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课外活动 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学生课外探究活动成效的方法有很多,关键是我们科学教师要把课外探究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科学教师像关注课堂教学一样关注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就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在课外进行持久的探究,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课外;活动;学习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是科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合理的科学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一、课外探究活动的开展状况
  1.学生对课外探究活动的兴趣有高有低。课外探究活动没有科学老师在身边,学生独立自主开展活动。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兴趣容易被激发,这是开展课外探究活动有利的一面;但是学生年龄小,兴趣不稳定、意志力弱,这是开展“没有教师在身边”的课外探究活动不利的一面。容易出现“心动没有行动”等现象,没有把课外探究活动真正开展下去。
  2.学生对课外探究活动的探究能力有限。科学是一门充满乐趣的学科。很多学生喜欢做一些小实验,可是由于自己进行实验时,缺少教师等人的引导和帮忙,不知道应该如何进行课外探究。漫无头绪地进行,难以得到正确的结果,慢慢地失去了探究兴趣。
  3.课外探究活动缺少过程性评价。教师缺少对课外探究活动的了解,课外探究活动完成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就缺少对其准确的评价。学生缺少了成功的喜悦感,课外探究活动也就变成可有可无。
  4.课外探究活动缺少家长的支持。科学学科在家长的心目中,地位还远不能和语数英等学科相提并论。因此家长反对学生花较多的时间用到科学学习上,尤其是课外的科学学习活动。
  二、课外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
  1.氛围: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校园是学生课外探究活动的大课堂。科学老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圍。如在校园里建立小气象站、小小天文台等,科学教室里布置一些和课外探究活动有关的场景,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即时的课外探究产品。科学教师可以主动与任课教师联系,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成为学生写作的生动题材,如果有学生科学小论文之类的评比,就不会捉禁见肘了。
  2.合作:如果在课外也有小伙伴们的督促和鼓励,使他们不再单干,往往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有些持续的长久的探究活动在课外进行,但我们的学生在课外单干既缺乏兴趣,又缺乏动力。像三下的科学课中“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个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进行课外的探究,稍遇挫折便偃旗息鼓。我们也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在课外延续,可让学生们先在课堂中进行仔细的分工,并要求他们在课后开展活动,在随后的几周内听取每个小组的汇报。相信会有各种各样的发现:“小蚕在某月某日从蚕卵中钻出。”“蚕宝宝于某月某日第一次蜕皮。”“蚕宝宝吃的时候怎么样?”“蚕宝宝于出生后第几天开始减少食量,身体开始变得透明。”……课堂四十分钟的汇报与交流学生有说不完的内容,也有提不完的问题。合作学习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延伸。
  3.指导:课外探究活动教程一般没有教师在身边指导,由于学生年龄小或刚开始自主探究,课外探究活动的指导也必须细致到位。如三下种植凤仙花活动,种子哪里有啊?种在哪里啊?这些对于成人来说可能是小事,但对于学生来说都成了大问题,不解决就无法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让学生考虑、提出在课外探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再组织讨论,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和策略,让课外探究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做到从易到难。
  4.时机:许多课外探究活动都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活动时机的选择是开展探究活动的大前提。我们在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时就要关注、考虑课外探究活动的安排:哪些内容需要学生开展课外探究,哪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需要哪些条件,什么时机安排这些活动比较合适等,做到统筹安排。例如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学生经常看到月亮,月相变化也每个月都在发生,但是因为没有关注,就变成熟视无睹。“月相变化”的观测受天气、周期变化等多种条件的影响,需要经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如果教师不分时机布置学生进行观测,学生第一天晚上没有看见月亮,第二天晚上没有看见月亮,第三天晚上就懒得去看了。“月相变化”的观察最好从农历上旬的一个晴朗的晚上开始,这时的月亮是上弦月,下午放学时就出现,上半夜可见,便于学生观测并发现问题。相反,如果一开始就从下旬开始观测,这时的月亮在后半夜出现,学生都在睡觉,谈何观测。
  5.记录:抓紧培养科学观察记录的学习习惯,是关系到孩子今后学习是否能成才的关键所在,因此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抓好孩子的观察记录的学习习惯。不管是过去的自然课还是现在的科学课,都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特别是课外探究活动,观察之后,更需要的是学生的记录能力和记录习惯的培养,必须要跟上,只有做到了既观察又记录,才能算作落到实处了,将来才会学习有成。
  这样的学习方法或工作方法,对每一个孩子来说,对他的今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是,这样的好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执行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好习惯必须从孩子学习起步时就开始培养,并加以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反复强化和训练,才能达到培养孩子的目的。
  6.展示:兴趣、动机是多层次的。学生课外探究的热情有的直接来源于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有的来于能在老师同学面前展示和表现,得到老师同学肯定和赞扬。我们可以搭建各种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表现的机会,激励学生更多、更好地参与课外探究活动。如:可以和学校的科技节或科普周相结合,展示学生探究活动的图片、文字记录和探究成果;组织班级、年级的“小船载重比赛”“赛车设计制作比赛”“纸桥承重比赛”,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东西拿出来比一比、赛一赛……
  总之,科学课外探究活动不但能配合课堂教学,而且有利于巩固科学知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它是课堂教学所不能代替的。在科学课外活动中,大部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各种活动的开展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冯阳.小学科学课程“乱象”的改进策略探究[J].教育观察,2017(24)
  [2]王金德,姜萍.区域推进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2018(02)
  [3]王晨光.新加坡修订版小学科学课程设计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参考,2018(02)
  [4]潘洪建,张静娴.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成就、问题与政策建议[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04)
其他文献
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而课堂教学的优化使学生能感受到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而加入到课堂的教学中,进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笔者对
中密度纤维板是20世纪林产工业的重大发明之一,其优异的性能具有其他板种不可替代的地位,它的发展速度在本世纪上叶,仍将名列前矛.
【摘 要】在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学更多的偏向单词词汇、短语巨型以及文本的翻译等方面,忽视了学生深入阅读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英语阅读成绩难以提升。而在高中英语阅读中运用批判性阅读教学策略,其能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解读课文,为学生提供概括、判断、分析等阅读能力提高的空间,对学生深入阅读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批判性阅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用策略  批判性阅读是指在阅读
传统课堂正面临改革与发展,移动网络和移动智能设备为新课程改革带来契机。本文探索如何将“微助教”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应用于初中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目的是加强教师
以木材剩余物为原料的综合利用项目是国家倡导的方向,但是随着国家对天然林保护力度的加大,将越来越受到原料的制约,而且随着原料基地向纵深延伸,原料的运输成本也会越来越大
普通家庭地面装饰使用木地板,始于8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木地板以其脚感舒适、自然温馨、冬暖夏凉、高贵典雅等突出的优点成为人们地面
期刊
“阅读”赋予了人们广阔的视野,美好的情怀。幼儿时期,人的身心发展十分迅速,可塑性极大,这一时期习惯的培养,尤为关键。下面就从优化资源,有效性绘本分类;关注细节,针对性解
【摘 要】艺术职业学校培养学生、造就人才,当遵从“立艺先立德”,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优化校园环境,提高艺术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对艺术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能的提高、身心的健康成长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不但要重视校园物质文化氛围的营造,也要重视教师队伍人文素养的提高,重视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并把这些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艺术职业学校;校园环境;人文素养  “正心、修身、齐
政策学习是政策创新的核心机制,它具有过程性、系统性、整合性等特征。新政策的知识密集程度及其与既有政策的接续关系决定了学习的难度和成本。碳交易是一项复杂的政策系统,
【摘 要】教学反馈是指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馈,本文从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确保教学反馈通道的有效畅通,强化反馈意识,进行有效的教学反馈,利用多种反馈手段,全面收集反馈信息三个方面做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教学反馈;反馈意识;反馈手段   教学反馈是指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反馈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它是优化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