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的数学学力是指学生通过教育、教学的干预形成的一种数学能力。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解能力不足的特点,教师不应当一味地要求学生保证作业的正确率,批评学生的错误,而应当将学生的错误之处利用起来,将错就错,帮助学生分析错误,梳理知识点,使学生逐步懂得归纳总结、举一反三。下面,本文将从利用错误示范的几个经典案例入手,谈一谈“将错就错”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低年级学生数学学力的重要作用。
一、梳理,找到症结
对于学生错误题目中出现的理解偏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错误题目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共同梳理错误题目的知识点和算法,帮助学生找到出现错误的症结,从根本上解决错误,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力。在梳理知识点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反复回忆基础的知识点,使学生形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节课时,同学们需要从学会不进位的加法开始逐步熟练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并能够学会利用加法的运算技巧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运算“10 几”例如:10 2、10 5、10 3的过程中,同学们的接受能力很快,准确率也比较高,但是在计算“9 几”时,部分同学出现了困惑。教师可以发现同学们掌握进位概念的时候出现了偏差。教师可以让学生将“10 几”和“9 几”的运算过程罗列在黑板上,同学们会发现“10 几”可以等同于“9 1 几”,也就是说9的进位加法结果可以等同于10 (几-1),这样同学们的进位思路就简洁明了地梳理出来了。
由于低年级地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在教师辅助学生完成错题梳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启发。教师让学生自主整理错误题目时,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出现错误的源头,从而掌握一定的运算技巧,避免错误的反复产生,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对比,探究数理
数学题目不一定只有一种单一的解法。无论结果如何,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位同学的想法,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教师从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制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教师还应当将学生对于同一道题目的不同看法梳理出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对比,思考更为简便的解题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学力。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时,由于同学们以往学习的是整除计算,首次接触这类将平均结果作为余数的计算模式,同学们容易出现错误,所以教師可以针对有余数的除法开展一次专题训练,收集同学们的错题,帮助同学们对比除法计算的错误思维。例如在题目“现在有14瓶酸奶,每位同学分三瓶,最多能分给几位同学?还剩几瓶?”这个问题中,大部分同学错误的原因是余数计算错误,错误的计算过程是14/3=4(位)……1(位),正确的结果是14/3=4(位)……2(瓶)。当计算过程对比展示出来以后,同学们很快发现了问题:单位错误和计算错误。
学生对于解题思路的把握不仅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得出,还需要进行逆向思考。所以,进行错误和正确计算过程的对比是十分重要的,学生需要知道自己的错误思路和正确的运算过程存在的差异,才有提升数学计算能力的空间。
三、整理,科学矫正
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整理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受益无穷。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学力时,除了发现学生解题思路上的闪光点,还应当培养学生归纳错题的习惯。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很多,但是让学生将错误之处按照错误原因归纳起来,可以帮助学生科学矫正,避免学生反复出现同样的错处,引导学生形成善于整理、善于反思的习惯。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节课时,教师通过让同学们观察钟表运行的方式初步认识了时、分、秒的产生和换算规律。同学们对于时分秒之间60进制的转换还需要进一步的联系才能熟练。为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计算过程中的错误示范,帮助学生归纳总结60进制的计算方法。例如在题目“学校早上上课的时间是8:00,早自习的时间是40分钟,早饭时间3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问第一节课上课时间?”很多同学在计算时出现了“40分钟 30分钟 10分钟=1小时”的情况,这是由于同学们记错了1小时=60分钟的换算规律导致的。也有的同学按部就班一步步进行计算。无论哪种计算方式都可以求出结果,但是题目中迷惑同学们的点也不能忽视。
教师要求学生将错题归纳起来的方法对于提升学生数学学力是十分必要的。低年级学生对于数学运算的理解主要依靠大量的练习和重复训练,因此,积累一定的错题,定期进行错题回顾,可以科学矫正学生对于数学错误的态度,提升学生数学运算的熟练程度,避免错误的产生。
学生数学学力的提升有赖于教师对于数学错题的处理措施。教师对于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不能只追求作业的完成度,一味降低错误率,而应当关注学生产生错误的根源,将错就错,利用错题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毅力和耐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并且,学生对于数学问题正确态度的确立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敢于正视错误的学习态度,这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一、梳理,找到症结
对于学生错误题目中出现的理解偏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错误题目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共同梳理错误题目的知识点和算法,帮助学生找到出现错误的症结,从根本上解决错误,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力。在梳理知识点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反复回忆基础的知识点,使学生形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节课时,同学们需要从学会不进位的加法开始逐步熟练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并能够学会利用加法的运算技巧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运算“10 几”例如:10 2、10 5、10 3的过程中,同学们的接受能力很快,准确率也比较高,但是在计算“9 几”时,部分同学出现了困惑。教师可以发现同学们掌握进位概念的时候出现了偏差。教师可以让学生将“10 几”和“9 几”的运算过程罗列在黑板上,同学们会发现“10 几”可以等同于“9 1 几”,也就是说9的进位加法结果可以等同于10 (几-1),这样同学们的进位思路就简洁明了地梳理出来了。
由于低年级地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在教师辅助学生完成错题梳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启发。教师让学生自主整理错误题目时,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出现错误的源头,从而掌握一定的运算技巧,避免错误的反复产生,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对比,探究数理
数学题目不一定只有一种单一的解法。无论结果如何,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位同学的想法,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教师从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制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教师还应当将学生对于同一道题目的不同看法梳理出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对比,思考更为简便的解题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学力。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时,由于同学们以往学习的是整除计算,首次接触这类将平均结果作为余数的计算模式,同学们容易出现错误,所以教師可以针对有余数的除法开展一次专题训练,收集同学们的错题,帮助同学们对比除法计算的错误思维。例如在题目“现在有14瓶酸奶,每位同学分三瓶,最多能分给几位同学?还剩几瓶?”这个问题中,大部分同学错误的原因是余数计算错误,错误的计算过程是14/3=4(位)……1(位),正确的结果是14/3=4(位)……2(瓶)。当计算过程对比展示出来以后,同学们很快发现了问题:单位错误和计算错误。
学生对于解题思路的把握不仅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得出,还需要进行逆向思考。所以,进行错误和正确计算过程的对比是十分重要的,学生需要知道自己的错误思路和正确的运算过程存在的差异,才有提升数学计算能力的空间。
三、整理,科学矫正
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整理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受益无穷。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学力时,除了发现学生解题思路上的闪光点,还应当培养学生归纳错题的习惯。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很多,但是让学生将错误之处按照错误原因归纳起来,可以帮助学生科学矫正,避免学生反复出现同样的错处,引导学生形成善于整理、善于反思的习惯。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节课时,教师通过让同学们观察钟表运行的方式初步认识了时、分、秒的产生和换算规律。同学们对于时分秒之间60进制的转换还需要进一步的联系才能熟练。为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计算过程中的错误示范,帮助学生归纳总结60进制的计算方法。例如在题目“学校早上上课的时间是8:00,早自习的时间是40分钟,早饭时间3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问第一节课上课时间?”很多同学在计算时出现了“40分钟 30分钟 10分钟=1小时”的情况,这是由于同学们记错了1小时=60分钟的换算规律导致的。也有的同学按部就班一步步进行计算。无论哪种计算方式都可以求出结果,但是题目中迷惑同学们的点也不能忽视。
教师要求学生将错题归纳起来的方法对于提升学生数学学力是十分必要的。低年级学生对于数学运算的理解主要依靠大量的练习和重复训练,因此,积累一定的错题,定期进行错题回顾,可以科学矫正学生对于数学错误的态度,提升学生数学运算的熟练程度,避免错误的产生。
学生数学学力的提升有赖于教师对于数学错题的处理措施。教师对于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不能只追求作业的完成度,一味降低错误率,而应当关注学生产生错误的根源,将错就错,利用错题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毅力和耐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并且,学生对于数学问题正确态度的确立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敢于正视错误的学习态度,这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力得到极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