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校企合作模式与对策探讨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_h05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促进大学生就业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头等大事。校企合作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同时也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重要渠道,通过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构建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校企合作四种模式:顶岗实习合作模式、专业实习合作模式、第二课堂拓展合作模式和企业定向招聘模式,并进一步提出加强校企合作以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根本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校企合作;模式与对策
  作者简介:吴琼(1981-),女,广东湛江人,广东海洋大学,讲师;肖利华(1965-),男,湖南娄底人,广东海洋大学,讲师。(广东 湛江 524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海洋大学校级课题“加强校企合作与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实效性研究”(项目编号:SNKT200904)的研究成果。
  中国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9-0167-03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全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本质要求。纵观当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第一,高校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增加。伴随招生规模的持续增长,我国普通高校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增加(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教育部等有关网络资料整理汇总得出。
  由此可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趋严峻,这是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的一个必然结果。同时,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中国家庭对高等教育的重视。
  第二,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不高。初次就业率指的毕业生离校时的就业率或是离校半年内的就业率。[1]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在日益增长的同时,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不理想(如表2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教育部等有关网络资料整理汇总得出。
  第三,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偏低。一般而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依据签约率进行统计的,而现实是签约率与就业率不一定完全一致,就业签约率反映的是有就业意向并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从教育部2006年至2009年每年6月底公布的就业签约率统计结果来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偏低(如图1所示)。
  根据教育部的这些数据显示,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归根到底来自四个层面:一是社会层面,大学生的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这需要有完善的社会政策来支持和促进大学生的就业。二是高校层面,高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情况培养大学生,提高毕业生的创造能力、竞争能力和承受能力,同时,还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及时向毕业生发布用人信息,并进一步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和服务工作。三是毕业生层面,毕业生作为就业主体,要理性地认清就业形势和个人实力,消除主观理想预期与社会客观实际之间的差距,主动地转变就业观念、调整自身素质,合理规划自身的职业前景,以充分适应社会,实现及早就业。四是家庭层面,对每一个家庭而言,就业是家庭投资子女教育的最终目标,家庭的支持和鼓励对毕业生的择业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有条件的家庭还可通过各种社会关系为子女推荐就业。
  二、构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校企合作模式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主流下,迎合市场需求,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毕业生是解决高校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前景下,高校与企业彼此互动建立积极的合作模式是大势所趋。
  1.顶岗实习合作模式
  顶岗实习合作模式是高校与企业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到企业不同工作岗位参加生产实践,通过真实的职业环境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合作模式。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按顶岗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长期顶岗和短期顶岗两种形式,长期顶岗主要对象是毕业生,是毕业生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到与本专业对口的企业参加为期3~6个月的岗位实习,实习结束,经过企业与学生的双向选择,企业选择需要的人才,学生直接成为公司正式员工,享受正式员工待遇。短期顶岗主要对象是非毕业生,是指非毕业生在每学年的寒暑假期间,经过企业“筛选式”面试后,安排到与本专业对口的岗位参加为期1~2个月的顶岗实习,实习期间可享受一定劳动待遇,企业对顶岗表现优秀的非毕业生可提前预订,学生在毕业后可直接到企业工作,解决学生的就业后顾之忧。
  2.专业实习合作模式
  专业实习合作模式是高校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各专业的学生在每个学期的课程实践阶段到与本专业对口的合作企业参加实习,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合作模式。这种校企合作模式突出了教、学、做的统一,主要面向对象是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实习时间一般不超过一个月。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不但能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训练专业技能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而且还增进对社会企业的全面了解,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为其日后的职业选择做好准备。
  3.第二课堂拓展合作模式
  第二课堂拓展合作模式是校企双方依托各种课堂外的实践载体,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和求职技能,使其在毕业后顺利进入各种不同的劳动领域就业,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所培养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毕业时能否顺利实现就业的各种素质的总和,这些素质包括了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业务技能、社会实践能力、身心调适能力和团队融合能力等。[2]这些就业所需的特定综合素质是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而形成的,而第二课堂拓展合作模式在培养学生这些综合素质方面具有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
  4.企业定向招聘模式
  企业定向招聘模式是高校与专业对口的相关企业合作,邀请企业每年定期到校进行至少一次的招聘活动,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就业平台的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对解决毕业生的就业发挥重要作用,其主要特点体现在:
  第一,节省毕业生就业成本。企业定向招聘主要是企业在校内进行,节省了毕业生参加校外招聘会的各种费用和时间,对毕业生而言是一种实惠的选择。
  第二,减少毕业生受骗的机率。校外的各种各样招聘都难免存在各种“求职陷阱”,往往让入世未深的毕业生防不胜防,相比之下,校内的定向招聘却相对安全,企业入校招聘要经过学校的重重审核,在学校的严格把入口关前提下,毕业生应聘就相对放心,被骗的机率几乎为零。
  第三,求职成功率更大。由于学校都是邀请与本校专业对口的企业到校招聘,应聘对象又主要是本校的毕业生,这样,毕业生所要面对的竞争对手不多,竞争力比校外的招聘会要小得多,所以,只要毕业生把握好机会好好发挥,被企业录用的机会相当高。
  第四,高校可成功解决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通过企业的定向招聘,高校可以提早解决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保证了高校在社会的知名度,有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企业通过在校内的招聘形式,一方面可宣传企业,让更多的毕业生认识和了解企业,并吸引优秀人才的加盟;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企业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为社会贡献力量。
  三、加强校企合作以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根本对策
  1.政府的宏观主导策略
  校企合作能否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能否真正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关健点还必须依靠政府的支持,作为促进校企合作的一支权威的外在力量。政府宏观主导策略应体现在:
  第一,政策到位。校企合作属于公共领域的事务,而政府作为提供公共服务职能的国家机构,有责任为保证校企合作的长效实施出台相应的鼓励性政策并做好政策的宣传及引导工作,如:可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或政府补贴条款,这种有利可图的做法可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第二,立法到位。政府应通过法律法规来保障毕业生在参与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就业权益,而完善的法律体系不但可促进校企合作中各参与方的积极性,共同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还可以保障各方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措施到位。要提升合作的层次,并促进合作向深层次和健康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应保证各种鼓励合作的配套措施和激励措施到位,如:设置校企合作专项资金、合作鼓励资金、企业补贴金、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等。这样,对于调动高校、企业和毕业生三方的共同积极性意义更为重大。
  第四,监管到位。政府的监管是保证合作双方实现“双羸”的有形指挥棒,而政府的监管内容涉及了督促合作双方按协议履行职责、合作的有序开展及其他突发事件的处理与管理等。通过有效的监管,政府能在宏观上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都发挥必不可少的作用。同时,政府应营造有利条件推动非政府组织和行业协会在校企合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好地为校企合作服务,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
  第五,评估到位。政府应设置衡量和评判校企合作质量优劣的标准,以便于保证合作的方向和质量,评估指标要细化、科学和合理,应涉及企业、高校和学生三方,并明确各参与方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承担的职责。
  2.企业的动力支持策略
  企业是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归宿。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动力支持策略体现在两个层面:
  第一,以“人力”投入为主的软件支持策略。在与高校合作中,企业通过定期指派专家和技术人员为毕业生作现场的专业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大大增加学生的就业信心。企业家还可以利用自身丰富的社会经验为毕业生讲授求职技巧和把最新的行业需求信息传递给毕业生,让毕业生更清晰地认清就业形势,调整自身的就业期望值。
  第二,以“财物” 投入为主的硬件支持策略。(1)财力支持。企业的投资一方面可用于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和校内仿真实训基地,这既拓宽了高校的办学空间,又为学生提供真实情境下岗位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的场所。另一方面可用于以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各类项目,如以企业冠名的就业技能大赛,还可用于在校内创办针对就业为主题的相关期刊。(2)物力支持。现代企业的优势还在于物质资源丰富,企业的先进设备、宽敞的车间产房都是促进合作的重要物资保障,在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影响前提下,企业可通过接受高校学生定期到企业观摩学习或者专业课程的实习实训等方式,既有助于高校学生进一步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于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加入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3.高校的高度重视策略
  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在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3]通过与企业合作,高校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高校对合作的重视策略应体现在:
  第一,要转变封闭办学的观念。面向劳动力市场的需要,高校应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质量,改变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企业需要和具有多种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第二,要树立主动为企业服务的观念。一方面,高校应发挥自身的科研和智力等优势,为企业提供科研项目支持、技术辅助,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管理问题,并利用自身的师资为企业培训员工,通过营造对企业有利的外部环境,赢得企业的信任,争取与企业建立持久与稳定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高校要主动关心企业在开拓市场中对人才的需求,寻找准合作点,积极拓宽合作层面,提升合作层次,从维护企业利益和形象的角度吸引企业参与合作。
  第三,要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这包括了合作的动力机制、利益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约束机制和风险机制。这一系列机制是校企双方互动的保障,有助于驱动双方建立持久的合作关系,推动校企的深层次发展。
  第四,要积极探索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合作模式。高校应开拓思路,用战略的眼光看待校企合作,广泛听取不同层次和类别的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认真思索和探讨合适的合作模式,以保证高校、企业与毕业生三方的共同受益。
  4.高校学生的参与策略
  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参与校企合作的主体之一。校企合作方式给大学生创造了在求学期间进入企业领域从事具体岗位工作的机会,增强了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学生在毕业前就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因此,大学生应提高参与的主动性,认真做到:
  第一,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思想观。在保证正常的理论知识学习前提下,大学生应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并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通过实践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和提高个人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早作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制定合适的职业计划。按照制定的计划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职业方向,全面而准确地看待职业选择,重视探索职业的机会,并调整自身的就业期望值。
  第三,重视实习和实训工作。实习和实训既是毕业生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基本趋势。大学生通过接触生产实际,在生产环境中锻炼,才能有助于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受市场和用人单位欢迎的职业人才。
  四、结语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一项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大事。当前,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途径有很多,其中之一是推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世界合作教育协会首席执行官Peter Franks(2001)对1995~2000年中合作教育大学毕业生和非合作教育大学毕业生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合作教育使学生在就业方面占据较明显的优势。[4]因此,校企双方在合作中要互相理解,彼此信任,尊重对方,以真诚的合作态度互动,从而实现高校、企业与毕业生三方的共同受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荆德刚.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09,(8):39-43.
  [2]柯羽.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8):71-73.
  [3]陈文宾,周洪英,马卫兴,等.有关“校企合作”是大学生就业推动力的探索与分析[J].甘肃科技,2010,(9):172-173.
  [4]霍丽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6):24-28.
  (责任编辑:刘丽娜)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探讨学习倦怠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44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得出大学生总体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大学生学习倦怠具有显著负相关,父母亲的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以及母亲的偏爱被试与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具有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学习倦怠;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  作者简介:
期刊
摘要:西部高校关于保险精算的核心课程精算数学的教学实践已开展多年,其自身存在一些问题,与目前金融市场所需精算人才的巨大缺口以及对精算人才的需求有很大距离,其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突出,刻不容缓,为此针对目前实际教学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精算数学;大工程观;民汉一体化  作者简介:尹淦(1980-),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讲师;张莉(1979-),女,新疆乌
期刊
摘要:根据专业英语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学校对专业英语课时压缩的情况,主要讨论了目前专业英语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和老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两种培养方式的改革,并具体的对这两种培养方式“双语教学法”和“摘选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明了他们在具体应用中的特点和优缺点,并指出了采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教学都可以让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手机作为一种通信工具,为人们沟通提供了方便和快捷,然而其过度使用也存在诸多危害及不利影响。以大学生群体为例,通过实际调查,分析了手机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心理状态、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危害及负面影响。最后,从倡议及教育的角度提出了相应对策及建议,旨在引导大学生科学健康的使用手机。  关键词:手机;大学生;危害;对策  作者简介:马斌(1956-),男,宁夏固原人,西安理工大学工程
期刊
摘要:构建合理、有效的独立学院就业工作绩效考核与指标体系,并据此对独立学院的就业工作进行全面考核与评估,能确保独立学院就业工作政策在就业过程中发挥实效,同时也是提高独立学院整体办学效能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实际工作,探讨构建独立学院就业工作考核与评估指标体系的目的、原则、指标制定,对实际就业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工作;绩效考核;评估指标  作者简介:宁佳英(196
期刊
摘要:高校教师培训是教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办学理念的改变和教师个人发展需要的变化,英语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校本英语培训以教师任教学校为基地,利用本校的教学资源,采用面授、专家指导、英语竞赛、教学反思等方式,对高校教师进行英语技能和双语教学技能的培养是最灵活最有效的培训方式。做好高校教师英语培训工作要了解学校和教师的培训需求,设定科学的培训目标,采取有效的培训策略。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为了实现人职匹配和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调动员工积极性,通常采用内部竞聘的方式从基层人员中选拔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过硬、有潜在领导能力的人员担任中层管理职务。主要真对热电公司现状,以内部竞聘发电部安全技术副主任为例提出内部竞聘方案。  关键词:中层管理人员;竞聘方案;设计  作者简介:韩冰(1980-),男,山东枣庄人,枣庄南郊热电有限公司综合部,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中级人力资源经济师,中
期刊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对于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高校应构建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体系、完善的课程内容体系、有效的课程实施体系和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体系,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雍克勤(1977-),女,甘肃酒泉人,西北民族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讲师;
期刊
摘要:基于英汉对比分析,本研究围绕跨文化社交语用系列事件,探究项目式教学实践在提高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跨文化社交语用能力中的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关键词:对比分析;跨文化;社交语用能力;项目式教学  作者简介:李家玉(1969-),女,安徽合肥人,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凤群(1980-),女,安徽合肥人,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安徽合肥230009)  基
期刊
摘要:党员干部的腐败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形象、干部队伍的形象,文章从电网高培中心的角度,探讨了如何采取有效手段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反腐倡廉;思想保障;制度建设;监督检查   作者简介:王明媚(1971-),女,山东巨野人,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高级培训中心,会计师。(辽宁沈阳110023)  中图分类号:F272.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6-006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