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以学生为本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jing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为什么以学生为本
  爱因斯坦用他的智慧推动了人类的发展;法拉第用智慧开创的电磁转换的先例,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麦克斯韦发现的电磁波,至今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意义。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我们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知识都是从学校教育获得的,学校背负着巨大的责任,在这样的责任下学校应该怎么办?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学生需要什么?在社会生活中学生需要什么?仅仅有知识行不行?引起全国震惊的马加爵,知识水平应该比一般人高出很多,但是为什么会有后面的惨案发生;北航刘勇从各方面来说都是优秀的,只不过自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本应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变成了罪犯;林森浩复旦大学投毒案的制造者,究其原因只是同学之间小小的矛盾。这些事例的主人公都是在其专业上有较高的天赋或者是较高的智商。但是这些人为什么会走到犯罪的道路?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对他人或社会的仇视;对人际关系的处理;等等。这些都是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人生价值观导致的。
  我们教师不仅仅要培养学生学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所以我们教师的工作都要围绕着学生进行,所以我们要“以学生为本”。
  2什么是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获得知识的结果,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着眼长远,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在生活中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坚韧的性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培养学生在逆境中不放弃的品质。
  3怎样以学生为本
  智商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应变能力等。
  情商表现为:了解自我、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识别他人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等。
  由此可见,学生的培养不光是智商,还要看情商,情商高的人一般来说比智商高的人更适合社会。所以我们应该在各场合、各情况下时时关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人才可以让社会进步,人的成长也需要时间和空间,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空间,从3岁进幼儿班到走出高校的大门最少23年在学校中度过,将近人生的四分之一,并且直接影响剩下的四分之三人生。而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阵地,这阵地的指挥官就是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呢?我们下面看一看对比:
  上世纪60~70年代的课堂是怎样的呢?这是笔者父辈的年代,他经常和我说他那个时候的学习和生活,一节课45分钟,教师讲、学生听并且要记笔记,教师基本上要讲满整一节课。学生边听边理解。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和注意力。但是授课内容很广,有正常我们理解的数学、物理等学科,除了这些常规科目以外还有农业的知识,医学上的知识,以及劳动教育。那时候他们会的知识很多,会给自己把脉看病,会种地,会开“农用机”并会简单的维修。
  上世纪90年代的课堂又是怎么样的呢?这是笔者的课堂,教师已经不是只讲授了,还配有实验,这样培养学生的就是除了思维力和注意力以外,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在讲解习题时,不像以前一样只是由教师讲解,学生记录的过程了。但是已经没有其他的课外知识学习了,但是多了一些科目,使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展。习题讲解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回答讲解,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但是考试偏难、偏怪、复杂,使我们学得很吃力。
  现今的课堂是怎么样的呢?这是笔者主导的课堂。课堂上已经不是简单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了。通过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思维力和想象力;通过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对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小组同学间的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小组之间的讨论培养了学生能够听取别人意见的品格。这是与时俱进的课堂。
  从三个年代来看,笔者主导的课堂是最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的课堂。但是这样的培养只是培养学生的智商,提高学生谋取财富的手段而已。德国某个机构研究表明,高情商比高智商发展更好;影响智商的因素中遗传因素占了80%;从研究能说明:智商的提高不是很容易的,并且提高的幅度很小;而情商的提高空间还是很大的;如何提高呢?本文就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课堂,以生为本
  在课堂上,我们的传统教育只能培养学生智商的几个方面,而对情商的培养几乎为零。现在笔者的课堂是怎样的呢?笔者就要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
  课堂引入要新颖,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在“二力平衡”这一节的引入,因为本节课的实验部分比较简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有限,所以要在课堂引入的环节就让学生的激情迸发出来。以前这节课笔者只是播放几个视频当做引入,效果不是很好,改进后笔者把视频中的实验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反映很强烈,达到了原有目的。有效地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要把这个实验弄明白。这时整节课学生都紧跟笔者的节奏有效地进行了学习。
  要根据目的设计课堂,没有任何目的的课堂是没有灵魂的课堂,没有合理目的课堂是灵魂残缺的课堂,有了合理的目的,针对目的设计合理的教学,是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比如在一次公开课中,笔者提前是上了两节课,第一节试讲自己根据以前的备课思路进行教学,由于是面对八年级学生学习九年级内容,学生没有任何基础知识,所以笔者这节课目的都没有达到。经过反思笔者把知识的难度降低到最低,但是备课思路没有改变,第二次试讲要比第一次试讲好一些,但是还是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再次经过反思发现是上课的流程不适合学生,所以进行了改进,首先把整节课的内容以几个问题展现给学生,让[HJ1。45mm]学生先进行预习,在课堂上的开始就抛出这些问题,这些问题都适合学生讨论,但是学生不知道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因此再把几个问题又划分为2-3个子问题,而子问题是可以用笔者设计的实验器材能够探究的。学生一开始就分组自行探究,有利于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并且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小组之间的实验设计和想法能给学生彼此学习。随后进行的教学,依据学生的思维习惯进行合理的安排,每个问题都是由学生进行讲解和演示实验,组织进行互动,并适当地提出问题加深知识的难度。学生知识点探究完成后出示几个有难度的问题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最后让学生练习,巩固学生所学。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也达到了原有目的,让学生主动学习,互动学习,把传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课堂。但是这并不是笔者完全理想的课堂,我理想的课堂是学生根据教材的提示主动找出要学什么?而不是教师事先安排学生学什么?这可是两种不同的境界,笔者也在追求这样的理想课堂,但是随着笔者的教学的深入早晚会实现这样的理想课堂,或许会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要给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讨论、思考的时间,学生是聪明的,不要认为学生自己不会思考,那是因为你不给学生时间思考,只是一味地灌输。笔者曾经听过一节课,在课堂上一道信息量很大的例题需要学生完成,我作为本学科的教师,连题都没有读完,授课教师就让学生来回答,这太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了,教师不要追着教学任务走,这样你很累,学生更累。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就是降低教学的难度,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并不难,而是教师把问题由简单变难了,也不要过多的拓展,拓展的越多就越增加学生的负担,要合理安排拓展内容,比如安排到习题课中或者本章复习课中,就是在学生将应该学好的知识学得透彻之后再进行拓展,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教育,以生为本
  学生会犯错,但是不止学生会犯错,教师或其他人都会犯错,不要认为是学生就要大力的惩罚,也不能因为是学生就大错化小,小错化了。比如学生迟到了,只要了解一下学生迟到的原因,口头教育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是“惯犯”可以找家长了解一下,没有必要让学生站半天的惩罚。再如学生纠结校外人员打架,就不应该只惩罚停半天课就完事。要适当惩罚,如何适当,这是个学问,需要教师的经验和聪明才智,更需要教师之间的交流经验。
  (3)课下,以生为本
  下课10分钟是学生休息的时间,不要随意侵占学生的休息时间,如果星期六和星期天学校让我们上班,那你会怎么想呢?其实学生和你的想法一样,只不过他们不敢说而已。比如有一位教师他经常让学生下课到办公室去背单词或订正,甚至学生都没有时间吃晚饭,这位教师可以提前吃晚饭或者推后吃晚饭,但是学生怎么办呢?提前吃不可能,因为还在上课,推后吃也不可能,因为要上晚自习,学生只有饿肚子,如果是学生犯了比较大的错误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学生只是几个单词没有记住,没有必要这样。如果这样,学生心理应该怎么想呢?长期这样的话学生的心理状态一定会有问题的。不利于学生的性格塑造,甚至会形成学生心理扭曲。我们总是认为学生越来越没有良心了,离开学校就把老师忘了,这应该是我们要反思一下的。有一位科任教师,每到节假日尤其是教师节,都会收到很久以前学生的短信祝福,从来都没有间断过,以前的学生在教师节邮寄的贺卡也有很多。可以设想如果这位教师也像前面的教师一样,不给学生吃饭时间,让学生饿肚子,或许祝福的短信和贺卡等只剩下现在班级学生的了。
  (4)作业,以生为本
  作业是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每天学生都会做作业。就像新闻联播一样,永远是有内容的。小时候,笔者也希望过“今天新闻联播是最后一集”,也没有想过今后没有作业,可以说作业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但是有些教师就以作业做为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手段,每天拼命地留作业,只要有一点没有写,就会受到老师最严厉的批评。作业是为了巩固当天所学知识,为了加强记忆,为了加深对知识理解的作用,所以作业量要适当,如果作业过多,学生就疲于应付,作业就起不到应该有的作用了,反而会使学生萌发抄作业的想法。所以作业量不能多,一定要适量。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作业内容不要过难,过难也就起不到巩固和理解的作用,会使学生对本科目畏惧,没有信心,自然学生成绩就会一塌糊涂。较难的题目可以放在复习作业中,在学生完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给学生开阔思路。对于开放题的答案也不要太拘束,比如有一题是这样的:
  “制作‘浮沉子’时,在小瓶中放入的水要适量,水过少了,会导致[CD#3]。”
  所给的标准答案是:“手捏大瓶时,小瓶可能不能沉入水中”
  从题目来看笔者没有读出任何信息要填写的答案必须是“用手捏后”,既然没有这层意义而认为填写“没有用手捏时”的情况也是对的。这样答案就有很多了,不要为了其他原因就把答案规定得太死。学生的开放思想很容易就被堵上,思想不开放就没有想象力,在科学领域中就没有创新。没有想象力的国家是无法想象的,所以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诺贝尔奖,就请“开放题”的答案“开放些”吧!
  4实施学生为本任重道远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具体的实施者。就现在的考试制度而言,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为辅。“要搞素质教育就要先把应试教育搞好”,这是很多学校明面上或暗地里制定管理学校的依据。
  家长不理解,家长主要看的是分数,分数低了家长就要找学校的麻烦。由于考试制度的影响,一张考卷定终生是现今社会的现象,如果学生的分数过低,家长的面子,学校的名气,孩子今后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而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确在短时间内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学生的成绩一旦下降,来自家长和学校的压力是教师负担不起的。无论哪个学校这样的情况都是有的,因此从大方面讲,实施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困难重重。
  如果想实行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就必须一个班的各科都实行,这样这一个班的每一个学科就都得到平衡了,哪怕只有一次考试,这个学科的教师压力也是很大的,从而不得不又回到原来的教育上来;一个学校的每个班都实行,如果不是每个班都实行,班级之间的成绩短时间内是由差异的,本班的每个任课教师都会有麻烦;一个市的每个学校都实行,学校的名气目前只有成绩这唯一的衡量标准,任何学校都不敢损失学校的声誉。同科之间的竞争,各个班级的竞争、每个学校的竞争,这些都是要用分数说话的。所以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实施起来是很困难的,任重道远。
  笔者认为每件事都是可以解决的,只不过是时间上的问题,因此笔者还要继续为教育事业和理想而努力。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下,传统的教学方式所呈现出来的弊端也越来越多.因此,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了物理教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创建开放式物理教学课堂,不仅能够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而且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重要意义.  物理作为高中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了物理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随着新课程
期刊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习题课中,教师往往是采用题海战术,重数量轻讲解。与新授课相比,习题课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需要教师合理调整评讲策略,提高物理习题课的趣味性。特别是在学生进入初三复习阶段,每日的习题训练、考试等更是必不可少。如何才能提高习题评讲课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这是初中物理教师的当务之急。对此,教师必须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初中物理习题讲评课的教学。  1构建评讲舞台,鼓励学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的自然学科,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很多知识与规律都是依托物理实验来构建和达成的,学生到了高中阶段,已经初步达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而这些能力需要在高中必修课程中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升,而现实却大大出乎意料.  为此,我们不得不反思现状背后的本质原因:(1)时间紧迫.在教学过程中,物理的课时本身就不多,按照课程设置,高一每周安排4节课的教学时
期刊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火花,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温故而知新”,建立起师生之间思维上的联系,情感上的认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讲授式、谈话式、探究式等各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提问.老师提问和由学生发问,师生互动可以使物理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物理课堂提问的作用  上课时,如果只是老师滔滔不
期刊
“荷花”又称“莲花”“水芙蓉”,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荷花,花大色艳、清香四溢,出淤泥而不染,被誉为“花中君子”。叶圣陶老先生正是这样,他的性格基调随着向现实人生的迈进,不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良好的开端乃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节课开始的时候,学生的心理准备可能会不充分,师生之间也会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时,需要把握好导入的技巧,通过良好的导入,让学生迅速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  同样,对于物理教学,存在许多抽象的概念,在物理课的教学中,也非常强调“开个好头”的作用,化抽象为具体
期刊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实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经费不足,课堂时间不够,课堂实验效率差等原因,使实验教学流于形式,匆匆演示之后就进入到原理理论的讲解之中,减少了学生与实验之间的交流;甚至有些教师往往将实验课改为“想象课”,物理实验利用“老师的讲,学生的想”来完成,忽略了对学生动眼、动手能力的锻炼与培养,从而使得学生的“动脑”能力也跟不上,达不到训练思维、提高能
期刊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的规律、物质的基本结构及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而我们要认识这种自然界物质的运动、相互作用等的本质规律和特征,就必须在头脑中形成对整个物理世界本质的、完整的、深刻的反映,就要对观察过的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过程等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物理图景,并反复加工、合理改造、去粗取精,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此即物理思维.  要想学好
期刊
有时反思自己的物理教学是不是走进了这样的圈子:课堂上老师拼命地讲,一味地灌,生怕老师讲不到学生就不会做题。我们都知道理科学习,学生不做题肯定是不行的,于是下课前一刀切似地布置作业,“课后某某资料1~10题,下节课我检查,讲评”,学生在所谓的“课下”疲于应付老师的作业,因为课堂上老师舍不得留下时间让学生在课上做,晚上各科的作业铺天盖地,学生读题不仔细,根本不是仔细审题,学生解题时缺少必要的思考时间,
期刊
探究性学习评价是以学生探究性活动中的状态和成果为事实依据所做出的价值判断和信息反馈,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探究性学习评价是探究性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评价可以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效果需要参照一定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做出科学有效的判断.因此研究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