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癌的临床疗效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_f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37例胰体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5月。

结果

3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无围术期死亡。其中19例患者因肿瘤包裹脾动、静脉,夹闭或离断脾动、静脉后脾脏大部分缺血而行脾切除术;11例患者因肿瘤累及脾门,粘连致密,分界不清,保脾困难而行脾切除术;7例患者因合并脾脏囊实性占位性病变而行脾切除术。手术时间为(232±42) min,术中出血量为(330±160) mL。4例患者术后发生胰液漏,患者无明显不适,带引流管出院,2周后返院拔除。其余33例患者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为(5.0±2.0) d。全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5 d(5.0~10.0 d)。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全组患者切缘均为阴性;中、低度恶性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12例,黏液性囊腺癌9例,中、低度恶性实性假乳头状瘤7例,导管腺癌4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癌3例,腺泡细胞癌2例;淋巴结检出数目为(9±3)枚。37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3~1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PLT有不同程度升高,21例患者PLT >500 ×109/L,口服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后降至正常。随访期间,无患者肿瘤复发。

结论

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癌安全、可行。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围产医学的发展和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在我国的广泛推广,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的发生率和存活率明显增高,关于SGA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其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逐年递增。由于胰腺癌起病隐匿,进展迅速,仅有25%的患者能够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包括化疗、放疗在内的辅助治疗成为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部分前瞻性临床研究推动了胰腺癌放化疗领域的发展,胰腺癌的辅助治疗出现了新的争议与共识。笔者从术后辅助治疗、不可切除的转移性胰腺癌或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3个方面,回顾近年来胰腺癌在化疗
目的根据CT检查评估胰头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建立一种新的胰头癌分型,探讨新型胰头癌分型在胰头癌患者手术方式选择及评估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27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评估胰头癌与血管的关系,将胰头癌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4种类型。根据肿瘤部位及胰头癌新分型,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