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对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使用肱骨远端解剖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自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共3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对此类骨折患者使用肱骨远端解剖钢板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使用X线片进行检测,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对患者使用Cassbaum评分,其优良率达到100%。
结论:对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应用肱骨远端解剖钢板进行固定,能够帮助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肱骨远端解剖钢板 肱骨中下段骨折 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130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126-01
所谓的肱骨干,指的是人体肱骨外科颈远端大约是1厘米以下到肱骨髁部上方大约2厘米的地方。肱骨干骨折的现象大多都出现在青壮年的身上,常见于肱骨干的中部,然后就是下部骨折,至于肱骨干上部骨折的现象并不多见[1]。当前临床对其治疗方法有许多,但是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均差强人意。我院自2010年始对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应用肱骨远端解剖钢板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共30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最大的为58岁,年龄最小的为19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5岁。患者损伤原因主要如下:4例患者因为摔伤、因为坠落或者压砸导致骨折患者各有6例、14例患者为车祸伤;患者损伤类型如下:闭合性骨折患者25例,开放性骨折患者5例。患者合并损伤主要如下:合并有胸腹部损伤患者4例,多发骨折患者3例,颅脑损伤患者1例以及桡神经损伤患者1例。患者受伤距离入院时间最长5天,最短为1个小时,均在受伤后7天之内接受治疗。
1.2 治疗方法。患者保持仰卧姿势,麻醉方式为臂丛神经阻滞,将患肢放置在胸前。选择肱骨之外上髁切口,在切开切口的时候要对患者的头静脉以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采取保护措施,沿着外上髁嵴向着上方延伸。逐层切开之后在患者的肱桡肌还有肱三头肌之间进行骨膜下剥离,将肱桡肌与肱肌连同骨膜掀起,将患者骨折端暴露出来,将骨块和肱骨干分离处理,复位之后使用直径为2毫米的克氏针共2枚进行初步固定,如果患者是粉碎性骨折或者是骨缺损的情况,则使用自体骨在骨折断端周围进行骨植处理。在直视的情况下进行骨折复位,确保肱骨背嵴线吻合之后对其进行肱骨远端解剖钢板固定,在患者肱骨后侧为钢板近端,在肱骨外踝外侧为钢板远端。手术过程中要对桡神经有严密的保护措施。手术结束之后使用生理盐水对伤口进行冲洗然后缝合,使用无菌敷料对其加压包扎。
1.3 术后处理。手术之后对患者使用抗生素药物,时间为1周,接受了上肢石膏托外固定之后的6周则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
1.4 疗效标准[1]。本次研究疗效标准主要如下:①患者接受治疗后上肢没有出现相关不适症状且肘关节伸屈范围在(15-130)°之间的评定为优;②患者接受治疗后骨折位置有轻微疼痛,肘关节伸屈范围在(30-120)°之间的评定为良;③患者接受治疗后骨折处有明显疼痛且肘关节伸屈范围低于90°的评定为差。
2 结果
治疗后使用X线片进行检测,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对患者使用Cassbaum评分,临床治疗效果评定为优的患者有26例,评定为良的患者有4例,其优良率达到100%。
3 讨论
在临床上面肱骨干骨折是比较常见的一类损伤,比较常见于青壮年患者身上,传统对于肱骨干骨折的治疗虽然有一定的治愈效果,但是因为定位技术尚不够成熟,在手术之后患者经常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果不能及时的处理,那么致残率将会非常的高。而且在术后发现患者骨头固定位置不准确,复位的手法过于粗暴也是致使患者留下严重后遗症的原因之一。
解剖钢板在设计方面非常合理,能够最大程度的让骨折部位恢复到正常解剖形态以及达到良好复位效果,有助于患者的早期活动,促进骨折愈合速度。在本次研究中,对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应用肱骨远端解剖钢板进行治疗,其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100%,无患者出现并发症。结果提示了肱骨远端解剖钢板有着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在治疗过程中应该要注意将患者桡神经暴露出来并采取严密的保护措施,在对桡神经进行牵引的时候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2]。
综上所述,对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应用肱骨远端解剖钢板进行固定,能够帮助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与此同时术者对人体肱骨中下段骨折病理改变有深入了解的话能够有效提高治疗质量,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国安.两种方法治疗78例胫骨平台骨折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4(07):124-125
[2] 胡国安.髓内钉治疗成人长干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19(03):155-156
方法:选自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共3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对此类骨折患者使用肱骨远端解剖钢板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使用X线片进行检测,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对患者使用Cassbaum评分,其优良率达到100%。
结论:对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应用肱骨远端解剖钢板进行固定,能够帮助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肱骨远端解剖钢板 肱骨中下段骨折 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130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126-01
所谓的肱骨干,指的是人体肱骨外科颈远端大约是1厘米以下到肱骨髁部上方大约2厘米的地方。肱骨干骨折的现象大多都出现在青壮年的身上,常见于肱骨干的中部,然后就是下部骨折,至于肱骨干上部骨折的现象并不多见[1]。当前临床对其治疗方法有许多,但是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均差强人意。我院自2010年始对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应用肱骨远端解剖钢板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共30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最大的为58岁,年龄最小的为19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5岁。患者损伤原因主要如下:4例患者因为摔伤、因为坠落或者压砸导致骨折患者各有6例、14例患者为车祸伤;患者损伤类型如下:闭合性骨折患者25例,开放性骨折患者5例。患者合并损伤主要如下:合并有胸腹部损伤患者4例,多发骨折患者3例,颅脑损伤患者1例以及桡神经损伤患者1例。患者受伤距离入院时间最长5天,最短为1个小时,均在受伤后7天之内接受治疗。
1.2 治疗方法。患者保持仰卧姿势,麻醉方式为臂丛神经阻滞,将患肢放置在胸前。选择肱骨之外上髁切口,在切开切口的时候要对患者的头静脉以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采取保护措施,沿着外上髁嵴向着上方延伸。逐层切开之后在患者的肱桡肌还有肱三头肌之间进行骨膜下剥离,将肱桡肌与肱肌连同骨膜掀起,将患者骨折端暴露出来,将骨块和肱骨干分离处理,复位之后使用直径为2毫米的克氏针共2枚进行初步固定,如果患者是粉碎性骨折或者是骨缺损的情况,则使用自体骨在骨折断端周围进行骨植处理。在直视的情况下进行骨折复位,确保肱骨背嵴线吻合之后对其进行肱骨远端解剖钢板固定,在患者肱骨后侧为钢板近端,在肱骨外踝外侧为钢板远端。手术过程中要对桡神经有严密的保护措施。手术结束之后使用生理盐水对伤口进行冲洗然后缝合,使用无菌敷料对其加压包扎。
1.3 术后处理。手术之后对患者使用抗生素药物,时间为1周,接受了上肢石膏托外固定之后的6周则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
1.4 疗效标准[1]。本次研究疗效标准主要如下:①患者接受治疗后上肢没有出现相关不适症状且肘关节伸屈范围在(15-130)°之间的评定为优;②患者接受治疗后骨折位置有轻微疼痛,肘关节伸屈范围在(30-120)°之间的评定为良;③患者接受治疗后骨折处有明显疼痛且肘关节伸屈范围低于90°的评定为差。
2 结果
治疗后使用X线片进行检测,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对患者使用Cassbaum评分,临床治疗效果评定为优的患者有26例,评定为良的患者有4例,其优良率达到100%。
3 讨论
在临床上面肱骨干骨折是比较常见的一类损伤,比较常见于青壮年患者身上,传统对于肱骨干骨折的治疗虽然有一定的治愈效果,但是因为定位技术尚不够成熟,在手术之后患者经常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果不能及时的处理,那么致残率将会非常的高。而且在术后发现患者骨头固定位置不准确,复位的手法过于粗暴也是致使患者留下严重后遗症的原因之一。
解剖钢板在设计方面非常合理,能够最大程度的让骨折部位恢复到正常解剖形态以及达到良好复位效果,有助于患者的早期活动,促进骨折愈合速度。在本次研究中,对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应用肱骨远端解剖钢板进行治疗,其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100%,无患者出现并发症。结果提示了肱骨远端解剖钢板有着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在治疗过程中应该要注意将患者桡神经暴露出来并采取严密的保护措施,在对桡神经进行牵引的时候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2]。
综上所述,对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应用肱骨远端解剖钢板进行固定,能够帮助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与此同时术者对人体肱骨中下段骨折病理改变有深入了解的话能够有效提高治疗质量,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国安.两种方法治疗78例胫骨平台骨折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4(07):124-125
[2] 胡国安.髓内钉治疗成人长干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19(03):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