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儿童文学的历史与现代价值

来源 :吉林画报·新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azhan197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茅盾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开拓者和守护者,他的儿童文学创作和儿童文学理论,对当时儿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值得今天的儿童文学工作者们研究、借鉴和深思。
  【关键词】茅盾;儿童文学;历史价值;现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2-0108-1.5
  
  作为一位“为人生而艺术”的作家,茅盾用人文主义大笔关切着那个时代的芸芸众生,当然更包括着民族的希望—孩子。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茅盾积极思索、奔走呼号,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留下了珍贵的足迹。
  茅盾的儿童文学创作数量不多,这数十篇作品在浩如烟海的儿童文学史中也许稍显单薄,却给当时荒芜的中国儿童文学花园培上了一片青苗,“为中国现代童话文学的真正诞生起到了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这些作品以最直观的形式体现了茅盾的儿童文学创作思想和艺术追求,以及突破中国儿童文学困境的积极尝试。此外,茅盾翻译了大量外国儿童文学经典著作,推动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体裁的多样性。
  一、有关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及儿童文学
  的功能问题,茅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通过梳理中国童话翻译的发展过程,追溯中国儿童文学“带着镣铐舞蹈”的成因是“‘五四时代’的开始注意‘儿童文学’是把‘儿童文学’和‘儿童问题’联系起来看的”。尤其可贵的是,茅盾在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下,对于“儿童文学的功能”至今仍争论不休的问题,提出“儿童文学不但要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满足儿童的好奇好活动的心情,不但要启发儿童的想象力,思考力,并且应当助长儿童本性上的美质”。遗憾的是,今天的文学界片面地认为茅盾所持的是单一的“直面人生,正视现实”的观点,可见,茅盾的儿童文学功能论实际上包含了“娱乐”、“教育”、“审美”等多方面内容,可以说是相当客观、全面、符合当今学术界普遍认可的“多元的功能”的。
  二、茅盾五次撰写文章总结当时国内儿童图书
  杂志创作出版情况,揭示弊端,找寻出路
  以1935年为例,茅盾在《关于“儿童文学”》和《几本儿童杂志》中指出了当时童书创作出版科学和历史儿童读物稀缺,“叙述文字太干燥”,“总嫌带点‘讲义式’”,“故事的结构太简单,也没有热烈的情感,也没有丰富的想象”,“干净的有用的东西竟非常之少”等问题,相应地提供了一系列解决办法,如神奇故事与科学故事结合(现在我们称这种形式为科学幻想故事);改写、重写古代传说和民间传说;科学儿童读物应避免枯燥的语言和非故事;慎选外国作品,加强翻译技巧等等。这些谨慎客观的观察和研究为当时中国儿童文学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思路。
  三、茅盾对“教育主义”有其独到的见解
  他曾表示:“我主张儿童文学应该有教训意味”,这是“五四”作家的共同社会责任意识。他们寄希望于孩子,所以也给孩子背上民族国家的担子。因此,茅盾认为纯儿童文学作为教科书对中国孩子是不适宜的。然而另一方面,茅盾反对狭隘的、教人“怎样做一个健全的公民”“四平八稳的好人”的教训,主张儿童文学“会发生好的道德的作用”,教训的内容是“不但要满足儿童的求智欲,满足儿童的好奇好活动的心情,不但要启发儿童的想象力,思考力,并且应当助长儿童本性上的美质”,教训的方式为:不应采取正面的说教的姿态,要“有浓厚的文艺性”。此外,他还超前提出“中国缺乏科学教育”的事实,强烈呼吁更多优质科学读物的创作出版。
  进入新世纪,茅盾对儿童文学的独到见解仍有十分值得借鉴之处,这位文学大师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需要今天的儿童文学工作者们及童书出版者、翻译者们认真思索和研究。
  茅盾十分重视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问题,鼓励童书翻译者打开视野,主张“译文既须简洁平易,又得生动活泼;还得‘美’”,而译本“不但要能给儿童认识人生,不但要能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并且要能给儿童学到运用文字的技术”。这就要求译本不但要把原著的意义与趣味完整准确地表现出来,还得把中国的语言词汇运动的优美、精当、恰到好处,让读者体会到中文的语言美。这些要求在放在今天的儿童文学翻译中仍然是受用的。值得注意的是,茅盾主张通过改写、修饰等方式“净化”外国儿童文学中个别的消极、观点不鲜明、迷信等不良因素,以原著为蓝本重编一个故事。这种翻译策略在此后“规范翻译”的年代曾广遭质疑,然而随着20世纪70年代描写翻译学派和德国功能主义学派两支新生力量的涌现并逐渐传入中国,翻译研究开始从以源语文本为中心转向以目的语为中心,翻译者和接受者受到重视,也就是说,茅盾的“改写”“重编”即再创作策略重新得到了认可。
  茅盾在七十余年前就开始大力呼吁少儿科学读物、历史读物的创作出版,更亲身实践翻译创作了一些优秀有趣的科学小说。今天少儿科学类和历史类读物已经成为童书市场上的重头戏,根据候颖对少儿科普图书中“畅销+常销”图书共性的总结,“经典型与现代性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通融;多变性与恒定性统一;人文性与科学性和谐”——这些竟与茅盾坚持的科学历史读物要涉及范围广、知识信息新、内容准确,语言生动活泼,能吸引人不谋而合。此外,茅盾提出科学读物要有故事性,即在“热闹而复杂”、“神奇”的故事中传递科学知识,点燃小读者追寻科学的好奇心。故事体的科学读物,至今在童书市场上仍是不多见的,相信茅盾的这一提议,会为当下竞争激烈的儿童书出版行业提供一个新思路。
  在1960年的儿童文学大辩论中,茅盾对陈伯吹的“儿童本位论”持鲜明的反对态度。他坚持儿童是有阶级性的,这成为茅盾儿童文学观点中颇具争议的部分。茅盾始终把“阶级性”放在突出位置是作家社会立场的必然体现;而另一方面,他在翻阅当年儿童文学作品后,也曾严厉批评大部分作品存在“政治挂了帅,艺术脱了班,故事公式化,人物概念化,文字干巴巴”的诟病,他强调政治性是应建立在文学性基础之上的。此外茅盾还强调了另一个今天仍争论不休的问题:作家自己是否也应该变成孩子?茅盾的观点是,作家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以孩子的视角进行创作,儿童文学作家仍以成人为主体,“不能不了解儿童,不能以你的主观去画你所以为是儿童的儿童”,“了解不同年龄的儿童、少年的心理活动特点”“找出最适合于不同年龄儿童、少年的不同的表现方式”。在“儿童本体论”得到认可的今天,茅盾的这些观点仍然是儿童文学创作理论的主流。
  比起茅盾献给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丰硕著作,也许他留给儿童文学的只是薄薄的小册,然而这小册里有先生振臂高呼“想想孩子们吧”的侧影,有对中国儿童文学的深情呼唤,更有为中国儿童文学从诞生到发展所倾注的心血及努力,茅盾无愧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开拓者。
  
  【参考文献】
  [1]王蕾.安徒生童话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孔海珠.茅盾和儿童文学[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
  [3]王瑞祥.儿童文学创作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5]候颖.多维视点下的儿童文学[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9.
  【收稿日期】2011年1月15日
  【作者简介】王舜日: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儿童文学。
其他文献
在目前,欠发达地区要实现经济的崛起,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经济,而工业经济的发展,缺少的不仅仅是资金、技术和品牌等,最缺少的还是企业家。欠发达地区缺少企业家,说到底还是一
性衰老是困扰很多男性的一大问题。性衰老的首要表现是性频率降低,两次性活动的间隔期越来越长,勃起维持时间也大幅“缩水”。其次是高潮持续时间变短,精液量减少,射精后几秒
30多年来,我国发生过的非自然大灾难中,有近600起都能和“钟群鹏”这3个字连在一起!飞机失事、火箭卫星发射失败、大型机电产品发生故障……经过他的分析,这些事故原因水落石
期刊
期刊
期刊
如今说到彩票,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例如我国发行的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都是不同类型的彩票。国家通过发行彩票可以达到集资的目的,以合法的形式、公平的原则,重新分
在中国历史上道德教育总是与社会文化建设息息相关,通过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营造实现道德之教化,这便是中国传统德育的一大特色。文化需要在长期不懈的仪式活动中去积淀,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