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同一个体食管和胃双原发癌组织中CD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18例食管和胃双原发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DH1基因甲基化的表达.结果 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经内镜确诊18例双原发癌患者,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CD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66.7%和33.3%,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
【机 构】
:
050051,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肿瘤科,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内镜科,050051,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肿瘤科,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内镜科,050051,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同一个体食管和胃双原发癌组织中CD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18例食管和胃双原发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DH1基因甲基化的表达.结果 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经内镜确诊18例双原发癌患者,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CD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66.7%和33.3%,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7,P=0.031);胃腺癌及癌旁组织CD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77.8%和44.4%,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86,P=0.180).同一患者的食管癌和胃癌组织CD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18例双原发癌中,16例两种癌组织同时出现该基因甲基化一致性改变,一致性变化发生率为88.9%(一致阳性率为66.7%,一致阴性率为22.2%),统计学分析二者呈显著相关性(P=0.005).结论 双原发癌食管癌和胃癌存在较高的CDH1基因甲基化一致性变化,提示二者可能具有相似的发病因素和分子机制。
其他文献
由上海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办、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承办的上海市消化疾病学术年会于2010年10月16日隆重举行,会议分设3个讲坛,分别为"消化系疾病研究前沿讲坛"、"消化疾病临床进展讲坛"、"消化质控中心专题讲坛",来自相关专业学科的各位专家对消化系疾病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了近20场精彩的专题报告。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多种因素有关,精神心理障碍是IBS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肝胆胰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开展近30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ERCP的术后并发症包括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出血及穿孔等.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是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
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危险因素研究中,众多流行病学调查提出饮浓茶是其独立危险因素[1].但也有研究持相反观点[2].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是重要的GERD诊断和监测工具,其不仅能区分吞咽和反流,还能区分酸反流、弱酸反流、无酸反流,且能确定反流的成分是气体、液体抑或混合.本研究应用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这一监测技术联合pH监测来研究饮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multislice CT,MSCT)对不明原因肠梗阻病因和部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16排多层螺旋CT对68例临床提示肠梗阻患者行全腹部平扫及二期增强扫描,并在GEADW 4.4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otion,MIP).将MSCT表现
目的 通过长程前瞻性研究观察硫唑嘌呤(AZA)治疗我国活动性克罗恩病(C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活动性CD且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60例,开始予AZA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撤离后以AZA维持治疗.随访监测第12、24、48、72和96周的临床疗效、内镜下黏膜愈合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随访第12、24、48、72和96周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5.0%、66.7%、61.7%、53.3%和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25(miRNA-25)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手术及随访资料完整的胃癌(86例)、胃腺瘤(70例)患者和健康对照者(80名)为研究对象,提取血清总RNA,在建立了稳定、敏感的血清miRNA-25绝对定量检测方法(qRT-PCR)的基础上,检测胃癌、胃腺瘤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miRNA-25表达水平.分析胃癌、胃腺瘤和健康对照
目的 研究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桩蛋白(Paxillin)和碳酸酐酶Ⅸ(CAⅨ)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108例胆囊腺癌、46例癌旁组织、15例腺瘤性息肉和35例慢性胆囊炎手术切除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Paxillin和CAⅨ染色方法为EnVision免疫组化法.结果 胆囊腺癌Paxillin和CAⅨ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2%和49.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分别为26.1%、x2=15
患者女,63岁,因"恶心、呕吐20 d"于2010年3月2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0余天出现左上侧胸壁疱疹并疼痛,当地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予对症治疗(具体不详),随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容物,以进食后明显,非喷射性.20 d来进食极少,解大便1次,无发热、腹痛、头痛、视力减退,在当地对症治疗未见好转,当地检查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头颅MRI:双侧侧脑室旁缺血性改变;胃镜提示:浅表糜烂性胃炎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以机体肠道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遗传因素与IBD的起病密切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IL-23R基因中有一个非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rs11209026,c.1142 G>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