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知识≠阴风昧生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加大教学创新的力度,这一点,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在探讨如何进行教学创新之前,首先应该弄清一个看似与主题无关实则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究竟什么是知识?
斯宾塞所说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的“知识”一词,原文为Knowledge,但由研究文章或记熟各城市的距离等而获得的“知识”却是Information。在中文中,常常把Information翻译成“知识”,这是不妥的。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的“知识”即Knowledge是活的、动的、可发展的;而Information 却是死的、静的,是只能增加、不能发展的。学术界对Information还没有适当的译文,林汉达先生照字音译成为“阴风昧生”。可见,Knowledge不等于Information,即知识不等于“阴风昧生”。
明白了知识与“阴风昧生”的分别,我们便会发现,现在许多学校、许多课堂不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知识,而是在拼命向学生注入“阴风昧生”,把学生当成毫无知觉的“容器”。老师的任务就是认认真真、兢兢业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阴风昧生”把这些“容器”填满,结果,塑造了一批又一批的“见解怪僻、举动乖张”的两足书橱。
“阴风昧生”不是知识,也不是教育。因为,教育是教人如何思想,而“阴风昧生”只是让他们去思想什么;教育所重的是创造,而“阴风昧生”所重的是守成;教育使人寻找真理,而“阴风昧生”使人服从命令;教育是动的、向前的,而“阴风昧生”却是静的、往后的;教育使人有科学精神,而“阴风昧生”使人习得一套八股文章;教育适应人的需要发展人,“阴风昧生”不顾人的需要把学生当作工业品去制造。
再联想一下中国在二十世纪末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讨论,我们不难发现,素质教育需要知识去发展人,而应试教育却用“阴风昧生”去帮助人参加考试;素质教育需要知识终身受用,那就是创新能力,而应试教育需要的“阴风昧生”在考试完后一文不值,变成一堆废纸和垃圾。许多学生在中考、高考前视为“宝书”的各种教科书,堆积如山的各种“宝典”复习资料,考完试后立即在他们眼中成为令人诅咒的恶魔,他们把那些曾视为“宝书”、“宝典”的“阴风昧生”撕成了碎片随风而散。
综上所述,“阴风昧生”在中国的教育领域特别是在神圣的课堂上可谓是“阴魂不散”。要彻底消灭“阴风昧生”,必须认真批判教学中的应试教育倾向,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进行教学创新。
二、如何进行教学创新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其基本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一个整体的全面的要求,它必然要求对教学进行整体的创新。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进行教学创新,但过去所做的工作基本上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外科手术疗法,这是不科学的。
笔者认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从整体上进行教学创新,必须努力做好如下工作:
1、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要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质量观。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成为对社会贡献最大的人。只有确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才能为现代教学创新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念,必须克服教学与发展脱节的观念,克服“阴风昧生”带来的危害,把教学与发展统一起来,用教学促进发展,用发展推动教学。
在教学中,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应当肯定,学生是教学活动乃至整个教学过程的唯一主体,因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只有牢固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才能克服教师中心主义,克服片面地向学生填充“阴风昧生”。
教学创新过程中,需要确立的新观念很多,而发展观念和主体观念是核心的、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其他观念都从属于发展观和主体观。因此,我们必须用发展人的观点和学生为主体的观点来统帅我们进行整体的教学创新。
2、必须确立新的教学目的。
过去的教学目的,一般指两项,即“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前文所述,教学应该实现三项目的,即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学生身心品质的发展。
发展的目的应是教学目的的核心。也就是说,无论是基本知识的教育或基本技能的教育,都要以发展为出发点,又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归宿。在考虑基本知识教育与基本技能教育的目的时,一方面要从学生智力、非智力因素及其关系的特点及规律出发,来衡量所选择的内容与所采取的方法是否得当;一方面,还要考虑基本知识教育与基本技能教育这两项目的是否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甚至要检查这种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当然,发展目的的实现,也有赖于基本知识教育与基本技能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如果内容与方法不得当,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是不会顺利的。
3、必须构建新的教学内容。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构建新的教学内容,必须从整体上对课程进行创新。要改变过去一本教材统天下的局面,中学课程应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当前,应特别重视选修课、活动课、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设。从具体课程来看,应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综合实践活动等内容。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在课程设置上,应特别加强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开发利用,并着重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实践性,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实践操作、亲身体验,获得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第二,发挥自主性,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地设计活动方案,自主地解决所碰到的问题,始终处于主体位置,从而有所体会、有所发现甚至有所创造;第三,激发创造性,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大胆想象、探索和求新,允许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怀疑一切,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4、必须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世界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由单纯地重视“教”,变为同时重视“学”,学习问题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没有教育的学习,是盲目的瞎撞;没有学习的教育,是独断的强制。只有教育与学习的统一互动,才能体现人类学习的自由本质。学习是根本的,教育只是为学习提供服务和帮助。
笔者认为,必须摒弃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运用激励、解放两大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型人才。
激励方法,其实质是采取种种有效措施,创设有利的情境,把学生各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全部激发起来,积极地参与到全部教学活动中去。现代心理学非常重视激励的作用,提出了许多激励理论。教学中应当以心理学的激励理论为基础,正确运用激励方法。首先,应以激发学生的动机为核心,需要引起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其次,应把自我激励与他人激励结合起来,自我激励是内因,他人激励是外因,二者结合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适度运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
解放方法,其实质是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把学生“五官”解放出来。要鼓励学生勇于破除“四大迷信”:一是破除对权威的迷信;二是要破除对古人的迷信;三是要破除对洋人的迷信;四是要破除对书本的迷信。陈云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实践出真知,要让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实践。同时,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要敢想、善想;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要敢干、善干;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要敢于观察、善于观察;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要敢说、善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教学不能只限于课堂,也不能局限于学校;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探索。这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先生在六十年前就提出来的,可以说,它充分体现了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总之,素质教育需要知识发展人,必须抛弃一味地向学生填充“阴风昧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教学观念、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整体创新,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加大教学创新的力度,这一点,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在探讨如何进行教学创新之前,首先应该弄清一个看似与主题无关实则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究竟什么是知识?
斯宾塞所说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的“知识”一词,原文为Knowledge,但由研究文章或记熟各城市的距离等而获得的“知识”却是Information。在中文中,常常把Information翻译成“知识”,这是不妥的。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的“知识”即Knowledge是活的、动的、可发展的;而Information 却是死的、静的,是只能增加、不能发展的。学术界对Information还没有适当的译文,林汉达先生照字音译成为“阴风昧生”。可见,Knowledge不等于Information,即知识不等于“阴风昧生”。
明白了知识与“阴风昧生”的分别,我们便会发现,现在许多学校、许多课堂不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知识,而是在拼命向学生注入“阴风昧生”,把学生当成毫无知觉的“容器”。老师的任务就是认认真真、兢兢业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阴风昧生”把这些“容器”填满,结果,塑造了一批又一批的“见解怪僻、举动乖张”的两足书橱。
“阴风昧生”不是知识,也不是教育。因为,教育是教人如何思想,而“阴风昧生”只是让他们去思想什么;教育所重的是创造,而“阴风昧生”所重的是守成;教育使人寻找真理,而“阴风昧生”使人服从命令;教育是动的、向前的,而“阴风昧生”却是静的、往后的;教育使人有科学精神,而“阴风昧生”使人习得一套八股文章;教育适应人的需要发展人,“阴风昧生”不顾人的需要把学生当作工业品去制造。
再联想一下中国在二十世纪末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讨论,我们不难发现,素质教育需要知识去发展人,而应试教育却用“阴风昧生”去帮助人参加考试;素质教育需要知识终身受用,那就是创新能力,而应试教育需要的“阴风昧生”在考试完后一文不值,变成一堆废纸和垃圾。许多学生在中考、高考前视为“宝书”的各种教科书,堆积如山的各种“宝典”复习资料,考完试后立即在他们眼中成为令人诅咒的恶魔,他们把那些曾视为“宝书”、“宝典”的“阴风昧生”撕成了碎片随风而散。
综上所述,“阴风昧生”在中国的教育领域特别是在神圣的课堂上可谓是“阴魂不散”。要彻底消灭“阴风昧生”,必须认真批判教学中的应试教育倾向,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进行教学创新。
二、如何进行教学创新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其基本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一个整体的全面的要求,它必然要求对教学进行整体的创新。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进行教学创新,但过去所做的工作基本上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外科手术疗法,这是不科学的。
笔者认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从整体上进行教学创新,必须努力做好如下工作:
1、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要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质量观。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成为对社会贡献最大的人。只有确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才能为现代教学创新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念,必须克服教学与发展脱节的观念,克服“阴风昧生”带来的危害,把教学与发展统一起来,用教学促进发展,用发展推动教学。
在教学中,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应当肯定,学生是教学活动乃至整个教学过程的唯一主体,因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只有牢固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才能克服教师中心主义,克服片面地向学生填充“阴风昧生”。
教学创新过程中,需要确立的新观念很多,而发展观念和主体观念是核心的、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其他观念都从属于发展观和主体观。因此,我们必须用发展人的观点和学生为主体的观点来统帅我们进行整体的教学创新。
2、必须确立新的教学目的。
过去的教学目的,一般指两项,即“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前文所述,教学应该实现三项目的,即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学生身心品质的发展。
发展的目的应是教学目的的核心。也就是说,无论是基本知识的教育或基本技能的教育,都要以发展为出发点,又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归宿。在考虑基本知识教育与基本技能教育的目的时,一方面要从学生智力、非智力因素及其关系的特点及规律出发,来衡量所选择的内容与所采取的方法是否得当;一方面,还要考虑基本知识教育与基本技能教育这两项目的是否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甚至要检查这种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当然,发展目的的实现,也有赖于基本知识教育与基本技能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如果内容与方法不得当,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是不会顺利的。
3、必须构建新的教学内容。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构建新的教学内容,必须从整体上对课程进行创新。要改变过去一本教材统天下的局面,中学课程应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当前,应特别重视选修课、活动课、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设。从具体课程来看,应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综合实践活动等内容。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在课程设置上,应特别加强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开发利用,并着重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实践性,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实践操作、亲身体验,获得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第二,发挥自主性,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地设计活动方案,自主地解决所碰到的问题,始终处于主体位置,从而有所体会、有所发现甚至有所创造;第三,激发创造性,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大胆想象、探索和求新,允许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怀疑一切,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4、必须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世界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由单纯地重视“教”,变为同时重视“学”,学习问题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没有教育的学习,是盲目的瞎撞;没有学习的教育,是独断的强制。只有教育与学习的统一互动,才能体现人类学习的自由本质。学习是根本的,教育只是为学习提供服务和帮助。
笔者认为,必须摒弃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运用激励、解放两大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型人才。
激励方法,其实质是采取种种有效措施,创设有利的情境,把学生各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全部激发起来,积极地参与到全部教学活动中去。现代心理学非常重视激励的作用,提出了许多激励理论。教学中应当以心理学的激励理论为基础,正确运用激励方法。首先,应以激发学生的动机为核心,需要引起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其次,应把自我激励与他人激励结合起来,自我激励是内因,他人激励是外因,二者结合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适度运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
解放方法,其实质是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把学生“五官”解放出来。要鼓励学生勇于破除“四大迷信”:一是破除对权威的迷信;二是要破除对古人的迷信;三是要破除对洋人的迷信;四是要破除对书本的迷信。陈云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实践出真知,要让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实践。同时,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要敢想、善想;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要敢干、善干;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要敢于观察、善于观察;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要敢说、善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教学不能只限于课堂,也不能局限于学校;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探索。这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先生在六十年前就提出来的,可以说,它充分体现了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总之,素质教育需要知识发展人,必须抛弃一味地向学生填充“阴风昧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教学观念、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整体创新,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