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研究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prit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读者需求是图书馆发展和前进的根本动力,为了实现图书馆在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图书馆必须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重构读者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更加多样化、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内容,才能满足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本文从分析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特点入手,对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的变化及其模式构建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字化;网络化;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
  一、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特点
  纸张文献和图书馆馆舍是传统图书馆服务的物质基础,在长期的办馆过程中,对馆内藏书形成了“重藏轻用”的思想,忽视了读者的实际需求。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对象单一
  传统图书馆主要面向到馆的读者提供服务,服务对象多集中于各大院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部门,如高校图书馆为在校师生提供服务,公共图书馆有自己的读者群等。这些传统图书馆的用户习惯于到图书馆中获取信息资源,使得信息获取渠道单一,享受到的服务内容也较少。
  (二)服务方式被动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只能在图书馆内部进行,一般都是坐等读者上门提供相应服务。传统图书馆需要建设完备的服务设施,尽可能收全藏书,为读者营造舒适的环境,提供书刊外借、馆内阅览、参考咨询、文献复制等服务。从整体上来看,传统图书馆服务局限于书刊借还等被动服务,严重缺乏主动服务精神。
  (三)文献管理工作繁重
  传统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加工文献时,往往是对整体文献进行“粗加工”,如在著录图书时以整本图书为著录单元,在著录期刊时以某一刊物为著录单元。而每一个图书馆的级别评定需要以收藏和占有文献的数量为评定标准,这就要求工作人员重复做文献采编、加工、入库、管理等一系列繁琐的工作,增强了劳动强度。
  二、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的变化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日趋完善。图书馆在广泛应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的前提下,使得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载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具体表现为:
  (一)服务对象多样化
  随着人们信息意识的增强,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在互联网技术广泛普及的形势下,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所需信息。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也顺应这一发展形势,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在图书馆的读者群体中,既包括科研人员、政府机关部门人员、高校师生员工,又包括企事业单位人员、城镇居民等等,使得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从另一层面上来看,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对象又可以分为真实读者和虚拟读者,真实读者可以到实地图书馆获取信息资源,而虚拟读者可以在图书馆网络平台上获取信息资源。
  (二)服务内容全面化
  传统的图书馆只能提供检索、复制、借阅、咨询、文字报道、代译等服务项目,而在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图书馆在原有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数据库、技术中介、OPAC服务等读者服务形式,能够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服务。同时,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图书馆还能够拓展信息服务功能,如,利用网上专家咨询系统解答用户咨询,利用数据库提供科研立项、课题咨询、项目论坛等多种服务,利用检索系统查找馆藏资源或网上其他信息资源等。
  (三)服务方式多维化
  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图书馆处于一个动态的虚拟环境中,既可以将多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服务于同一个用户,也可以将某一信息资源同时服务于不同的用户。用户所获得的信息资源是原信息的电子拷贝品,能够有效避免传统图书馆因多人共同使用同一资源而发生冲突的问题。此外,网络化消除了图书馆服务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既能够通过远程服务使读者在远离图书馆的地方也能够享受到服务,又能够通过实时服务使读者通过在线咨询获取满意的答案,增强服务的针对性。
  (四)服务载体数字化
  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图书馆馆藏由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转变为以数字化为主要载体的信息资源。近年来,数字化图书馆为了满足读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纳入了大批电子文献,如《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这些电子文献的类型多样、资源丰富、利用价值高,能够满足读者日益扩大的信息需求量,具备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的构建
  (一)建设特色馆藏
  随着网络化信息服务的不断完善,各个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日渐呈现出千篇一律、重复建设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应当加强特色馆藏建设,一方面有利于缓解文献资源不断增多与经费紧缺的矛盾,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水平,为图书馆明确新的发展方向。图书馆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本地区实际情况选择特色项目,明确特定的服务群体,如图书馆可以地方文化为导向,结合图书馆自身业务特点,从馆藏文献和网络资源中收集具备地方特色的信息资源,将其进行分类整理之后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形成特色的信息产品供用户使用,从而使图书馆在服务当地文化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自助式服务
  数字化网络化时代下,自助式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的必然发展趋势,在该服务模式下,用户不再需要图书馆服务中介的帮助,而是可以通过自助图书馆、自动借还书机、个性化定制、移动图书馆等设施设备直接获取馆内资源。图书馆可以借助互联网通信技术为用户提供书目查询、续借、预约图书、预约讲座、到期提醒、新书通报等服务,这种自助式服务不仅能够延长图书馆服务时间,还能够节省图书馆管理成本,进一步完善图书馆集群服务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三)泛在化服务
  图书馆泛在化服务模式是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化技术为技术支撑的服务模式,该模式更加强调用户的自主性,使用户可以在智能化的服务体系中获取服务资源。图书馆以宽带城域网、移动多媒体网、数字电视网为终端服务平台,可以让用户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设备获取信息服务,从而将图书馆服务延伸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服务方式如下:其一,在图书馆网站服务平台中,用户可在电脑上直接登录网站版数字图书馆界面进行书目查询、预约续借、馆内信息浏览、期刊在线阅览等操作,以获取数字图书馆各种资源。其二,在电视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上,有线电视用户只需点击电视数字图书馆模块,就可以享受图书馆提供的24小时服务。在电视数字图书馆模块中可设置图书检索、数字杂志、视听专区、图书预告、借阅排行等选项,使用户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取和了解图书馆动态信息。其三,在手机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注册数字图书馆账户,享受大众期刊在线阅读、图书检索、借阅查询、图书馆活动预告等服务。
  (四)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学科馆员制度是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的基础,它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文献资源建设为主线,以信息服务为最终目的的服务形式。图书馆内专设的学科馆员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英语水平,掌握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方式和手段,并能够针对读者的需要提出专业性意见,从而确保馆内资源得以高效利用。同时,学科馆员还要积极投身于科研活动中,通过与有关专家学者、科研人员进行交流沟通,从而研发出更能够满足读者需要的信息服务模式,不断优化信息服务层次,为科研活动提供更加有价值的信息资料,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
  (五)信息共享服务
  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图书馆应走馆际间协同发展的道路,充分发挥图书馆之间共同服务的作用,通过信息资源共享提升服务能力。图书馆可按照多方认可的协议、技术方案、传输方式、工作程序开展馆际合作,借助网络平台,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多方共赢的合作目标,为读者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图书馆还可以对共享的信息资源进行优化和完善,使其符合本图书馆的服务特点,从而为全面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储备。
  四、结论
  总而言之,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成为衡量现代化图书馆的重要标志。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延伸,图书馆只有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构建以读者为中心,以信息资源为根基、以信息服务为最终目的全新服务模式,才能推动现代化图书馆健康持续发展,满足信息时代对图书馆服务提出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曾海芳.做好信息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1,(6).
  [2]杨俊玲.试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转变与深化[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2).
  [3]张涛.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探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11).
  [4]靳峥.关于构建高校复合图书馆读者服务体系的认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3).
  [5]周志玉.数字化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走向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2).
  [6]屈兴豫.数字化与网络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发展定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其他文献
摘 要:群众文化事业的明天任重而道远。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要强化文化自省、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理念,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共铸更大的辉煌。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文化志愿者队伍里来,加大我市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力度,着力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加强文化艺术的创作,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贴近人民生活的伟大作品。  关键词:乳山市;群众文化;发展  一、我市群众文化工作发展历程  “文化大革命”初期,我市人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凉州区以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为目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全面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和“贮藏加工+运输销售”营销模式,设施农牧业发展迈入快车道,总体规模迅速扩大,生产效益稳步提高,特色林果业打破多年来徘徊不前的局面,呈现出强劲、快速的发展势头,设施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虽然特色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快速推进,规模和发展质量均实现了历史性突
期刊
摘 要:关于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历来是国际法学存在巨大争议的课题。本文从四个大的方面对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进行了论述。其国际法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在动态平衡及发展变化中,根据经济发展和人际交往以及国际关系的需要,个人的国际法主体权利义务的取得渠道和对取得方式的评价是多方面的,从理性经纪人的角度出发,个人国际法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主要趋势。  关键词:个人;国际法主体地位;权利义务  一、国际
期刊
摘 要:我国的传统曲艺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很多形式都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行列之中,他们是前辈们自己孕育出来的产物。它代表了我们伟大民族的自信,更是一种勇气。本文我们就将以“单弦拉戏”和粤乐为例,详细地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传统;曲艺;粤乐  2013年4月,广州市天河区文化馆来了一位新同事顾丽敏,她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单弦拉戏”的第三代传承人。笔者听完顾丽敏的演奏以后,萌生
期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特殊的精神财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本文主要分析了非物质文化对地方文化传统的影响,阐述了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端鼓腔;影响;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地方文化传统的影响  (一)促进地区间、民族间的融合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有些因素为非物质文化的发展
期刊
摘 要:模糊与精确是一对辩证统一的的矛盾,模糊语言和精确语言同样也是辩证统一的。在新闻语言中合理地运用模糊语言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做到客观、准确,有时候出于各种需要,在新闻报道中不得不使用模糊语言。模糊语言普遍存在于新闻报道中有着它的客观性,同时新闻工作者也要正确、合理地运用模糊语言为新闻报道服务。模糊语言在新闻中使用有它自身的规律,如果不能正确、合理地使用,就会给新闻报道带来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分
期刊
摘 要:宜君农民画是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本文主研究宜君农民画的造型艺术和农民画特殊的个性。这些论述对于我国艺术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宜君;农民画;发展  一、宜君农民画的造型艺术  (一)追求的动感形态  人们在生存环境的迁徙和人们命运的多变,使时间和空间的动态转移在他们的意识深层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作为与宜君人生活融为一体的农民画艺术,她必然地要受到当地人们生存状态和生存意识的直
期刊
摘 要:在光泽这片古老美丽的土地上,蕴藏着深厚的乡土民间文化艺术。它折射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思想、情趣、审美、文化、信仰与道德水准。涵盖了民间文学、音乐、曲艺、民俗活动等多种艺术形式,而三角戏则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地方剧中,反映了本地域特色的文化风土人情,体现了当地群众的审美情趣与精神风貌。  关键词:光泽;文化艺术;三角戏  一、简况  三角戏,又称三脚戏,顾名思义,也就是三个角色演一场戏。它还有茶
期刊
摘 要: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空前的传播和弘扬,它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天下”、“民本”、“大一统”等思想,另一方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时代内容,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巨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强大精神力量。  关键词:爱国主义;抗战时期;时代特征  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热爱和忠诚的一种情感和态度。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在充分继承我国优秀的爱国主义“天下”、“民
期刊
摘 要:晋绥边区又称晋绥革命根据地。它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山西新军以及其它抗日部队,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在敌后建立的主要抗日根据地之一。晋绥边区建立的大背景是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和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关键词:晋绥边区;战略;革命战争  一、晋绥边区的历史  “七七事变”后,为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1937年9月,周恩来到山西与阎锡山多次会谈八路军入晋配合作战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