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应用在妇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1年收治的10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有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配合使用综合干预。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过系统的护理之后,两组患者都得到明显的康复,其中实验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发生率为2%(1/50);对照组患者出现LEDVT几率为12%(6/50)。两组患者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干预应用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临床护理中能产生显著的效果,对于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综合干预措施;妇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效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手术治疗之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患者急性期可能诱发出现致死性肺栓塞现象,远期则可能出现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根据相关报道来分析,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将近16%,所以,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1]。为了进一步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应用在妇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方法和效果,现选择我院近1年收治的10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我院近1年收治的10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分布在40到62岁之间,平均为(46±1.5)岁。患者手术类型包括腹腔镜和开腹手术两种,主要划分为阴式手术、宫颈手术、外阴手术、阴道手术、腹壁手术等。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有50例,两组患者术前均能够生活自理,不存在任何交流障碍,并且术前不存在任何血栓性疾病,其凝血功能不存在障碍。两组患者在年龄、临床症状比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研究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也就是术前让患者知道术后早活动的重要意义,术后还要督促患者早活动、勤翻身。实验组患者则选择综合干预护理。
首先,对其实施术前风险评估,术前选择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评分表来对患者风险进行评估,低风险患者要能够术后今早活动[2];中风之后的患者除了要能够督促其早期活动之外,手术过程中就要穿上弹力袜,并且在术后第一天使用气压泵治疗,还要使用相应的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
其次,引导他们进行下肢功能操,术前引导患者和家属掌握相应的功能操动作,包括深呼吸、足踝运动、下肢环抱挤压、抬腿运动、左右膝外翻等。患者在术后回到病房之后开始进行功能操锻炼,原则上要能够主动运动。针对中风险以上的患者床头则需要悬挂下肢功能操评估表,医护人员要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状况,并评估其锻炼效果[3]。
最后,还要合理使用气压治疗仪,患者在手术之后回到病房要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气压治疗仪,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解该种治疗方法的过程和意义,当患者出现不适问题时的正确处理方法。在操作之前还要能够排除各种禁忌症,要能够正确合理地操作,关注患者的各种感受,根据他们的事情情况来对压力大小进行调整,观察患者的肢体末梢情况、耐受程度等。控制气压治疗为0.5h/次,并且控制频率为2次/d,直到患者康复出院[4]。
1.3统计学处理
患者相关资料和数据的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统计学数据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系统的护理之后,两组患者都得到明显的康复,其中实验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发生率为2%(1/50);对照组患者出现LEDVT几率为12%(6/50)。两组患者差异较为明顯(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目前为止,国内外医学界都认为患者血流滞缓、血管内膜出现损伤、高凝状态等因素是诱发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妇科疾病患者手术年龄一般较大,而且麻醉之后,其周围血环会出现扩张,长期术后卧床则可能导致血流淤滞,从而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现象[5]。
在对患者进行术前宣教护理期间,为了能够让患者以及家属了解到早起活动对预防血液滞缓的重要影响,医护人员要能够选择有效的护理干预,引导他们掌握早期活动的各种要领,尽可能配合护理人员接受早期有效活动,这就能够从根本上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术后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是通过引导患者下肢主动活动、下床活动来促进他们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避免出现各种危险[6]。除了要做好各种干预之外,医护人员要能够做好干预效果的反馈和整理,患者的依从性将会对干预措施产生直接影响,患者术后早起床上翻身、下肢功能操都能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估量表,医护人员通过这些量表就能够了解到实际情况,并且定期要求患者和家属做好现场演示,给予相应的指正和肯定,从而促进综合干预工作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综合干预应用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临床护理中能产生显著的效果,对于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林冬红,魏燕芬.预防护理对妇科手术围术期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3):106-107.
[2]石荷玲.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38-39.
[3]刘慧鑫,李艳芳,薛腾娇.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24):3034-3036.
[4]胡海银.妇科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J].母婴世界,2017,(21):188.
[5]田桂荣.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9):174-175.
[6]仁增卓嘎.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分析[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5,(3):95,94.
关键词:综合干预措施;妇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效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手术治疗之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患者急性期可能诱发出现致死性肺栓塞现象,远期则可能出现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根据相关报道来分析,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将近16%,所以,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1]。为了进一步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应用在妇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方法和效果,现选择我院近1年收治的10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我院近1年收治的10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分布在40到62岁之间,平均为(46±1.5)岁。患者手术类型包括腹腔镜和开腹手术两种,主要划分为阴式手术、宫颈手术、外阴手术、阴道手术、腹壁手术等。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有50例,两组患者术前均能够生活自理,不存在任何交流障碍,并且术前不存在任何血栓性疾病,其凝血功能不存在障碍。两组患者在年龄、临床症状比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研究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也就是术前让患者知道术后早活动的重要意义,术后还要督促患者早活动、勤翻身。实验组患者则选择综合干预护理。
首先,对其实施术前风险评估,术前选择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评分表来对患者风险进行评估,低风险患者要能够术后今早活动[2];中风之后的患者除了要能够督促其早期活动之外,手术过程中就要穿上弹力袜,并且在术后第一天使用气压泵治疗,还要使用相应的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
其次,引导他们进行下肢功能操,术前引导患者和家属掌握相应的功能操动作,包括深呼吸、足踝运动、下肢环抱挤压、抬腿运动、左右膝外翻等。患者在术后回到病房之后开始进行功能操锻炼,原则上要能够主动运动。针对中风险以上的患者床头则需要悬挂下肢功能操评估表,医护人员要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状况,并评估其锻炼效果[3]。
最后,还要合理使用气压治疗仪,患者在手术之后回到病房要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气压治疗仪,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解该种治疗方法的过程和意义,当患者出现不适问题时的正确处理方法。在操作之前还要能够排除各种禁忌症,要能够正确合理地操作,关注患者的各种感受,根据他们的事情情况来对压力大小进行调整,观察患者的肢体末梢情况、耐受程度等。控制气压治疗为0.5h/次,并且控制频率为2次/d,直到患者康复出院[4]。
1.3统计学处理
患者相关资料和数据的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统计学数据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系统的护理之后,两组患者都得到明显的康复,其中实验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发生率为2%(1/50);对照组患者出现LEDVT几率为12%(6/50)。两组患者差异较为明顯(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目前为止,国内外医学界都认为患者血流滞缓、血管内膜出现损伤、高凝状态等因素是诱发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妇科疾病患者手术年龄一般较大,而且麻醉之后,其周围血环会出现扩张,长期术后卧床则可能导致血流淤滞,从而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现象[5]。
在对患者进行术前宣教护理期间,为了能够让患者以及家属了解到早起活动对预防血液滞缓的重要影响,医护人员要能够选择有效的护理干预,引导他们掌握早期活动的各种要领,尽可能配合护理人员接受早期有效活动,这就能够从根本上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术后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是通过引导患者下肢主动活动、下床活动来促进他们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避免出现各种危险[6]。除了要做好各种干预之外,医护人员要能够做好干预效果的反馈和整理,患者的依从性将会对干预措施产生直接影响,患者术后早起床上翻身、下肢功能操都能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估量表,医护人员通过这些量表就能够了解到实际情况,并且定期要求患者和家属做好现场演示,给予相应的指正和肯定,从而促进综合干预工作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综合干预应用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临床护理中能产生显著的效果,对于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林冬红,魏燕芬.预防护理对妇科手术围术期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3):106-107.
[2]石荷玲.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38-39.
[3]刘慧鑫,李艳芳,薛腾娇.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24):3034-3036.
[4]胡海银.妇科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J].母婴世界,2017,(21):188.
[5]田桂荣.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9):174-175.
[6]仁增卓嘎.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分析[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5,(3):9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