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2003年7月26日上午,富丽堂皇的人民大会堂,已唱响15年的旋律一遍遍回放,庄严而又激昂。
这是在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激动人心的一幕:胡宏伟作词的《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全票通过确定为正式团歌,从而结束了共青团建团81年没有正式团歌的历史。从此,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支青春方阵正式有了自己嘹亮的主旋律。
创作团歌是在1987年,那一年胡宏伟年仅34岁,是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的创作员。这是继30岁创作《长江之歌》而轰动全国后,胡宏伟在歌词领域创下的又一个辉煌。年轻有成的胡宏伟不断超越自我攀登高峰,为人们献出一道道“主旋律”精神大餐,在艺术创作领域取得骄人业绩,5次提前晋级、晋衔,39岁就晋升大校军衔,如今已成为全军为数不多的文职将军。
“当一个人的名字与一个永葆青春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的生命就永远不会老。”在建团85周年之际,团歌词作者、将军诗人胡宏伟接受了《中华儿女》记者采访,深情追忆当年的激情岁月,讲述他从工人到士兵,从报道员到文职将军的人生奋斗历程。
学校、工厂到部队,创作永远是他不变的情怀
胡宏伟从小就酷爱文学。小学时的作文常作为范文在全校各班传阅。1968年9月升入沈阳育才中学,第二年就开始尝试创作诗歌并在报刊上发表。1969年12月,“文革”动乱中,胡宏伟结束了一年多的中学生活,进入沈阳医疗器械厂,当了一名工具钳工。在钳工案子上,胡宏伟写下了很多工业题材的诗歌作品,并在《辽宁日报》《沈阳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成为辽沈地区小有名气的工人诗人。
“沈阳重型机械厂著名工人诗人高广城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回忆起当年岁月,胡宏伟对自己创作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依然深表感激。高广城十分喜欢胡宏伟,每次深入生活都带上胡宏伟,重工业车间生产热烈壮观的场面深深感染着胡宏伟。高广城的诗恢弘大气,在他的影响下,胡宏伟的诗也一改往日精巧纤细的风格,逐渐变得豪迈奔放起来,为胡宏伟日后创作《长江之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等这类主旋律高格调的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很快,胡宏伟就成为辽沈地区诗坛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1972年,《鸭绿江》复刊号上,发表了胡宏伟和高广城合作的长诗《无限风光》,在辽宁省内外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与此同时,胡宏伟在医疗器械厂的前景也非常乐观,厂里安排钳工“大拿”——技术最好的邹本锁做他的师傅,还考虑送他到辽宁大学去学习。
但是,胡宏伟却选择了当兵。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好端端地放弃每个月32元的工资,而选择去当兵拿每个月6元钱的津贴,而且复员后的前途未卜。胡宏伟却铁了心去当兵。“对一个写诗的人来说,部队的吸引力是难以形容的,那里有更广阔的创作空间。”1972年12月,胡宏伟如愿穿上了绿军装。
“在连队基层一干就是5年。”胡宏伟先是在沈阳警备区独立营四连站岗、执勤;一年半后被调到营里当报道员;1975年3月,又被调入位于内蒙古巴林草原的辽宁省军区独立师的三团三连。
在连队火热沸腾的生活中,胡宏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连队黑板报成了他的阵地。在做好士兵本职工作之余,胡宏伟抓紧时间笔耕不辍,在演习的坑道中,在煤油灯下,用收集到的老兵抽烟的香烟盒纸、包子弹的纸,写下了200余首战士诗。
胡宏伟的诗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他的很多诗被战友们抄录在日记本上。在连队,年轻的胡宏伟富有理想,充满激情,人品和作品都深受战士们喜爱,很多战士都央求他代写情书,他成了战士们的代言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作品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文艺》《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发表,胡宏伟在部队里的名气越来越响。
1977年,胡宏伟被调到辽宁省军区机关。这个调动的用意很明显,部队准备培养胡宏伟做秘书,如果做得好,将来的发展不可限量。可是,以连队排长身份跃升进省军区大机关的胡宏伟却总觉得浑身有劲儿使不出来。
直到1978年10月,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调他任创作员,胡宏伟才如鱼得水般地甩开膀子大干起来。当时,很多战友都不理解胡宏伟,他们认为“大衙门口”好,从机关再出去怎么说也得弄个团级、师级,但胡宏伟不这么认为。他只希望把自己的爱好专长和工作结合起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走得更远一些。
深入生活,文思泉涌,频出“主旋律”大作
1984年,年仅3l岁的胡宏伟迎来了创作生涯中第一个辉煌。他在1983年底创作的《长江之歌》在全国5000余首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被确定为电视系列节目《话说长江》主题歌。
“当年征集日期是12月25日到1月6日,而且正赶上过年。”胡宏伟在他那只有1 0平方米的小屋里,忙里偷闲花了两天时间写出歌词,1984年元旦的清晨,他小心翼翼地把写在明信片上的歌词投进了邮箱。“当年我31岁,还真没敢想获奖者竟然是身着‘三块红’军装的我,以至于主持人走到我身边了,我还不敢相信自己获奖的事实,我一直以为是哪位老前辈呢!”谈起当年往事,胡宏伟感慨不已。
创作《长江之歌》的经历,就像胡宏伟创作道路上的加油站。在6年的专业词作积淀之后,胡宏伟选择到学校进修“充电”。1987年5月,已从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文学系毕业回团的胡宏伟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征集团歌的启事,顿感激情满怀。
胡宏伟16岁入团,22岁入党,有6年团龄,曾经做过团的组织宣传工作,在任前进歌舞团副团长17年间,曾长期兼任团委书记。让他深感遗憾的是,国家有国歌,少先队有队歌,而共青团自1922年诞生以来,一直没有自己的团歌,虽然历史上曾先后征集过团歌,但由于种种原因均未能成功。
说干就干,胡宏伟一口气拿出了五六个方案,但都不太满意。“那一个月简直快把我憋死了。”他要找到一种感觉,用最小的篇幅、最深的意境、最真的情感、最强的震撼力,在历史的回音壁上撞击出回响。
闭上眼睛,胡宏伟仿佛看到五月的天安门广场,鲜花盛开,人海如潮.热情洋溢,生机盎然。胸怀远大理想、肩负历史重托、浑身充满朝气的青年一代用生命点燃未来……创作的冲动时而如涓涓细流,时而似长江奔腾,4天后,胡宏伟将歌词改定后寄出。
“当年的团歌征集活动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从大江南北到边防海疆掀起了一个应征高潮。”大批团员、专业音乐工作者都投入了这项工作。到截稿日期,共收到应征作品5300余件。《歌曲》《词刊》《音乐创作》《广播歌选》《解放军歌曲》等有关专家组成初评小组,对应征作品进行了两次初选,确定17首应征作品提交评审委员会。 1987年10月13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10首从全国5300余首应征歌曲中选出的团歌候选作品,胡宏伟的词排在第一位。1988年5月,在共青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宏伟作词的《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被最终确定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代团歌。
代团歌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广为传唱,15年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全票通过被确定为正式团歌,从而结束了共青团建团81年没有正式团歌的历史。从此,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支青春方阵正式有了自己嘹亮的主旋律。
年轻有成,胡宏伟在歌词创作领域再接再厉。
1989年11月,沈阳军区把创作歌颂雷锋组歌歌词的任务交给了胡宏伟。20世纪60年代,许多歌颂雷锋的歌曲早已为人们所熟悉。90年代再写雷锋,难度可想而知。一种超越别人也超越自我的念头诱惑着胡宏伟。
1990年3月5日,胡宏伟作词的《永不陨落的星——雷锋组歌》在沈阳首演大获成功,并在当年5月进京演出时引起轰动,中央军委首长上台亲切接见全体演职人员,称赞这是一部“90年代的英雄颂歌”。胡宏伟所在的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因此荣立建团史上第一个集体三等功。
1998年5月,军区赋予胡宏伟创作三幕六场大型歌剧《羽娘》文学剧本的任务。歌剧是个舶来品,涉及文学、音乐、舞蹈、舞美等各个门类,代表舞台艺术的最高水准,被称为“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尽管写歌剧对于胡宏伟来说是第一次,但是这个挑战就像士兵听到出征的号角一样,点燃了胡宏伟的创作激情与冲动。
胡宏伟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历史书籍之中,跑遍了图书馆、资料室,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向历史老师请教。为了更接近历史的真实,捕捉大唐的神韵,倾听古战场遥远的回声,他与朋友从沈阳开车去大西北采风,上高原,下戈壁,跑遍了古都长安、甘肃、新疆、西藏等地,行程上万公里,历时数月,尝尽了艰辛。有一次夜间行车,竟受到了野狼的袭击{在冒险驱车过河时,差点被湍急的河水冲走。大漠晓月,戈壁风烟,徜徉在丝绸古道,凭吊古战场残垣断壁,胡宏伟心中翻涌着历史的风云。为了耐住寂寞排除干扰,胡宏伟还专程赴辽北“猫”在一个山沟军营里潜心创作,辛勤笔耕。站岗的哨兵常常看到胡宏伟宿合的灯彻夜不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8月15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3届全国歌剧(音乐剧)观摩演出中,《羽娘》成了最大的“赢家”,共获“剧目大奖”“最佳剧本奖”等12项大奖,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奖项。2003年又获第12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并获首届国家舞台精品工程“精品剧目提名奖”,为此,胡宏伟所在的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又荣立集体二等功。
功成名就的胡宏伟平均每3天就有一首新作出炉,每年创作100多首新作品。仅2005年到2006年这两年间,他作词的《光荣啊,党的忠诚卫士》《党旗下的我们》在全国67000多首来稿中分别被评为特等奖第一名和一等奖,其中《光荣啊,党的忠诚卫士》被中纪委定为全国纪检监察之歌;《当祖国召唤的时候》获全军战斗精神歌曲征集“最佳作品奖”;武警部队《忠诚卫士组歌》7首作品中,他作词的就有5首;他填词的《和谐花园》被定为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会歌,他的新作《驾起我的新战车》获2006年全军第10届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在2006全国少儿歌曲创作比赛中,在全部来稿7340首中共选出88首提名奖中,他作词的《五个福娃娃》《小雨点的歌》榜上有名。2006年6月8日,胡宏伟接到北京奥组委通知,由他作词的《你我他,快参加》被评为16首获奖歌曲之一。这首歌是唯一一首奥运志愿者题材的获奖歌曲,角度独特、语言优美,民族风格鲜明、极富青春动感,从6000余首应征奥运歌曲中脱颖而出。
胡宏伟成了获奖专业户。他所创作的大型歌舞《北疆的旋律》、歌曲《当我成为战士的时候》《黑土地上的小村庄》《我们的心并不遥远》《风调雨顺的中国》《边境上,我感觉祖国》连获第5、6、7、8届全军文艺会演及纪念建国40周年文艺调演一等奖。他还连获第七、八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先后获全国、全军各种创作奖200余次,荣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2次。
他的作品几乎无处不在。《辽河从我家门前流》《祖国正是花季》《欢乐今宵》《子弟兵心贴老百姓》《士兵走在高高的山岗》等知名歌曲都是胡宏伟作词,许多歌手都是唱着他作词的歌曲在各种声乐赛事上拿奖,他成了参赛歌手们的护身符。
情系军营,为兵讴歌,足迹遍边防
胡宏伟是从连队走上专业创作岗位的。30多年来,他始终把服务部队作为自己创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用手中的笔书写战士心声,创作的笔触始终追寻、展现战士们的蓬勃英姿与他们多彩的内心世界。迄今为止,胡宏伟共创作了2000余首作品,其中90%都是军事题材。
情系军营,心贴官兵;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为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胡宏伟每年抽出四五个月的时间走军营、下连队,到部队代职、蹲点、采风,沈阳军区的所有边海防连队和作战部队建制连队都被他跑遍,中国东西南北的几个端点边防连队也几乎被他走遍。
1979年1月,胡宏伟结婚不到10天,就去了广西前线,一走就是一个多月。1985年11月和2003年5月,胡宏伟又分别两次前往云南老山前线、边防线。2006年春节期间,已经53岁的胡宏伟在零下40多度的中国北疆一住就是一个多月。当告别连队时,全团官兵列队欢送他,一起高唱他作词的《为祖国北大门站好岗》:“亭亭白桦林,滚滚黑龙江,岸边是我驻守的地方。高高了望塔,长长巡逻路,脚印刻下戍边的荣光……”感动得胡宏伟眼泪哗哗地流。中秋佳节时,胡宏伟的身影又出现在某炮兵旅实弹演习的靶场上。他自己瞄准亲手操纵120大口径自行反坦克炮进行实弹射击,并首发命中。他驾驶最新型的9 9式坦克在训练场上奔驰……
虽然已年过半百,技术级别又比较高,但胡宏伟依然和部队官兵们一样,摸爬滚打,同操练,住帐篷,吃野餐,零距离倾听官兵们的呼声。战士们都爱与这位身着将军服的老兵交朋友,说他“平易近人,丝毫看不出名人的‘架子’”,都愿意把心里话向他倾吐。
正是这些最直接的感受与触动,使胡宏伟写出了大量精彩的歌词与诗歌。
胡宏伟为部队创作了大量的师歌、旅歌、团歌、连歌、院歌,有些还亲自教唱。凡是部队需求的,他有求必应。某集团军5个旅的旅歌歌词都是他创作的。“红九连”“神枪手四连”“黑河好八连”、董存瑞生前所在团、连等团、连歌歌词也均出自他的手笔。写歌之余,胡宏伟还热心辅导业余文艺骨干,经过他辅导和听过他讲课的就达上千人次。
由于工作表现突出,胡宏伟5次提前晋级、晋衔,其中2次破格晋升两级,39岁就提前晋升大校军衔。在1988年全军首次评定专业技术职务中,他被评为一级编剧(正高级职称)。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胡宏伟被沈阳军区评为“优秀科技人才标兵”。50岁刚出头,就晋升为专业技术3级,是全军为数不多的文职将军。
虽然名声斐然,词作颇丰,但胡宏伟总不满足。“总有一个梦在前边召唤着我,我要不断地超越自己,挑战自我。”
这是在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激动人心的一幕:胡宏伟作词的《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全票通过确定为正式团歌,从而结束了共青团建团81年没有正式团歌的历史。从此,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支青春方阵正式有了自己嘹亮的主旋律。
创作团歌是在1987年,那一年胡宏伟年仅34岁,是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的创作员。这是继30岁创作《长江之歌》而轰动全国后,胡宏伟在歌词领域创下的又一个辉煌。年轻有成的胡宏伟不断超越自我攀登高峰,为人们献出一道道“主旋律”精神大餐,在艺术创作领域取得骄人业绩,5次提前晋级、晋衔,39岁就晋升大校军衔,如今已成为全军为数不多的文职将军。
“当一个人的名字与一个永葆青春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的生命就永远不会老。”在建团85周年之际,团歌词作者、将军诗人胡宏伟接受了《中华儿女》记者采访,深情追忆当年的激情岁月,讲述他从工人到士兵,从报道员到文职将军的人生奋斗历程。
学校、工厂到部队,创作永远是他不变的情怀
胡宏伟从小就酷爱文学。小学时的作文常作为范文在全校各班传阅。1968年9月升入沈阳育才中学,第二年就开始尝试创作诗歌并在报刊上发表。1969年12月,“文革”动乱中,胡宏伟结束了一年多的中学生活,进入沈阳医疗器械厂,当了一名工具钳工。在钳工案子上,胡宏伟写下了很多工业题材的诗歌作品,并在《辽宁日报》《沈阳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成为辽沈地区小有名气的工人诗人。
“沈阳重型机械厂著名工人诗人高广城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回忆起当年岁月,胡宏伟对自己创作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依然深表感激。高广城十分喜欢胡宏伟,每次深入生活都带上胡宏伟,重工业车间生产热烈壮观的场面深深感染着胡宏伟。高广城的诗恢弘大气,在他的影响下,胡宏伟的诗也一改往日精巧纤细的风格,逐渐变得豪迈奔放起来,为胡宏伟日后创作《长江之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等这类主旋律高格调的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很快,胡宏伟就成为辽沈地区诗坛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1972年,《鸭绿江》复刊号上,发表了胡宏伟和高广城合作的长诗《无限风光》,在辽宁省内外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与此同时,胡宏伟在医疗器械厂的前景也非常乐观,厂里安排钳工“大拿”——技术最好的邹本锁做他的师傅,还考虑送他到辽宁大学去学习。
但是,胡宏伟却选择了当兵。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好端端地放弃每个月32元的工资,而选择去当兵拿每个月6元钱的津贴,而且复员后的前途未卜。胡宏伟却铁了心去当兵。“对一个写诗的人来说,部队的吸引力是难以形容的,那里有更广阔的创作空间。”1972年12月,胡宏伟如愿穿上了绿军装。
“在连队基层一干就是5年。”胡宏伟先是在沈阳警备区独立营四连站岗、执勤;一年半后被调到营里当报道员;1975年3月,又被调入位于内蒙古巴林草原的辽宁省军区独立师的三团三连。
在连队火热沸腾的生活中,胡宏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连队黑板报成了他的阵地。在做好士兵本职工作之余,胡宏伟抓紧时间笔耕不辍,在演习的坑道中,在煤油灯下,用收集到的老兵抽烟的香烟盒纸、包子弹的纸,写下了200余首战士诗。
胡宏伟的诗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他的很多诗被战友们抄录在日记本上。在连队,年轻的胡宏伟富有理想,充满激情,人品和作品都深受战士们喜爱,很多战士都央求他代写情书,他成了战士们的代言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作品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文艺》《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发表,胡宏伟在部队里的名气越来越响。
1977年,胡宏伟被调到辽宁省军区机关。这个调动的用意很明显,部队准备培养胡宏伟做秘书,如果做得好,将来的发展不可限量。可是,以连队排长身份跃升进省军区大机关的胡宏伟却总觉得浑身有劲儿使不出来。
直到1978年10月,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调他任创作员,胡宏伟才如鱼得水般地甩开膀子大干起来。当时,很多战友都不理解胡宏伟,他们认为“大衙门口”好,从机关再出去怎么说也得弄个团级、师级,但胡宏伟不这么认为。他只希望把自己的爱好专长和工作结合起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走得更远一些。
深入生活,文思泉涌,频出“主旋律”大作
1984年,年仅3l岁的胡宏伟迎来了创作生涯中第一个辉煌。他在1983年底创作的《长江之歌》在全国5000余首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被确定为电视系列节目《话说长江》主题歌。
“当年征集日期是12月25日到1月6日,而且正赶上过年。”胡宏伟在他那只有1 0平方米的小屋里,忙里偷闲花了两天时间写出歌词,1984年元旦的清晨,他小心翼翼地把写在明信片上的歌词投进了邮箱。“当年我31岁,还真没敢想获奖者竟然是身着‘三块红’军装的我,以至于主持人走到我身边了,我还不敢相信自己获奖的事实,我一直以为是哪位老前辈呢!”谈起当年往事,胡宏伟感慨不已。
创作《长江之歌》的经历,就像胡宏伟创作道路上的加油站。在6年的专业词作积淀之后,胡宏伟选择到学校进修“充电”。1987年5月,已从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文学系毕业回团的胡宏伟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征集团歌的启事,顿感激情满怀。
胡宏伟16岁入团,22岁入党,有6年团龄,曾经做过团的组织宣传工作,在任前进歌舞团副团长17年间,曾长期兼任团委书记。让他深感遗憾的是,国家有国歌,少先队有队歌,而共青团自1922年诞生以来,一直没有自己的团歌,虽然历史上曾先后征集过团歌,但由于种种原因均未能成功。
说干就干,胡宏伟一口气拿出了五六个方案,但都不太满意。“那一个月简直快把我憋死了。”他要找到一种感觉,用最小的篇幅、最深的意境、最真的情感、最强的震撼力,在历史的回音壁上撞击出回响。
闭上眼睛,胡宏伟仿佛看到五月的天安门广场,鲜花盛开,人海如潮.热情洋溢,生机盎然。胸怀远大理想、肩负历史重托、浑身充满朝气的青年一代用生命点燃未来……创作的冲动时而如涓涓细流,时而似长江奔腾,4天后,胡宏伟将歌词改定后寄出。
“当年的团歌征集活动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从大江南北到边防海疆掀起了一个应征高潮。”大批团员、专业音乐工作者都投入了这项工作。到截稿日期,共收到应征作品5300余件。《歌曲》《词刊》《音乐创作》《广播歌选》《解放军歌曲》等有关专家组成初评小组,对应征作品进行了两次初选,确定17首应征作品提交评审委员会。 1987年10月13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10首从全国5300余首应征歌曲中选出的团歌候选作品,胡宏伟的词排在第一位。1988年5月,在共青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宏伟作词的《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被最终确定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代团歌。
代团歌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广为传唱,15年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全票通过被确定为正式团歌,从而结束了共青团建团81年没有正式团歌的历史。从此,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支青春方阵正式有了自己嘹亮的主旋律。
年轻有成,胡宏伟在歌词创作领域再接再厉。
1989年11月,沈阳军区把创作歌颂雷锋组歌歌词的任务交给了胡宏伟。20世纪60年代,许多歌颂雷锋的歌曲早已为人们所熟悉。90年代再写雷锋,难度可想而知。一种超越别人也超越自我的念头诱惑着胡宏伟。
1990年3月5日,胡宏伟作词的《永不陨落的星——雷锋组歌》在沈阳首演大获成功,并在当年5月进京演出时引起轰动,中央军委首长上台亲切接见全体演职人员,称赞这是一部“90年代的英雄颂歌”。胡宏伟所在的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因此荣立建团史上第一个集体三等功。
1998年5月,军区赋予胡宏伟创作三幕六场大型歌剧《羽娘》文学剧本的任务。歌剧是个舶来品,涉及文学、音乐、舞蹈、舞美等各个门类,代表舞台艺术的最高水准,被称为“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尽管写歌剧对于胡宏伟来说是第一次,但是这个挑战就像士兵听到出征的号角一样,点燃了胡宏伟的创作激情与冲动。
胡宏伟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历史书籍之中,跑遍了图书馆、资料室,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向历史老师请教。为了更接近历史的真实,捕捉大唐的神韵,倾听古战场遥远的回声,他与朋友从沈阳开车去大西北采风,上高原,下戈壁,跑遍了古都长安、甘肃、新疆、西藏等地,行程上万公里,历时数月,尝尽了艰辛。有一次夜间行车,竟受到了野狼的袭击{在冒险驱车过河时,差点被湍急的河水冲走。大漠晓月,戈壁风烟,徜徉在丝绸古道,凭吊古战场残垣断壁,胡宏伟心中翻涌着历史的风云。为了耐住寂寞排除干扰,胡宏伟还专程赴辽北“猫”在一个山沟军营里潜心创作,辛勤笔耕。站岗的哨兵常常看到胡宏伟宿合的灯彻夜不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8月15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3届全国歌剧(音乐剧)观摩演出中,《羽娘》成了最大的“赢家”,共获“剧目大奖”“最佳剧本奖”等12项大奖,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奖项。2003年又获第12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并获首届国家舞台精品工程“精品剧目提名奖”,为此,胡宏伟所在的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又荣立集体二等功。
功成名就的胡宏伟平均每3天就有一首新作出炉,每年创作100多首新作品。仅2005年到2006年这两年间,他作词的《光荣啊,党的忠诚卫士》《党旗下的我们》在全国67000多首来稿中分别被评为特等奖第一名和一等奖,其中《光荣啊,党的忠诚卫士》被中纪委定为全国纪检监察之歌;《当祖国召唤的时候》获全军战斗精神歌曲征集“最佳作品奖”;武警部队《忠诚卫士组歌》7首作品中,他作词的就有5首;他填词的《和谐花园》被定为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会歌,他的新作《驾起我的新战车》获2006年全军第10届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在2006全国少儿歌曲创作比赛中,在全部来稿7340首中共选出88首提名奖中,他作词的《五个福娃娃》《小雨点的歌》榜上有名。2006年6月8日,胡宏伟接到北京奥组委通知,由他作词的《你我他,快参加》被评为16首获奖歌曲之一。这首歌是唯一一首奥运志愿者题材的获奖歌曲,角度独特、语言优美,民族风格鲜明、极富青春动感,从6000余首应征奥运歌曲中脱颖而出。
胡宏伟成了获奖专业户。他所创作的大型歌舞《北疆的旋律》、歌曲《当我成为战士的时候》《黑土地上的小村庄》《我们的心并不遥远》《风调雨顺的中国》《边境上,我感觉祖国》连获第5、6、7、8届全军文艺会演及纪念建国40周年文艺调演一等奖。他还连获第七、八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先后获全国、全军各种创作奖200余次,荣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2次。
他的作品几乎无处不在。《辽河从我家门前流》《祖国正是花季》《欢乐今宵》《子弟兵心贴老百姓》《士兵走在高高的山岗》等知名歌曲都是胡宏伟作词,许多歌手都是唱着他作词的歌曲在各种声乐赛事上拿奖,他成了参赛歌手们的护身符。
情系军营,为兵讴歌,足迹遍边防
胡宏伟是从连队走上专业创作岗位的。30多年来,他始终把服务部队作为自己创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用手中的笔书写战士心声,创作的笔触始终追寻、展现战士们的蓬勃英姿与他们多彩的内心世界。迄今为止,胡宏伟共创作了2000余首作品,其中90%都是军事题材。
情系军营,心贴官兵;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为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胡宏伟每年抽出四五个月的时间走军营、下连队,到部队代职、蹲点、采风,沈阳军区的所有边海防连队和作战部队建制连队都被他跑遍,中国东西南北的几个端点边防连队也几乎被他走遍。
1979年1月,胡宏伟结婚不到10天,就去了广西前线,一走就是一个多月。1985年11月和2003年5月,胡宏伟又分别两次前往云南老山前线、边防线。2006年春节期间,已经53岁的胡宏伟在零下40多度的中国北疆一住就是一个多月。当告别连队时,全团官兵列队欢送他,一起高唱他作词的《为祖国北大门站好岗》:“亭亭白桦林,滚滚黑龙江,岸边是我驻守的地方。高高了望塔,长长巡逻路,脚印刻下戍边的荣光……”感动得胡宏伟眼泪哗哗地流。中秋佳节时,胡宏伟的身影又出现在某炮兵旅实弹演习的靶场上。他自己瞄准亲手操纵120大口径自行反坦克炮进行实弹射击,并首发命中。他驾驶最新型的9 9式坦克在训练场上奔驰……
虽然已年过半百,技术级别又比较高,但胡宏伟依然和部队官兵们一样,摸爬滚打,同操练,住帐篷,吃野餐,零距离倾听官兵们的呼声。战士们都爱与这位身着将军服的老兵交朋友,说他“平易近人,丝毫看不出名人的‘架子’”,都愿意把心里话向他倾吐。
正是这些最直接的感受与触动,使胡宏伟写出了大量精彩的歌词与诗歌。
胡宏伟为部队创作了大量的师歌、旅歌、团歌、连歌、院歌,有些还亲自教唱。凡是部队需求的,他有求必应。某集团军5个旅的旅歌歌词都是他创作的。“红九连”“神枪手四连”“黑河好八连”、董存瑞生前所在团、连等团、连歌歌词也均出自他的手笔。写歌之余,胡宏伟还热心辅导业余文艺骨干,经过他辅导和听过他讲课的就达上千人次。
由于工作表现突出,胡宏伟5次提前晋级、晋衔,其中2次破格晋升两级,39岁就提前晋升大校军衔。在1988年全军首次评定专业技术职务中,他被评为一级编剧(正高级职称)。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胡宏伟被沈阳军区评为“优秀科技人才标兵”。50岁刚出头,就晋升为专业技术3级,是全军为数不多的文职将军。
虽然名声斐然,词作颇丰,但胡宏伟总不满足。“总有一个梦在前边召唤着我,我要不断地超越自己,挑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