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师心理亚健康
所谓心理亚健康状态是指没有明显的心理障碍与疾病,但又感觉心理不健康,这就是亚心理健康,也称第三心理状态。心理亚健康以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情绪衰竭、多梦、休息不好、疲劳、记忆力减退、焦虑及注意力难以集中等为主,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工作不开心、工作吃力、缺乏朋友可以谈心、对生活现状不满意等。亚心理健康多发生于医疗护理、教育等助人行业中。社会发展使得教师工作越来越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与此同时,社会的发展进步也使得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学人员身心健康状况是保证其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最重要因素。然而,面对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的心理压力增大,导致一系列的身心变化,出现心理亚健康状态。研究表明,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工作压力较大,近9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状况不佳。某校一项对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课题组的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也令人担忧:26%的教师有躯体症状;24%的教师有强迫症状;21%的教师人际关系敏感;20%的教师有焦虑症状;27%的教师有抑郁症状;23%的教师有敌对症状;24%的教师有偏执症状等。其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症状是三种反映最高的症状。这种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存在不仅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而且给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隐患,还会引起教师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因此,分析影响教师亚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建立完善的教师社会支持系统,开展针对教师的心理保健和心理咨询工作,对于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师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分析
1.过大的工作压力造成教师的心理亚健康
过大的工作量,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人们普通认为,“教师工作很好、很轻松、很空闲,两节课上完就没事”,面对人们的众口一词,广大教师千口难辩,从表面上看,教师课时不是很多,一般在8~16节之间,上课时间平均一天为4小时,公务员上班时间为八小时,一比确实轻松!然而,他们没有看到实际,教师的工作除了上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还必须完成一定的教研、科研任务。教研、科研工作的衡量标准主要是发表教研论文、申报科研课题。这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脑力劳动,这样,使得教师长期处于工作负荷较大的心理压力状态。这种工作性质也决定了教师容易产生身心疲劳症状,出现亚健康状态。如果得不到及时缓解,还会产生较严重的身心疾病。
2.教师的个性特点与现实冲突导致教师人格异常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受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自我价值高,好为人师,对自我要求严格,在教学工具落后、不配套的情况下,教学中尽量用灵活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去教育学生,然而付出与回报并不成正比,再加上教师自身素质限制,这让教师产生失落感。同时,教师也希望人人都尊重自己,不允许自己有过错,即使自己有不足,也拼命掩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大众传媒迅速发展,使知识信息的普及化程度大大提高,权威地位受到挑战。教师早已不再是学生唯一信息源,使教师权威地位受到挑战,权威意识日渐失落,冲击教师心理,使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自信。同时,教师的职业道德观要求教师无私奉献,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态度,也导致教师产生心理问题。
3.工作环境的复杂化加剧教师心理疲劳
学校中的竞争日趋激烈,使得教师疲于应付。首先是职称的竞争与压力。职称被看作是衡量教师教学和研究水平高低的标准,但每年能评上高一级职称的毕竟是少数。不少教师还不能很好地处理由于职称评定受挫带来的挫败与失落情绪,很容易危及心理健康。其次是学历水平的压力。随着社会对学校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进而也提高了教师的学历要求。第三是岗位竞争的压力。目前许多学校都在逐步实施或已经实施学分制,学生自由选课的机会大大增加,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成为学生选课的主要标准。这一教改举措,必然会促使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狠下功夫,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但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第四是教师不仅要面对特定的学生,也要与同事、上级以及其他人联系,这就涉及到教师人际关系的多元性。因此,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4.不健全的评价制度使得教师对学校深感不满
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提高专业水平与整体素质。研究发现,教师受到的评价越高,个人教学效能感就愈强,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越大,工作热情越高。但是,现在许多学校仍采用传统的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并与教师的晋升、降级、奖金、聘任等挂钩,并且在评优晋职时,缺乏客观性、公正性和政策的连续性。这种不健全的评价制度使一部分教师产生无助感,内心压抑、不满,无法安心于教学工作,心理上处于一种消沉状态。
三、改善教师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对策
1.提升教师角色转换能力,完善教师的心理素质
加强教师的伦理道德教育,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观念,使教师认识到所从事工作的性质、特点、作用、要求,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伟大与神圣,对自己的能力、水平有清醒的认识,正确认识社会消极现象、挫折情境和环境压力,既不因他人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情绪,也不为取悦他人而过分自责或违心行事。促使教师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提高自己的角色转换能力,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并善于从工作和生活中去体验成功。此外,要帮助教师懂得正视现实和适者生存的含义,学会让自己去适应新的教育观念、方法和要求,在适应中求发展。
2.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首先,学校管理者要改进领导作风,实行科学管理,加强与教师的感情沟通,努力维护和发展教师的根本利益,致力改善学校的人际关系。第二,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完善知识结构。教师只有提高了业务能力,不断进取,才会有心理上的安全感。第三,可定期请有名的心理学专家、教授来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进行有效的教师心理疏导,帮助教师悦纳自我,陶冶情操,从容对待挫折与失败,深刻领会教师工作的真正价值。此外,学校要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图书资料和音像资料,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经济待遇。与此同时,校长、家长、学生和社会应对教师抱有合理期望,以减少教师压力,避免教师心理亚健康的产生。
3.优化教师工作评价体系,净化社会心理环境
受传统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影响,社会各界普遍重视教师教育质量,而较少关注教师的生活质量;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责任,而忽视教师对自己和家庭的责任;强调教师的“牺牲”“奉献”精神,而忽视维护教师的自身利益及身心健康的愿望。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往往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评价制度存在目的盲目性、标准随意性和方法手段落后性等问题,迫使教师不断地自我加压,不断地延长劳动时间去参与生存竞争,最终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可见,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建立科学的教师工作评价体系密切相关。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努力构建一个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教师质量评价方案和细则,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把教师从过重的心理压力中解脱出来。社会则可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电台等媒体宣传,倡导新的人本主义价值观念体系,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心理环境,这也是解决教师过重心理压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4.建立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机制,提高教师的自我保健意识
缺乏保健知识和保健意识使许多教师不清楚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自己有心理上的困惑不知道排解,也不知道如何排解,更不会寻求他人的帮助,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教师平时要对教学成败进行恰当的归因,正确看待教学的成败结果,成功了要认真分析成功的经验,失败了也不要灰心丧气,多与其他教师讨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及克服的方法,坚信自己有教育好学生的能力,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应注意多与领导、家人、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消除顾虑、焦虑、悲观的心理现象,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多种途径排除心理上的压力。如果已经产生了倦怠心理,可请心理专家进行指导与疏通、可以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找朋友倾诉等方面缓解职业心理异常。认真学习有关心理保健与预防的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意识,学会情绪的自我调适,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以积极的心态,应对职业发展中的不良因素的影响,保持健全的心态。
参考文献
[1] 辛涛.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应用心理学,1996(2).
[2]范存欣,王声湧,朱丽等.广东省高校教工亚健康现况及其响因素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9).
[3] 陈丽荣.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
[4] 张晓泳,胡吉省.高校教师心理问题分析及心理健康维护.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6).
(责任编辑王颖)
所谓心理亚健康状态是指没有明显的心理障碍与疾病,但又感觉心理不健康,这就是亚心理健康,也称第三心理状态。心理亚健康以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情绪衰竭、多梦、休息不好、疲劳、记忆力减退、焦虑及注意力难以集中等为主,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工作不开心、工作吃力、缺乏朋友可以谈心、对生活现状不满意等。亚心理健康多发生于医疗护理、教育等助人行业中。社会发展使得教师工作越来越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与此同时,社会的发展进步也使得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学人员身心健康状况是保证其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最重要因素。然而,面对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的心理压力增大,导致一系列的身心变化,出现心理亚健康状态。研究表明,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工作压力较大,近9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状况不佳。某校一项对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课题组的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也令人担忧:26%的教师有躯体症状;24%的教师有强迫症状;21%的教师人际关系敏感;20%的教师有焦虑症状;27%的教师有抑郁症状;23%的教师有敌对症状;24%的教师有偏执症状等。其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症状是三种反映最高的症状。这种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存在不仅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而且给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隐患,还会引起教师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因此,分析影响教师亚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建立完善的教师社会支持系统,开展针对教师的心理保健和心理咨询工作,对于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师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分析
1.过大的工作压力造成教师的心理亚健康
过大的工作量,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人们普通认为,“教师工作很好、很轻松、很空闲,两节课上完就没事”,面对人们的众口一词,广大教师千口难辩,从表面上看,教师课时不是很多,一般在8~16节之间,上课时间平均一天为4小时,公务员上班时间为八小时,一比确实轻松!然而,他们没有看到实际,教师的工作除了上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还必须完成一定的教研、科研任务。教研、科研工作的衡量标准主要是发表教研论文、申报科研课题。这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脑力劳动,这样,使得教师长期处于工作负荷较大的心理压力状态。这种工作性质也决定了教师容易产生身心疲劳症状,出现亚健康状态。如果得不到及时缓解,还会产生较严重的身心疾病。
2.教师的个性特点与现实冲突导致教师人格异常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受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自我价值高,好为人师,对自我要求严格,在教学工具落后、不配套的情况下,教学中尽量用灵活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去教育学生,然而付出与回报并不成正比,再加上教师自身素质限制,这让教师产生失落感。同时,教师也希望人人都尊重自己,不允许自己有过错,即使自己有不足,也拼命掩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大众传媒迅速发展,使知识信息的普及化程度大大提高,权威地位受到挑战。教师早已不再是学生唯一信息源,使教师权威地位受到挑战,权威意识日渐失落,冲击教师心理,使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自信。同时,教师的职业道德观要求教师无私奉献,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态度,也导致教师产生心理问题。
3.工作环境的复杂化加剧教师心理疲劳
学校中的竞争日趋激烈,使得教师疲于应付。首先是职称的竞争与压力。职称被看作是衡量教师教学和研究水平高低的标准,但每年能评上高一级职称的毕竟是少数。不少教师还不能很好地处理由于职称评定受挫带来的挫败与失落情绪,很容易危及心理健康。其次是学历水平的压力。随着社会对学校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进而也提高了教师的学历要求。第三是岗位竞争的压力。目前许多学校都在逐步实施或已经实施学分制,学生自由选课的机会大大增加,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成为学生选课的主要标准。这一教改举措,必然会促使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狠下功夫,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但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第四是教师不仅要面对特定的学生,也要与同事、上级以及其他人联系,这就涉及到教师人际关系的多元性。因此,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4.不健全的评价制度使得教师对学校深感不满
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提高专业水平与整体素质。研究发现,教师受到的评价越高,个人教学效能感就愈强,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越大,工作热情越高。但是,现在许多学校仍采用传统的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并与教师的晋升、降级、奖金、聘任等挂钩,并且在评优晋职时,缺乏客观性、公正性和政策的连续性。这种不健全的评价制度使一部分教师产生无助感,内心压抑、不满,无法安心于教学工作,心理上处于一种消沉状态。
三、改善教师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对策
1.提升教师角色转换能力,完善教师的心理素质
加强教师的伦理道德教育,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观念,使教师认识到所从事工作的性质、特点、作用、要求,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伟大与神圣,对自己的能力、水平有清醒的认识,正确认识社会消极现象、挫折情境和环境压力,既不因他人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情绪,也不为取悦他人而过分自责或违心行事。促使教师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提高自己的角色转换能力,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并善于从工作和生活中去体验成功。此外,要帮助教师懂得正视现实和适者生存的含义,学会让自己去适应新的教育观念、方法和要求,在适应中求发展。
2.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首先,学校管理者要改进领导作风,实行科学管理,加强与教师的感情沟通,努力维护和发展教师的根本利益,致力改善学校的人际关系。第二,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完善知识结构。教师只有提高了业务能力,不断进取,才会有心理上的安全感。第三,可定期请有名的心理学专家、教授来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进行有效的教师心理疏导,帮助教师悦纳自我,陶冶情操,从容对待挫折与失败,深刻领会教师工作的真正价值。此外,学校要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图书资料和音像资料,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经济待遇。与此同时,校长、家长、学生和社会应对教师抱有合理期望,以减少教师压力,避免教师心理亚健康的产生。
3.优化教师工作评价体系,净化社会心理环境
受传统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影响,社会各界普遍重视教师教育质量,而较少关注教师的生活质量;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责任,而忽视教师对自己和家庭的责任;强调教师的“牺牲”“奉献”精神,而忽视维护教师的自身利益及身心健康的愿望。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往往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评价制度存在目的盲目性、标准随意性和方法手段落后性等问题,迫使教师不断地自我加压,不断地延长劳动时间去参与生存竞争,最终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可见,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建立科学的教师工作评价体系密切相关。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努力构建一个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教师质量评价方案和细则,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把教师从过重的心理压力中解脱出来。社会则可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电台等媒体宣传,倡导新的人本主义价值观念体系,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心理环境,这也是解决教师过重心理压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4.建立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机制,提高教师的自我保健意识
缺乏保健知识和保健意识使许多教师不清楚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自己有心理上的困惑不知道排解,也不知道如何排解,更不会寻求他人的帮助,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教师平时要对教学成败进行恰当的归因,正确看待教学的成败结果,成功了要认真分析成功的经验,失败了也不要灰心丧气,多与其他教师讨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及克服的方法,坚信自己有教育好学生的能力,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应注意多与领导、家人、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消除顾虑、焦虑、悲观的心理现象,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多种途径排除心理上的压力。如果已经产生了倦怠心理,可请心理专家进行指导与疏通、可以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找朋友倾诉等方面缓解职业心理异常。认真学习有关心理保健与预防的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意识,学会情绪的自我调适,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以积极的心态,应对职业发展中的不良因素的影响,保持健全的心态。
参考文献
[1] 辛涛.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应用心理学,1996(2).
[2]范存欣,王声湧,朱丽等.广东省高校教工亚健康现况及其响因素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9).
[3] 陈丽荣.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
[4] 张晓泳,胡吉省.高校教师心理问题分析及心理健康维护.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6).
(责任编辑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