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取消车辆首场拍卖会上,106辆公车全部拍出。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意义重大。
公务用车治理成为目前人们最关注的话题。然而,现行规则不变,公务用车治理就很有可能成为一阵吹过即逝的风,徒费治理投入成本。相对来说,国外的公务员用车就显得比较科学合理。
提前预约提车
作为日本市政府的普通公务员,如果因公用车,原则上可提前3天在办公系统上预约,包括提交用车申请,写明用途和目的地、用车时间等,得到所属部门一把手及管财课长的同意后方可用车。使用后,要详细填写用车人、行驶公里数、公务内容等。如果出现公务车辆不够用的情况,可以在市政府指定的汽车公司临时租车。
町田市管财课的车辆管理负责人带记者参观了市政府的地下停车场,这里停放着俗称“黑涂”的官员专用车,还有道路维修车、专门接送残疾学生的特殊通勤车、引导交通安全的巡逻车、地震体验车等。停车场中数量最多的还是印有“町田市政府”字样的日本国产小面包车。据介绍,这种车购买价格约为每辆100万日元(约合5.6万元人民币),经济实用,保养、维修费用也较低廉。
现在,日本各地政府公车使用还出现了新趋势。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为了更有效地使用公车,北九州市决定从2015年春天开始,正式将约70辆公车在节假日出租,既增加政府收入,又能为市民提供便利服务。
申请“打车券”
不论是在联邦政府部门,还是在州、市级政府任职的公务员,几乎都没有“公车”这个概念。以联邦政府为例,每个部门一般仅配备一至两辆公车,公务员在上班时间如需外出执行公务,需要提前向该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预约,并报备外出事由及使用时间,再由其统一调配车辆。但由于公车数量实在太少,大多数公务员都已经习惯了开私家车办公。
那些不会开车或没有私家车的公务员,在外出执行公务时,可以向其所在部门申请领取一张“打车券”。“打车券”实际上是一式两份的表格,打车时,需要填写清楚自己的基本情况、打车时间、出发地、目的地、打车费用等信息,自己保留一份交给部门负责人存档。另一份则交给司机,交给司机的这份作用类似于支票,司机拿着“打车券”去相关政府部门结算费用,用车人与司机之间一般不进行现金或刷卡交易。公务员在出差前,都需要向该部门提交出差报告和预算,如果计划打车,也需要提前申请“打车券”。
澳大利亚的普通公务员是没有交通津贴的,议员、部长等以上官员,根据其工作地区、级别等,每年可领取定额的交通津贴。此津贴包括机票和公务车费用,超出部分需自行承担。
此外,澳大利亚政府还推行一种把私家车注册为公务用车的管理模式。对于这种方式,澳政府秉持实用原则,提供了一份车辆目录,目录仅包括三个品牌的轿车:国产霍顿、美国福特和日本丰田。该目录对车辆型号、配置和价格都有详细说明,目录以外的车辆一律不允许用作公务车。由于这种方式难免会存在公务私事混用的情况,因此采取该方式的人员,在享受政府发放交通津贴的同时,还需要为此上缴一笔福利税。
自行车成为主力
瑞典共有290个自治市,自治市政府根据自身情况承担大部分行政事务的管理和规划。厄勒布鲁自治市面积不大,地形平坦,是瑞典第一个拥有自行车高速路的城市。在这里,自行车的使用率高达92%,即使在冬天,50%的市民也会骑车出行。为了利用这个特殊性,厄勒布鲁市政府在公务员用车上也将自行车纳入公车管理体系。
全市1000多辆自行车分布在市内几个自行车专用停车场,专门给公务人员办公骑用。管理模式也不复杂,有一个专门的公务车内网系统,每名公务员都有账号和密码,登录后可以自行订车,然后去所在单位的前台取钥匙,用完后再归还到原处。这个系统会记录下用车的所有信息。
除了自行车,公交车也是当地公务员外出办事的主要交通工具。公务员有一张专门的充值卡,需要使用时在单位前台登记领取,归还时需要出示有关票据。如果办事着急,就直接走人,回来再报销也很多见。
联网刷卡取车
英国公务员如果要用车一定得提前预订,并刷卡取车,车上有电脑联网,行驶里程、时间以及碳排放都会自动计算,不用填报销表格。
车辆的使用方法:首先通过注册获得两家公司的会员卡,用车时在网上预订,写明时间、乘车人数等信息后,系统自动筛选合适车辆,一般提前一天进行预订,最快15分钟后车辆就可以准备好。预订成功后,到停车场找到车辆,在车前挡风玻璃处安装的读卡器上刷卡取车,之后的所有信息都由电脑自动记录。两家公司的电脑系统每年定期生成各项指数报告,包括每个人或每个部门的用车情况,市政厅根据这些数据决定未来是否增减租车数量。市政厅公车预订网页由绿到红分别显示了从鼓励到最不鼓励的8种公务出行方式,依次是步行、骑自行车、公交车、地铁、共享租车、短租车、私家车和出租车。
(编辑:葛晓飞)
公务用车治理成为目前人们最关注的话题。然而,现行规则不变,公务用车治理就很有可能成为一阵吹过即逝的风,徒费治理投入成本。相对来说,国外的公务员用车就显得比较科学合理。
提前预约提车
作为日本市政府的普通公务员,如果因公用车,原则上可提前3天在办公系统上预约,包括提交用车申请,写明用途和目的地、用车时间等,得到所属部门一把手及管财课长的同意后方可用车。使用后,要详细填写用车人、行驶公里数、公务内容等。如果出现公务车辆不够用的情况,可以在市政府指定的汽车公司临时租车。
町田市管财课的车辆管理负责人带记者参观了市政府的地下停车场,这里停放着俗称“黑涂”的官员专用车,还有道路维修车、专门接送残疾学生的特殊通勤车、引导交通安全的巡逻车、地震体验车等。停车场中数量最多的还是印有“町田市政府”字样的日本国产小面包车。据介绍,这种车购买价格约为每辆100万日元(约合5.6万元人民币),经济实用,保养、维修费用也较低廉。
现在,日本各地政府公车使用还出现了新趋势。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为了更有效地使用公车,北九州市决定从2015年春天开始,正式将约70辆公车在节假日出租,既增加政府收入,又能为市民提供便利服务。
申请“打车券”
不论是在联邦政府部门,还是在州、市级政府任职的公务员,几乎都没有“公车”这个概念。以联邦政府为例,每个部门一般仅配备一至两辆公车,公务员在上班时间如需外出执行公务,需要提前向该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预约,并报备外出事由及使用时间,再由其统一调配车辆。但由于公车数量实在太少,大多数公务员都已经习惯了开私家车办公。
那些不会开车或没有私家车的公务员,在外出执行公务时,可以向其所在部门申请领取一张“打车券”。“打车券”实际上是一式两份的表格,打车时,需要填写清楚自己的基本情况、打车时间、出发地、目的地、打车费用等信息,自己保留一份交给部门负责人存档。另一份则交给司机,交给司机的这份作用类似于支票,司机拿着“打车券”去相关政府部门结算费用,用车人与司机之间一般不进行现金或刷卡交易。公务员在出差前,都需要向该部门提交出差报告和预算,如果计划打车,也需要提前申请“打车券”。
澳大利亚的普通公务员是没有交通津贴的,议员、部长等以上官员,根据其工作地区、级别等,每年可领取定额的交通津贴。此津贴包括机票和公务车费用,超出部分需自行承担。
此外,澳大利亚政府还推行一种把私家车注册为公务用车的管理模式。对于这种方式,澳政府秉持实用原则,提供了一份车辆目录,目录仅包括三个品牌的轿车:国产霍顿、美国福特和日本丰田。该目录对车辆型号、配置和价格都有详细说明,目录以外的车辆一律不允许用作公务车。由于这种方式难免会存在公务私事混用的情况,因此采取该方式的人员,在享受政府发放交通津贴的同时,还需要为此上缴一笔福利税。
自行车成为主力
瑞典共有290个自治市,自治市政府根据自身情况承担大部分行政事务的管理和规划。厄勒布鲁自治市面积不大,地形平坦,是瑞典第一个拥有自行车高速路的城市。在这里,自行车的使用率高达92%,即使在冬天,50%的市民也会骑车出行。为了利用这个特殊性,厄勒布鲁市政府在公务员用车上也将自行车纳入公车管理体系。
全市1000多辆自行车分布在市内几个自行车专用停车场,专门给公务人员办公骑用。管理模式也不复杂,有一个专门的公务车内网系统,每名公务员都有账号和密码,登录后可以自行订车,然后去所在单位的前台取钥匙,用完后再归还到原处。这个系统会记录下用车的所有信息。
除了自行车,公交车也是当地公务员外出办事的主要交通工具。公务员有一张专门的充值卡,需要使用时在单位前台登记领取,归还时需要出示有关票据。如果办事着急,就直接走人,回来再报销也很多见。
联网刷卡取车
英国公务员如果要用车一定得提前预订,并刷卡取车,车上有电脑联网,行驶里程、时间以及碳排放都会自动计算,不用填报销表格。
车辆的使用方法:首先通过注册获得两家公司的会员卡,用车时在网上预订,写明时间、乘车人数等信息后,系统自动筛选合适车辆,一般提前一天进行预订,最快15分钟后车辆就可以准备好。预订成功后,到停车场找到车辆,在车前挡风玻璃处安装的读卡器上刷卡取车,之后的所有信息都由电脑自动记录。两家公司的电脑系统每年定期生成各项指数报告,包括每个人或每个部门的用车情况,市政厅根据这些数据决定未来是否增减租车数量。市政厅公车预订网页由绿到红分别显示了从鼓励到最不鼓励的8种公务出行方式,依次是步行、骑自行车、公交车、地铁、共享租车、短租车、私家车和出租车。
(编辑:葛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