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是提高作文能力的灵魂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q2009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彻底改变不良的作文风气,让学生走出作文的困境,切实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本人认为积累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灵魂。
   一、积累的重要性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积累是量的增多的过程,量变必然导致质变。作文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作文的建筑材料,没有语言,作文如没有砖块的建筑,无法实现。生活素材是作文的源泉和内容,没有内容的语言将会变成“杂货铺”,有量无义,一派胡言。因此要使作文有话可说、用词丰富而准确、内容新颖而感人,就得善于积累。大凡中外的文学家都有过丰富的生活积累,如曹雪芹幼年不是过着“锦衣纨袴,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他在穷愁潦倒的晚年未必能写出《红楼梦》中那些数不清的大小宴席上各种各样的山珍海味,以及名目繁多花样百出的许多吃法。因此要提高作文水平,积累是最重要的途径。
   二、积累的内容及方法
   (一)建立个人词语库,积累丰富的词汇。
   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如果没有丰富的语词,作文就会变得无话可写。为此,本人的做法是:让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建立个人词语库,并随时携带,把我们学到的有些词语及精彩的语句及时记在笔记本上,并领会其中的意思。“通径必先识字”,久而久之,积累的词语越来越多,再鼓励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博览群书,“从故人语言中吸收我们有用的东西”。然后学以致用,把有关的词语运用到平时的写作和语言交际中,很多词汇自然吸收为自己的语言。同事,要注意抄诵古诗词中历久弥新的精彩语句,使自己语词积累丰富,多元化。只有这样,写作文时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词,作文的语言才能充满着生命和活力。
   (二)勤观察,写日记,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为本,观察先生。”观察是客观世界进入人的主观心理世界的第一入口,是人认识世界和获得作文素材的主要途径。观察要广泛,要观察一切人,一切生动的事物,要增大观察的容量,厚积薄发,才能保证素材的质量。同时,观察要有社会深度,要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从看似雷同的事物中看出相异之处来,善于从平常的东西上看出不平常来”。正因敏锐的观察力,曹雪芹从四大家族的由兴到衰的过程中,看到了封建社会的分崩离析。透过现象看本质,观察才能深入,才能有意义。同时要告诉学生在观察时,除了运用自己的视觉外,还要联合运用听觉、嗅觉等其他感官,使自己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和深切地感受,这种认识和感受越多越深切,素材的积累就越丰富。
   (三)加强生活体验,积累作文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情感的文章,则枯燥乏味。告诉学生要先认识生活,体验生活,要确有所思,确有所感,激情喷涌,不得不发时才爆发出来,则势如江河决堤,有一泻千里之势。我们熟悉的杜甫一生穷困潦倒,经常衣破难以御寒,食贫无以果腹,充斥耳目的却是达官贵人们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那种愤懑之情顿如离弦之箭,慨然发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感叹。在他经历了茅屋为秋风所破,雨漏难以藏身的困境时,“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激情便喷涌而出,才使作品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深入生活,多思考、勤体验,写出自己的情感,要做到每篇习作都要有感而发,情感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写景则“情景交融”,记事则“情理并重”,以情感人。
   (四)勤读书,多讲评,积累写作方法。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熟练的功效。只有多看多读,才能掌握作文的一般方法,大到谋篇布局、结构修辞,小到细枝末节的处理等,从阅读中积累作文的方法,自己的写作才能得心应手。作家之所以写得好,都因为他们饱读诗书,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技巧,使之终身受用。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药注意写作的指导,尤其是每次作文后,要做好对本次作文的评讲。指出这次作文中成功以及失败之处,讲解尽量要详尽、具体,从结构、选材、语言等方面入手,使写作方法的指导有针对性。使学生觉得作文虽无定法,但贵在得法,提高他们的兴趣和能力。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只有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作文方法,深入生活,多读多写,善于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和作文素材,掌握写作的技巧,学生的作文水平才得以逐渐提高。
   岳建英,教师,现居甘肃庆阳。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可见,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必须佐之以良好的教学方法。生成教学法就是在新课标“突出主体地位,发挥创新作用”理念指引下,结合我校九年一贯制学校校本实际运用而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其课堂教学流程为:创设情境,诱发动机——自主学习,探索新知——合作研讨,解决疑难——反馈质疑,加
白居易的《琵琶行》作为一篇长篇叙事诗,作者与歌女可谓精神上的“知音”,落难时的“同乡”,一座精神上的桥梁连接着彼此。诗歌中的“感情线”、“生平线”、“音乐线”三线交错联系,跌宕起伏,但总体趋势相同,表达的感情最终归一——精神同乡的相互关怀与理解。  诗歌的小序中已简要概括三线:感情线——琵琶女漂沦憔悴,诗人曲罢悯然,忧郁伤感,精神上的同乡;生平线——琵琶女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转徙于江湖间;都来自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之所以能够反映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因为语文包含着语言和思维这两个更核心的因素,是这两个核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语言和思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存在着明显区别:首先是“先后之别”,即思维在先,语言在后。教师对学生训练时,要沿着“想清楚”——“说清楚”——“写清楚”这
作文本质即表达,或者“为者实际需要”,“或者对于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或者一己的遭历、情思、想象等等,发生一种兴趣,同时仿佛感受一种压迫,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个完好的定形不可。”考察作文表达机制可以看出,只有思维的语言形式和承载的内容这两只轮子相互配合好,才能顺畅地表情达意。“格”的内涵丰富,我们可以理解为典范、框架、品格等,万物有格,作文亦然。综合三者可知,作文教学必须讲究“格”,循序渐进地推进
一.开源扩流,方可胸藏万汇任吞吐  高投入地进行广泛阅读的确是“开采”作文素材之“正道”,但学生往往难有充足的时间与旺盛的精力去扩宽课外阅读面,从而难免产生“管他新与旧,能用便是料”的心态,大肆使用语文教材中的素材,言必称李白、杜甫,满篇老例酸词,又未免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鉴于此,教师必须有效地开“源”扩流,才可使已弱化为涓涓细流甚至有干涸之虞的素材之河日渐丰盈,碧波荡漾。  可供挖掘的“泉眼”,
在当今社会人才激烈竞争的年代,一个人要想很好的表现自己,需要具备很好的表达能力。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进行生活、工作和交际所必备的。表达能力是一个人重要的外在的表达能力,它主要指人们使用语言和他人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观念、思想和情感、意志的能力。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的一门课程,需要不断地进行方法和技术的改进,创造出适合学生进行交流的氛围,增加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欲
在一次班主任培训中,南京郭文红老师在报告中提到班级日志,让笔者豁然开朗:让班级日志与作文训练并肩同行。  班级日志,对于班主任来说是“班宝”,学生第一天写,第二天在全班念,既可以实行舆论引导,更可以自我扬新。然而,对于语文老师来说,何尝不是作文训练的资源宝库,既是学生素材的积累,更是阶段训练的基础。如何结合班级日志扎实有效地进行作文训练呢?  一.教会学生留意观察身边人和事,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可
人文教育就是对学生人文精神的一种培养。人文精神从广义上指的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品质,从宏观来讲是指在个体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从微观上指的是个人的气节;狭义上指的是人文知识在一个人身上的内化,表现为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内涵。具体来说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具备人文学科的知识,包括政治、语文、哲学等;第二是具有人文思想,包括人本思想、人的价值发现等;第三是掌握人文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
《喂——出来》这篇小说,人教社教科书定为“科幻小说”,也有学者说这是一篇反映现代社会的问题小说,视角不同,观点各异。我认为将它定为“科幻小说”也罢,看着“问题小说”也好,只是从情节内容入手,对小说的主要元素“人物”缺少关注,忽视了小说最重要的要素——人物。“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所以忽视“人物”这一根本来理解小说,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编者推荐辞:中学语文需不需要“语法教学”,一直有不同的声音。过去太过重视语法而忽视人文性,现在则又矫枉过正了。吕松和老师“期盼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回归”有理有据,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初中生要不要学习语法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争论的焦点。早在80年代末期,就有人对语法教学产生了怀疑;到了90年代,“课堂教学淡化语法”的呼声已逐渐加强;到现今一味强调感悟、熏陶而忽视语法教学。教育界多年的百家争鸣,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