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有幸亲历了2007年浙江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对其中两篇样卷作文分数的调整至今记忆犹新。笔者认为,高考样卷作文分数的调整,体现了高考阅卷领导小组和广大一线教师的共同心声,对今年乃至今后的高中作文教学都有着明显的指导意义,故借此文试图管窥高中作文教学。
关键词:高考样卷作文分数的调整 高中作文教学
2007年6月,受市教研室委派,笔者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参加了浙江省高考语文阅卷工作,并有幸成为作文的阅卷教师,亲历了作文阅卷全过程。参与其中,感受颇多。尤其是参加阅前会议,被各地专家、教师的各抒己见的热烈所震撼、感动,更对在讨论中颇受关注的两篇高考样卷作文至今记忆犹新。这两篇样卷作文在讨论后,分数均作了调整。为便于观照,现照录样卷全文及会议讨论结果如下:
样卷作文一:
昨夜西风凋碧树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题记
一、李白是谁?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是的,你的执傲使得原来你该有的高官厚禄都消逝了,然而你并没有因为这一消逝而一无所有,相反,当我们回望当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
二、苏东坡是谁?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却偏偏选择竹杆芒鞋,踏遍天涯路,叹“大江东去,浪滔尽,千古风流人物”,感“人生到处之何处,恰似飞鸿踏雪泥”,你不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所动容,只愿“青山绿水泛秋浪”而超脱。
是的,你的固执使得原本能够才显八方,封官加帽的前景都消逝了,然而在这消逝中,你达到了让世人永远仰望的高度。
三、鲁迅是谁?是为国民麻木、国家不前的彷徨者吗?是为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站起而高呼的呐喊者吗?是为不能为国家多做一件事面悲痛的伤心者吗?在那个医术落后,贫苦的年代,人们对你期望本是留学深造,在医术上有高超造诣,而你却偏偏放弃美好的前途,执意回国,并弃医从文,为刘和珍君而呐喊,呼“忍看朋辈成新鬼”。你笔尖直刺向敌人的心脏。
是的,你的义无反顾使你承受敌人泼来的污水,使你失去了光明前景,然你却在这消逝中得到了尊重,得到了国人的景仰,得到了民族的肯定。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烟衰草凝绿。这些行走在消逝中的伟人,在无尽的消逝中得到永生。
这篇作文初议49分,阅卷领导小组评定为22分。同样一篇文章,为何会出现如此落差?初评教师认为,该文切合题意,举例丰富,语言优美,反映了该考生的应考能力和文化功底;而阅卷领导小组却认为,这份作文结构呆板,材料堆砌,“把‘套话作文’的格式做到了极致”,而且“文中部分语句抄袭”,因此判给分数22分。
样卷作文二:
老南瓜之思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月与流水“哗哗哗”地流淌,气势汹汹却又沉郁顿错。
然而记忆里已然发黄的瓜田里,那个我魂牵梦萦的老南瓜依旧不动声色的散发阵阵醇香。儿时,借居三婶家,日子清苦却也无忧,小孩子对美味总是连一点招架之力都没有的,于是心里最常挂念的便是三婶家瓜田那个已经发黄的老南瓜。心中暗暗祈盼了好些日子,才终于盼到三婶那句:“去把南瓜摘来吧。”脸上咧开大大的笑意,连应声好都怕耽搁时间,便径直奔向瓜田。
怀抱着瓜,从乡间路上走回来的我,只觉得满心欢喜,倒是老南瓜的样子已经记不清,只记得炖烂后入口的触觉是软滑酥腻,冰甜清香。那甜在心头,香在鼻间的滋味却是永远封存于记忆中了。
然而现在,再也没有吃到看到过老南瓜了。那记忆中的醇香已随时间流逝。
极力想挽留,却挽留不下的便是流逝了吧,流逝出了伤感,流逝出了怅惘。如同“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意逝落花”的无奈与凄婉。这流逝,怎一个“恸”字了得?!
然而,古人又说:“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想来“逝去”并非一个完全消极的名词,在“消逝”之后,延伸出来的将是一个新纪元的生命勃发。因为逢雨漏水的草屋渐渐消逝,才有巍峨城堡的坚不可摧;因为“笃笃”马蹄声的消逝,才有火车轰鸣而过的尖啸;因为野蛮斗争的消逝,才有和谐社会的新貌。垂垂老矣的凤凰浴火涅槃,重生出新一代王者霸气。也许消逝只是一种手段,为进步而生的手段。
消逝与进步,似轮转日月,携手共舞曼妙的桑巴,而后成就天地宇宙之玄秘。因其玄秘,仁者怅惘,智者旷达。因其玄秘,吾以为倒不如怅惘其所逝,欢欣其所进,全宇宙之造化,全余心之所感。
我依然在路上走着,却已不是乡间路,怀抱的也已不是老南瓜,而是高速运行的笔记本电脑,却依然闻到老南瓜的醇香。
原来,消逝的只是物质,留传的却是情意,而快步的是悠远的文明。
这篇文章初评时,评卷教师认为该文贴近生活,描写细腻,但倒数第三段似与文章整体风格不符,可归为二类文,最后得分为22+22+8=52分。阅卷领导小组赞同初评教师观点,认为本文从学生生活出发,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感受、表达能力,而且语言朴实,抒发的情感真挚动人,让人耳目一新,力应鼓励,可升格为一类文。因本文不足800字,最后得分为23+24+9-1=55分。
“样卷作文”又称“效标作文”、“标杆作文”,在高考作文阅卷中,起放样、比照、示范的作用。上述两篇样卷作文,明显具有代表性。《昨夜西风凋碧树》一文是近年来考场颇为流行的“文化散文”、“名人散文”;《老南瓜之思》则是最近渐受青睐的有生活、有体验、有表达的“本色作文”。笔者认为,上述两篇高考样卷的这种分数调整,体现了高考阅卷领导小组和广大一线教师的共同心声,对今年乃至今后的高中作文教学都有着明显的指导意义。笔者不揣浅陋,有两点体会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套话作文”将死无葬身之地
关于“套话作文”,阅卷领导小组专门印发了《关于“套话作文”的说明》,认为它有以下三个典型表现:第一,题材总是选用历史文化(文学)名人;第二,文章结构表现为“穿靴戴帽三段论”,即用三段左右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为作文主体,再加上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第三,作文的主题总是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而不做深入的开拓。也就是说,作文的材料熟烂化、结构模式化和主题的平面化构成了套话作文的三要素。《关于“套话作文”的说明》认为,“套话作文”的负面作用显而易见:使高考作文甄别、遴选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套话作文”的流行背后,是中学作文教学的机制影响了一代人的写作能力甚至思维能力的提高。
《昨夜西风凋碧树》一文由初评的49分降为22分,对那些日常写作总是习惯套用名人名言名事的考生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对那些因为受高考优秀作文的影响平时乐于指导学生“入套”的一线教师来说,无疑也是振聋发聩,有如醍醐灌顶。“套话作文”,悖离了新课标中提出的“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一要求,而是滥用材料敷衍话题,思路僵化,内容单薄。这种作文,助长了学生浮躁、投机取巧的写作风气,淹没了考生的真实情感,将在以后的高考中得不到阅卷教师的任何好感。这要求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努力开拓学生视野,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内心,正如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二、“本色作文”必大有可为
从2005年的“一枝一叶一世界”,2006年的“生有所息/生无所息”到2007年的“行走在消逝中”,近几年的浙江高考作文话题一直张扬着“人文”这面大旗。“人文”在哪里?人文应该活在生活中。没有人文的生活是了无新意的,没有生活的人文却是虚张声势的。而生活却是本色的。要从生活中表现人文,作文必须是本色的,只有本色作文,才能表达生活。“本色作文”并不是对日常生活的琐碎记录,它关注生活,又高于生活;它勤于挖掘,又善于表达。它符合新课标“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等等要求。当今世界,各国作文作学教学日趋生活化,如日本的“生活作文”,美国的“本色作文”,均以学生真正关注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深受学生喜欢。要实现本色作文教学,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立意去粉存真
中学作文教学强调“文以载道”,本无可厚非。但“道”常被学生误会,以为“道”即“政治”,“道”即“文化”,“道”即“哲学”,“道”即“道德”等等。这些抽象的概念学生不尽了然,在作文立意之时,强不知以为知,给作文涂脂抹粉,弄得文章空洞造作,只见文字不见性灵。比如一写到“路”,就是“人生之路”、“致富之路”等等。这两年来,我省高考作文在立意上注意到了这方面问题,文题关注生活,立意来自真实。如2007年的作文题“行走在消逝中”,考生可以回忆成长路中,消逝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可以写写家乡在改革中的变化,等等。应该说,在立意上,去掉了强加给学生的政治、道德等脂粉,还原为真实的生活,凸显本色。
(二)表达朴素自然
像样卷作文二《老南瓜之思》一文,语言质朴,全文没有过多的引用典故或文学历史人物,也没有运用过多的写作技巧,以对三婶纯朴语言和神态的回忆,表达了浓浓的思念之情。反而是倒数第三段,作者有意营造文化内涵,使用了一些华丽词藻,却成了阅卷教师诟病之处,被认为与全文风格不符,最终扣分。因此,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把表达的自然朴素视为要务,教育学生“我手写我口”,教会学生朴素地观察,朴素地思考,朴素地表达,最后养成朴素地作文这一宝贵的作文审美习惯,最终形成返璞归真的作文风尚。
(三)评价宽容多元
教师作文的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甄别、选拔、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正确的评价能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况,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发展需求。评价的各种功能都不能忽视,但首先应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不应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这一新课标的要求,在进行作文本色教学时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本色作文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心灵,本色作文应是个性化的。教师的作文评价如果不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评价的宽容和多元,坚持激励和发展的原则,学生的作文兴趣就不能得到激发,内心体验也根本不可能真实表达,情感自然也不可能本色流露。所以,在评价时,对学生作文中明显的写作失误和不足,教师要对症下药,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促使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对作文中那些来源于生活却不能高于生活的部分,教师要予以充分的尊重,站在学生的角度,真心和他们交流,平等探讨,交换意见。这样,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健康的环境中,写作自然也就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之中,那么,高考考场中优秀作文就会百花齐放,绚烂缤纷。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关于“套话作文”的说明.2007年6月,浙江大学高考语文阅卷领导小组印发.
[3]李本华.作文教学应贴近生活.教学大参考.
关键词:高考样卷作文分数的调整 高中作文教学
2007年6月,受市教研室委派,笔者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参加了浙江省高考语文阅卷工作,并有幸成为作文的阅卷教师,亲历了作文阅卷全过程。参与其中,感受颇多。尤其是参加阅前会议,被各地专家、教师的各抒己见的热烈所震撼、感动,更对在讨论中颇受关注的两篇高考样卷作文至今记忆犹新。这两篇样卷作文在讨论后,分数均作了调整。为便于观照,现照录样卷全文及会议讨论结果如下:
样卷作文一:
昨夜西风凋碧树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题记
一、李白是谁?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是的,你的执傲使得原来你该有的高官厚禄都消逝了,然而你并没有因为这一消逝而一无所有,相反,当我们回望当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
二、苏东坡是谁?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却偏偏选择竹杆芒鞋,踏遍天涯路,叹“大江东去,浪滔尽,千古风流人物”,感“人生到处之何处,恰似飞鸿踏雪泥”,你不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所动容,只愿“青山绿水泛秋浪”而超脱。
是的,你的固执使得原本能够才显八方,封官加帽的前景都消逝了,然而在这消逝中,你达到了让世人永远仰望的高度。
三、鲁迅是谁?是为国民麻木、国家不前的彷徨者吗?是为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站起而高呼的呐喊者吗?是为不能为国家多做一件事面悲痛的伤心者吗?在那个医术落后,贫苦的年代,人们对你期望本是留学深造,在医术上有高超造诣,而你却偏偏放弃美好的前途,执意回国,并弃医从文,为刘和珍君而呐喊,呼“忍看朋辈成新鬼”。你笔尖直刺向敌人的心脏。
是的,你的义无反顾使你承受敌人泼来的污水,使你失去了光明前景,然你却在这消逝中得到了尊重,得到了国人的景仰,得到了民族的肯定。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烟衰草凝绿。这些行走在消逝中的伟人,在无尽的消逝中得到永生。
这篇作文初议49分,阅卷领导小组评定为22分。同样一篇文章,为何会出现如此落差?初评教师认为,该文切合题意,举例丰富,语言优美,反映了该考生的应考能力和文化功底;而阅卷领导小组却认为,这份作文结构呆板,材料堆砌,“把‘套话作文’的格式做到了极致”,而且“文中部分语句抄袭”,因此判给分数22分。
样卷作文二:
老南瓜之思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月与流水“哗哗哗”地流淌,气势汹汹却又沉郁顿错。
然而记忆里已然发黄的瓜田里,那个我魂牵梦萦的老南瓜依旧不动声色的散发阵阵醇香。儿时,借居三婶家,日子清苦却也无忧,小孩子对美味总是连一点招架之力都没有的,于是心里最常挂念的便是三婶家瓜田那个已经发黄的老南瓜。心中暗暗祈盼了好些日子,才终于盼到三婶那句:“去把南瓜摘来吧。”脸上咧开大大的笑意,连应声好都怕耽搁时间,便径直奔向瓜田。
怀抱着瓜,从乡间路上走回来的我,只觉得满心欢喜,倒是老南瓜的样子已经记不清,只记得炖烂后入口的触觉是软滑酥腻,冰甜清香。那甜在心头,香在鼻间的滋味却是永远封存于记忆中了。
然而现在,再也没有吃到看到过老南瓜了。那记忆中的醇香已随时间流逝。
极力想挽留,却挽留不下的便是流逝了吧,流逝出了伤感,流逝出了怅惘。如同“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意逝落花”的无奈与凄婉。这流逝,怎一个“恸”字了得?!
然而,古人又说:“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想来“逝去”并非一个完全消极的名词,在“消逝”之后,延伸出来的将是一个新纪元的生命勃发。因为逢雨漏水的草屋渐渐消逝,才有巍峨城堡的坚不可摧;因为“笃笃”马蹄声的消逝,才有火车轰鸣而过的尖啸;因为野蛮斗争的消逝,才有和谐社会的新貌。垂垂老矣的凤凰浴火涅槃,重生出新一代王者霸气。也许消逝只是一种手段,为进步而生的手段。
消逝与进步,似轮转日月,携手共舞曼妙的桑巴,而后成就天地宇宙之玄秘。因其玄秘,仁者怅惘,智者旷达。因其玄秘,吾以为倒不如怅惘其所逝,欢欣其所进,全宇宙之造化,全余心之所感。
我依然在路上走着,却已不是乡间路,怀抱的也已不是老南瓜,而是高速运行的笔记本电脑,却依然闻到老南瓜的醇香。
原来,消逝的只是物质,留传的却是情意,而快步的是悠远的文明。
这篇文章初评时,评卷教师认为该文贴近生活,描写细腻,但倒数第三段似与文章整体风格不符,可归为二类文,最后得分为22+22+8=52分。阅卷领导小组赞同初评教师观点,认为本文从学生生活出发,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感受、表达能力,而且语言朴实,抒发的情感真挚动人,让人耳目一新,力应鼓励,可升格为一类文。因本文不足800字,最后得分为23+24+9-1=55分。
“样卷作文”又称“效标作文”、“标杆作文”,在高考作文阅卷中,起放样、比照、示范的作用。上述两篇样卷作文,明显具有代表性。《昨夜西风凋碧树》一文是近年来考场颇为流行的“文化散文”、“名人散文”;《老南瓜之思》则是最近渐受青睐的有生活、有体验、有表达的“本色作文”。笔者认为,上述两篇高考样卷的这种分数调整,体现了高考阅卷领导小组和广大一线教师的共同心声,对今年乃至今后的高中作文教学都有着明显的指导意义。笔者不揣浅陋,有两点体会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套话作文”将死无葬身之地
关于“套话作文”,阅卷领导小组专门印发了《关于“套话作文”的说明》,认为它有以下三个典型表现:第一,题材总是选用历史文化(文学)名人;第二,文章结构表现为“穿靴戴帽三段论”,即用三段左右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为作文主体,再加上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第三,作文的主题总是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而不做深入的开拓。也就是说,作文的材料熟烂化、结构模式化和主题的平面化构成了套话作文的三要素。《关于“套话作文”的说明》认为,“套话作文”的负面作用显而易见:使高考作文甄别、遴选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套话作文”的流行背后,是中学作文教学的机制影响了一代人的写作能力甚至思维能力的提高。
《昨夜西风凋碧树》一文由初评的49分降为22分,对那些日常写作总是习惯套用名人名言名事的考生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对那些因为受高考优秀作文的影响平时乐于指导学生“入套”的一线教师来说,无疑也是振聋发聩,有如醍醐灌顶。“套话作文”,悖离了新课标中提出的“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一要求,而是滥用材料敷衍话题,思路僵化,内容单薄。这种作文,助长了学生浮躁、投机取巧的写作风气,淹没了考生的真实情感,将在以后的高考中得不到阅卷教师的任何好感。这要求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努力开拓学生视野,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内心,正如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二、“本色作文”必大有可为
从2005年的“一枝一叶一世界”,2006年的“生有所息/生无所息”到2007年的“行走在消逝中”,近几年的浙江高考作文话题一直张扬着“人文”这面大旗。“人文”在哪里?人文应该活在生活中。没有人文的生活是了无新意的,没有生活的人文却是虚张声势的。而生活却是本色的。要从生活中表现人文,作文必须是本色的,只有本色作文,才能表达生活。“本色作文”并不是对日常生活的琐碎记录,它关注生活,又高于生活;它勤于挖掘,又善于表达。它符合新课标“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等等要求。当今世界,各国作文作学教学日趋生活化,如日本的“生活作文”,美国的“本色作文”,均以学生真正关注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深受学生喜欢。要实现本色作文教学,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立意去粉存真
中学作文教学强调“文以载道”,本无可厚非。但“道”常被学生误会,以为“道”即“政治”,“道”即“文化”,“道”即“哲学”,“道”即“道德”等等。这些抽象的概念学生不尽了然,在作文立意之时,强不知以为知,给作文涂脂抹粉,弄得文章空洞造作,只见文字不见性灵。比如一写到“路”,就是“人生之路”、“致富之路”等等。这两年来,我省高考作文在立意上注意到了这方面问题,文题关注生活,立意来自真实。如2007年的作文题“行走在消逝中”,考生可以回忆成长路中,消逝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可以写写家乡在改革中的变化,等等。应该说,在立意上,去掉了强加给学生的政治、道德等脂粉,还原为真实的生活,凸显本色。
(二)表达朴素自然
像样卷作文二《老南瓜之思》一文,语言质朴,全文没有过多的引用典故或文学历史人物,也没有运用过多的写作技巧,以对三婶纯朴语言和神态的回忆,表达了浓浓的思念之情。反而是倒数第三段,作者有意营造文化内涵,使用了一些华丽词藻,却成了阅卷教师诟病之处,被认为与全文风格不符,最终扣分。因此,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把表达的自然朴素视为要务,教育学生“我手写我口”,教会学生朴素地观察,朴素地思考,朴素地表达,最后养成朴素地作文这一宝贵的作文审美习惯,最终形成返璞归真的作文风尚。
(三)评价宽容多元
教师作文的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甄别、选拔、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正确的评价能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况,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发展需求。评价的各种功能都不能忽视,但首先应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不应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这一新课标的要求,在进行作文本色教学时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本色作文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心灵,本色作文应是个性化的。教师的作文评价如果不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评价的宽容和多元,坚持激励和发展的原则,学生的作文兴趣就不能得到激发,内心体验也根本不可能真实表达,情感自然也不可能本色流露。所以,在评价时,对学生作文中明显的写作失误和不足,教师要对症下药,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促使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对作文中那些来源于生活却不能高于生活的部分,教师要予以充分的尊重,站在学生的角度,真心和他们交流,平等探讨,交换意见。这样,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健康的环境中,写作自然也就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之中,那么,高考考场中优秀作文就会百花齐放,绚烂缤纷。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关于“套话作文”的说明.2007年6月,浙江大学高考语文阅卷领导小组印发.
[3]李本华.作文教学应贴近生活.教学大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