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未来30年发展的最大风险之一是金融系统的不稳定,其威胁很可能来自国际金融机构的投机,而如果中国对国际主流金融机构
有一定的股权投资,便可获取对其行动的知情权甚至控制权。当前百年一遇的美国金融危机,便提供了一个百年难得的投资机遇,国内机构应主动出手,通过相对独立的载体积极投资,完成在美国金融界的战略布局。
一百年后的历史学家在论述21世纪初的世界历史时,将不惜笔墨描述和分析2008年。2008年不仅见证了北京奥运会的圆满举办,还见证了发生在美国的百年罕见的金融大危机。如果说北京奥运会是复兴的中国全面走向世界舞台的闪耀亮相,金融危机则很可能成为动摇美国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地位的重要转折点。
此次肇始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出人意料地将美国的一系列主流金融机构拉入了泥潭,其影响不仅覆盖了花旗集团、华盛顿互惠银行、美联银行等商业银行,也包括了85年历史的贝尔斯登、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等老牌投资银行,不仅波及了独霸美国房地产金融业的地产融资公司——房利美、房地美,甚至还包括了美国主流保险公司,如AIG。如此大规模的金融危机,远远超出了包括监管者在内的业内人士的预料。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联邦政府也只能有选择性地援助对本国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金融机构,而对雷曼兄弟公司这样的老牌投资银行只能旁观。一点不夸张地说,此次金融危机是美国金融业所承受的最大的打击。
面对美国的金融危机,中国的政府、金融界应该做些什么呢?
布局美国主流机构,防范国内金融风险
当然,首先,我们应该分析如此巨大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金融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短期看,这种影响比较有限,因为中国金融界在美国金融机构的投资量较小,并且这些投资大都是有担保的债权投资,其风险相对较小。长期看,对于美国金融危机后期会出现大量资金从中国逆向流往美国市场的可能性,我们也应该做好准备。
同时,笔者认为,面对如此重大的美国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和金融界最应该做,并且应该马上做的是,积极主动出手,寻找投资机会,完成在美国主流金融机构战略布局的目标。这其中,有三层重要的理由。
第一,金融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资金的跨境流动一定会越来越自由,流动量会越来越庞大,金融服务业一定会伴随着实体经济的国际化而越来越国际化,领先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一定会在更深、更广泛的范围内在全球各地经营,这是任何一次金融和经济危机所不能逆转的大趋势。在这一趋势中,如果中国的金融机构不积极主动地介入国际金融机构,那么,一定会被国际金融机构整合乃至吞并,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准备,让国内金融机构以股权投资的形式逐步介入国际金融机构。
第二,中国经济未来30年的发展,将是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而其中最大的风险之一,毫无疑问便是中国金融系统的不稳定。一旦金融系统发生危机,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局面很可能出现巨大的逆转和严重的倒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上世纪90年代日本金融大萧条的惨痛教训,至今仍历历在目。而中国金融系统的重大危机,很可能来自国际金融机构的投机行为。防止国际金融机构过度投机的有效措施之一,便是获取对其行动的知情权甚至控制权。国内机构如果能够对国际主流金融机构有一定的股权投资,不仅能获取这样的权力,也可以获得对方宝贵的经营经验,对于国内金融机构,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机会。
第三,当前在美国发生的重大金融危机,为中国提供了百年难得的机遇。在正常情况下,受政治影响,美国主流金融机构对来自中国等国家的投资并不欢迎甚至抱有敌意,而在危机之下,这种考虑自然会让位于资金需求。雷曼兄弟的CEO理查德-福尔德(RichardFuld)在其公司宣布破产保护之前,每天从早晨6点到晚上12点给全球各地的投资者打电话寻求资助,整个美国金融界也陷入恐慌中,恐慌时,政治考虑会退为次要。更重要的是,目前掌管美国经济大权的是曾经的华尔街巨子亨利·保尔森,控制美联储的是著名经济学家伯南克,这两位美国金融界领袖一个对中国政治经济非常了解,另一个则是理性的学者,他们对中国的投资持有相对友好、理性的态度,而在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之后,美国财长将肯定易人,其对中国投资的态度很可能发生大的变化,因此,当前是投资美国金融机构的一个宝贵机遇。
投资美国金融机构的三大原则
那么,国内资金如何对美国金融机构进行投资呢?笔者提出三个原则。
投资载体要相对独立。笔者建议,可以由一些相对独立、非政府的投资机构主导,如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等,如此操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化解来自西方政界的猜疑和阻力。在这些相对独立机构的主导下,民间机构也可参与投资,形成投资联盟、投资团,甚至由中国的机构联合欧洲、日本的机构一起对美国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分散投资风险。因为金融危机来势迅猛,同时国际投资界风云万变,很难准确判断投资对象中哪些会成长、哪些会消亡,最好的方法便是分散投资于多个国际主流金融机构,从投资银行到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在分散投资的基础上,还要协商调解投资者权益,争取在被投资企业的重组问题上获得一定的发言权。
积极主动,低调务实。积极务实指的是,行动宜快而不宜拖延,投资力度要相对较大,需要调动上百亿美元的资金参与这一战略投资。上百亿美元,从绝对数额上看很大,但与中国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及未来中国可能面临的金融风险相比却很小,与化解这种风险所带来的收益相比更是可以忽略。低调指的是,不宜在各种公开场合发表投资战略的意见,要主动和美国政策界,包括以保尔森为首的财政部取得联系,低调地进入美国金融机构。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说过,犯错误是可以原谅的,但是抓不住历史机遇是万万不可原谅的。今天的美国金融大危机就是这样的历史机遇,面对这一机遇,我们可能出现由于投资对象、投资方法失当而造成损失,这都是可能犯的、可以容忍的错误,但是,如果我们坐而无为、痛失良机,历史将如何评说今天的故事?请读者自辨。
有一定的股权投资,便可获取对其行动的知情权甚至控制权。当前百年一遇的美国金融危机,便提供了一个百年难得的投资机遇,国内机构应主动出手,通过相对独立的载体积极投资,完成在美国金融界的战略布局。
一百年后的历史学家在论述21世纪初的世界历史时,将不惜笔墨描述和分析2008年。2008年不仅见证了北京奥运会的圆满举办,还见证了发生在美国的百年罕见的金融大危机。如果说北京奥运会是复兴的中国全面走向世界舞台的闪耀亮相,金融危机则很可能成为动摇美国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地位的重要转折点。
此次肇始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出人意料地将美国的一系列主流金融机构拉入了泥潭,其影响不仅覆盖了花旗集团、华盛顿互惠银行、美联银行等商业银行,也包括了85年历史的贝尔斯登、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等老牌投资银行,不仅波及了独霸美国房地产金融业的地产融资公司——房利美、房地美,甚至还包括了美国主流保险公司,如AIG。如此大规模的金融危机,远远超出了包括监管者在内的业内人士的预料。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联邦政府也只能有选择性地援助对本国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金融机构,而对雷曼兄弟公司这样的老牌投资银行只能旁观。一点不夸张地说,此次金融危机是美国金融业所承受的最大的打击。
面对美国的金融危机,中国的政府、金融界应该做些什么呢?
布局美国主流机构,防范国内金融风险
当然,首先,我们应该分析如此巨大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金融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短期看,这种影响比较有限,因为中国金融界在美国金融机构的投资量较小,并且这些投资大都是有担保的债权投资,其风险相对较小。长期看,对于美国金融危机后期会出现大量资金从中国逆向流往美国市场的可能性,我们也应该做好准备。
同时,笔者认为,面对如此重大的美国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和金融界最应该做,并且应该马上做的是,积极主动出手,寻找投资机会,完成在美国主流金融机构战略布局的目标。这其中,有三层重要的理由。
第一,金融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资金的跨境流动一定会越来越自由,流动量会越来越庞大,金融服务业一定会伴随着实体经济的国际化而越来越国际化,领先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一定会在更深、更广泛的范围内在全球各地经营,这是任何一次金融和经济危机所不能逆转的大趋势。在这一趋势中,如果中国的金融机构不积极主动地介入国际金融机构,那么,一定会被国际金融机构整合乃至吞并,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准备,让国内金融机构以股权投资的形式逐步介入国际金融机构。
第二,中国经济未来30年的发展,将是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而其中最大的风险之一,毫无疑问便是中国金融系统的不稳定。一旦金融系统发生危机,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局面很可能出现巨大的逆转和严重的倒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上世纪90年代日本金融大萧条的惨痛教训,至今仍历历在目。而中国金融系统的重大危机,很可能来自国际金融机构的投机行为。防止国际金融机构过度投机的有效措施之一,便是获取对其行动的知情权甚至控制权。国内机构如果能够对国际主流金融机构有一定的股权投资,不仅能获取这样的权力,也可以获得对方宝贵的经营经验,对于国内金融机构,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机会。
第三,当前在美国发生的重大金融危机,为中国提供了百年难得的机遇。在正常情况下,受政治影响,美国主流金融机构对来自中国等国家的投资并不欢迎甚至抱有敌意,而在危机之下,这种考虑自然会让位于资金需求。雷曼兄弟的CEO理查德-福尔德(RichardFuld)在其公司宣布破产保护之前,每天从早晨6点到晚上12点给全球各地的投资者打电话寻求资助,整个美国金融界也陷入恐慌中,恐慌时,政治考虑会退为次要。更重要的是,目前掌管美国经济大权的是曾经的华尔街巨子亨利·保尔森,控制美联储的是著名经济学家伯南克,这两位美国金融界领袖一个对中国政治经济非常了解,另一个则是理性的学者,他们对中国的投资持有相对友好、理性的态度,而在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之后,美国财长将肯定易人,其对中国投资的态度很可能发生大的变化,因此,当前是投资美国金融机构的一个宝贵机遇。
投资美国金融机构的三大原则
那么,国内资金如何对美国金融机构进行投资呢?笔者提出三个原则。
投资载体要相对独立。笔者建议,可以由一些相对独立、非政府的投资机构主导,如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等,如此操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化解来自西方政界的猜疑和阻力。在这些相对独立机构的主导下,民间机构也可参与投资,形成投资联盟、投资团,甚至由中国的机构联合欧洲、日本的机构一起对美国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分散投资风险。因为金融危机来势迅猛,同时国际投资界风云万变,很难准确判断投资对象中哪些会成长、哪些会消亡,最好的方法便是分散投资于多个国际主流金融机构,从投资银行到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在分散投资的基础上,还要协商调解投资者权益,争取在被投资企业的重组问题上获得一定的发言权。
积极主动,低调务实。积极务实指的是,行动宜快而不宜拖延,投资力度要相对较大,需要调动上百亿美元的资金参与这一战略投资。上百亿美元,从绝对数额上看很大,但与中国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及未来中国可能面临的金融风险相比却很小,与化解这种风险所带来的收益相比更是可以忽略。低调指的是,不宜在各种公开场合发表投资战略的意见,要主动和美国政策界,包括以保尔森为首的财政部取得联系,低调地进入美国金融机构。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说过,犯错误是可以原谅的,但是抓不住历史机遇是万万不可原谅的。今天的美国金融大危机就是这样的历史机遇,面对这一机遇,我们可能出现由于投资对象、投资方法失当而造成损失,这都是可能犯的、可以容忍的错误,但是,如果我们坐而无为、痛失良机,历史将如何评说今天的故事?请读者自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