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学专业型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l4718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自我导向学习理论视域,为了更好适应农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探索并践行以学生自我引导为核心、以教师他人引导为辅助的教学模式,寻求一套符合全日制农药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和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培养模式,能够为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的培养,使之满足社会的实际研究工作需求,从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有用的人才服务。
  关键词:农药学 研究生教育 探索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b)-0000-00
  
   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培养系统掌握某学科或专业领域内专门知识和基础理论的研究人员或高层次专业人员为目标。这就要求研究生既要拥有广泛深厚的专业知识,也应具备一定研究与创造能力[1-2]。从2009起,教育部推出了一种全新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全日制应用型硕士,并且从2010年开始减少学术型硕士招生,减少的名额用以增加全日制应用型硕士。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对两种类型的研究生实行分类培养[3]。农药学专业属于植物保护学专业下的是一门自然学科,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的较强的的实验操作技能的实际能手能力[4-7]。为了适应现阶段应用型硕士研究生主要面向应用的培养指导思想,本文从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对原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性的改革探索。
  1完善并加强农药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建设与优化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整个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础性环节,可以说,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4]。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专业型实践教学。按照实践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分为以下几种形式:验证性实践、综合性实践、设计性试验和研究创新性实践。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
  2与实际结合,加强研究生实验操作和实际能手的能力,建设综合性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通过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锻炼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专业型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目的[5-7]。在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中将不同实验教学内容集成为一个完整的研究项目,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技术应用的相互联系,明确研究实施过程。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特征是有确定的实践教学研究对象、围绕此对象的连续实践教学内容。这对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具有重要价值。我校依托学校科研优势,将一些科研成果高质量地转化到农药学专业型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了研究生公共实验平台,包括研究生公共实验平台和研究生专业实验平台,以提供系列化、层次化的实践能力培养环境,形成完善的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3适当与相应的部门或企业联系,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发挥校外资源优势
   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目的是为了向社会不同岗位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高校具有知识和人才的优势,可以为企业、公司和科研机构提供和补充人才;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科学研究上的合作可以为企业、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高新技术,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企业以其条件和资金方面的优势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提供服务[2-4]。先前的学术型教学模式忽略了对学生参加社会工作能力和实际研究能力的培养。大部分研究生毕业后并未升学读博,而是直接参加工作,进而出现专业技能差,研究能力不高等缺陷。在今后,应该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等实际工作能力。在完成理论课的学习之后,适当安排学生到实际部门和单位实践,提高研究生的各项实际工作能力。因此,这种模式培养出的研究生直接与企业和社会接轨,既容易发掘具有现实应用价值的课题,又可以利用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优势资源,对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建立学生自我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提高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三大目标融为一体
   建立学生自我评价体系是农药学专业型研究生教育模式改革的关键目标。学生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一是知识与技能掌握。评价为学习内容更多,知识与技能总量增加;学科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体系更完整;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牢固;知识与技能要素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和技能内涵的理解加深;将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增强;搜寻和利用学习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增强[1]。二是学习和思维能力。评价为研究和把握学习方法的意识与能力增强;通过反思和自我诊断发现自身存在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写作能力、沟通交流、互相协作、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三是创新精神与能力。评价为寻找和确定分析思路的能力增强;独立分析、推理和总结能力增强;产生独到见解的愿望和能力增强;四是学习观念与态度。评价为学习观念与态度;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学习过程更加主动积极;学习的兴趣增强;对自己的学习信心增强;对什么是学习理解加深;心态更乐观积极,进取心增强。因此,总体评价该模式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5结语
   随着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部作出了硕士研究生主要面向应用的决定,农药学专业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一门学科,只有重视打牢实践基础,在毕业后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才会得心应手。在农药学专业型研究生教育模式改革提高的过程中,继承传统教学好的方面,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搭建多样化的平台,本文从农药学专业型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各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农药学专业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优化、实践创新能力和利用校外企业资源优势,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郝明君.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9(3):115-118
  [2]石中英.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造就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3):10-14.
  [3] 宋晓平,张文修,陈钟颀.从研究生育才环境谈起[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1):65-68.
  [4]骆焱平,朱朝华,朱文.农药学研究生小班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56-57
  [5]周小毛,侯建虎,刘敏.高等农林院校农药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J].农业基础科学,2010(15):32-35
  [6]李姚矿,程维玮.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分类培养模式探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7(3):64-69
  [7]刘发林,曾思齐,吕勇等.林科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及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林业教育.2008(1):57-60.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初期患者意识状态等的影响。方法:以中风发病后2d 有意识障碍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方案分为刺络组和对照组,均进行正常治疗,仅刺络组增加井
当音乐课程进入初中阶段,很多学生已经具备初级的审美和欣赏能力。这一阶段的正确引导非常关键。很可能一个观念的引导不到位,就造成未来一个非常有潜力的音乐大师或者歌唱家
<正> 关于固定资产利用的经济效果,通常采用固定资产产值率和固定资产利润率两项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产值率=实际总产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固定资产实际平均总值×100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上海本地生源人数的下降,上海高职院校在招生过程中,开始加大在外地招生的力度,外地生源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但是外省市学生从不同地区来到上海接受高职教育后,出现了诸如人际交往不适应、生活不适应性、学习不适应性、环境不适应和自我认知的矛盾等问题。通过此研究丰富特殊群体大学生管理和适应问题的研究,为高职院学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