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尽管新的课程理念已融入了教材,但并不是每一节课的设计都是完美的,不需要增补或删减的。这就需要教师能灵活运用教材内容,根据地域性特点和学生的特点,班级的特点来不断更改教学内容。这样,学生才能从美术课堂中找到真正的乐趣。
关键词:初中学术 新课改 课堂教学
一、农村美术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农村美术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临摹。像则为优,否则次之,抑制了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造成学生想画但画不好,甚至产生厌画的情绪。当然,山区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这一阶段,基本上在乡村度过。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无非是农舍、山路、石坎、梯田和简陋的教室。他们没有参观过博物馆和美术展览,没有临摹过石膏模型……客观环境造成了他们孤陋寡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又往往忽略了山区丰富的自然素材。
1.家长认识的不足
农村孩子由于所处的家庭条件都有限,多数孩子入学前,都没有接触过画画,等到上了幼儿园,又因为幼儿教师的水平有限,也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教孩子画画,只有任孩子随便的涂鸦。
2.学校重视程度的不够
在很多农村学校几乎不重视美术教学,这成了不争的事实,加上在注重学校质量为本的前提下,学校也不得不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使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把文化课放在首要地位,对美术反而“冷落”了。这样不管是对学生或是教师,都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对学生而言,不能接受良好的美育熏陶,能力发展不够全面,对学生的成长是一种缺陷。对教师而言,自己的专业技术不能得到较好的体现,时间一长,对自己本专业会很陌生,也无法对自己进行教学成绩的考核评定,会对以后的职称晋升带来很多不便。这也是农村学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极大问题。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都知道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怎样来进行农村学生的美术教育,弥补农村学生美术教育的缺陷?虽然农村美术教育的薄弱现状我们很难改变,但作为教师,我们只能从自身做起,改变内部环境,转变观念,从课堂抓起。
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渐失去了自我探究的动力和习惯,严重压抑了自身潜能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被抑制了,完全成了被动的接收器。他们爱玩、好动的天性无法得以释放,致使学生对美术学科不感兴趣,产生惰性,参与热情不高,自主性、创造性和个性发展没有得到保护和开发。
1.重视课程改革,转变传统观念
传统的美术教学,以技法教学为主导,以技能训练为手段,以追求逼真为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磨灭了他们的想象力,使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而教师的作用就是抛弃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发挥学生创作的天赋,用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
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被关注,被信任,被肯定。长期以来,有些老师的教学方式恰恰相反,依然是一种填鸭式,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忽略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创造力的培养。在美术课中,学生头脑里评价作品的好坏就是“像”与“不像”。学生也习惯于把书上的作品拿下来练习,时间久了,兴趣渐渐消失。
2.转变教师角色,确立师生关系
(1)更新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
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打破常规、大胆革新、脱胎换骨,运用新理念进行美术课程的教学。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运用新理念进行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前提。
要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历来教学都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主要是局限于学生接受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上,而教师只是单一的知识、经验的传授者和代言人。学生习惯一切听命于教师,接受教师的安排,这样就可能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终身的缺憾。故而在教学中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教学活动,彻底改变“一言堂”的做法,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只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促进者”,而不是“独裁者”。
(2)促进合作交流,建立新型关系
合作与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和任务。美术分科之细、内容之多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学生不可能在每一个领域都能喜欢和擅长,每一张作业都能完成的十分出色。因此,在教学法中我们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参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学科作业,参与艺术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教学中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公正的新型师生关系,互相尊重、互相沟通、互相换位思考,让学生高兴、愉快地接受教学任务。
开放型教学中,老师的角色已悄然发生了变化,我们教师要能试着走进学生中间去,通过谈话、接触、交流等方法,树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下美术教师角色的转换即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采取感情增进的方法至关重要,否则学生对教师只能敬而远之,教师无法走进学生的心灵,那么师生间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理解,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说亦师亦友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佳境。因不喜欢某教师,进而不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作为朋友,学生肯定是喜欢你的,这对于达到教学目标是非常有益的。成功的教师都能深刻地体会有效的教学是建立在教学双方高度认同基础之上的,教师通过所教,学生通过所学,都能给自己带来乐趣,同时也带来知识及能力的增长。
3.巧用乡土资源,弹性使用教材
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的美术教育只是一种国民美术教育,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美术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所以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
三、结语
教育活动是一种双向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同等重要的,我们要尊重学生,给他们提供“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初中美术课堂并不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个专业画家,而是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能营造宽松的发展条件,要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感受美,通过欣赏、动手制作等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得到美的体验,升华对美的认识与理解。最终,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成为孩子们体验成功、体验快乐的摇篮。
关键词:初中学术 新课改 课堂教学
一、农村美术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农村美术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临摹。像则为优,否则次之,抑制了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造成学生想画但画不好,甚至产生厌画的情绪。当然,山区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这一阶段,基本上在乡村度过。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无非是农舍、山路、石坎、梯田和简陋的教室。他们没有参观过博物馆和美术展览,没有临摹过石膏模型……客观环境造成了他们孤陋寡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又往往忽略了山区丰富的自然素材。
1.家长认识的不足
农村孩子由于所处的家庭条件都有限,多数孩子入学前,都没有接触过画画,等到上了幼儿园,又因为幼儿教师的水平有限,也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教孩子画画,只有任孩子随便的涂鸦。
2.学校重视程度的不够
在很多农村学校几乎不重视美术教学,这成了不争的事实,加上在注重学校质量为本的前提下,学校也不得不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使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把文化课放在首要地位,对美术反而“冷落”了。这样不管是对学生或是教师,都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对学生而言,不能接受良好的美育熏陶,能力发展不够全面,对学生的成长是一种缺陷。对教师而言,自己的专业技术不能得到较好的体现,时间一长,对自己本专业会很陌生,也无法对自己进行教学成绩的考核评定,会对以后的职称晋升带来很多不便。这也是农村学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极大问题。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都知道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怎样来进行农村学生的美术教育,弥补农村学生美术教育的缺陷?虽然农村美术教育的薄弱现状我们很难改变,但作为教师,我们只能从自身做起,改变内部环境,转变观念,从课堂抓起。
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渐失去了自我探究的动力和习惯,严重压抑了自身潜能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被抑制了,完全成了被动的接收器。他们爱玩、好动的天性无法得以释放,致使学生对美术学科不感兴趣,产生惰性,参与热情不高,自主性、创造性和个性发展没有得到保护和开发。
1.重视课程改革,转变传统观念
传统的美术教学,以技法教学为主导,以技能训练为手段,以追求逼真为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磨灭了他们的想象力,使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而教师的作用就是抛弃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发挥学生创作的天赋,用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
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被关注,被信任,被肯定。长期以来,有些老师的教学方式恰恰相反,依然是一种填鸭式,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忽略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创造力的培养。在美术课中,学生头脑里评价作品的好坏就是“像”与“不像”。学生也习惯于把书上的作品拿下来练习,时间久了,兴趣渐渐消失。
2.转变教师角色,确立师生关系
(1)更新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
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打破常规、大胆革新、脱胎换骨,运用新理念进行美术课程的教学。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运用新理念进行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前提。
要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历来教学都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主要是局限于学生接受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上,而教师只是单一的知识、经验的传授者和代言人。学生习惯一切听命于教师,接受教师的安排,这样就可能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终身的缺憾。故而在教学中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教学活动,彻底改变“一言堂”的做法,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只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促进者”,而不是“独裁者”。
(2)促进合作交流,建立新型关系
合作与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和任务。美术分科之细、内容之多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学生不可能在每一个领域都能喜欢和擅长,每一张作业都能完成的十分出色。因此,在教学法中我们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参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学科作业,参与艺术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教学中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公正的新型师生关系,互相尊重、互相沟通、互相换位思考,让学生高兴、愉快地接受教学任务。
开放型教学中,老师的角色已悄然发生了变化,我们教师要能试着走进学生中间去,通过谈话、接触、交流等方法,树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下美术教师角色的转换即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采取感情增进的方法至关重要,否则学生对教师只能敬而远之,教师无法走进学生的心灵,那么师生间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理解,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说亦师亦友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佳境。因不喜欢某教师,进而不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作为朋友,学生肯定是喜欢你的,这对于达到教学目标是非常有益的。成功的教师都能深刻地体会有效的教学是建立在教学双方高度认同基础之上的,教师通过所教,学生通过所学,都能给自己带来乐趣,同时也带来知识及能力的增长。
3.巧用乡土资源,弹性使用教材
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的美术教育只是一种国民美术教育,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美术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所以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
三、结语
教育活动是一种双向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同等重要的,我们要尊重学生,给他们提供“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初中美术课堂并不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个专业画家,而是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能营造宽松的发展条件,要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感受美,通过欣赏、动手制作等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得到美的体验,升华对美的认识与理解。最终,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成为孩子们体验成功、体验快乐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