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6年,“阿奇米亚”(Alchymia)工作室在米兰成立,与意大利两位著名设计师埃托•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和亚历山大罗•门蒂利(Alessandro Mendini)的合作,使“阿奇米亚”迅速获得世界声望,成为世界知名的激进设计组织之一。
1981年,以索特萨斯为首的设计师在米兰结成“孟菲斯集团(Memphis)”。孟菲斯的设计师们努力把设计变成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他们从西方设计中获得灵感,20世纪初的装饰艺术、波普艺术、东方艺术、第三世界的艺术传统、古代文明和国外文明中神圣的纪念碑式建筑等,都给他们以启示和参考。孟菲斯的设计不仅寄希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舒适、快乐,而且具有反对等级制度的政治宣言和存在主义的思想内涵, 他们的大量作品作为对固有设计观念的挑战,直接助推了8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后现代设计活动。
阿尔多•辛比克(Aldo Cibic),索特萨斯身边最年轻的孟菲斯创始人之一,30年后已经成为意大利第三代设计宗师。从孟菲斯走来,阿尔多•辛比克的言谈举止洋溢着米兰特有的创意大师特质。寻找一个节点,管窥设计思潮风气云涌的米兰近半个世纪以来创意精神的生态成长,《创意设计源》编辑部就此线索专访了前来上海参加设计论坛的阿尔多•辛比克先生。
《创意设计源》:辛比克先生,您好!孟菲斯集团曾经对世界设计进程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尽管三四十年过去,您已经成为意大利当之无愧的第三代设计宗师,但在世界范围,尤其在中国,您给人的最深刻印象还是与孟菲斯集团联系在一起。
阿尔多•辛比克:对很多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问题:一旦与一个知名设计集团或知名国际大师一起工作,便可能一辈子成为其影子或附庸。但对我来说,这并不构成问题。孟菲斯的历史可以上溯近40年,我脱离孟菲斯走自己的路已将近21年。我个人的设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完全不是孟菲斯可以解释。不过我绝不会否认跟孟菲斯以及索特萨斯的联系,我非常愿意谈及这个集团和自己的老师,无论是个人学术水平提高还是设计工作经验的积累,孟菲斯和索特萨斯都曾给予我极大的帮助。
《创意设计源》:能否与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特别收获?
阿尔多•辛比克:索特萨斯给我的最重要礼物是教会我开拓眼界。他强调说,一个人应该有180度的视野,永远不要对某一个领域过分专注。向索特萨斯学习,我逐渐形成了能够包容一切的文化理念。
我开始时主要从事家居设计,在接受一位意大利咖啡机制造商咖啡机造型设计委托前,从未接触过工业产品设计。为了完成这个设计,我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今天,我跟世界知名企业进行多领域合作已经游刃有余;尽管并不精通英语,仍然周游了世界。可以这样说,我是一个自学成才的设计师,但是又是一个在大师影响下自学成才的设计师。我一生中最大的幸运就是在刚刚25岁时成为孟菲斯的创始人之一。孟菲斯是一个人才云集的设计大家庭,我在那里度过了自己一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时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设计经验的积累,我更注重根据自己的感知来进行创造,有着鲜明个性的新作品阐释着这样一个事实:我个人的设计理念开始与索特萨斯发生冲突。
《创意设计源》:设计史上有太多类似的例子:席勒与居斯塔夫•克里姆特分离,表现主义在分离派的襁褓中崛起。但有个问题我们还是特别感兴趣,孟菲斯反对理性主义对多元化世界的“统一”,倡导突破一切框框的开放式创意设计思想,追求新的自由所带来的新的功能,其设计理念至今不乏拥戴者。索特萨斯以汲取的、包容的、杂糅的、自由的设计思想营造了一个巨大无边的集团趋向目标;在如此庞大自由的体系中,什么东西能够引发反思,哪些机缘可以启示新路?
阿尔多•辛比克:索特萨斯认为,产品是一种自觉的信息载体,是某种文化体系的隐喻或符号。一个设计师,当他完成了某件产品的设计时,他不仅肯定下来一种有使用价值的产品,而且肯定了某种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价值指标。这种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价值指标,在具体设计中很大程度依赖于装饰图形来呈现。索特萨斯倾向于把设计品当作一个满足图形苛求的艺术品,而我本人则更倾向于关注生活的动态的设计。这大概就是我们被舆论指称为“背道而驰”的关键点了吧。
对于我的离开,索特萨斯非常不开心;大约有十年时间,我们之间连个招呼都没有。
《创意设计源》:何谓关注生活的动态的设计?
阿尔多•辛比克:我关注生活中活跃动态的东西,并且热衷于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将此生动展现出来。我的设计更像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设计时,脑海中播放着一个关于生活的影片,在这个我自己想象的影片当中,有些东西存在,有些东西不存在,有些东西应该存在;周围的环境及事物的种种环节无法独处,它们是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而我的设计理念也成为一种看待世界的哲学。有了这样的出发点,我的“故事片”可以务实为一件工业产品,也可能落地为一处都市景观。
《创意设计源》:您脑海中的影片实际上可以算一个形象的设计脚本,因为不间断的对生活的观察思考而更新,因为源源不断的设计物的产出而改变原有语境……您最近的“影片”里有什么新鲜事?
阿尔多•辛比克:威尼斯双年展主席为展会的建筑设计挑选出有世界影响的40位建筑设计师,我忝列其中;我们共同迎对的设计主题是:“重新思考幸福”。
我很乐意“重新思考幸福”:我的脑海里于是有了四个不同的社区或者社团,它们自然连缀着四个不同的故事和四个不同的形象,“重新思考幸福”,必须综合地考虑设计社会学、城市规划学、人类学以及经济学要素的相互影响。
《创意设计源》:请您简单呈现一下自己对上述问题的思考。
阿尔多•辛比克: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我觉得,要完成一个针对“重新思考幸福”而成立的设计,首先必须充分认识我们面临的问题。只有认清我们面临的问题,才有可能对我们的将来做出更好的规划和构想。
在欧洲,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主题话题,比如能源问题、种族融合、食品安全问题、垃圾处理问题等等。一项设计要真正让人接受或取得成功,设计师必须对当下社会问题敏感。此外,在这个信息非常发达的社会,获取信息、了解问题之后,设计师还必须有能力对这些数据或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根据自己的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创意设计源》:在世界各地,无论欧洲、亚洲还是非洲,绿色设计已经得到大多数设计师的关注。我们感兴趣的是,作为一个意大利人,一个常年浸润于设计之都米兰文化氛围的个体,一个曾经从孟菲斯走来的设计师,他有个人生活,有价值选择权利;这样一位设计师,会如何与众不同地仰望星空,关注世界可持续发展,同时又将这种关注落地为一个个非常具体的设计物,诸如一把椅子,一个社区?
阿尔多•辛比克:最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对生活进行重新设计。
你刚才强调了独特性,你知道吗,在今天,所有的独特性首先基础于群体性。今天,无论产品设计师、建筑设计师还是城市规划师,领域更大些,经济学家或者政治家,每一个单体单独面对问题,孤独求败,不一定能找到完美答案;而当这些能人共同合作,每个人贡献自己在独特领域里的真知,每个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才称得上科学地面对未来,才能承担解决当下问题的责任。所以,在我看来,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要多学科多视角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因此,我近些年完成的设计大多是系列化设计:以系统化的思考统领,涉及不同的设计领域。每落实一个系列设计,便要组织一个相应的工作团队;而在工作团队成立之前,我已经先行与设计所要涉及的哲学的、社会学的、工程学的、甚至更窄的犯罪心理学的专家圈层完成许多非常深入的专业探讨。我攒起各领域能人的灼见,创造性地以设计为载体,在我力所能及的领域,去实现对幸福的重新思考。
《创意设计源》:您怎样处理具体问题,比如这套家具,如何实现?
阿尔多•辛比克:我是一个生活中的常人,我读书看报,报纸经常传递出很多对设计有用的信息;据我了解,有的人根本不读书看报。接着,我会自觉地根据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形成设计思路:比如我要设计一件衣柜,我会考虑这项设计需要多少资源,能源消耗量有多大;设计一个社区,会思考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生活空间中需要多少公共空间、需要多少私人空间,他吃什么,食品来自什么地方;他的朋友是哪些人群,为什么要保持这样一个社交圈;这个人正在怎样工作,又期望怎样工作等等——这是我的“影片”,其中所有生活要素都直接间接地与设计关联,而且这些生活要素之间的关系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产品设计还是建筑设计,包括更大范围的城市规划,一定会回到这个原始的核心问题,那就是如何对生活进行重新设计。
《创意设计源》:辛比克先生会否执着于一种设计风格?
阿尔多•辛比克:首先要明确,我认为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特定的风格。其次要声明,我觉得自己也没有去追求特定的风格。
我始终认为,产品造型设计主要满足设计理念体现而非固定风格体现。设计时,我希望受众最后能收获一件他们既熟悉亲近又感觉适度陌生的东西。熟悉亲近表明产品能够融入生活,适度陌生实际体现了产品对生活的新的思考。
我也并不看重品牌,甚至某种程度反对所谓品牌效应;我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别人用自己设计的东西,并且说:“哦,我很喜欢”——这就够了。
《创意设计源》:您身上穿的是名牌吗?
阿尔多•辛比克:今天偶然,穿了同一个牌子的服装,但这既不是古奇,也不是普拉达。这位设计师非常有天赋,其设计也非常简约,我很喜欢他的设计。
《创意设计源》:同在米兰,索特萨斯先生对您的出色工作一定有所耳闻吧。
阿尔多•西比克:两年前,索特萨斯在接受一本杂志专访时谈到我的设计,表达了对我作品的赏识;言谈中认同了我的设计理念,认为尽管方法不同,辛比克的设计与孟菲斯和索特萨斯仍不乏共同之处。
我非常高兴,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礼物,就像一位父亲最终承认了自己的儿子一样。
《创意设计源》:您有没有主动与“父亲”沟通?
阿尔多•辛比克:我给索特萨斯写了一封信,开玩笑地说:看访谈了,希望您对我的评价是真心话,希望您开心;这封信没有收到回复。15天以后,索特萨斯就去世了。他走过了自己辉煌的一生,享年90岁。
《创意设计源》:无论索特萨斯先生还是辛比克先生,作为世界级设计大师,都有一个很鲜明的风采,即:您们首先是思想家,您们有鲜明的理解世界的方式。也因为此,您们的设计才能受到世人拥戴。
阿尔多•辛比克: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需要成为大的思想家。现在的状态,只要你会用一种蛮横的态度对人大声喊话就足以成为大师了。是不是这样?
阿尔多•辛比克、《创意设计源》:当然不是。
……
访谈意犹未尽。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辛比克谈到他在中国的设计学院担任特聘教授,带领学生们做项目;谈到现代设计教育中的问题;谈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意。最后,辛比克先生欣然提笔寄语《创意设计源》青年读者:
To be ready
To be wrong
To grow better!
图片提供:阿尔多•辛比克工作室
1981年,以索特萨斯为首的设计师在米兰结成“孟菲斯集团(Memphis)”。孟菲斯的设计师们努力把设计变成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他们从西方设计中获得灵感,20世纪初的装饰艺术、波普艺术、东方艺术、第三世界的艺术传统、古代文明和国外文明中神圣的纪念碑式建筑等,都给他们以启示和参考。孟菲斯的设计不仅寄希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舒适、快乐,而且具有反对等级制度的政治宣言和存在主义的思想内涵, 他们的大量作品作为对固有设计观念的挑战,直接助推了8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后现代设计活动。
阿尔多•辛比克(Aldo Cibic),索特萨斯身边最年轻的孟菲斯创始人之一,30年后已经成为意大利第三代设计宗师。从孟菲斯走来,阿尔多•辛比克的言谈举止洋溢着米兰特有的创意大师特质。寻找一个节点,管窥设计思潮风气云涌的米兰近半个世纪以来创意精神的生态成长,《创意设计源》编辑部就此线索专访了前来上海参加设计论坛的阿尔多•辛比克先生。
《创意设计源》:辛比克先生,您好!孟菲斯集团曾经对世界设计进程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尽管三四十年过去,您已经成为意大利当之无愧的第三代设计宗师,但在世界范围,尤其在中国,您给人的最深刻印象还是与孟菲斯集团联系在一起。
阿尔多•辛比克:对很多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问题:一旦与一个知名设计集团或知名国际大师一起工作,便可能一辈子成为其影子或附庸。但对我来说,这并不构成问题。孟菲斯的历史可以上溯近40年,我脱离孟菲斯走自己的路已将近21年。我个人的设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完全不是孟菲斯可以解释。不过我绝不会否认跟孟菲斯以及索特萨斯的联系,我非常愿意谈及这个集团和自己的老师,无论是个人学术水平提高还是设计工作经验的积累,孟菲斯和索特萨斯都曾给予我极大的帮助。
《创意设计源》:能否与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特别收获?
阿尔多•辛比克:索特萨斯给我的最重要礼物是教会我开拓眼界。他强调说,一个人应该有180度的视野,永远不要对某一个领域过分专注。向索特萨斯学习,我逐渐形成了能够包容一切的文化理念。
我开始时主要从事家居设计,在接受一位意大利咖啡机制造商咖啡机造型设计委托前,从未接触过工业产品设计。为了完成这个设计,我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今天,我跟世界知名企业进行多领域合作已经游刃有余;尽管并不精通英语,仍然周游了世界。可以这样说,我是一个自学成才的设计师,但是又是一个在大师影响下自学成才的设计师。我一生中最大的幸运就是在刚刚25岁时成为孟菲斯的创始人之一。孟菲斯是一个人才云集的设计大家庭,我在那里度过了自己一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时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设计经验的积累,我更注重根据自己的感知来进行创造,有着鲜明个性的新作品阐释着这样一个事实:我个人的设计理念开始与索特萨斯发生冲突。
《创意设计源》:设计史上有太多类似的例子:席勒与居斯塔夫•克里姆特分离,表现主义在分离派的襁褓中崛起。但有个问题我们还是特别感兴趣,孟菲斯反对理性主义对多元化世界的“统一”,倡导突破一切框框的开放式创意设计思想,追求新的自由所带来的新的功能,其设计理念至今不乏拥戴者。索特萨斯以汲取的、包容的、杂糅的、自由的设计思想营造了一个巨大无边的集团趋向目标;在如此庞大自由的体系中,什么东西能够引发反思,哪些机缘可以启示新路?
阿尔多•辛比克:索特萨斯认为,产品是一种自觉的信息载体,是某种文化体系的隐喻或符号。一个设计师,当他完成了某件产品的设计时,他不仅肯定下来一种有使用价值的产品,而且肯定了某种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价值指标。这种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价值指标,在具体设计中很大程度依赖于装饰图形来呈现。索特萨斯倾向于把设计品当作一个满足图形苛求的艺术品,而我本人则更倾向于关注生活的动态的设计。这大概就是我们被舆论指称为“背道而驰”的关键点了吧。
对于我的离开,索特萨斯非常不开心;大约有十年时间,我们之间连个招呼都没有。
《创意设计源》:何谓关注生活的动态的设计?
阿尔多•辛比克:我关注生活中活跃动态的东西,并且热衷于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将此生动展现出来。我的设计更像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设计时,脑海中播放着一个关于生活的影片,在这个我自己想象的影片当中,有些东西存在,有些东西不存在,有些东西应该存在;周围的环境及事物的种种环节无法独处,它们是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而我的设计理念也成为一种看待世界的哲学。有了这样的出发点,我的“故事片”可以务实为一件工业产品,也可能落地为一处都市景观。
《创意设计源》:您脑海中的影片实际上可以算一个形象的设计脚本,因为不间断的对生活的观察思考而更新,因为源源不断的设计物的产出而改变原有语境……您最近的“影片”里有什么新鲜事?
阿尔多•辛比克:威尼斯双年展主席为展会的建筑设计挑选出有世界影响的40位建筑设计师,我忝列其中;我们共同迎对的设计主题是:“重新思考幸福”。
我很乐意“重新思考幸福”:我的脑海里于是有了四个不同的社区或者社团,它们自然连缀着四个不同的故事和四个不同的形象,“重新思考幸福”,必须综合地考虑设计社会学、城市规划学、人类学以及经济学要素的相互影响。
《创意设计源》:请您简单呈现一下自己对上述问题的思考。
阿尔多•辛比克: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我觉得,要完成一个针对“重新思考幸福”而成立的设计,首先必须充分认识我们面临的问题。只有认清我们面临的问题,才有可能对我们的将来做出更好的规划和构想。
在欧洲,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主题话题,比如能源问题、种族融合、食品安全问题、垃圾处理问题等等。一项设计要真正让人接受或取得成功,设计师必须对当下社会问题敏感。此外,在这个信息非常发达的社会,获取信息、了解问题之后,设计师还必须有能力对这些数据或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根据自己的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创意设计源》:在世界各地,无论欧洲、亚洲还是非洲,绿色设计已经得到大多数设计师的关注。我们感兴趣的是,作为一个意大利人,一个常年浸润于设计之都米兰文化氛围的个体,一个曾经从孟菲斯走来的设计师,他有个人生活,有价值选择权利;这样一位设计师,会如何与众不同地仰望星空,关注世界可持续发展,同时又将这种关注落地为一个个非常具体的设计物,诸如一把椅子,一个社区?
阿尔多•辛比克:最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对生活进行重新设计。
你刚才强调了独特性,你知道吗,在今天,所有的独特性首先基础于群体性。今天,无论产品设计师、建筑设计师还是城市规划师,领域更大些,经济学家或者政治家,每一个单体单独面对问题,孤独求败,不一定能找到完美答案;而当这些能人共同合作,每个人贡献自己在独特领域里的真知,每个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才称得上科学地面对未来,才能承担解决当下问题的责任。所以,在我看来,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要多学科多视角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因此,我近些年完成的设计大多是系列化设计:以系统化的思考统领,涉及不同的设计领域。每落实一个系列设计,便要组织一个相应的工作团队;而在工作团队成立之前,我已经先行与设计所要涉及的哲学的、社会学的、工程学的、甚至更窄的犯罪心理学的专家圈层完成许多非常深入的专业探讨。我攒起各领域能人的灼见,创造性地以设计为载体,在我力所能及的领域,去实现对幸福的重新思考。
《创意设计源》:您怎样处理具体问题,比如这套家具,如何实现?
阿尔多•辛比克:我是一个生活中的常人,我读书看报,报纸经常传递出很多对设计有用的信息;据我了解,有的人根本不读书看报。接着,我会自觉地根据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形成设计思路:比如我要设计一件衣柜,我会考虑这项设计需要多少资源,能源消耗量有多大;设计一个社区,会思考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生活空间中需要多少公共空间、需要多少私人空间,他吃什么,食品来自什么地方;他的朋友是哪些人群,为什么要保持这样一个社交圈;这个人正在怎样工作,又期望怎样工作等等——这是我的“影片”,其中所有生活要素都直接间接地与设计关联,而且这些生活要素之间的关系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产品设计还是建筑设计,包括更大范围的城市规划,一定会回到这个原始的核心问题,那就是如何对生活进行重新设计。
《创意设计源》:辛比克先生会否执着于一种设计风格?
阿尔多•辛比克:首先要明确,我认为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特定的风格。其次要声明,我觉得自己也没有去追求特定的风格。
我始终认为,产品造型设计主要满足设计理念体现而非固定风格体现。设计时,我希望受众最后能收获一件他们既熟悉亲近又感觉适度陌生的东西。熟悉亲近表明产品能够融入生活,适度陌生实际体现了产品对生活的新的思考。
我也并不看重品牌,甚至某种程度反对所谓品牌效应;我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别人用自己设计的东西,并且说:“哦,我很喜欢”——这就够了。
《创意设计源》:您身上穿的是名牌吗?
阿尔多•辛比克:今天偶然,穿了同一个牌子的服装,但这既不是古奇,也不是普拉达。这位设计师非常有天赋,其设计也非常简约,我很喜欢他的设计。
《创意设计源》:同在米兰,索特萨斯先生对您的出色工作一定有所耳闻吧。
阿尔多•西比克:两年前,索特萨斯在接受一本杂志专访时谈到我的设计,表达了对我作品的赏识;言谈中认同了我的设计理念,认为尽管方法不同,辛比克的设计与孟菲斯和索特萨斯仍不乏共同之处。
我非常高兴,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礼物,就像一位父亲最终承认了自己的儿子一样。
《创意设计源》:您有没有主动与“父亲”沟通?
阿尔多•辛比克:我给索特萨斯写了一封信,开玩笑地说:看访谈了,希望您对我的评价是真心话,希望您开心;这封信没有收到回复。15天以后,索特萨斯就去世了。他走过了自己辉煌的一生,享年90岁。
《创意设计源》:无论索特萨斯先生还是辛比克先生,作为世界级设计大师,都有一个很鲜明的风采,即:您们首先是思想家,您们有鲜明的理解世界的方式。也因为此,您们的设计才能受到世人拥戴。
阿尔多•辛比克: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需要成为大的思想家。现在的状态,只要你会用一种蛮横的态度对人大声喊话就足以成为大师了。是不是这样?
阿尔多•辛比克、《创意设计源》:当然不是。
……
访谈意犹未尽。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辛比克谈到他在中国的设计学院担任特聘教授,带领学生们做项目;谈到现代设计教育中的问题;谈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意。最后,辛比克先生欣然提笔寄语《创意设计源》青年读者:
To be ready
To be wrong
To grow better!
图片提供:阿尔多•辛比克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