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女,15岁,因发现下腹部膨隆、胀痛1个月入院。患者月经正常,近期腹部膨隆明显,腹部B超提示:腹腔内巨大囊肿。查体:T37.5℃,P76次/分,BP97/6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表情无痛苦,腹部膨隆,无压痛及腹膜刺激征。妇科未查。临床初步诊断为:腹腔囊肿,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侧卵巢表面与囊肿相连,囊肿大小40cm×38cm×20cm,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行卵巢囊肿及右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15岁,因发现下腹部膨隆、胀痛1个月入院。患者月经正常,近期腹部膨隆明显,腹部B超提示:腹腔内巨大囊肿。查体:T37.5℃,P76次/分,BP97/6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表情无痛苦,腹部膨隆,无压痛及腹膜刺激征。妇科未查。临床初步诊断为:腹腔囊肿,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侧卵巢表面与囊肿相连,囊肿大小40cm×38cm×20cm,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行卵巢囊肿及右侧输卵管切除术。病理检查:肉眼观察,灰白色囊性肿物1个,大小40cm×36cm×20cm,表面光滑,剖开为单房状,囊内流出淡黄色液体,囊内壁见大小为4cm×3cm×2cm的实性结节,切面灰白色,组织脆软。镜下所见:癌组织呈乳头状或腺管状排列,部分区域为实性细胞团,乳头层次多,腺体排列紊乱,胞浆少,胞核异型性明显,分裂象多见,间质浸润。病理诊断:右侧卵巢浆液性囊腺癌Ⅱ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ER(++),PR(++),Ki-67(-),P53(-),CEA(++),CA-125(++)。術后患者切口愈合出院。
讨 论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不少见,5年生存率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准确的临床分期对术后治疗至关重要,术后CA-125的检测对调整术后治疗方案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 通过经络、脏腑和三焦等辨证,综合西医检查诊断,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其中以鼻黏膜炎、咽炎、咽-结合膜热、扁桃体炎、反复咳嗽、气管及支气管感染为主,其治疗总有效率97.5%,未发现不良反应。 关键词 上呼吸道感染 小柴胡汤 资料与方法 2001~2004年共观察治疗患儿300余例次,年龄0.5~16岁,4岁约占2/3,5~6岁99例,3~4岁106例,0.5~3岁8
资料与方法 2006年6月~2007年12月收治滴虫性阴道炎60例,均为非月经期已婚病例,年龄25~50岁;病程1周~5个月;发病即来的初诊患者35例,经治疗无效转诊到我院的患者25例。 诊断标准:主要症状是稀薄的泡沫状白带增多及外阴瘙痒,若有其他细菌混合感染则分泌物為脓性、有臭味。瘙痒部位主要为阴道口及外阴,间或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若合并尿路感染,可有尿频、尿痛,也可见血尿。检查时见阴道
资料与方法 2002~2007年10月收治副伤寒50例(下称治疗组),并与西医治疗的50例(下称对照组),做临床对照观察。治疗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9~72岁,平均45±16.6岁;病程4~25天,平均11.2±4.6天;伴发热者45例,伴消化道症状者40例,伴头昏头痛、出虚汗、全身无力,咳嗽、失眠等1个或多个症状者40例;伴肝功能損害者6例。对照组50例中,男30例,女20例;年
操作方法 方法:①取患侧肩髃穴和上2点穴。②局部皮肤常规消毒。③上2穴用30号2寸针,沿皮肤刺入1.5寸,以患者有微疼感为最佳并留针30分钟。④肩穴用30号1.5寸针,直刺0.8~1寸,留针30分钟。⑤该组穴位用电针效果最佳,采用疏波或断续波,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渐加强电流刺激量,通电时间不能短于10分钟。⑥每日1次,10次为以疗程。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62岁,干部。患中风1年余,
摘 要 目的:观察口服少腹逐瘀汤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患者口腹少腹逐瘀汤配合七厘散用酒调和后贴敷神阙穴,每个月经周期经治疗10天,共治疗了3个周期,并与消炎痛治疗的48例作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总显效率分别为:95.8%、83.3%(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配合七厘散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满意。 关键词 痛经 中医药疗法 少腹逐瘀汤 七厘散 资料与
摘 要 目的:分析Barrett食管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对我院近5年间15 473例有消化道症状就诊者进行电子内镜检查,并对所检出的72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资料进行回顧性分析。结果:共检出Barrett食管72例,总检出率0.47%,占GERD的4.8%;老年男性多见,平均病程2.4年;内镜检查Barrett食管分为长段BE和短段BE;病理检查以胃底型多见,其次为贲门型、特殊肠
摘 要 目的:运用简易的方法行CT定位颅内血肿穿刺抽吸术,为基层医院治疗颅内血肿提供新方法。方法:CT以听眦线为基线扫描,测出最大血肿层面与听眦线之间的距离,及血肿部位到前额部软组织表皮的距离,两点交汇处,将骨片用胶布固定于此。再将血肿部位进行扫描,看标志物是否在血肿最大面积所在层面。测得血肿中心与穿刺点表皮之间的距离,用细锥颅钻,根据CT提供的血肿中心到表皮距离为深度进行打孔,将血肿抽出。结果:
摘 要 目的:探討眼眶暴裂骨折(OBF)CT表现及诊断。方法:60例眼眶暴裂骨折病例均行常规眼眶横断面薄层扫描。结果:能直接显示出骨折线15例,内直肌增粗41例,眼肌疝入副鼻窦者37例,眶内脂肪间隙变窄或消失者34例,眶内积气31例,副鼻窦积液或塌陷者42例。60例患者均见眼眶周围软组织肿胀。结论:CT能全面准确地诊断眼眶暴裂骨折,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眼眶骨折 体层摄影 X
摘 要 目的:探讨腮腺黏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现。方法:回顾研究7例腮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和组织学形态。结果:除1例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外,其他均为混合瘤。7例病变均完整切除,随访时间为术后4个月~7年6个月。完全治愈、无复发5例(71%);1例术后7个月组织学证实为复发,并行化疗;1例临床考虑为复发,未行病理检查,仍存活。结论:腮腺黏膜相关淋巴瘤为一种低度恶性、预后
例1:患者,女,48岁,因反复发热、咳嗽1年,于2003年10月15日入院。患者2002年9月受凉后发热,体温波动于37.5~39℃,伴咳嗽、白黏痰、盗汗,1周后求治本院。体检和常规检查认为符合结核病体征,按结核病给予治疗,不见症状减轻,不断反复发热,还出现左小指肿痛等症状。2003年10月15日再次入住我院,总结病人如下特点:①中年女性、反复发热、咳嗽1年,病情进展缓慢,依次出现肺、肺门及纵隔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