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我们可以采用范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还要教会学生朗读的常用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朗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在发展语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我也试着浅谈如下。
一、范读,渲染气氛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朗读虽然是带有一定技巧性的活动,但动情动感,入情入境才是关键所在,课堂上教师的范读不可替代。教师特色的范读能融情于声,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氛围,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共鸣。特别像《梅花魂》《桂花雨》之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己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那就无法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怀念!这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文本,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才能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朗读,授之以法
朗读是一种对话,通过朗读,学生把无声的文本化成有声的语言,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中。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富有成效的朗读呢?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我们不仅做到示范朗读,更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提高朗读水平。以下就是我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个性朗读
个性化朗读是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它是以不同形式的朗读,不同理解的朗读,融入自己的体验,通过对文本的再创造,从而更好地把握和感悟文章含义。对同一篇课文中的同一个句子,所抓的关键词不一样,学生的理解就不一样,朗读感悟也决不会雷同。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对以下描写詹天佑内心想法的句子,学生的理解就不同: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有学生读时把“第一条”读的较重,说他强调的是这条铁路对中国人的意义。而有位学生朗读时却强调“否则”一词,他认为这是修不好铁路的严重后果。有的一句比一句读得强烈,一气呵成!他说:“詹天佑下定了决心要修好这条铁路,只有这样读,才能表现出它的决心!”看,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不一样感悟也不一样,这时候我们就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这也正好证实了那句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因此,朗读指导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一味求同,要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体验,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倡导个性朗读。当然,当学生的理解偏离文本的时候,教师还是有必要纠正的。
(二)想象朗读
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充分的机会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像画面朗读就是一种发挥学生想象力很不错的方法。我在教学《詹天佑》中的詹天佑在勘测线路那段时,对描写詹天佑工作场景的句子“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我就用了想画面朗读的方法。我让一个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其他同学则闭上眼睛想象文字所描写的画面。读完后我问:刚才同学们都看见什么了?“我看见詹天佑在呼呼的狂风中艰难的勘测, 满身的黄沙。”“我看见詹天佑在昏暗的油灯下绘图,不满意的地方改了又改。”“我看见詹天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工地后,一刻也不休息就开始绘图,计算。”……这时我让学生朗读这句话,把自己刚才想的画面都读出来了。这比我去强调哪个词应该读重些,哪里该读出艰难效果好多了,因为这些都在学生刚才想的画面里。想象当时的情景这种方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无形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表演朗读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表演朗读,是对课文内容最形象、最生动的再现。所以边演边读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好方法,它使朗读事半功倍。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童话、寓言都适合表演朗读。在教学《陶罐铁罐》这课时,我就让女生和男生来表演读。由于陶罐、谦虚有礼,铁罐傲慢、无理的形象已经在学生的脑海里了,学生在表演读的时候还加上了自己的动作和表情,自然是读的有声有色了。这种方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更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这时对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感情能用心体会。
三、评读,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满智慧的评价,不但能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的朗读水平进一步提高。但评价一定要注重内涵,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对学生的朗读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穷人》中的“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一句时,当学生读得不是很到位时,教师说道:“你只把我们带到桑娜家门口,还没让我们看到桑娜的神情。”当有学生读得更好一点时,教师是这样说的:“这次我们看到了桑娜,并看到了她的不安。”当学生读得很到位时,教师赞扬道:“听了你的朗读,我真能看到桑娜那忐忑不安的样子,能感受到她内心的矛盾。”
这位教师就是很好地结合了文本的内容对学生的朗读做出了有针对性的评价。当然,首先,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本身对文本的感悟很深,其次,这也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机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在有一定的范读水平的同时,能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并挖掘出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不但能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朗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在发展语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我也试着浅谈如下。
一、范读,渲染气氛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朗读虽然是带有一定技巧性的活动,但动情动感,入情入境才是关键所在,课堂上教师的范读不可替代。教师特色的范读能融情于声,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氛围,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共鸣。特别像《梅花魂》《桂花雨》之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己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那就无法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怀念!这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文本,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才能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朗读,授之以法
朗读是一种对话,通过朗读,学生把无声的文本化成有声的语言,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中。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富有成效的朗读呢?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我们不仅做到示范朗读,更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提高朗读水平。以下就是我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个性朗读
个性化朗读是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它是以不同形式的朗读,不同理解的朗读,融入自己的体验,通过对文本的再创造,从而更好地把握和感悟文章含义。对同一篇课文中的同一个句子,所抓的关键词不一样,学生的理解就不一样,朗读感悟也决不会雷同。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对以下描写詹天佑内心想法的句子,学生的理解就不同: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有学生读时把“第一条”读的较重,说他强调的是这条铁路对中国人的意义。而有位学生朗读时却强调“否则”一词,他认为这是修不好铁路的严重后果。有的一句比一句读得强烈,一气呵成!他说:“詹天佑下定了决心要修好这条铁路,只有这样读,才能表现出它的决心!”看,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不一样感悟也不一样,这时候我们就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这也正好证实了那句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因此,朗读指导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一味求同,要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体验,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倡导个性朗读。当然,当学生的理解偏离文本的时候,教师还是有必要纠正的。
(二)想象朗读
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充分的机会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像画面朗读就是一种发挥学生想象力很不错的方法。我在教学《詹天佑》中的詹天佑在勘测线路那段时,对描写詹天佑工作场景的句子“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我就用了想画面朗读的方法。我让一个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其他同学则闭上眼睛想象文字所描写的画面。读完后我问:刚才同学们都看见什么了?“我看见詹天佑在呼呼的狂风中艰难的勘测, 满身的黄沙。”“我看见詹天佑在昏暗的油灯下绘图,不满意的地方改了又改。”“我看见詹天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工地后,一刻也不休息就开始绘图,计算。”……这时我让学生朗读这句话,把自己刚才想的画面都读出来了。这比我去强调哪个词应该读重些,哪里该读出艰难效果好多了,因为这些都在学生刚才想的画面里。想象当时的情景这种方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无形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表演朗读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表演朗读,是对课文内容最形象、最生动的再现。所以边演边读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好方法,它使朗读事半功倍。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童话、寓言都适合表演朗读。在教学《陶罐铁罐》这课时,我就让女生和男生来表演读。由于陶罐、谦虚有礼,铁罐傲慢、无理的形象已经在学生的脑海里了,学生在表演读的时候还加上了自己的动作和表情,自然是读的有声有色了。这种方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更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这时对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感情能用心体会。
三、评读,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满智慧的评价,不但能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的朗读水平进一步提高。但评价一定要注重内涵,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对学生的朗读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穷人》中的“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一句时,当学生读得不是很到位时,教师说道:“你只把我们带到桑娜家门口,还没让我们看到桑娜的神情。”当有学生读得更好一点时,教师是这样说的:“这次我们看到了桑娜,并看到了她的不安。”当学生读得很到位时,教师赞扬道:“听了你的朗读,我真能看到桑娜那忐忑不安的样子,能感受到她内心的矛盾。”
这位教师就是很好地结合了文本的内容对学生的朗读做出了有针对性的评价。当然,首先,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本身对文本的感悟很深,其次,这也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机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在有一定的范读水平的同时,能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并挖掘出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不但能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