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任何一个群体中,人们关注的永远是那些能力出众的个体。但是对于多数人而言,他们只是默默地生活在群体里。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行为方式也许会有所差异,但都只是普通的个体,同样渴望拥有突出的能力,获得所在集体更多的关注与领导的青睐,并且赢得他们的尊重,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实现。每个人通过自我提升来增强自信心,展示个人能力,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快更容易地获得他人关注与尊重,使个体内心得到满足,因此对于自我提升有效性的研究充满价值。
“个体在自我知觉中产生的积极自我偏见即为自我提升”,这个定义将自我提升看作是主导着自我评价的动机之一。自我提升是个体的一种积極错觉,是建立在不切实际的基础上的,自我提升也由于这种不切实际的乐观而成为了积极心理学的一部分。人们的自我提升主要有以下表现一、过分宣称,在与人交往中夸大自身实力,或是夸大某些对自身有利个体的能力、物品的价值、事件的影响;二、策略性比较,当与他人产生比较时,刻意将自身的长处与他人进行比较而尽量掩盖自己的短处,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三、乐观主义,相信自己是幸运儿,相信自己会比别人长寿,苦难与疾病都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自己比别人拥有更多的好运;四、利我归因偏向,个体在受到挫折时,为了避免挫折对心理造成的不利影响,他会将导致挫折的原因归咎在外界因素上,下意识忽略自身因素的影响,相反在取得成就时,便会把更多的功劳往自己身上揽,就好比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球员经常会因为比赛的结果而改变对影响比赛因素的看法,输了比赛的一方会把原因归于天气、裁判、观众的吵闹声等,而当比赛胜利了则是自身实力取胜;五、超越常规水平,这种动机会导致个体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心态、表现出高人一等的姿态,认为自己比他人有更多的优点,而缺点几乎不存在;六、自我妨碍,在面对失败时,个体会认为是自己故意在某些方面不作为或是自己知道但是并没有太在意而使得失败产生,以此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刻意阻扰。
自我提升的相关研究最早始于西方国家,东西方的文化背景差异是造成东方国家自我提升研究落后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在西方文化里,个体主义是其社会文化的核心,西方人性格外向、勇敢好斗、工作激情、性情冲动、善辩、爱与人交流。他们在日常的生活行为中表现得很有主见,更自我,鲜明的个性使他们对表现自己充满渴望,希望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认可。西方人在工作生活中与他人产生竞争的情况时,并不会像东方人传统的观念那样表现出谦逊,而会以最好的水平展现出来,他们认为只有展现出自己更高的水平才能够赢得对手的尊重,这样的个体主义精神使西方人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出更多的自我提升。所以就外部表现来看,西方人更适合做自我提升的研究对象。东方国家如中国、日本、新加坡等,历来是以集体主义为文化核心,尤其是在中国,其文化核心思想中无不体现以家国为大、以忠义为先的集体主义精神,在为人处事方面讲究谦虚、礼让、顾全大局,这样的文化造成了东方人在进行自我评价时显得中立甚至是消极。因此对于东方人的自我提升研究进行得相对缓慢,而国内的研究也较为落后。
随着心理学的研究发展,一项对东方人评价周边人、所在集体的调查引起了心理学家对东方人自我提升的重新思考。该研究结果显示被测在被要求评价周边亲近的人特点时,会过多提到他们的优点,避免谈及缺点,并且夸大其优点,甚至脱离现实,而当无法避免谈到缺点时,他们也会尽量使得这个缺点看起来并不重要,对个体、对集体并没多大不好的影响。集体主义思想导致个体会更多地去服务于他们所在的集体,但是东方集体主义文化中更多强调谦逊、内敛,这两个调查结果揭示了对东方人自我提升的长期错误认识,心理学家们从个体的内隐动机上对此进行分析得出:人们的潜意识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会在做选择和评价时使结果尽量能够服务于自己,而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个体会将自己的荣辱得失与集体联系在一起,因此个体对集体的夸大行为实质是从另一面反映了他们潜意识里的自我提升动机,以此心理学家们认为之前对东方人的自我提升行为的研究多是在外显行为上的,从而出现了错误的结果,然而心理学对内隐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由于各方面的局限性使得内隐的研究极难开展,国内对于自我提升的研究到2005年才由刘肖岑等人取得初步的进展。
随着国际文化的相互交流,人们的传统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现在的国人的思想正变得更加开放,那些跟随新潮流、奔放、外向性格的个体深受人们的喜欢,爱表现自己的人不再像以往那样惧怕别人异样的眼光,社会大众也更积极参加开放的、个性化的、充满激情与竞争的活动。在这样的社会潮流下,国人的自我提升行为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当今社会,人们的需求早已从物质层面跨越到了精神层面,个体更加关注的是价值的实现。许多人对自己身处的环境并不满意,他们渴望周边人对自己的认同。人们通过自我提升来增强心理自信,展示个人能力,这样的方式能够使他们更快更容易地获得他人关注与尊重。
心理学历来认为对自我的准确评价才是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自我提升作为个体的自我错觉,这显然是与传统心理学对健康要求的标准相对立的,因此最早心理学家们认为自我提升是不利于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直到1998年由Taylor和Brown发表名为“有关心理健康的一种社会心理学观点”的文章才打破了这个传统的观念,这篇文章从辩证的角度指出了自我提升对心理健康发展存在的积极作用。
如何正确认识自我提升、做好自我提升的有效性,是提高自我信心、成就感、幸福感的重要部分。只有真正学会接纳真实的自己,能够面对生活游刃有余,找到生活中的自信时,才能真正使自我在生活里充满阳光,树立健康向上的心态。
“个体在自我知觉中产生的积极自我偏见即为自我提升”,这个定义将自我提升看作是主导着自我评价的动机之一。自我提升是个体的一种积極错觉,是建立在不切实际的基础上的,自我提升也由于这种不切实际的乐观而成为了积极心理学的一部分。人们的自我提升主要有以下表现一、过分宣称,在与人交往中夸大自身实力,或是夸大某些对自身有利个体的能力、物品的价值、事件的影响;二、策略性比较,当与他人产生比较时,刻意将自身的长处与他人进行比较而尽量掩盖自己的短处,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三、乐观主义,相信自己是幸运儿,相信自己会比别人长寿,苦难与疾病都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自己比别人拥有更多的好运;四、利我归因偏向,个体在受到挫折时,为了避免挫折对心理造成的不利影响,他会将导致挫折的原因归咎在外界因素上,下意识忽略自身因素的影响,相反在取得成就时,便会把更多的功劳往自己身上揽,就好比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球员经常会因为比赛的结果而改变对影响比赛因素的看法,输了比赛的一方会把原因归于天气、裁判、观众的吵闹声等,而当比赛胜利了则是自身实力取胜;五、超越常规水平,这种动机会导致个体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心态、表现出高人一等的姿态,认为自己比他人有更多的优点,而缺点几乎不存在;六、自我妨碍,在面对失败时,个体会认为是自己故意在某些方面不作为或是自己知道但是并没有太在意而使得失败产生,以此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刻意阻扰。
自我提升的相关研究最早始于西方国家,东西方的文化背景差异是造成东方国家自我提升研究落后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在西方文化里,个体主义是其社会文化的核心,西方人性格外向、勇敢好斗、工作激情、性情冲动、善辩、爱与人交流。他们在日常的生活行为中表现得很有主见,更自我,鲜明的个性使他们对表现自己充满渴望,希望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认可。西方人在工作生活中与他人产生竞争的情况时,并不会像东方人传统的观念那样表现出谦逊,而会以最好的水平展现出来,他们认为只有展现出自己更高的水平才能够赢得对手的尊重,这样的个体主义精神使西方人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出更多的自我提升。所以就外部表现来看,西方人更适合做自我提升的研究对象。东方国家如中国、日本、新加坡等,历来是以集体主义为文化核心,尤其是在中国,其文化核心思想中无不体现以家国为大、以忠义为先的集体主义精神,在为人处事方面讲究谦虚、礼让、顾全大局,这样的文化造成了东方人在进行自我评价时显得中立甚至是消极。因此对于东方人的自我提升研究进行得相对缓慢,而国内的研究也较为落后。
随着心理学的研究发展,一项对东方人评价周边人、所在集体的调查引起了心理学家对东方人自我提升的重新思考。该研究结果显示被测在被要求评价周边亲近的人特点时,会过多提到他们的优点,避免谈及缺点,并且夸大其优点,甚至脱离现实,而当无法避免谈到缺点时,他们也会尽量使得这个缺点看起来并不重要,对个体、对集体并没多大不好的影响。集体主义思想导致个体会更多地去服务于他们所在的集体,但是东方集体主义文化中更多强调谦逊、内敛,这两个调查结果揭示了对东方人自我提升的长期错误认识,心理学家们从个体的内隐动机上对此进行分析得出:人们的潜意识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会在做选择和评价时使结果尽量能够服务于自己,而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个体会将自己的荣辱得失与集体联系在一起,因此个体对集体的夸大行为实质是从另一面反映了他们潜意识里的自我提升动机,以此心理学家们认为之前对东方人的自我提升行为的研究多是在外显行为上的,从而出现了错误的结果,然而心理学对内隐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由于各方面的局限性使得内隐的研究极难开展,国内对于自我提升的研究到2005年才由刘肖岑等人取得初步的进展。
随着国际文化的相互交流,人们的传统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现在的国人的思想正变得更加开放,那些跟随新潮流、奔放、外向性格的个体深受人们的喜欢,爱表现自己的人不再像以往那样惧怕别人异样的眼光,社会大众也更积极参加开放的、个性化的、充满激情与竞争的活动。在这样的社会潮流下,国人的自我提升行为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当今社会,人们的需求早已从物质层面跨越到了精神层面,个体更加关注的是价值的实现。许多人对自己身处的环境并不满意,他们渴望周边人对自己的认同。人们通过自我提升来增强心理自信,展示个人能力,这样的方式能够使他们更快更容易地获得他人关注与尊重。
心理学历来认为对自我的准确评价才是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自我提升作为个体的自我错觉,这显然是与传统心理学对健康要求的标准相对立的,因此最早心理学家们认为自我提升是不利于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直到1998年由Taylor和Brown发表名为“有关心理健康的一种社会心理学观点”的文章才打破了这个传统的观念,这篇文章从辩证的角度指出了自我提升对心理健康发展存在的积极作用。
如何正确认识自我提升、做好自我提升的有效性,是提高自我信心、成就感、幸福感的重要部分。只有真正学会接纳真实的自己,能够面对生活游刃有余,找到生活中的自信时,才能真正使自我在生活里充满阳光,树立健康向上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