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现代科学思维,就需要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本文从中西方文化起源、中西方文化特点、传承方式、数学工具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中西方文化,更好地学好高中物理。
【关键词】文化特点;工匠;科技;文艺复兴;传承方式;数学工具
在人类对周边物质世界的认知过程中,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形成并得到了发展,已有知识的学习加快了我们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进程。现行高中物理课程设置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在物理学习中感受科学探究过程、科学研究方法;激发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也需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仔细翻阅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在近代物理的发展中几乎是个旁观者,可惜我们经常被“文明古国”这个虚名迷惑,沉醉于过去的辉煌。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对照历史朝代,我们可以发现“科学发展史就是国家的兴衰史”。
1.从传统文化的发展看科学的发展
在必修1《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的讲述中,首先引用战国时期的庄子的话来解释物理——“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然后在每一章的开篇都引用了一句名人的话来指导我们对相应章节的学习。在这些人物的简介中(对应章节页面最下方小字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提到的两个中国籍人庄子和尸佼都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其余都是“非中国籍”。
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这一节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仔细对比一下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从而发现近现代科技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为什么是个看客。
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秦汉,辉煌于唐宋,衰败于元明。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到了秦汉和唐宋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开创性思维和工匠精神的地位凸显出来。然而到了宋中后期,“士农工商”的排序稳固了封建统治,整个国家的科技发展进入下坡期。到了元和清,更是大量屠杀了当时的思想家和科技发明家,传统文化两次受到重创,留下的大多是对封建统治者有利的“愚民思维”。
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文化。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家不相信任何权威、不相信任何成见的怀疑主义和批判精神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相当,在时间上也差不多是同时代,只是由于地域的限制,相互间并不知晓。当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时,西方则进入了教会统治时期,由于教会统治思想的独占性,其他的思想学说都被“异端”化,到了元代,蒙古族不仅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摧残,使中国社会倒退至半奴隶社会,对西方文化也进行了打击,但客观上冲击了教会的统治,让西方近代文化有了萌芽的机会。到了明代,欧洲仍处于黑暗的中世纪,中国科技继续领跑世界,但到了明末清初,欧洲开始了文艺复兴,然后开始了工业革命,而中国却进入了野蛮破坏时期,后来更是自以为是“天朝上国”。西方科技开始领跑世界。
2.中西方传统文化的特点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使得传统文化呈现出封闭性,在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上,道家追求“天人合一”;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经过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努力”,儒家中不利于封建统治的都被淡化。中国传统文化给人以美的享受,韵律美、人文思想的剖析成了我们欣赏时的重点工作;封建统治的需要造就了中华民族文化质朴与因循守旧、安于现状这一让人又爱又恨的特点。
西方文化由于地理条件的影响,从人与自然的对立角度出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在人与人的关系处理上,希伯来文化演变出的宗教信仰有效地协调了人际关系,营造了较好的社会道德氛围。最终冒险主义推动了西方社会“开眼看世界”,文艺复兴后,宗教文化中的拯救意识与博爱精神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民众的思想得到了解放,造就了西方近代文化的繁荣。
3.中西方文化传承的方式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由于自然经济的需要,产生了家族本位意识,因此文化的传承呈现家族式的特点,家族式传承在“保全”上能做到极致,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传男不传女、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等保守思想让一些优秀的工艺逐渐缺失,呈现出技艺传承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西方文化由于海洋环境的影响,呈现出开放式的特点。在唐宋元时期,随着中西方海路的开辟和蒙古铁蹄对西方的军事征服,开始中西文化的交汇,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武装了一些西方启蒙思想家,四大发明帮助西方国家的精神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文艺复兴后,西方民众积极投入对自然的研究,开放式的思考、讨论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工艺的改进上,与中国的保守思想不同,西方民众群策群力,促进了西方科技的长足发展。
4.数学工具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以口口相传为主,数据分析很少,更多的靠经验和个人感悟,如炉火温度的感知、中医的望闻问切等。因此在工艺的传承上也就需要个人的“天赋”,数学工具的缺失、定性的描述让不少人在研究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出现了差别,导致难得出现稀有的能工巧匠,甚至出现以讹传讹。
西方文化从“有”入手,以实验为基础,结合数据分析,尽可能地给出大自然的规律、公式或图线描述。文艺复兴后数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对自然的研究,扩大了人们的研究范围,如高中阶段初步涉及到的微元思想让人类的研究对象由恒定不变的或均匀变化的扩大到可以随意变化的,为规律的总结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家的。”在学习几乎“全进口”的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应意识到,科技的发展决定了国家是否强大,而人文科学决定了自然科学工作者的研究自然的工具是否强大。“没有学术的民主和思想的自由,就没有科学的繁荣”。
【关键词】文化特点;工匠;科技;文艺复兴;传承方式;数学工具
在人类对周边物质世界的认知过程中,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形成并得到了发展,已有知识的学习加快了我们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进程。现行高中物理课程设置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在物理学习中感受科学探究过程、科学研究方法;激发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也需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仔细翻阅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在近代物理的发展中几乎是个旁观者,可惜我们经常被“文明古国”这个虚名迷惑,沉醉于过去的辉煌。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对照历史朝代,我们可以发现“科学发展史就是国家的兴衰史”。
1.从传统文化的发展看科学的发展
在必修1《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的讲述中,首先引用战国时期的庄子的话来解释物理——“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然后在每一章的开篇都引用了一句名人的话来指导我们对相应章节的学习。在这些人物的简介中(对应章节页面最下方小字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提到的两个中国籍人庄子和尸佼都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其余都是“非中国籍”。
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这一节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仔细对比一下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从而发现近现代科技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为什么是个看客。
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秦汉,辉煌于唐宋,衰败于元明。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到了秦汉和唐宋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开创性思维和工匠精神的地位凸显出来。然而到了宋中后期,“士农工商”的排序稳固了封建统治,整个国家的科技发展进入下坡期。到了元和清,更是大量屠杀了当时的思想家和科技发明家,传统文化两次受到重创,留下的大多是对封建统治者有利的“愚民思维”。
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文化。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家不相信任何权威、不相信任何成见的怀疑主义和批判精神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相当,在时间上也差不多是同时代,只是由于地域的限制,相互间并不知晓。当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时,西方则进入了教会统治时期,由于教会统治思想的独占性,其他的思想学说都被“异端”化,到了元代,蒙古族不仅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摧残,使中国社会倒退至半奴隶社会,对西方文化也进行了打击,但客观上冲击了教会的统治,让西方近代文化有了萌芽的机会。到了明代,欧洲仍处于黑暗的中世纪,中国科技继续领跑世界,但到了明末清初,欧洲开始了文艺复兴,然后开始了工业革命,而中国却进入了野蛮破坏时期,后来更是自以为是“天朝上国”。西方科技开始领跑世界。
2.中西方传统文化的特点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使得传统文化呈现出封闭性,在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上,道家追求“天人合一”;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经过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努力”,儒家中不利于封建统治的都被淡化。中国传统文化给人以美的享受,韵律美、人文思想的剖析成了我们欣赏时的重点工作;封建统治的需要造就了中华民族文化质朴与因循守旧、安于现状这一让人又爱又恨的特点。
西方文化由于地理条件的影响,从人与自然的对立角度出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在人与人的关系处理上,希伯来文化演变出的宗教信仰有效地协调了人际关系,营造了较好的社会道德氛围。最终冒险主义推动了西方社会“开眼看世界”,文艺复兴后,宗教文化中的拯救意识与博爱精神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民众的思想得到了解放,造就了西方近代文化的繁荣。
3.中西方文化传承的方式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由于自然经济的需要,产生了家族本位意识,因此文化的传承呈现家族式的特点,家族式传承在“保全”上能做到极致,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传男不传女、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等保守思想让一些优秀的工艺逐渐缺失,呈现出技艺传承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西方文化由于海洋环境的影响,呈现出开放式的特点。在唐宋元时期,随着中西方海路的开辟和蒙古铁蹄对西方的军事征服,开始中西文化的交汇,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武装了一些西方启蒙思想家,四大发明帮助西方国家的精神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文艺复兴后,西方民众积极投入对自然的研究,开放式的思考、讨论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工艺的改进上,与中国的保守思想不同,西方民众群策群力,促进了西方科技的长足发展。
4.数学工具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以口口相传为主,数据分析很少,更多的靠经验和个人感悟,如炉火温度的感知、中医的望闻问切等。因此在工艺的传承上也就需要个人的“天赋”,数学工具的缺失、定性的描述让不少人在研究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出现了差别,导致难得出现稀有的能工巧匠,甚至出现以讹传讹。
西方文化从“有”入手,以实验为基础,结合数据分析,尽可能地给出大自然的规律、公式或图线描述。文艺复兴后数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对自然的研究,扩大了人们的研究范围,如高中阶段初步涉及到的微元思想让人类的研究对象由恒定不变的或均匀变化的扩大到可以随意变化的,为规律的总结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家的。”在学习几乎“全进口”的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应意识到,科技的发展决定了国家是否强大,而人文科学决定了自然科学工作者的研究自然的工具是否强大。“没有学术的民主和思想的自由,就没有科学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