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孤独的思想者

来源 :现代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tl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说《哈姆莱特》是西方的戏剧,《红楼梦》是中国的古典小说。也许,站在某种层面上讲,把戏剧中的哈姆莱特与小说中的贾宝玉相提并论总有一种不可同日而语的彷徨,但难以驯化的思绪野蛮的将他们纠结在一起,仿佛他们的灵魂深处生就有一种相通的东西,不可分割,深深地吸引。不是说“大狗要叫,小狗也要叫。”吗?那么,管那声音是否是动人的狗叫?先叫出来,回头再去评说吧!
  一、孤独的思想者
  纪伯伦说:“睿智站在街头巷尾,当众大声召唤我们近前,我们却认为那是荒诞,对他的追随者冷眼相看。”于是,他们是不为世人所理解的。西谚云:孤独的脚步走得最快。我在此狗尾续貂一句:走得最快的人注定孤独。于是,这些思想者们便陷入孤独之中,他们忧郁、哀伤、愤世嫉俗,以或激烈或柔和的方式反抗着,挣扎着,他们看起来是社会的弃儿。哈姆莱特和贾宝玉就是这样的孤独的思想者。一个西方王子,一个东方贵族青年,可以说,除了贵族身份,从表面看来,哈姆莱特和贾宝玉几乎没有可比条件了。然而,究其本质,却发现,这两个忧郁的青年简直就是一个灵魂的两副躯壳。
  二、悲剧人生
  从哈姆莱特与贾宝玉的表象的悲剧看: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因为父王的突然驾崩,叔父的蓦然继位,母后的骤然改嫁,自己的王位继承权被剥夺,心情抑郁,他的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从父王的鬼魂口中知道了叔父克劳迪斯杀兄娶嫂的真相之后,他发誓复仇,在无意中杀死了他心爱的姑娘奥菲利娅的父亲波罗涅斯,自己被克劳迪斯流放去英国,奥菲利娅也因为生活的巨大变故神智混乱,溺水身亡。而克劳迪斯为了除掉哈姆莱特,利用波罗涅斯之子雷欧提斯复仇心切的心理,设计欲借雷欧提斯之手毒杀哈姆莱特,却阴错阳差,王后葛特露误饮了国王克劳迪斯备下的毒酒,而雷欧提斯在自己与哈姆莱特都被毒剑刺伤后,揭出了克劳迪斯的阴谋的真相,哈姆莱特终于挥起复仇之剑杀死了他的叔父克劳迪斯。他自己终于也随之倒下了。《哈姆莱特》一剧在弥散的龌龊的欲望和浓烈的血腥味儿中结束。而贾宝玉生于东方官宦的贵族家庭,在大家族中他有着特殊的身份与地位。他深受元妃的疼爱,祖母贾老太太的娇纵,王夫人的宠爱。也正因以上的缘故,其父贾政亦奈何他不得,贾府上上下下无一不敬他几分,环境的宽松使他在一定程度上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他的生活方式。他身边意趣相投的丫头被活活逼死,二妹迎春误嫁中山狼,三妹探春远嫁边疆,四妹惜春遁入空门,就连青梅竹马的恋人黛玉,亦不得善终。在爱他的祖母奶奶与父母大人的安排下,在他的好姐姐兼好嫂子凤姐儿的策划下,喜结原本为他所鄙弃的“金玉良缘”。正是这一系列的不幸和死亡,促使他对个人、人生进行思考与探索,终于颖悟,遁入空门,落得份“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悲凉。
  三、世人眼中的疯子
  《哈姆莱特》的悲剧感不仅在于血淋淋的杀戮与死亡,而在于一个触及社会,人生,人性的更深层面的思想者的覆灭。哈姆莱特复仇的故事情节是简单的,甚至可以说是老套的,而他的思想却是深刻的,极具价值的。在生活的突变发生之前,哈姆莱特是丹麦快乐的王子,有着优良的天赋和良好的品质教养。可是,戏剧刚开始,他在世人眼中便是一个十足的疯子,面容憔悴,身体消瘦,一袭黑衣,衬衫领口敞开,头发“乌黑”、“散乱”地贴在前额,目光扑朔迷离。而哈姆莱特对于世界,人生,人性的发于心的思考,都是在他成了世人眼中的疯子以后才吐于口的。就是说,他在表达这些思想的时候是世人眼中的疯子!试想,谁会相信一个疯子所说的话呢?谁又能够把一个疯子所说的话当成真理呢?然而,那却恰恰是值得人们思考的东西啊!无独有偶,《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也是以一个世人眼中的另类形象出现的。作者又以后人的视角在诗中交代宝玉的性情“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贾宝玉是敏感的,他感情丰富,却不为世人所理解。他厌弃仕途经济,但姐姐,妹妹,丫头均劝他违心经营仕途经济,独“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但可怜这林妹妹是个草木命,是盏“禁不得风吹的美人灯”这意味着,贾宝玉在这个世界上注定是孤独的。他是不为人们所理解的,由此可见,贾宝玉不会比哈姆莱特更加幸运,他亦只能是世人眼中的疯子。
  四、世界容不下他们
  应该说 哈姆莱特与贾宝玉对于社会、人生的思考都是深刻的,他们的人生是厚重的。但是,他们最终的归宿却是人们所不愿看到的凄凉的结局:哈姆莱特被毒剑刺死,而贾宝玉最终在繁华落尽之时遁入空门。假使哈姆莱特能够顺利复仇,而不伤及自家性命的话,他当真可以做一个贤明的太平君王吗?经历了诸多血淋淋的死亡与背叛,哈姆莱特是再难回到从前的快乐生活的。从他的王位继承人的身份被颠覆以后,哈姆莱特便成了世界的弃儿。他和贾宝玉一样,不过是一块“无才可去补苍天”的弃石,只是并非“无才”,实为“无力”罢了!无法再在冰冷的现实面前自欺欺人,再次构建自己的理想 — 对于一个无望的思想者来说,世界给他们的唯一的出路便只剩下了:离开。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繁琐的教学理论,花样翻新的教法,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充斥着我们课堂,很多教师时常在思考:为什么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十分有限,其原因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所以一切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于提高课堂效率上,而真正的高效率的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教学
期刊
目前,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互联网的发展应用更是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在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依靠原来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全面的、整体的、持续的终身学习、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伴随教师生涯的永恒追求。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
期刊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同幻灯、挂图等教具已进入课堂。同时,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与幻灯和挂图等相比,又有其特殊性,它是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的的。  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与传统的辅助教学手段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引来了各种争议,如传统辅助教学手段中的挂图、幻灯与用计算机来演示图片和文字相比孰优孰劣等。甚至有人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能力及价值产生怀疑,这就提醒我们在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
期刊
【摘要】网络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或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知识。由于网络教学具有时效性、共享性、交互性和个别化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网络教学不同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这就要了解网上教学的教学模式、特点、问题以及应对办法,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创新。  【关键词】网络教学特点;模式与方式;问题;应对办法  1、网络教学
期刊
教育是充满感性的事业,缺乏感情没有感染力,更不会有生命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乐学愿学的学科往往是能给他们带来成功体验的学科。要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有兴趣,教者必须从多方面创造条件,让不同类型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成功的愉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一、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乐学心态的必要性  1、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读书无用论的冲击,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乐学心态。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正以前所
期刊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各种人才的培养”也要适应科学技术对人才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已开始进入多媒体发展阶段,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普遍使用将带来教育思想、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教学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的逐步推广和应用,推动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必将带来数学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课程呈现方式的重大变革。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几种具体方式,以及在整合过程应注意的问题这三方面作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程整合  《基础
期刊
【摘要】感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是人之常情。  【关键词】感恩;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的感恩文化源远流长,“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期刊
【摘要】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他们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在学习、性格、心理等方面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一代人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未来。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利用多个渠道帮助留守儿童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如教师亲近学生、指导参与各种活动、建立家校联系的方式等,让学生找到成就感,在一种轻松、快乐地氛围中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教师;培养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们越来越重视孩子们的发展。学校教育是主导,然而家庭是孩子一生都要学习的地方,家庭教育是孩子首先就要接受的教育,对孩子品质的形成起着很大作用。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的教育工程,家长要有爱心,要了解孩子,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关键词】家长;孩子;家庭教育  随着“独一代”“独二代”的产生,每一个父母更是为了子女的锦绣前程,都用心良苦,操碎了心,而最后的结果常常不尽如人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