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比》与《城堡》中“荒诞中的自我”

来源 :文学教育(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b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伊斯的《阿拉比》讲述了一个男孩在精神瘫痪的世界中经历的情感顿悟,而卡夫卡在《城堡》中则讲述了一位受命赴某城堡上任的土地测量员K无论如何也进不了城堡的故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哲学,存在主义所关注的荒诞无意义的世界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而其中人的生存状况却大同小异,只有通过自由选择才能创造意义,若对比分析二者中世界的荒诞、自我存在意义的建构,可以发现人类经历的困境根本上都是相同的,尽管每个个体的人生的具体细节和操劳的细节各不相同.在存在主义看来,人类面对世界的荒诞时如何为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十分重要.
其他文献
夸美纽斯的代表作《大教学论》是研究其教育思想的重要材料,“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贯穿全书.在论述教育原则时,他善于使用自然界的事物进行类比,分析“自然”的含义和表现,
《骑桶者》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叙述者运用限知视角的艺术手法提供众多看似“不可靠”的信息,同时通过回忆叙事对叙述时序进行有效的控制,给本文的虚构带来
目前交互式教学法的应用状况是中小学多于高校,语言学课程多于文学课程.将交互式教学理论运用于高校中国现当文学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切实提高文学课课堂教学效率,强化学生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