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间美术中丰富的民俗文化作为一种先于个人而存在的社会文化积淀,对广大民众有着重要的影响。民俗文化借助于不同种类、形式的民间美术作品得以传承、宣扬,被民众接受、继承。同时也引导、规范、塑造了民众的行为模式及心理结构。
关键词:民间美术;民俗文化;影响
在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蕴藏在民间美术中丰富的民俗文化作为一种先于个人而存在的社会文化积淀,对广大人民群众有着重要的影响。各种传统的民俗文化,通过不同种类、形式的民间美术得以传承、宣扬,被民众接受、继承。引导、规范、塑造着民众的行为模式及心理结构。这正如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在其代表作《文化模式》一书中写到的:“个人生活史的主轴是对社会所遗留下来的传统模式各准则的顺应。每一个人,从他诞生的那刻起,他所面临的那些风俗便塑造了他的经验和行为。到了孩子能说话的时候,他已成了所从属的那种文化的小小造物了。待等孩子长大成人,能参与各种活动时,该社会禁忌就成了他的禁忌。”
一、行为模式
蕴藏在中国民间美术中的民俗文化,其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历史、地理、文化条件将群体所选择的某一种行为方式予以肯定,成为一种标准的行为模式,统一大家的行动,维系现实社会生活有规则地进行下去。
民间美术中对生殖崇拜这个古老主题的表现形式可以说丰富多样,而这一主题观念在民众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对民众日常生活中人生礼仪种种规则的继承与塑造上。如果说,尊祖敬宗、祈嗣求生体现了生殖崇拜观念的伦理意识,那么诞生礼、婚礼、寿礼则蕴涵了生殖崇拜观念在民俗文化中的实质内容。“有子万事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生子为人生之最大义务。因此诞生礼备受重视。姑娘结婚后,做母亲和做公婆的最关心女儿和媳妇何时“有喜”。从未孕时的求子祈嗣,直到临产期的种种习俗和禁忌都是在为诞生礼做准备。诞生礼是人一生开始的礼仪,只有通过为他举行的诞生礼仪,他才会获得社会上的地位,被社会承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诞生礼实际上从孩子出生前几天就开始了,俗称 催生礼”,及至诞生后的报生、贺生也有诸多的讲究。“洗三”仪式之后,又要过满月、百天、周岁。满月要喝“满月酒”,剃“满月头”;百天,北方多称“百岁”,要佩“长命百岁锁”;周岁时要摆酒席要抓周。民间认为,小孩的魂魄比较脆弱,极易受伤害,尤其易被鬼神冲撞。故而亲朋好友贺生的喜礼多为银制的长命锁、手镯、脚镯等。上面刻有“富贵长寿”“长命百岁”等字样,寓意吉祥。号称用一百户人家的布块制成的“百家衣”以及威风凛凛的虎头鞋、虎头枕等仪式活动中所出现的形象符号无一不象征着对新生命的呵护。
一个人如果诞生在某种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他就必然要接受这一文化环境的影响。事实上,他所隶属的文化将决定他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在民间,各式各样的形象符号是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的外在实物形式的表现,通过对这些形象的认知与体悟,广大民众可以相对容易地了解和领会到其中所暗含的民俗文化信息,在民间美术如年画、社火脸谱、皮影、剪纸等不同种类的美术形式中,主题常常表现各种历史人物,如周公、关公、李冰、屈原、诸葛亮、岳飞等历史名人,民众可以通过各种视觉形象了解、接受到其所传达、宣扬的内涵意思。这些人物具有的各种品质及精神对广大人民群众行为模式的培养与塑造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心理结构
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创造了民间美术,形式丰富的民间美术反过来会影响、约定民众的生存方式,进而积淀形成出民众共同的情感及心理结构。
社会成员从同一类型或模式的文化环境中得教化,形成相同或者相似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种共同的民俗心理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人们与他们的民俗文化共存亡。在民间美术作品的表现题材中,形象符号大都以反映迎祥纳福、趋利避害、多子多福、婚姻美满、富贵平安、吉祥如意等愿望为多。如:蛇盘兔(“蛇盘兔,必定富”)、蛙捧钱(“蛙捧钱,丰收年”)、鱼莲(“连年有余”)、佛手(通“福”)、石榴(“多子多孙”)另外还有虎、狮、百子、太极图、摇钱树、八仙、八宝、扣碗、龙凤呈祥、一团和气、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捧寿等。而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民众心理的影响与塑造无疑是深刻的。
民间美术是广大民众长期社会生活的产物,它依靠民众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产生和流传,它精确地反映了民众各方面的生活需要和思想、情感需求。鉴于这种密切关系及民间美术形象符号所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影响和塑造民众心理结构的重要形式。人类的行为离不开对物的依托,丰富的民俗活动本身就要涉及各种不同的器具,这些器具本身其实凝聚、传递着经过悠久的历史年代而积淀下来的各种民俗心理。各种物质形式往往成为“有意味”的形式,它在民俗活动中具有微妙的作用。人们按某种传统习俗制作了它并使用它,它被创造出来之后,又反过来制约和规定人们的行为,在使用的过程中,影响、强化着人们的民俗心理。置身于民俗氛围之中的人们在潜移默化的浸染下,习惯将自然物象的外在视觉符号同被投射了主观思想感情的特定观念意义关联在一起去思考。这种方式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大大加强了民间美术形象符号及内涵对民众的心理影响。
三、结语
民间美术存在于民间习俗生活的各个层面,像镶嵌在民俗生活中无数质朴艳丽的明珠,透射着人性的光辉,伴随着民众度过漫长的岁月。中国民间美术中的民俗文化也异常丰富多彩,这些蕴藏在民间美术不同表现形式中的的文化规范、调节、塑造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行为模式及心理结构,对民众起着极为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振球,乔晓光.中国民间吉祥艺术[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2]杨学芹,安琪.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0.
[3]张道一,廉晓春.美在民间[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
[4]鲁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5]吕胜中.中国民间剪纸[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杨传喜(1978.11-),男,江苏南京,汉族,硕士,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关键词:民间美术;民俗文化;影响
在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蕴藏在民间美术中丰富的民俗文化作为一种先于个人而存在的社会文化积淀,对广大人民群众有着重要的影响。各种传统的民俗文化,通过不同种类、形式的民间美术得以传承、宣扬,被民众接受、继承。引导、规范、塑造着民众的行为模式及心理结构。这正如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在其代表作《文化模式》一书中写到的:“个人生活史的主轴是对社会所遗留下来的传统模式各准则的顺应。每一个人,从他诞生的那刻起,他所面临的那些风俗便塑造了他的经验和行为。到了孩子能说话的时候,他已成了所从属的那种文化的小小造物了。待等孩子长大成人,能参与各种活动时,该社会禁忌就成了他的禁忌。”
一、行为模式
蕴藏在中国民间美术中的民俗文化,其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历史、地理、文化条件将群体所选择的某一种行为方式予以肯定,成为一种标准的行为模式,统一大家的行动,维系现实社会生活有规则地进行下去。
民间美术中对生殖崇拜这个古老主题的表现形式可以说丰富多样,而这一主题观念在民众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对民众日常生活中人生礼仪种种规则的继承与塑造上。如果说,尊祖敬宗、祈嗣求生体现了生殖崇拜观念的伦理意识,那么诞生礼、婚礼、寿礼则蕴涵了生殖崇拜观念在民俗文化中的实质内容。“有子万事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生子为人生之最大义务。因此诞生礼备受重视。姑娘结婚后,做母亲和做公婆的最关心女儿和媳妇何时“有喜”。从未孕时的求子祈嗣,直到临产期的种种习俗和禁忌都是在为诞生礼做准备。诞生礼是人一生开始的礼仪,只有通过为他举行的诞生礼仪,他才会获得社会上的地位,被社会承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诞生礼实际上从孩子出生前几天就开始了,俗称 催生礼”,及至诞生后的报生、贺生也有诸多的讲究。“洗三”仪式之后,又要过满月、百天、周岁。满月要喝“满月酒”,剃“满月头”;百天,北方多称“百岁”,要佩“长命百岁锁”;周岁时要摆酒席要抓周。民间认为,小孩的魂魄比较脆弱,极易受伤害,尤其易被鬼神冲撞。故而亲朋好友贺生的喜礼多为银制的长命锁、手镯、脚镯等。上面刻有“富贵长寿”“长命百岁”等字样,寓意吉祥。号称用一百户人家的布块制成的“百家衣”以及威风凛凛的虎头鞋、虎头枕等仪式活动中所出现的形象符号无一不象征着对新生命的呵护。
一个人如果诞生在某种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他就必然要接受这一文化环境的影响。事实上,他所隶属的文化将决定他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在民间,各式各样的形象符号是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的外在实物形式的表现,通过对这些形象的认知与体悟,广大民众可以相对容易地了解和领会到其中所暗含的民俗文化信息,在民间美术如年画、社火脸谱、皮影、剪纸等不同种类的美术形式中,主题常常表现各种历史人物,如周公、关公、李冰、屈原、诸葛亮、岳飞等历史名人,民众可以通过各种视觉形象了解、接受到其所传达、宣扬的内涵意思。这些人物具有的各种品质及精神对广大人民群众行为模式的培养与塑造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心理结构
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创造了民间美术,形式丰富的民间美术反过来会影响、约定民众的生存方式,进而积淀形成出民众共同的情感及心理结构。
社会成员从同一类型或模式的文化环境中得教化,形成相同或者相似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种共同的民俗心理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人们与他们的民俗文化共存亡。在民间美术作品的表现题材中,形象符号大都以反映迎祥纳福、趋利避害、多子多福、婚姻美满、富贵平安、吉祥如意等愿望为多。如:蛇盘兔(“蛇盘兔,必定富”)、蛙捧钱(“蛙捧钱,丰收年”)、鱼莲(“连年有余”)、佛手(通“福”)、石榴(“多子多孙”)另外还有虎、狮、百子、太极图、摇钱树、八仙、八宝、扣碗、龙凤呈祥、一团和气、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捧寿等。而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民众心理的影响与塑造无疑是深刻的。
民间美术是广大民众长期社会生活的产物,它依靠民众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产生和流传,它精确地反映了民众各方面的生活需要和思想、情感需求。鉴于这种密切关系及民间美术形象符号所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影响和塑造民众心理结构的重要形式。人类的行为离不开对物的依托,丰富的民俗活动本身就要涉及各种不同的器具,这些器具本身其实凝聚、传递着经过悠久的历史年代而积淀下来的各种民俗心理。各种物质形式往往成为“有意味”的形式,它在民俗活动中具有微妙的作用。人们按某种传统习俗制作了它并使用它,它被创造出来之后,又反过来制约和规定人们的行为,在使用的过程中,影响、强化着人们的民俗心理。置身于民俗氛围之中的人们在潜移默化的浸染下,习惯将自然物象的外在视觉符号同被投射了主观思想感情的特定观念意义关联在一起去思考。这种方式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大大加强了民间美术形象符号及内涵对民众的心理影响。
三、结语
民间美术存在于民间习俗生活的各个层面,像镶嵌在民俗生活中无数质朴艳丽的明珠,透射着人性的光辉,伴随着民众度过漫长的岁月。中国民间美术中的民俗文化也异常丰富多彩,这些蕴藏在民间美术不同表现形式中的的文化规范、调节、塑造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行为模式及心理结构,对民众起着极为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振球,乔晓光.中国民间吉祥艺术[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2]杨学芹,安琪.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0.
[3]张道一,廉晓春.美在民间[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
[4]鲁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5]吕胜中.中国民间剪纸[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杨传喜(1978.11-),男,江苏南京,汉族,硕士,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