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50、60年代,随着美国的城市开发建设发展而衍生出了城市公共艺术。与陈设在历史博物馆的需要人们感叹追崇的艺术文物不同,城市公共艺术则显得更加亲民化,贴近人们的生活。在城市的街道、广场、公园等天然场所处就可见,而且公共艺术与城市的公共空间完美结合,创造出一种别样的城市文明之美。公共艺术是需要在结合社会需求的同时并展现出空间场所内的文化氛围,并不仅仅是供艺术家去单方面地表达自己个人色彩、张扬个性的平台。公共艺术的诞生是代表社会和艺术发展的一种当代城市的空间文化形式,是社会进步和时代观念的产物。在当代城市建设中,一般都会有意识地将公共艺术融入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中去,以期创造出一个文化环境优良和整体形象优异的现代城市。城市建设与公共艺术的关系是属于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模式。城市建设的规划决定了公共艺术的创作形态,而公共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又赋予了城市文化生命。本文主要是就2014年中法艺术公园的各个方面来讨论当代城市公共艺术创造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法艺术公园;当代城市;公共艺术;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通常情况下,公共艺术泛指利用任意媒材进行创作并且把公共空间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出来,在城市街道上或者建筑上越来越多出现的雕塑,还有人们休闲娱乐场所可见的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品以及可使用的物品与设施等都越来越有艺术感。不管是作为艺术审美性还是具有功能性而言,公共艺术必定是在带给视觉盛宴的同时还要赋予人们心灵上的享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们之所以会向往在城市生活,就是为了更好地享受城市生活的一切,不仅于物质,还有精神上的。随着中国现代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用地面积也在不断向郊区扩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都市化的生活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于精神文化生活的享受,人们对精神享受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公共艺术能够有效提升并且迎合人们对空间设计的要求。
一、中法艺术公园建设的起因
正好赶上中法建交50周年,而于2014年11月份开园的中法艺术公园占地面积就达到20万平方米之广,中法艺术公园的建设材料主要是从法国巴黎运往中国广东顺德的埃菲尔铁桥的200余吨废弃钢铁,并且还邀请50余位具有权威代表的中法艺术家共同参与设计,还在广东与巴黎展览并展开了学术讨论活动,主题就是为了更好地将中法文化融合。如果用平板的文字描述这场妙趣横生的活动,那么对常人而言绝对是一场索然无味且与日常生活挂不上沟的一场具有高尚情操代表的文艺之旅,但是,这本不仅于此,中法艺术公园的建设创作更是一场将中国与法国、当代与经典、艺术与公众完整融合的平民化的艺术盛宴。中法艺术公园着重于园内雕塑、园区植物、场地设施这三个模块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将公共艺术带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才能帮助人们切身体会到公共艺术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放松与启迪。中法艺术公园项目的发起人和艺术总监樊哲是一个极具丰富艺术细胞的人,他一直想打造出一个能满足于当代人共同努力、共同分享的理想天地,而且人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完全努力来实现隶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景,因此,中法艺术公园的创作就是按照他的理想愿景来进行的。中法艺术公园的创建灵感来源于法国的埃菲尔铁桥,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知道埃菲尔铁塔是法国的标志性建筑,但是却鲜有人知道同一个创始人创造的另外一部作品:埃菲尔铁桥。埃菲尔铁桥是由埃菲尔1862年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小城建造并成为当地的一个景点,体现了埃菲尔的特色,同时也是在工业革命时期建筑最早的铁桥之一,也是钢铁建筑的代表作品,该桥凸显出工业文明对世界的改变是不容忽视的。项目还吸引了50位中法两国当代著名的艺术家进行了开放性的创作,意见一致地觉得可以综合利用雕塑摆件、影像原理、园区配置、水墨油画等多种艺术手法,并加之中西艺术家的创作主线,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法艺术公园是由拆毁的埃菲尔铁桥勾勒起的中法两国艺术家的友谊之桥。
中法艺术公园的主题赋予了很多具有深刻意义的创作主线,也为艺术家提供了全新的设计思路。一方面是因为埃菲尔铁桥象征着工业革命的产物,与作为当今全球最主要生产加工集散地之一的顺德进行对接,难免会让人关注中国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西方创造模板的引用以及中国本土创造的关系。另一方面,怎样处理工业遗存的文物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同时,艺术家们驻地创作的方式使得艺术家对该地区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具有代表性意义。而且,艺术创作项目本身是带有灵活性、延续性的,不仅需要将公园里的雕塑摆件设计为艺术品,就比如路边的指路牌、园区的植物、休息时的座椅可能也是极具艺术感。让人觉得意义非凡的是中法艺术公园内某件特殊作品就是艺术家梁硕利用遗存的铁制桥件创作的一座能够连接园内岛屿的“铁桥”。它们不仅仅是艺术品,还具有功能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带给人们以视觉享受。这使得艺术对接的观赏者拥有对生活的喜悦,这同样也是架起了人们对艺术品的一座“心桥”。中法艺术公园的定位就是能为人们提供欣赏美的场所并能够思考的圣地。早在2014年初,艺术家们就分批陆续到达顺德园区内进行创作。项目的总策化人阿兰·阿维拉是法国当代艺术界的资深策展人,他曾指出:“大部分的公园是利用现成的雕塑直接摆放在园区内,没有赋予园内生命感,但是我们对这座公园的创作却不是如此,在如今互联网的时代,有许多物事让人们产生了视觉疲劳。而对于中法艺术公园,我们的艺术家亲自来到这里进行创作,呆一段时间以便能够对这个地方产生感情,生出灵感,然后才能将情感倾入园内,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个地方制造出最好的创意,这种情况下诞生的作品才是有意义的。”
二、中法艺术公园与现代公共艺术的关系
作为公共艺术品的创造者,每个人的灵感思路都是不一样的,就比如中法艺术公园的创造者之一马克·纪翰东在顺德生活了近半个月后才开始进行他的雕塑群《舞蹈》的创作。而在这个构思里,他利用了埃菲尔铁桥的铁架材料铸造了很多手和脚,然后与顺德本地高楼建筑拆除时找到的钢筋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一批抽象表演的舞者。而另外一位艺术家文森·欧东的作品与之不同,欧东是一位极有想象力的年轻人,他结合顺德当地的文化特色,请了白铁铺的匠人纯手工打造了一些风扇叶片,然后利用锚链将风扇叶片与园区里的小岛相串联。给观众带来一种风扇在江风中转动而产生的拉力将小岛从水中拉起来的错觉,极具创意,这个作品可以联想到工业文明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但你首先会感觉到的是喜悦、有趣。当代的公共艺术不一定非要高高在上,让人无法看明白,在中法艺术公园建设中最先完成的作品是出自法国自然主义艺术家弗朗索瓦·维勒《漂浮的石头》:巨大的石头,在经过精密测算其重心后,可以在一个小小的支点上悬浮,通过施加一点的推力就可以让它安静地旋转起来,就像宇宙中孤独存在的一颗星尘,沉重而轻盈,厚重而优雅。这样的雕塑是可以让人们触碰探讨思考的,人们可以通过参与研究才能理解艺术家创作的目的,才会印象深刻,然后对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艺术家在中法艺术公园创作过程中赋予了它鲜活的生命:在18世纪的欧洲,会设有哲学公园来为人们提供散步和思考的场所。而中法艺术公园的创作就是为了在提供人们来嬉戏、散步的场所放松心灵的同时也产生思考,中法艺术公园的诞生,就验证了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在探索对自己民主的表达,而艺术则是一种很好的表达工具,因此受到了许多人的重视。艺术不仅仅是用来欣赏的,更加需要人们去参与体验到其中,这就是为什么公共艺术需要与公众之间建立起互动联系。无论从工业角度还是从美学角度出发,埃菲尔铁桥都是一个历史时代的产物,但是,当工业革命的象征物被拆毁并被运至作为当今全球主要生产加工集散地之一的中国广东顺德的时候,似乎有了一种跨时空的意味。它座落在广东不仅是为了探讨地域文化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更是一个集合国内各种艺术形态和思想的讨论平台,通过艺术家的感知体系和独特的视角,整理和解析当代艺术的问题。
三、中法艺术公园的创作对当代城市公共艺术的灵感启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我国文明城市发展的需要,而投入大量资金物力打造城市形象工程,却效果不大。而蕴藏着浓厚传统文化的城市建筑文化和老街老巷在近年来的城市改造中也不复原本的面貌。城市建设的公共雕塑只是拙劣的仿造品,这正是创意的匮乏、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而中法艺术公园的创作,更加论证了当代公共艺术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不仅仅是为了点缀这个城市,更加是要对城市进行塑造,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创作是需要将城市的文化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将传统文化资源灌输到当代城市的组成部分。公共文化景观不仅是单纯的建设景观,更需要兼具审美性与功能性。从城市现代文明发展上创造具有国际化和时代特色的公共艺术,打造城市的特色和文化标识。公共艺术既要代表城市传统和地域文化,也要以创新的艺术理念和艺术形式来提升城市的活力与生命力。一件标新立异的公共艺术作品体现了一个城市以及居民对原创大胆艺术的包容以及接受程度,也体现了城市社会文明发展的历程。建立与周围环境相关联的公共艺术环境,而公共艺术的主题设计应当符合城市不同场所空间的要求。尤其是具有特殊纪念意义场所中的艺术作品的设计应体现强烈的政治性象征以及文化意义。而对于人们休憩的公园、市中心的商圈等,就要建设轻松愉悦的公共艺术设施。我们的城市高楼林立、屋檐密布、交通拥挤、人流量大,使得城市的生活节奏都绷得紧紧的,从而使得人们生活步伐加快,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强,使大众对精神层面的放松享受追求更为强烈。公共艺术主要通过设计感对人们的生活环境气氛作出改变,进而带给人们以美好的视觉体验以及精神享受。
四、总结
公共艺术能够提高一个城市的魅力和包容性,同时又是提高和推广市民美学素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那么,如何将一个城市的理念、人文关怀、功能性结合转换到城市的公共艺术空间中,是我们的城市建设者和艺术家们需要思考并突破的。
参考文献:
[1]夏燕靖.城市化进程中的艺术影响力——城市“公共艺术”的社会作用与城市艺术化生活问题探讨[J].艺术百家,2010.
[2]相永昌.城市景观与公共艺术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实践表达[J].青岛理工大学,2014.
作者简介:朱江洁(1981-),广东梅县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艺术。
【关键词】中法艺术公园;当代城市;公共艺术;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通常情况下,公共艺术泛指利用任意媒材进行创作并且把公共空间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出来,在城市街道上或者建筑上越来越多出现的雕塑,还有人们休闲娱乐场所可见的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品以及可使用的物品与设施等都越来越有艺术感。不管是作为艺术审美性还是具有功能性而言,公共艺术必定是在带给视觉盛宴的同时还要赋予人们心灵上的享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们之所以会向往在城市生活,就是为了更好地享受城市生活的一切,不仅于物质,还有精神上的。随着中国现代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用地面积也在不断向郊区扩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都市化的生活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于精神文化生活的享受,人们对精神享受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公共艺术能够有效提升并且迎合人们对空间设计的要求。
一、中法艺术公园建设的起因
正好赶上中法建交50周年,而于2014年11月份开园的中法艺术公园占地面积就达到20万平方米之广,中法艺术公园的建设材料主要是从法国巴黎运往中国广东顺德的埃菲尔铁桥的200余吨废弃钢铁,并且还邀请50余位具有权威代表的中法艺术家共同参与设计,还在广东与巴黎展览并展开了学术讨论活动,主题就是为了更好地将中法文化融合。如果用平板的文字描述这场妙趣横生的活动,那么对常人而言绝对是一场索然无味且与日常生活挂不上沟的一场具有高尚情操代表的文艺之旅,但是,这本不仅于此,中法艺术公园的建设创作更是一场将中国与法国、当代与经典、艺术与公众完整融合的平民化的艺术盛宴。中法艺术公园着重于园内雕塑、园区植物、场地设施这三个模块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将公共艺术带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才能帮助人们切身体会到公共艺术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放松与启迪。中法艺术公园项目的发起人和艺术总监樊哲是一个极具丰富艺术细胞的人,他一直想打造出一个能满足于当代人共同努力、共同分享的理想天地,而且人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完全努力来实现隶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景,因此,中法艺术公园的创作就是按照他的理想愿景来进行的。中法艺术公园的创建灵感来源于法国的埃菲尔铁桥,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知道埃菲尔铁塔是法国的标志性建筑,但是却鲜有人知道同一个创始人创造的另外一部作品:埃菲尔铁桥。埃菲尔铁桥是由埃菲尔1862年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小城建造并成为当地的一个景点,体现了埃菲尔的特色,同时也是在工业革命时期建筑最早的铁桥之一,也是钢铁建筑的代表作品,该桥凸显出工业文明对世界的改变是不容忽视的。项目还吸引了50位中法两国当代著名的艺术家进行了开放性的创作,意见一致地觉得可以综合利用雕塑摆件、影像原理、园区配置、水墨油画等多种艺术手法,并加之中西艺术家的创作主线,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法艺术公园是由拆毁的埃菲尔铁桥勾勒起的中法两国艺术家的友谊之桥。
中法艺术公园的主题赋予了很多具有深刻意义的创作主线,也为艺术家提供了全新的设计思路。一方面是因为埃菲尔铁桥象征着工业革命的产物,与作为当今全球最主要生产加工集散地之一的顺德进行对接,难免会让人关注中国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西方创造模板的引用以及中国本土创造的关系。另一方面,怎样处理工业遗存的文物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同时,艺术家们驻地创作的方式使得艺术家对该地区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具有代表性意义。而且,艺术创作项目本身是带有灵活性、延续性的,不仅需要将公园里的雕塑摆件设计为艺术品,就比如路边的指路牌、园区的植物、休息时的座椅可能也是极具艺术感。让人觉得意义非凡的是中法艺术公园内某件特殊作品就是艺术家梁硕利用遗存的铁制桥件创作的一座能够连接园内岛屿的“铁桥”。它们不仅仅是艺术品,还具有功能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带给人们以视觉享受。这使得艺术对接的观赏者拥有对生活的喜悦,这同样也是架起了人们对艺术品的一座“心桥”。中法艺术公园的定位就是能为人们提供欣赏美的场所并能够思考的圣地。早在2014年初,艺术家们就分批陆续到达顺德园区内进行创作。项目的总策化人阿兰·阿维拉是法国当代艺术界的资深策展人,他曾指出:“大部分的公园是利用现成的雕塑直接摆放在园区内,没有赋予园内生命感,但是我们对这座公园的创作却不是如此,在如今互联网的时代,有许多物事让人们产生了视觉疲劳。而对于中法艺术公园,我们的艺术家亲自来到这里进行创作,呆一段时间以便能够对这个地方产生感情,生出灵感,然后才能将情感倾入园内,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个地方制造出最好的创意,这种情况下诞生的作品才是有意义的。”
二、中法艺术公园与现代公共艺术的关系
作为公共艺术品的创造者,每个人的灵感思路都是不一样的,就比如中法艺术公园的创造者之一马克·纪翰东在顺德生活了近半个月后才开始进行他的雕塑群《舞蹈》的创作。而在这个构思里,他利用了埃菲尔铁桥的铁架材料铸造了很多手和脚,然后与顺德本地高楼建筑拆除时找到的钢筋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一批抽象表演的舞者。而另外一位艺术家文森·欧东的作品与之不同,欧东是一位极有想象力的年轻人,他结合顺德当地的文化特色,请了白铁铺的匠人纯手工打造了一些风扇叶片,然后利用锚链将风扇叶片与园区里的小岛相串联。给观众带来一种风扇在江风中转动而产生的拉力将小岛从水中拉起来的错觉,极具创意,这个作品可以联想到工业文明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但你首先会感觉到的是喜悦、有趣。当代的公共艺术不一定非要高高在上,让人无法看明白,在中法艺术公园建设中最先完成的作品是出自法国自然主义艺术家弗朗索瓦·维勒《漂浮的石头》:巨大的石头,在经过精密测算其重心后,可以在一个小小的支点上悬浮,通过施加一点的推力就可以让它安静地旋转起来,就像宇宙中孤独存在的一颗星尘,沉重而轻盈,厚重而优雅。这样的雕塑是可以让人们触碰探讨思考的,人们可以通过参与研究才能理解艺术家创作的目的,才会印象深刻,然后对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艺术家在中法艺术公园创作过程中赋予了它鲜活的生命:在18世纪的欧洲,会设有哲学公园来为人们提供散步和思考的场所。而中法艺术公园的创作就是为了在提供人们来嬉戏、散步的场所放松心灵的同时也产生思考,中法艺术公园的诞生,就验证了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在探索对自己民主的表达,而艺术则是一种很好的表达工具,因此受到了许多人的重视。艺术不仅仅是用来欣赏的,更加需要人们去参与体验到其中,这就是为什么公共艺术需要与公众之间建立起互动联系。无论从工业角度还是从美学角度出发,埃菲尔铁桥都是一个历史时代的产物,但是,当工业革命的象征物被拆毁并被运至作为当今全球主要生产加工集散地之一的中国广东顺德的时候,似乎有了一种跨时空的意味。它座落在广东不仅是为了探讨地域文化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更是一个集合国内各种艺术形态和思想的讨论平台,通过艺术家的感知体系和独特的视角,整理和解析当代艺术的问题。
三、中法艺术公园的创作对当代城市公共艺术的灵感启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我国文明城市发展的需要,而投入大量资金物力打造城市形象工程,却效果不大。而蕴藏着浓厚传统文化的城市建筑文化和老街老巷在近年来的城市改造中也不复原本的面貌。城市建设的公共雕塑只是拙劣的仿造品,这正是创意的匮乏、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而中法艺术公园的创作,更加论证了当代公共艺术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不仅仅是为了点缀这个城市,更加是要对城市进行塑造,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创作是需要将城市的文化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将传统文化资源灌输到当代城市的组成部分。公共文化景观不仅是单纯的建设景观,更需要兼具审美性与功能性。从城市现代文明发展上创造具有国际化和时代特色的公共艺术,打造城市的特色和文化标识。公共艺术既要代表城市传统和地域文化,也要以创新的艺术理念和艺术形式来提升城市的活力与生命力。一件标新立异的公共艺术作品体现了一个城市以及居民对原创大胆艺术的包容以及接受程度,也体现了城市社会文明发展的历程。建立与周围环境相关联的公共艺术环境,而公共艺术的主题设计应当符合城市不同场所空间的要求。尤其是具有特殊纪念意义场所中的艺术作品的设计应体现强烈的政治性象征以及文化意义。而对于人们休憩的公园、市中心的商圈等,就要建设轻松愉悦的公共艺术设施。我们的城市高楼林立、屋檐密布、交通拥挤、人流量大,使得城市的生活节奏都绷得紧紧的,从而使得人们生活步伐加快,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强,使大众对精神层面的放松享受追求更为强烈。公共艺术主要通过设计感对人们的生活环境气氛作出改变,进而带给人们以美好的视觉体验以及精神享受。
四、总结
公共艺术能够提高一个城市的魅力和包容性,同时又是提高和推广市民美学素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那么,如何将一个城市的理念、人文关怀、功能性结合转换到城市的公共艺术空间中,是我们的城市建设者和艺术家们需要思考并突破的。
参考文献:
[1]夏燕靖.城市化进程中的艺术影响力——城市“公共艺术”的社会作用与城市艺术化生活问题探讨[J].艺术百家,2010.
[2]相永昌.城市景观与公共艺术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实践表达[J].青岛理工大学,2014.
作者简介:朱江洁(1981-),广东梅县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