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学会了观察物理实验的方法,提高了物理实验的感知力,才能掌握物理实验的技能,从而增加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启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物理 实验 教学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是国家强盛的手段,我国的产品要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关键是要提高国民的创新能力,而国民创新能力的提高,要长期地重视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的途径有很多条,但提高青少年的动手能力是必经之路,作为教育工作者,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重视实验教学,扎实有效地开展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笔者从教初中物理二十多年,结合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观察方法,就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现象与外部形态的关系,现象与物体内部结构的关系,现象与物体动态的关系。特别是能利用两种观察方法,即验证观察法和归纳观察法来进行观察。例如:探求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先让学生观察:同一木块分别在毛巾表面上和木板表面上滑动时摩擦力的大小,再观察:相同的两块木块层叠在同一木板面上滑动时摩擦力的大小,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结论。这样,学生就掌握了归纳观察法,为动手做实验奠定了基础。
二、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演示实验是学生动手实验的示范,这就要求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做到准备充分、操作规范、直观明了、结果清晰。这样学生才能依据实验现象准确地得出结论。关键是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动手探求科学的兴趣,为做好分组实验打好基础。
三、上好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一)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想实验获得成功,准备必须充分,准备的内容包括熟悉该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结论,以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原因等。还要拓展本实验与其他知识的联系,把握实验的主动性。
(二)课中操作。学生动手实验前教师先要将实验演示一遍,这就要求教师演示时,过程清晰,动作规范。学生观察了教师演示后还不能急于动手,还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熟悉仪器,理清实验步骤,准备充分后再动手。学生动手做实验时,教师要不停地在场中巡视,对学生的不规范动作及时纠正,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分析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还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注意安全等,把品德安全教育融于实验教学中。
(三)课后消化和总结。实验后,教师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写出实验报告,报告中除了有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结论外,特别要写出实验出现的异常情况和实验的收获。教师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后及时总结,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开展丰富多彩的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活动要立足于学生,材料简单易得,方法要简便,这样学生才有积极性,才能共同参加。比如,在探求声音传播的实验中,布置给学生自制“土电话”任务,学生兴趣特别高,有的找来铁质饮料瓶,有的找来塑料饮料瓶,有的找来棉线,有的找来牛筋线……七手八脚做好了许多各种材质的“土电话”,并利用它们进行传声实验。这样,学生自己就验证了固体可以传声,效果显而易见。尤其可喜的是,学生通过多种材质“土电话”的自制,还发现了“不同材质传声效果不同”,这是意外的收获,这是创新意识的萌芽。特别有些同学完成了课本上的实验外,还能利用自制的器材尝试不同于课本的方法做实验,还有个别同学尝试改进实验方法,这说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启发。教师看到学生的这种表现会感到欣慰的。
以上所述是我在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过程,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关系,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张小明.小实验小制作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3.
【关键词】物理 实验 教学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是国家强盛的手段,我国的产品要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关键是要提高国民的创新能力,而国民创新能力的提高,要长期地重视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的途径有很多条,但提高青少年的动手能力是必经之路,作为教育工作者,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重视实验教学,扎实有效地开展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笔者从教初中物理二十多年,结合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观察方法,就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现象与外部形态的关系,现象与物体内部结构的关系,现象与物体动态的关系。特别是能利用两种观察方法,即验证观察法和归纳观察法来进行观察。例如:探求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先让学生观察:同一木块分别在毛巾表面上和木板表面上滑动时摩擦力的大小,再观察:相同的两块木块层叠在同一木板面上滑动时摩擦力的大小,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结论。这样,学生就掌握了归纳观察法,为动手做实验奠定了基础。
二、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演示实验是学生动手实验的示范,这就要求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做到准备充分、操作规范、直观明了、结果清晰。这样学生才能依据实验现象准确地得出结论。关键是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动手探求科学的兴趣,为做好分组实验打好基础。
三、上好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一)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想实验获得成功,准备必须充分,准备的内容包括熟悉该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结论,以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原因等。还要拓展本实验与其他知识的联系,把握实验的主动性。
(二)课中操作。学生动手实验前教师先要将实验演示一遍,这就要求教师演示时,过程清晰,动作规范。学生观察了教师演示后还不能急于动手,还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熟悉仪器,理清实验步骤,准备充分后再动手。学生动手做实验时,教师要不停地在场中巡视,对学生的不规范动作及时纠正,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分析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还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注意安全等,把品德安全教育融于实验教学中。
(三)课后消化和总结。实验后,教师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写出实验报告,报告中除了有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结论外,特别要写出实验出现的异常情况和实验的收获。教师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后及时总结,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开展丰富多彩的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活动要立足于学生,材料简单易得,方法要简便,这样学生才有积极性,才能共同参加。比如,在探求声音传播的实验中,布置给学生自制“土电话”任务,学生兴趣特别高,有的找来铁质饮料瓶,有的找来塑料饮料瓶,有的找来棉线,有的找来牛筋线……七手八脚做好了许多各种材质的“土电话”,并利用它们进行传声实验。这样,学生自己就验证了固体可以传声,效果显而易见。尤其可喜的是,学生通过多种材质“土电话”的自制,还发现了“不同材质传声效果不同”,这是意外的收获,这是创新意识的萌芽。特别有些同学完成了课本上的实验外,还能利用自制的器材尝试不同于课本的方法做实验,还有个别同学尝试改进实验方法,这说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启发。教师看到学生的这种表现会感到欣慰的。
以上所述是我在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过程,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关系,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张小明.小实验小制作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