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藏区高校的社会责任及其实现途径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u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引领社会前进是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藏区高校由于特殊的办学环境,不仅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还应自觉担当起改造藏区社会、促进藏区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藏区社会;藏区高校;社会责任
  作者简介:姚爱国(1972-),男,苗族,湖南泸溪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民族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甘肃 合作 747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项目“西北民族聚居区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07JJD880239)的研究成果。
  
  组织理论认为,社会组织功能源自于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同样的组织因外部条件的不同,功能与作用各有差异。设立在藏区的高校,虽然与内地高校同属一类组织,但由于其所处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构成上与内地有着较大的差异,其社会职能呈现出自身的特殊性。藏区高校不仅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还应当主动担当起改造藏区社会、促进藏区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责任。
  一、藏区高校社会责任的哲学基础
  大学,作为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问的高等学府,它的存在有两个哲学基础:其一以认识论为基础,认为大学要体现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学术自由的精神,即大学的知识使命;其二以政治论为基础,认为人们探索知识并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它对国家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即大学的社会责任。也就是说大学应该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对社会的变化作出积极的反应,成为社会发展和民主进步的重要力量。
  这两种哲学观在本质上并不存在根本冲突,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都是大学应当追求的价值目标,大学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知识使命与社会责任的辩证统一。一方面,知识使命是社会责任的前提。只有很好地实现了大学的知识使命,才可能更好地履行大学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社会责任是知识使命的目的和动力源泉。没有大学的社会责任,大学的知识使命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和生长的阳光雨露。
  大学是思想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学术殿堂,是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文化的策源地。它作为一种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机构鼎足而立的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应当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1]
  大学的社会责任不仅表现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还表现为引领社会前进。在当代,大学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心。大学不仅应当自觉地走出“象牙塔”,主动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应当自觉地以其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文化,在引领社会前进中发挥积极作用,对现实社会中的不良倾向进行独立的批判,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重大判断和决策上、在人们区分善恶和建立信念上代表“社会的良心”,拒绝“附庸化”。
  简单地说,大学的社会责任就是要推广知识、创新科技、传递文明,培养人才,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所以,原北大校长陈佳洱认为“引导社会向前发展”是大学应该完成的使命,哈罗德·珀金认为“大学是人类社会的动力站”,丹尼尔·贝尔认为“大学是现代社会的轴心结构”,R·V·加西亚认为“大学是国家最进步力量的先驱”,威廉·冯·洪堡认为“大学是社会的道德灵魂”,西奥多·姆·赫斯伯格认为大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能促进社会变革的机构”,竺可桢认为“大学是社会之光”。
  对藏区高校而言,由于特殊的社会经济和地理条件,更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并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加快推动藏区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二、藏区高校社会责任的社会经济条件
  藏区高校主要以藏、青、甘、川、滇五省藏区为招生和服务对象,具有政治性、民族性和区域定向性等特点。藏区独特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了藏区高校与众不同的社会责任,这些社会经济条件可概括为三方面。
  1.区域分布广泛,自然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特殊
  我国藏区面积达25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余米,处于被誉为“世界屋脊”和“华夏第三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包括卫藏、安多和康巴三大藏区。主要行政区划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玉树、果洛、黄南、海南、海北、海西六个自治州,四川省甘孜、阿坝两个自治州,以及甘肃省甘南州和云南省迪庆州,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即“一区十州两县”,总人口约770万,包括藏、汉、土、回、蒙古、满、东乡、裕固、维吾尔、苗、壮、保安、撒拉等34个民族,其中藏族约537万,占总人口的69.7%。
  我国藏区是欧亚大陆和南亚次大陆的过渡地带,自古以来就成为我国西南边陲的天然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该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我国三大林区之一(西南林区)、五大牧区之三(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和川西北牧区),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80%左右,冰川储量约占全国的90%以上,矿产资源储量名列全国前茅的矿种有30余个。动植物资源亦非常丰富,仅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就有60多种,一二类保护植物30多种。中药材资源1100余种,其中进入药典的800余种,有许多是全国乃至全球稀有的。[2]该区还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长江的发源地,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屏障。
  2.生产水平低下,生活条件艰苦,发展不平衡
  农牧业是藏区的支柱产业,主要依靠手工劳动和体力劳动来运作,属于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维持这种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所需的全部知识,就是祖辈积累下来的生产经验,这些经验通过前辈的示范和口授,通过后代的模仿和实践而代代相传,从而使农牧民在没有更多现代科学技术的条件下维持生产,效率低下,入不敷出,很多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同时,藏区社会城乡差距很大,在经济、文化、教育等诸方面都有类似现象。一般情况下,城镇人口有较高的收入,稳定的居住条件,生活条件和文化教育设施也相对优越。而农牧区人口一般来说经济收入很低,有些农牧民仍然没有稳定的住处,文化设施几乎空白,教育条件相当差,这种不平衡性已严重地影响了藏区社会的整体发展。尽管近两年国家在藏区实施了农牧民定居工程,但这种不平衡性的改变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3.宗教影响严重,现代化进程缓慢,不稳定因素较多
  藏传佛教在藏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泛的影响和深厚的基础。藏区群众普遍信教,寺庙和僧侣数量众多,各种宗教活动和布施耗费了藏区社会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由于藏区基层政权建设相对薄弱,宗教势力对藏区基层社会的行政、司法等产生了严重影响,损坏了基层政府的形象和全国法制的统一。[3]寺庙教育盛行也严重干扰和阻碍了藏区学校教育的推行,许多藏族适龄儿童不是选择学校,而是选择寺庙,现在情况虽有所好转,但在一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宗教氛围浓厚的边远农牧区还比较严重。此外,由于藏区历史上男性出家为僧的比例较高,男性劳动力锐减,使繁重的社会生产和家庭重担落在妇女身上,藏族妇女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但其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并没有因此提高,接受教育特别是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并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妇女中文盲占大多数。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藏族和藏区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藏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宗教对社会活动影响巨大,加之宗教的跨国性,以及国内外藏族较强的族缘联系,使得藏族地区政治与社会变动因素较强,成为国内外分裂势力利用宗教和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分裂、破坏活动的重点地区。
  总之,我国藏区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地区,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地带,也是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前沿阵地。这就要求藏区高校不仅要具有守护传统的属性,更应具有改造现有、创造未来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全面承担起改造藏区社会、推动藏区社会文明进步的使命。
  三、藏区高校社会责任的实现途径
  1.培养德才兼备、政治可靠的人才
  人才培养是大学存在和发展永恒不变的理由和主体职能。大学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著名思想家奥尔托加认为,在大学里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体系,树立崇高的精神境界,是大学的一项凌驾于其他工作之上的基本功能。藏区高校首先应该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正确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政治上合格的人。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质量是办学的根本,任何高校都不能放弃或忽视教育质量,因为高校的“产品”是对社会构成影响的人。藏区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如经费紧张、师资短缺、条件艰苦、“孤岛”办学等,但无论如何都必须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优良传统,不仅要给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谋生立业的真才实学,还应致力于学生思想的成熟,使他们在诸如社会诚信、社会公平、社会正义、社会责任等方面能有自觉的道德担当。
  (2)促进学生政治社会化。所谓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学习、接受和内化主导政治文化并形成政治个性和政治人格的过程,它是政治秩序得以形成和维持,政治系统得以稳定的重要机制。在社会成员接受主导政治文化的过程中,学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其发挥的作用十分突出。藏区高校应该有明确的学生政治社会化目标,并通过建构有效的政治教育体系,培植统一的政治文化,养成正确的政治情感和价值取向,提高政治参与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成为本区域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可靠队伍。这对于抵制非主流政治文化的消极作用,加强政治生活的规范化,保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3)加强民族认同感教育。民族认同是指某一民族共同体的成员将自己和他人认同为同一民族,对本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持亲近态度。[4]民族认同包括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族群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国家认同是族群认同的发展方向,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加强民族认同教育对于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对于培养民族学生的跨文化和跨民族交流能力,对于增强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鉴于以往的教训,藏区高校应该亡羊补牢,加强对学生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正确指导:第一,开设民族教育课程和编写有关的教材,弥补学生民族知识方面的缺陷;第二,借助学校的广播、校刊、墙报、规章制度等,大力宣传正确的民族和国家认同观,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第三,加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自身素质培养,端正他们的民族和国家认同态度,为学生树立直接的榜样;第四,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活动,为学生正确民族观的形成提供实践机会。
  2.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播现代文明
  办大学就是办文化。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播现代文明是藏区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和现代文明摇篮的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在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并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5]
  (1)利用自身优势,研究、整理、保存民族优秀文化。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工作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以整理为中心,研究、整理和保存一体化开展;二是多学科性,涉及历史民俗、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天文、地理、数学、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三是研究整理必须与开发同步进行,特别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后继无人,濒临消亡,急需在整理过程中培养后继者。这些特点决定了藏区高校在这一领域具有客观上的优势和主观上的需求。一方面,藏区高校学科门类相对齐全,具有相当的研究能力,且师生长期生活工作在这里,有充足的田野工作条件;另一方面,这一工作的开展对于促进藏区高校凝聚学术方向、拓展专业门类、形成办学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发挥文化基地作用,传播现代文明。文化具有扩散效应,这种效应与文化行为者的声誉度相关,声誉度越高,对其他群体的影响力就越大。藏区高校大多是所在区域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场所,是该区域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基地,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活动有强烈的影响。一是通过师生所代表和反映的现代文化行为,在与藏区社会成员进行广泛交流的过程中实现现代文明的传播;二是以学校资源的公益化理念为基础,通过面向社会开放学校资源的使用方式,如开放图书资料、仪器设备、校舍场所等,促进藏区社会成员在使用承载现代文明的各类设施设备的过程中,了解和融入现代文明;三是通过开展以高校专家为骨干的各类社会文化活动,如法律讲座、政策解读、技术咨询、文艺汇演等,有组织地传播现代文明。藏区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特殊地位,让现代文明吹拂到藏区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3.普及科学知识,推动藏区科技创新
  尽管我国宪法规定宗教信仰自由,但并不意味我们什么都不做。因此,普及科学知识、推动科技创新、培养藏区社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是藏区高校刻不容缓的任务。
  (1)普及科学知识,提高藏区科学素养。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事关经济振兴、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愚昧更不是社会主义。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就是从根本上动摇和拆除宗教活动与封建迷信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因此,藏区高校必须从民族地区现代化事业的兴旺和民族强盛的战略高度来重视和开展科普工作,并使这项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地深入开展下去,长抓不懈。一是要依托中小学建立科普基地,多形式、多渠道地为藏区青少年提供科普活动阵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二是要面向藏区基层广大农牧民,通过技术讲座、散发科普读物、派员指导等各种方式,传播和普及先进适用技术;三是要通过培训、讲座、自学等形式增强藏区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科技意识,帮助他们不断扩大知识面,了解科技发展动态。
  (2)构建科技引入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促进藏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我国藏区是资源型和生态型地区,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是这一地区开发建设的基本特点。但是,由于藏区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属于典型的引入型科技发展模式,这就需要一个技术型中介组织发挥科技引入的平台作用,藏区高校就是这一工作最合适的承担者。一方面藏区经济发展以生态保护和开发为主,如草原湿地保护、高寒动植物培育与开发等,具有实地观测性实验多,综合性强,涉及多个学科,需要较大规模的实验场地和相应的设施,需要长期的管理和不间断的投入与更新等特点,如果没有当地相关机构的协助,这些科研项目是无法顺利完成的;[6]另一方面藏区高校经过几十年的办学,已经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较为完备的研究实验设备以及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可以为科技项目的引入提供必备的基本的工作条件,也可以为一些国家重大项目的开展进行前期研究。
  藏区高校构建科技引入平台、推动科技创新的主要途径有:一是依托藏区高校建设实验园区,进行原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是项目连动,实现各个项目之间的设备、资料、管理、人员共享,减少项目成本;三是促进自身研究工作,并使科研工作紧密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来开展;四是与内地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培养本地区本民族急需的高、精、尖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冀生.超越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2]李登全.试论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我国藏区社会经济发展问题[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0).
  [3]蒲文成,参看加.藏传佛教与青海藏区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4]滕星,张俊豪.试论民族学校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5]唐新平.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与高等教育发展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8,(6).
  [6]张俊宗.民族聚集区高校的办学功能及其实现途径[J].高等教育研究,2009,(7).
  (责任编辑:张中)
其他文献
5月21日,在台北曹仲植基金会、常州残疾人联合会轮椅颁赠仪式上,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又向常州市残疾人颁赠了25辆崭新的轮椅,连同市残联配套的25辆轮椅,又有50位残疾人解决了出行之苦。一位
目的 探讨异氟烷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Ⅰ组)、0.5%、1.0%、2.0%异氟烷预处理组(P1、P2、P3组),每组10只.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经主动脉用K-H液平衡灌注.除C组外,其余组均全心缺血30 min再灌注60min.P1、P2、P3组在缺血前分别用含相应浓度异氟烷的KH液灌注1
RRS1是被发现的第一个青枯病抗性基因,能介导多个Ralstonia solanacearum小种的广谱抗性反应,也是至今第一例依赖NDR1蛋白的TIR-NBS-LRR类R基因。该文综述了目前分子机制研究
十款个性十足的汽车与有机时装共同演绎了斗妍&共生的美学内涵,这是一次Eco-Fashion的视觉旅行。在这次品鉴之旅中,我们领悟到:引领世界设计潮流的出众外形固然能赢得赞叹,但
目的合成并表征了一个新的奥沙利铂类似物,顺式-叶酸根.(1R,2R-环己二胺)合铂(II)([Pt(DACH)FA]),以期获得抗癌活性优于奥沙利铂的新铂配合物。方法采用MTT法,评价了[Pt(DACH
我和朋友翻看杂志的时候,看见一位中国港台著名的美女明星为化妆品拍摄的广告片。我的朋友曾经非常欣赏这位女星,此刻,她仔细端详着相片里的这位明星,叹了一口气说:“唉,她也老了。”  有一回,我和几个朋友去餐厅喝下午茶,大家穿的衣服都是当季流行的款式,我们愉快地大吐家庭、婚姻和工作的苦水。隔壁桌是一群60多岁的妇人,不知道谁说了什么笑话,一桌子的人都哄然大笑起来。我们的谈话被打断了,不约而同转过头去看,
先天性结核病属少见病,近年来临床上已有不少报道,但孪生子均患先天性结核病者实属罕见,我院遇到一例,报告如下。例1,孪生组,20天。因呼吸急促、发热。拒奶4天人院。患儿为第1胎,双
李国强是老棉纺厂的职工,最近喜事不断。第一喜是他调进了厂办公室,厂办公室可是棉纺厂油水多最清闲的科室:这第二喜是乔迁之喜,贺勇的女儿出国念大学,着急用钱,就把一套闲置
握手是人们见面的第一张名片,亲切友好的握手,会很快地拉近双方的距离小时候的一件趣事让我印象深刻。当时,我左手拿着棒棒糖,右手牵着妈妈的手,走着走着妈妈停下来和一位阿
洛氏硬度由于操作简单、迅速,采用不同标尺可测出从极软到极硬材料的硬度,检测的硬度值无需进行计算可直接从刻度盘上读出,因此在热处理车间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