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肿瘤标志物?人体患上肿瘤后,肿瘤细胞会大量产生某种或某几种物质,这些物质随后即可在血液或其他体液中出现或明显增多,此时即标志着肿瘤的发生或发展。因此,将此类物质称为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治过程中,肿瘤标志物可通过化验血液、尿液、体腔积液或其他体液成份的方式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现在能测定的肿瘤标志物已有几十种。例如:
测定胃癌常用标志物:CA72-4(癌抗原72-4)、CEA(癌胚抗原)、CAN-9(癌抗原19-9);
测定肝癌常用标志物:AFP(甲胎蛋白)、AFU(a-L-岩藻糖苷酶);
测定乳腺癌常用标志物:CA15-3(癌抗原15-3);
测定卵巢癌常用标志物:CA125(癌抗原125);
测定非小细胞肺癌常用标志物:SCC(鳞状细胞癌抗原):
测定前列腺癌常用标志物: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AP(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肿瘤标志物有什么特性?既然肿瘤标志物是患肿瘤以后出现的特征性变化。自然,人们一定希望通过一次测定就能一一作出诊断:是不是癌?位置在哪里?而事实上,至今还不可能。因为,第一,肿瘤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有一个渐变过程,它分泌的特殊物质也必然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第二,同一种肿瘤,可以分泌多种物质;第三,同一脏器的良性疾病,由于炎症、损伤或代偿增生,也会一过性地分泌同一种肿瘤标志物;第四,不同脏器的肿瘤,也可分泌同一种肿瘤标志物。如胰、胆、胃、肠、肺的肿瘤,都可出现CEA的升高。
鉴于肿瘤标志物的以上特征,在初次检查时,我们建议:①作有关指标的联合检查,以提高阳性率,避免遗漏。例如:在胃癌检查时,常将CA72-4,(癌抗原72-4)、CEA(癌胚抗原)与CAl9-9(癌抗原19-9)三项标志物联合检测。②如果发现某一两项阳性时,以后便只需测这几项。③要进行动态检查,不能寄希望于一次测定就能“一刀切”。凡良性疾病,经治疗或自愈,标志物数值会很快恢复正常;相反,若是恶性肿瘤,必然不断上升。④肿瘤定位问题。血液肿瘤标志物的测定,在肿瘤定位诊断上只有相对的趋向,而不可能作绝对的判定,必须结合临床和病理检查才能明确定位。
肿瘤标志物能替代B超、X线GT等检查吗?肿瘤标志物测定和B超、X线、CT等检查,实际上是从两种不同的角度来寻找肿瘤。前者是物质,后者是形态(包括位置和大小)。从理论上讲,若有足够的灵敏度,物质的出现应早于形态的发现。一个能被影像学发现的肿块,最小是1立方厘米,约相当于109个细胞,实际生长可能要4~12年。但当形态、位置未确定之前,往往难于确诊,也无从手术。而这时发现的肿瘤标志物,往往被称为“假阳性”。实际上,有不少是早期肿瘤。而此时,若对某些肿瘤标志物长期阳性者,进行严密医学观察和多学科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往往能作出诊断和定位诊断。
肿瘤标志物主要作用是病情随访,而不是诊断
由上可知,肿瘤标志物的主要作用是病情随访,而不是诊断。阳性患者利用标志物可跟踪整个肿瘤过程,观察疗效,监测复发,是临床上不可或缺的手段。主要作用有以下四点:①预后判断:患肿瘤或高度怀疑肿瘤者,标志物升高,其数值越高,预后越差。标志物阴性,不能排除肿瘤,有可能浓度太低暂未能测出,也可能分泌物质未能发现。②疗效观察:标志物阳性者,若手术切除完全,则肿瘤标志物必然恢复正常;如手术不彻底,肿瘤有残留者,肿瘤标志物会下降,但不恢复正常。用化疗或放疗者,治疗初期因肿瘤破坏,释放物增多,可见标志物短时间反跳,若治疗有效,以后就逐渐下降:若经一两个月治疗,标志物仍不下降,医生会改变治疗方案。③复发、转移监测:经手术、化疗、放疗治疗好转,标志物恢复正常者,必须定时复查肿瘤标志物。若原已消失的成分再次出现,提示肿瘤复发或转移,这比临床症状早出现3~13个月。及时治疗,可延长生命。④良恶性鉴别:它只是相对的辅助指标,必须在排除各种良性疾病一过性升高的情况下,才能作出判断。
现在能测定的肿瘤标志物已有几十种。例如:
测定胃癌常用标志物:CA72-4(癌抗原72-4)、CEA(癌胚抗原)、CAN-9(癌抗原19-9);
测定肝癌常用标志物:AFP(甲胎蛋白)、AFU(a-L-岩藻糖苷酶);
测定乳腺癌常用标志物:CA15-3(癌抗原15-3);
测定卵巢癌常用标志物:CA125(癌抗原125);
测定非小细胞肺癌常用标志物:SCC(鳞状细胞癌抗原):
测定前列腺癌常用标志物: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AP(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肿瘤标志物有什么特性?既然肿瘤标志物是患肿瘤以后出现的特征性变化。自然,人们一定希望通过一次测定就能一一作出诊断:是不是癌?位置在哪里?而事实上,至今还不可能。因为,第一,肿瘤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有一个渐变过程,它分泌的特殊物质也必然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第二,同一种肿瘤,可以分泌多种物质;第三,同一脏器的良性疾病,由于炎症、损伤或代偿增生,也会一过性地分泌同一种肿瘤标志物;第四,不同脏器的肿瘤,也可分泌同一种肿瘤标志物。如胰、胆、胃、肠、肺的肿瘤,都可出现CEA的升高。
鉴于肿瘤标志物的以上特征,在初次检查时,我们建议:①作有关指标的联合检查,以提高阳性率,避免遗漏。例如:在胃癌检查时,常将CA72-4,(癌抗原72-4)、CEA(癌胚抗原)与CAl9-9(癌抗原19-9)三项标志物联合检测。②如果发现某一两项阳性时,以后便只需测这几项。③要进行动态检查,不能寄希望于一次测定就能“一刀切”。凡良性疾病,经治疗或自愈,标志物数值会很快恢复正常;相反,若是恶性肿瘤,必然不断上升。④肿瘤定位问题。血液肿瘤标志物的测定,在肿瘤定位诊断上只有相对的趋向,而不可能作绝对的判定,必须结合临床和病理检查才能明确定位。
肿瘤标志物能替代B超、X线GT等检查吗?肿瘤标志物测定和B超、X线、CT等检查,实际上是从两种不同的角度来寻找肿瘤。前者是物质,后者是形态(包括位置和大小)。从理论上讲,若有足够的灵敏度,物质的出现应早于形态的发现。一个能被影像学发现的肿块,最小是1立方厘米,约相当于109个细胞,实际生长可能要4~12年。但当形态、位置未确定之前,往往难于确诊,也无从手术。而这时发现的肿瘤标志物,往往被称为“假阳性”。实际上,有不少是早期肿瘤。而此时,若对某些肿瘤标志物长期阳性者,进行严密医学观察和多学科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往往能作出诊断和定位诊断。
肿瘤标志物主要作用是病情随访,而不是诊断
由上可知,肿瘤标志物的主要作用是病情随访,而不是诊断。阳性患者利用标志物可跟踪整个肿瘤过程,观察疗效,监测复发,是临床上不可或缺的手段。主要作用有以下四点:①预后判断:患肿瘤或高度怀疑肿瘤者,标志物升高,其数值越高,预后越差。标志物阴性,不能排除肿瘤,有可能浓度太低暂未能测出,也可能分泌物质未能发现。②疗效观察:标志物阳性者,若手术切除完全,则肿瘤标志物必然恢复正常;如手术不彻底,肿瘤有残留者,肿瘤标志物会下降,但不恢复正常。用化疗或放疗者,治疗初期因肿瘤破坏,释放物增多,可见标志物短时间反跳,若治疗有效,以后就逐渐下降:若经一两个月治疗,标志物仍不下降,医生会改变治疗方案。③复发、转移监测:经手术、化疗、放疗治疗好转,标志物恢复正常者,必须定时复查肿瘤标志物。若原已消失的成分再次出现,提示肿瘤复发或转移,这比临床症状早出现3~13个月。及时治疗,可延长生命。④良恶性鉴别:它只是相对的辅助指标,必须在排除各种良性疾病一过性升高的情况下,才能作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