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与核武器构成了俄罗斯谋取国际政治和经济影响的“两个拳头”。
2003年12月15日,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开始对日本进行为期3天的访问。此间媒体认为,在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会晤中,双方将谈及备受争议的石油管道问题。不仅是在日本,俄罗斯在世界其他国家也积极地推行能源外交。一方面是因为能源工业是俄罗斯经济的基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目前俄一半以上的外汇收入都来自能源出口;另一方面,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在俄领导人眼里,石油、天然气不仅是出口换汇的商品,同时还是推行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的俄罗斯能源问题专家菲奥纳·希尔女士评价说:“石油是俄罗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它同核武器一道构成了俄罗斯谋取国际政治和经济影响的‘两个拳头’。”
“安大线”又成热门话题
动身访日前,卡西亚诺夫在对新闻界发表讲话时,谈到了日本人期盼已久的“安纳线”(安加尔斯克-远东港口城市纳霍德卡)和中国人极为关注的“安大线”(安加尔斯克-大庆)。卡西亚诺夫指出,建设将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油输送到亚太各国的石油管道是俄罗斯优先考虑的项目。“安大线”是一条区域性线路,供油量不是很大,同俄罗斯石油公司“已经掌握的资源”联系在一起。“安纳线”用于大量输出石油,为此需要开发东西伯利亚新的石油资源。“安纳线”并不是“安大线”的替代方案,两者之间也不存在竞争关系。卡西亚诺夫进一步指出,如果经济上行得通,这两条石油管道将合并为一个项目(即“安纳线”中间分支线到大庆)。如果经济上行不通,俄罗斯将分别修建这两条石油管道。
如果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这段话似乎让“安大线”的前景更乐观了:第一,通向中国的石油管道不会被替代,俄罗斯政府将在适当的时候同意动工铺设“安大线”;第二,俄石油公司已经开发出来的资源将优先保证向中国供油,“安大线”不应受东西伯利亚油田开发前景的影响。不过,事情恐怕不会这样简单。近一年来,俄罗斯在石油管道问题上反反复复发出过不同的信号。人们清楚地记得,2003年3月,卡西亚诺夫曾宣布俄政府已经决定铺设“安纳线”的主管道,同时建设至中国大庆的分管道。此后,俄高层又以石油管道将对生态造成的影响尚未搞清为由将这一项目束之高阁。经验提醒人们,在能源合作问题上,“积极促进、静观发展”是较为明智的态度。
总体上讲,尽管近两年俄推行“大举西进”的外交战略,但是它并没有忽视东方。这不仅取决于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这一现实,更重要的是参与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将为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能源是俄罗斯在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提高身价的 重要筹码。俄罗斯在几个月前出台的《2020年前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俄在亚太地区的主要经济合作伙伴是中国、日本和印度。到2020年,该地区对俄罗斯的石油进口额将提高20多个百分点。
石油是俄美政治关系的“稳定剂”
“9·11”事件后,俄罗斯利用明显改善的政治关系积极扩大同美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2002年5月,俄美两国元首在莫斯科会晤时签署了有关能源对话的联合声明。此后,俄罗斯开辟了通过油轮向美国运送石油的新渠道,并积极筹划在北方港口摩尔曼斯克建设主要面向美国的石油装运码头,筹划从西西伯利亚向摩尔曼斯克输送石油的管道。
俄罗斯石油业在积极吸引美国公司参加大型能源项目的同时,也开始向美国能源行业投资。为扩大在美国的经营规模,俄卢克石油公司以71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拥有1300多家加油站和9个燃料库的美国格蒂石油销售公司。此后,卢克公司对这些加油站进行了改造,在美国东海岸众多城市竖起了红白两色的卢克公司的醒目标志。一些美国普通司机开车加油时惊呼不已:“‘北极熊’竟然闯到我们家里来了!”
除了商业利益,俄美两国加强能源合作还有许多战略考虑:美国一方面要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进而实现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同时,它还希望俄罗斯能够在中东局势出现动荡时帮助稳定世界石油市场价格,削弱欧佩克的影响。俄罗斯则不仅要借此机会占领市场,还试图通过能源合作为俄美“新战略伙伴关系”充实经济内容,让石油成为政治关系的“稳定剂”。
俄欧密切能源合作
西欧是俄罗斯传统的能源市场,仅对意大利、德国和荷兰3国出口的石油就占俄石油出口总量的33.5%,对这3个国家的天然气出口占到了俄天然气出口总量的36.7%。在“9·11”事件后,卡西亚诺夫总理明确指出,俄罗斯同欧洲是反恐联盟的伙伴国,双方奉行同样的价值标准,在能源领域也是战略伙伴。欧盟的能源需求到2020年将翻一番,只有开发俄罗斯的能源才能满足这一巨大的需求。
2002年5月,俄罗斯和欧盟首脑会议期间,双方签署了《俄欧能源合作声明》。此后,俄罗斯和欧盟国家在能源领域商定了一系列大项目。2003年6月,普京访问英国伦敦时,俄英两国签署了在波罗的海建设输气管道的备忘录,该管道将通过北欧国家将俄罗斯的天然气输送到英国。据专家介绍,这条天然气管道建成后每年可输送天然气300亿立方米。
与此同时,俄英两国还达成了一个重大的能源合作协议:英国石油公司将投资61.5亿美元收购俄秋明石油公司50%的股份,这也是俄罗斯近年来吸引的最大一笔外资。英国首相布莱尔指出,英俄两国在政治安全和经济方面同时走到一起,这一点十分重要。欧洲将同俄罗斯共同实现全球稳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目前,俄罗斯向德国出口的石油已经达到每年3000多万吨,几乎占德国石油进口总量的1/3。这一能源合作进一步密切了莫斯科和柏林之间的友好关系,加大了俄罗斯在德国对外政策中的分量。
西方舆论在评论俄欧能源合作时指出,普京总统已经意识到经济利益已成为俄罗斯制定外交政策的决定性因素。
恢复对传统盟友的影响力
在发展同美欧能源合作的同时,俄罗斯正在利用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资源”加强同独联体及东南欧国家的联系,恢复自己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法国《世界报》12月3日报道说,克里姆林宫正在通过能源和对能源输送管道的控制来加强俄罗斯在独联体国家的影响力。代表政府实施这一战略的主要是俄罗斯的两个能源企业巨头——统一电力公司和天然气工业公司。在过去两年里,这两家公司已经扩大了在白俄罗斯、中亚国家和外高加索的能源市场的份额,并且正在扩大与这些已被列入“战略利益范围”的独联体国家的能源合作规模。
俄罗斯还先后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购买天然气的长期合同。根据这批为期25年的合同,俄罗斯公司将获得所开采天然气的45%的支配权,这意味着俄罗斯将在土乌两国未来天然气出口管道的铺设问题上拥有重要的发言权。与此同时,俄罗斯同保加利亚、希腊合作铺设的石油管道也已经开始动工。2002年6月,俄罗斯、白俄罗斯、匈牙利和克罗地亚等国达成协议,决定将传统的“友谊”输油干线同克罗地亚境内的“阿德利亚”石油管道连接起来,从而将俄罗斯石油直接输送到亚得里亚海的奥米什油港。此举又将俄罗斯的石油出口能力至少提高了5个百分点。
俄罗斯同独联体及东南欧国家发展能源合作的同时,还出资收购了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企业,从而加大了对这些国家的影响力。
2003年12月15日,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开始对日本进行为期3天的访问。此间媒体认为,在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会晤中,双方将谈及备受争议的石油管道问题。不仅是在日本,俄罗斯在世界其他国家也积极地推行能源外交。一方面是因为能源工业是俄罗斯经济的基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目前俄一半以上的外汇收入都来自能源出口;另一方面,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在俄领导人眼里,石油、天然气不仅是出口换汇的商品,同时还是推行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的俄罗斯能源问题专家菲奥纳·希尔女士评价说:“石油是俄罗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它同核武器一道构成了俄罗斯谋取国际政治和经济影响的‘两个拳头’。”
“安大线”又成热门话题
动身访日前,卡西亚诺夫在对新闻界发表讲话时,谈到了日本人期盼已久的“安纳线”(安加尔斯克-远东港口城市纳霍德卡)和中国人极为关注的“安大线”(安加尔斯克-大庆)。卡西亚诺夫指出,建设将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油输送到亚太各国的石油管道是俄罗斯优先考虑的项目。“安大线”是一条区域性线路,供油量不是很大,同俄罗斯石油公司“已经掌握的资源”联系在一起。“安纳线”用于大量输出石油,为此需要开发东西伯利亚新的石油资源。“安纳线”并不是“安大线”的替代方案,两者之间也不存在竞争关系。卡西亚诺夫进一步指出,如果经济上行得通,这两条石油管道将合并为一个项目(即“安纳线”中间分支线到大庆)。如果经济上行不通,俄罗斯将分别修建这两条石油管道。
如果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这段话似乎让“安大线”的前景更乐观了:第一,通向中国的石油管道不会被替代,俄罗斯政府将在适当的时候同意动工铺设“安大线”;第二,俄石油公司已经开发出来的资源将优先保证向中国供油,“安大线”不应受东西伯利亚油田开发前景的影响。不过,事情恐怕不会这样简单。近一年来,俄罗斯在石油管道问题上反反复复发出过不同的信号。人们清楚地记得,2003年3月,卡西亚诺夫曾宣布俄政府已经决定铺设“安纳线”的主管道,同时建设至中国大庆的分管道。此后,俄高层又以石油管道将对生态造成的影响尚未搞清为由将这一项目束之高阁。经验提醒人们,在能源合作问题上,“积极促进、静观发展”是较为明智的态度。
总体上讲,尽管近两年俄推行“大举西进”的外交战略,但是它并没有忽视东方。这不仅取决于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这一现实,更重要的是参与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将为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能源是俄罗斯在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提高身价的 重要筹码。俄罗斯在几个月前出台的《2020年前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俄在亚太地区的主要经济合作伙伴是中国、日本和印度。到2020年,该地区对俄罗斯的石油进口额将提高20多个百分点。
石油是俄美政治关系的“稳定剂”
“9·11”事件后,俄罗斯利用明显改善的政治关系积极扩大同美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2002年5月,俄美两国元首在莫斯科会晤时签署了有关能源对话的联合声明。此后,俄罗斯开辟了通过油轮向美国运送石油的新渠道,并积极筹划在北方港口摩尔曼斯克建设主要面向美国的石油装运码头,筹划从西西伯利亚向摩尔曼斯克输送石油的管道。
俄罗斯石油业在积极吸引美国公司参加大型能源项目的同时,也开始向美国能源行业投资。为扩大在美国的经营规模,俄卢克石油公司以71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拥有1300多家加油站和9个燃料库的美国格蒂石油销售公司。此后,卢克公司对这些加油站进行了改造,在美国东海岸众多城市竖起了红白两色的卢克公司的醒目标志。一些美国普通司机开车加油时惊呼不已:“‘北极熊’竟然闯到我们家里来了!”
除了商业利益,俄美两国加强能源合作还有许多战略考虑:美国一方面要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进而实现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同时,它还希望俄罗斯能够在中东局势出现动荡时帮助稳定世界石油市场价格,削弱欧佩克的影响。俄罗斯则不仅要借此机会占领市场,还试图通过能源合作为俄美“新战略伙伴关系”充实经济内容,让石油成为政治关系的“稳定剂”。
俄欧密切能源合作
西欧是俄罗斯传统的能源市场,仅对意大利、德国和荷兰3国出口的石油就占俄石油出口总量的33.5%,对这3个国家的天然气出口占到了俄天然气出口总量的36.7%。在“9·11”事件后,卡西亚诺夫总理明确指出,俄罗斯同欧洲是反恐联盟的伙伴国,双方奉行同样的价值标准,在能源领域也是战略伙伴。欧盟的能源需求到2020年将翻一番,只有开发俄罗斯的能源才能满足这一巨大的需求。
2002年5月,俄罗斯和欧盟首脑会议期间,双方签署了《俄欧能源合作声明》。此后,俄罗斯和欧盟国家在能源领域商定了一系列大项目。2003年6月,普京访问英国伦敦时,俄英两国签署了在波罗的海建设输气管道的备忘录,该管道将通过北欧国家将俄罗斯的天然气输送到英国。据专家介绍,这条天然气管道建成后每年可输送天然气300亿立方米。
与此同时,俄英两国还达成了一个重大的能源合作协议:英国石油公司将投资61.5亿美元收购俄秋明石油公司50%的股份,这也是俄罗斯近年来吸引的最大一笔外资。英国首相布莱尔指出,英俄两国在政治安全和经济方面同时走到一起,这一点十分重要。欧洲将同俄罗斯共同实现全球稳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目前,俄罗斯向德国出口的石油已经达到每年3000多万吨,几乎占德国石油进口总量的1/3。这一能源合作进一步密切了莫斯科和柏林之间的友好关系,加大了俄罗斯在德国对外政策中的分量。
西方舆论在评论俄欧能源合作时指出,普京总统已经意识到经济利益已成为俄罗斯制定外交政策的决定性因素。
恢复对传统盟友的影响力
在发展同美欧能源合作的同时,俄罗斯正在利用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资源”加强同独联体及东南欧国家的联系,恢复自己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法国《世界报》12月3日报道说,克里姆林宫正在通过能源和对能源输送管道的控制来加强俄罗斯在独联体国家的影响力。代表政府实施这一战略的主要是俄罗斯的两个能源企业巨头——统一电力公司和天然气工业公司。在过去两年里,这两家公司已经扩大了在白俄罗斯、中亚国家和外高加索的能源市场的份额,并且正在扩大与这些已被列入“战略利益范围”的独联体国家的能源合作规模。
俄罗斯还先后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购买天然气的长期合同。根据这批为期25年的合同,俄罗斯公司将获得所开采天然气的45%的支配权,这意味着俄罗斯将在土乌两国未来天然气出口管道的铺设问题上拥有重要的发言权。与此同时,俄罗斯同保加利亚、希腊合作铺设的石油管道也已经开始动工。2002年6月,俄罗斯、白俄罗斯、匈牙利和克罗地亚等国达成协议,决定将传统的“友谊”输油干线同克罗地亚境内的“阿德利亚”石油管道连接起来,从而将俄罗斯石油直接输送到亚得里亚海的奥米什油港。此举又将俄罗斯的石油出口能力至少提高了5个百分点。
俄罗斯同独联体及东南欧国家发展能源合作的同时,还出资收购了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企业,从而加大了对这些国家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