义务教育九年的结果,与这个结果相比,他们经历的过程更为悲催。不必讳言,中职学生在过去的九年中(尤其是初中三年)是不受老师待见的。在许多初中学校里,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说起学习优秀的学生可谓眉飞色舞,说起后进生则是眉头紧锁;对优秀学生的家长可谓笑脸相迎,对后进生的家长则是冷漠相对。在家长会上,班主任进行表扬时,后进生从来不被提起,班主任进行批评时,后进生则从来不被忘记,惨遭 “放弃”。绝大多数的中职生初中三年就是这样虚度过来的。
中职生来到我们中职学校后,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等和自由。在中职学校,没有了所谓的“学霸”,没有了来自班级排名、年级排名的压力,没有了来自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嫌弃、放弃的眼神。过去他们渴望得到的被接受、被认可、被关注、被人爱,到了中职学校都变成了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间有着天然的、本能的亲近的“冲动”。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次鼓励都能让他们感到无比温暖。
中职学校的青年教师由于和学生年龄差距小,兴趣爱好方面共同点较多,即使存在着不同年代的差别,也能够相互理解,比较容易沟通。因此,在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方面,青年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职学校的青年教师要想成为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自身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还需要虚心向中老年和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更需要不断地反思积淀。
青年教师从熟悉讲台,到站稳讲台,再到看懂教育教学的一些道道,終至成为优秀教师或教学骨干或名师,是需要一定时段经历的,这是许多人为年轻教师设计的成长思路。青年教师的成长是有一段路要走,有的人干了十年,可能也突围不了自己的平庸,上进好学的人不用三年就能独当一面,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人的悟性,这悟性就是对中职教学工作的热爱与思考,对学生的学习问题敏感,对教材及教学内容的整合处理技巧,对国家教育政策的领悟,对社会对教育对家长对学生的需求把握,对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灵活运用,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等方面都得思虑,一样也不能落下,果真有落下的,那会是对教育工作的责任心。
在这里,我只是想强调,中职教育的特殊属性给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天时地利的氛围和广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中职;教师;成长
现谈谈个人思考观点:
一、中职教育特殊的“教育属性”,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了发展机会
与其他教育类型相比,我一直认为,职业教育是距离教育本质最近的。原因十分简单:中职教育挣脱了高考的桎梏,师生都获得了教育的自由。正是在这种“自由”的状态下,青年教师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青年教师”的劣势在中职学校却转化成为“优势”,说得更准确一点,中职学校的青年教师在需要向中老年教师学习的同时,也具有“优势”的一面。而这种“优势”是普通教育中的青年教师所无法比拟的。
关于一位教师的成长周期,理论界有不同的说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青年教师要想成长为一名骨干教师或名师,要经历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如果我们对这一“较长的过程”进行仔细考量,不难发现,青年教师的成长必须跨越的障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客观存在的、青年教师必须经历的,比如专业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丰富广博的文化知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课堂掌控能力、随机应变的教育智慧等等;另一类障碍却是人为的,或者说是现行的教育体制决定的,比如对高考试题方向的把握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训练步骤、训练技巧、训练策略等。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每一所普通高中学校里,毫无例外地都有一批“把关教师”,所谓的“重点班”就是由这些“把关教师”担纲教学任务的。他们“身经百战”,对高考的套路和不同年份试题变化的走向可谓成竹在胸。很显然,一个青年教师要想成长为这样的“把关教师”,没有多年的摸爬滚打是不太可能的。而中职学校的青年教师有幸避免了第二类障碍,这是他们得以迅速成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中职学生和青年教师天然的亲近关系,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们知道,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中职教育依然属于“剩下来”或在普通学校“被放弃”的那部分人的教育。对于中职生来说,中考是他们人生遇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这一重大失败只是义务教育九年的结果,与这个结果相比,他们经历的过程更为悲催。不必讳言,中职学生在过去的九年中(尤其是初中三年)是不受老师待见的。在许多初中学校里,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说起学习优秀的学生可谓眉飞色舞,说起后进生则是眉头紧锁;对优秀学生的家长可谓笑脸相迎,对后进生的家长则是冷漠相对。在家长会上,班主任进行表扬时,后进生从来不被提起,班主任进行批评时,后进生则从来不被忘记,惨遭 “放弃”。绝大多数的中职生初中三年就是这样虚度过来的。
中职生来到我们中职学校后,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等和自由。在中职学校,没有了所谓的“学霸”,没有了来自班级排名、年级排名的压力,没有了来自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嫌弃、放弃的眼神。过去他们渴望得到的被接受、被认可、被关注、被人爱,到了中职学校都变成了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间有着天然的、本能的亲近的“冲动”。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次鼓励都能让他们感到无比温暖。
中职学校的青年教师由于和学生年龄差距小,兴趣爱好方面共同点较多,即使存在着不同年代的差别,也能够相互理解,比较容易沟通。因此,在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方面,青年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职学校的青年教师要想成为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自身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还需要虚心向中老年和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更需要不断地反思积淀。
青年教师从熟悉讲台,到站稳讲台,再到看懂教育教学的一些道道,終至成为优秀教师或教学骨干或名师,是需要一定时段经历的,这是许多人为年轻教师设计的成长思路。青年教师的成长是有一段路要走,有的人干了十年,可能也突围不了自己的平庸,上进好学的人不用三年就能独当一面,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人的悟性,这悟性就是对中职教学工作的热爱与思考,对学生的学习问题敏感,对教材及教学内容的整合处理技巧,对国家教育政策的领悟,对社会对教育对家长对学生的需求把握,对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灵活运用,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等方面都得思虑,一样也不能落下,果真有落下的,那会是对教育工作的责任心。
在这里,我只是想强调,中职教育的特殊属性给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天时地利的氛围和广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