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思考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hurp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的思考力主要表现为发现力、质疑力、批判力、联想力、想象力、逻辑力和评价力,这几种思考力都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养成。限于篇幅,本文只谈前3种能力。
  一、阅读“发现力”的培养
  “发现”是阅读思考的起点。阅读发现分为三级,初级包括文本中的主要词语、核心句子、主体框架等;中级包括文本的内容细节、段落间的逻辑关系、主题信息等;高级包括文章的情感思想、艺术特色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初读《小狗包弟》可有如下发现:主要词语是“熬煎(出现两次)” ,核心句子是“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主体框架:(1)狗与艺术家的故事 狗与巴金一家的故事;(2)狗的世界 人的世界 巴金的内心世界。
  再读,思考细一些,深一些,会有如下发现:内容细节有:(1)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2)送走包弟,“我”既“轻松”而又“沉重”。(3)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这些内容中蕴涵着巴金在与包弟相处过程中的情感:欢快——忧虑——轻松——沉重——歉意。从段落间的逻辑关系上讲,“狗与艺术家的故事”是“包弟与巴金一家的故事”的铺垫与映衬,而从包弟的命运描写到巴金内心世界的展示,是由外而内的挖掘,是现象到本质的深入。主题信息为“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普通学生,通过阅读能有如上发现,算是达到了基本目标。但对于某些求知欲旺、探究欲强的学生,教师还可引导他们继续发现。一是从细处入手。可关注如下一些问题:(1)巴金先生三次引用“您的小狗怎样”这句话,有怎样的作用?(2)怎样理解巴金先生的“轻松”和“沉重”?二是从广处展开。可让学生扩展读《随感录》写感悟。三是从深处挖掘。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本文仅是写巴金老人对包弟的歉疚和忏悔之情吗?为何要写小狗与艺术家的故事?为何要两次提到他的妻子萧珊?为何要详写居住地周边环境?作者想借此来传达什么?是如何艺术地传达的?
  思考上述问题,就可以把握文章的情感思想、观点态度和艺术特色。从情感思想和观点态度上来讲,一是揭露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真切地呼唤人性、讴歌人性;二是表达小狗给巴金带来的永难磨灭的创痛以及由此产生的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三是表现出了巴金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还有对历史、社会认真总结的诚挚态度,正如巴金在《探索集·后记》所说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不允许再发生那样的浩劫”。《小狗包弟》从艺术特色来说,主要通过质朴生动的语言,自然中有跌宕的行文思路,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来传达细腻丰富的情感。
  阅读发现力的养成,是一个习惯到自然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注意发现,善于发现,从而把握住所阅读的文章的精髓与美妙。
  二、阅读“质疑力”的培养
  发现力是对阅读的文本进行一种由外到内、由浅到深、由窄到广的思考,着力处是欣赏;而“质疑力”则是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并在问题基础上展开怀疑与探究,着力处是研讨。可以说,“发现”是思考的开始,而“质疑”则是思考的进阶。
  一般来说,阅读中的质疑力养成,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丰富积淀,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阅读知识和方法的积累。第二阶段:独立阅读,指学生靠已有的阅读积淀、阅读方式进行阅读,教师不作指导、不作定论,只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章的深义和新意。要做的是幫助学生养成由自发到自觉的态度,放弃阅读依赖思想。第三阶段:发问寻疑,在有疑处发问、无疑处发问、怀疑处发问,进行求证性发问。
  以《梁任公先生的演讲》的阅读为例。一是就“外貌、开场白、演讲”中的有疑处提出问题,这方面学生均能做到。二是要求在无疑处发问,如课文第一段,可引导学生读两个“不是因为”、一个“是因为”提问:两个“不是因为”、一个“是因为”意在突出什么?还可读最后一句让学生提问:梁实秋先生为什么要提“显宦”和“叱咤风云的人物”?
  此外让学生就怀疑处提问。学生读了《记念刘和珍君》后往往会提出这样两个问题:(1)文章批驳的对象应该是段政府和阴险文人,为何两次提到“外国杀人者”?(2)文章是断断续续的日记吗?我怎么觉得时间不连贯?这两个怀疑性问题,是有思考价值的阅读问题,利于我们探析名家写作的高妙。第一个问题的探究可让学生明白,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批判讽刺的对象显然不止段政府和阴险文人,也包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3·18”惨案中,走在前面镇压爱国学生的是段政府,而仔细想来,又何尝没有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因素呢?若没有日本帝国主义的军舰侵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若没有美、英、日、法、意、荷、比、西等八国无理通牒中国的罪行,怎么会发生“3·18”惨案呢?第二个问题表明学生的感受是对的,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显然不是按时间顺序来组织的,而是按“写作缘由(由‘爱’到‘恨’)——遇害经过——惨案教训与意义(由‘否定’到‘肯定’)”的逻辑顺序来展开的,这样的逻辑顺序,足以见出鲁迅先生的大构思。
  学生无论在有疑处、怀疑处,还是无疑处提出问题,都要努力印证和探究。学生要反复问自己:我这样理解行吗?若行,依据在哪里?是从什么角度来思考的呢?这一角度可靠吗?若不行,理由又是什么?要在书中找,还是在书外找?有了求证性发问,阅读思考就会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有价值。这样发问下的再研读,会让学生读出文章的深义和新意来。
  三、阅读“批判力”的培养
  如果说发现力和质疑力,感性成分重,理性成分不足的话,那么批判力则是理性充足的思考力。说到底,批判力关注的是阅读中的批判性思考,即以理性的角度观察,对阅读中的语言问题、思想问题、人物精神问题进行否定性思考,学会“扬弃”。
  先说简单的语言问题。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于是遂”的连用句。对这种不合现代汉语语法的组合怎么看呢?为什么古代就有这样的组合,且表连贯顺承,而现代汉语中却认为是重复赘余呢?又如《记念刘和珍君》中的“记念”真的能揣摩为“记叙、怀念”的意思吗?其实呢,“记念”就是“纪念”,这与鲁迅先生所处的语言变革环境有关,白话文刚刚兴起,人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所以有“记念”代“纪念”的现象。
  再说文章的思想问题,同样要引导学生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如读《捕蛇者说》会发现“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表达的是作者对人民疾苦真实的、深切的关心和同情。同时又体现了思想的局限性,作者寄希望于统治者,奢望统治者能够轻徭薄赋,体恤民情。从现实层面来讲,统治者不可能做到。如读《水浒传》会发现,其基本思想情感是贬低文士而推崇武勇。在歌颂、美化宋江等人,鼓吹“忠义”的同时也表现出严重的思想局限,这就是作者从本质上不可能彻底否定封建制度本身,而且不能给起义军明示合理的出路,总体来说走不出“明君贤臣,天下太平”的窠臼。又如读狄更斯的《双城记》,我们会发现作者把贵族的残暴和革命者的错误作对比,以此突出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认识使他不能准确认识法国大革命及其过程中的是非功过。
  最后说人物的精神问题。如引导学生读冯至的《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就要注意全面地评价杜甫。人们普遍把杜甫看作社会中道德完全的人,他爱国,有着悲天悯人的仁者情怀,注意修身养性,积极入世,一生追求为“儒”,但他不是完人,他也有着不足,尽管是因为世风,尽管是出于无奈,尽管“一方面被贫穷压迫,一方面被事业心驱使”,他极渴望做官,“为了求得一个官职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他“不加选择,投诗给那些他并不十分尊重的权要,请求他们援引。这些诗都是颂扬他们的功业,随后陈述自己的窘况,最后说出投诗的本意,说得又可怜、又迫切”。这一面要否定,要批判。另一面,要知道杜甫这样做,不是求取私利,而是普渡苍生,“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一面还是要肯定的。这样充满辩证的分析,并不影响杜甫在学生心目中的诗圣地位,反而更能让学生体会诗圣在当时社会困境中的艰辛与无奈。
  批判力,在阅读中是一种深层次的思考力,是一种充满个性化和创新性的阅读力,需要引导学生根据对象运用预测、分析、质疑、推断、总结、评判、辨证等思维方法,达到对对象的深切把握和文章内容的深刻理解。
  [作者通联:四川德阳市绵竹中学]
其他文献
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在临床较多见,及早采取形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是控制本病的关键.我院自1992年1月~2002年7月共行肠造口术38例,其中出现并发症7例,占18.7%,现报告如下.……
期刊
<正> 结缔组织疾病是一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轻则丧失生活能力,重则危及生命。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脉管炎研究所奚九一教授业医数十载,以擅治脉管病而称道杏林。笔者有幸亲聆
教学情境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兴趣爱好等,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整合多方教学资源,为学生呈现的一种学习环境。这个环境当中包括了教室的硬件环境、学生的情感交流氛围以及教师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真实或者虚拟的场景。高中生处于青春期重要阶段,有着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长期面对课本,难免会产生对文字的排斥心理,而教学情境作为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联系的桥梁,在引导学生参
目的探讨肾移植前后血清中sCD30水平与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62例肾移植受者移植前、移植后3,7,21d血清中sCD30的水平。结果肾功能衰竭患者移植
“描写”是记叙文写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但综观当下“描写教学”,笔者却发现存在着一些有待进步研探的问题。这些问题催逼着我们必须从理论到实践维度进行较为全面的思考,重新定位中学阶段的“描写”及“描写教学”。  一、“中学记叙文描写教学”的教学现状  目前,中学记叙文教学中,“描写教学”的现状究竟怎样?教者们在具体教授哪些知识?采用哪些教学手段呢?这些紧贴实践脉搏的问题异常重要,但却不易被回答,主要
散文,以其“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著称,作者的真情实感在字里行间缓缓流淌,犹如行云流水。读一篇好的散文,会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绝非是将其单纯地视作是一项学习任务。那么,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中,该如何注重给学生带来审美体验呢?  一、优化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  任何一篇散文都是作者在特定的情境下有感而发的产物,特别是教材中的散文,更是大浪淘沙后的精粹,是散文中的佼佼者,绝不是停留在课本上的冰冷的文字,它
目的探讨脂蛋白脂酶基因Ser447stop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63例脑梗死患者和62例正常对照组脂蛋白脂酶基因Ser447stop进行
现阶段中学生由于课程时间紧张、各个学科的课业任务较重,学习时间较长,导致多数学生在课余时间内只想放松,不想预习或自主学习,缺乏自主学习及提前预习的学习积极性,使得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无法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开展培养学生语文课前深度预习能力的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初中语文课前深度预习的重要性分析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课前深度预习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自主
一、学习逻辑思维知识  思维能力就是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等的能力,使用科学化逻辑的处理方式,将自身的思维过程完整地表达出来,其表述得足够清晰且具有条理的能力,就被称之为思维能力。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会体现在其的语言表达方面,如果其思维能力比较强,那么其语言表达思路就会比较清晰,且具有条理性。但是若其自身的思维能力低下,那么其表述的内容将会十分混乱,且前言不搭后语。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究,试图找出提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成人微量元素营养状况,探讨北京地区正常成人微量元素正常参考区间.方法 采集437名首都医科大学在校学生的血浆及全血标本,其中男233名,女204名,用原子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