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比较亮蓝(BBG)与吲哚菁绿(ICG)辅助内界膜(ILM)染色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44例(46只眼)IMH,随机分为两组:20只眼使用0.25%BBG染色(BBG组);26只眼使用0.25%ICG染色(ICG组).比较两组术中染色效果、剥膜率,术后两组患者的裂孔闭合率、最佳矫正视力(B
【机 构】
:
450052河南郑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450052河南郑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450052河南郑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亮蓝(BBG)与吲哚菁绿(ICG)辅助内界膜(ILM)染色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44例(46只眼)IMH,随机分为两组:20只眼使用0.25%BBG染色(BBG组);26只眼使用0.25%ICG染色(ICG组).比较两组术中染色效果、剥膜率,术后两组患者的裂孔闭合率、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3月时)等改变.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患病时间、术前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BBG或ICG使所有患眼ILM染色,均有效增加了ILM的可见度,染色率为100%.BBG将ILM染成淡蓝色,ICG将ILM染成淡绿色,但后者染色效果更清晰.两组均顺利剥除ILM,剥除率为100%.分析两组间的裂孔闭合率(P=0.926)和BCVA提高程度(t=-0.359,P=0.7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CVA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提高(t=-25.947,-16.595,P值均=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均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在特发性黄斑孔患者,0.25%BBG与0.25%ICG均使所有的ILM染色并剥离,染色率、剥膜率均为100%;两组术后裂孔闭合率、BCVA提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与单面设计渐进多焦点镜片的比较,研究老视患者配戴双面复合设计渐变多焦点镜片的视觉功能.方法 老视患者16例,年龄(57.9±7.66)岁,屈光状态为(-1.06±3.33)D,近附加(+1.97±0.34)D.单盲随机给予全天配戴两种设计的渐进多焦点镜片(单面渐变设计和双面复合渐变设计)各4周,于每幅镜片配戴的第4周末进行戴镜状态下的双眼4m和40cm高低对比度视力(100%、10%),
目的 探讨鼻内镜在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患者随访中的应用.方法 对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患者运用鼻内镜下观察其吻合口,及时清除吻合口处血凝块及分泌物,分离粘连部位,清理结痂、肉芽等病变组织.随访3~6个月.结果 对38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患者采用鼻内镜检查吻合口情况,术后第5天观察38例患者吻合口处均有多少不等的凝血块及分泌物,5例可见桥状粘连,3例前后唇大部分粘连,5例肉芽组织增生,采用鼻内镜下及时清除吻合口
目的 运用基于Hartmann-Shack原理的模型眼来评价球面人工晶状体(IOL)单色像差.方法 前瞻性研究.本研究分为2个部分.①选取SA60AT(美国Alcon公司)系列IOL 5片,屈光度分别为+10、+15、+20、+25、+30 D;②选取IOL 3片,屈光度均为+20 D,分别为SA60AT、Akreos Adapt(美国博士伦公司)、AR40e(美国AMO公司).搭建模型眼光路,将
患者男,80岁.因复视,右眼上睑下垂12d于2009年3月7日来我院眼科门诊求治.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2,矫正(0.3),左眼0.4.矫正(0.5),右眼上睑完全下垂,33cm角膜映光右眼外斜15度,左眼正位。
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承办的第二届眼底病青年论坛暨眼底病进展学习班将于2014年7月4-6日在温州国贸大酒店进行,学术委员会邀请黎晓新、许迅、颜华、惠延年、赵培泉、韩泉洪、卢海、张国明、孙晓东、沈玺、贾亚丁等40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会议主要亮点:介绍眼科抗VEGF治疗新进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新进展及治疗规范;
目的 探讨动眼神经不全麻痹所致外上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取收治的5例的动眼神经不全麻痹所致外上斜视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均采用外直肌移位至下直肌附着点联合内直肌大量缩短,随访观察半年.结果 5例患者眼位均明显改善,第一眼位映光基本正位,内转及下转较前明显改善,外转有轻中度受限.患者均无复视,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外直肌移位联合内直肌大量缩短可有效矫正动眼神经不全麻痹所致外上斜视,手术
患者男,38岁.2011年12月26日因“白幼夜盲,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10年”入院.家族中无特殊遗传性疾病史.人院查体:患者体形偏瘦,蜘蛛状指(趾),胸廓形态正常,心前区无隆起,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眼部检查:VOD:0.06,VOS:0.08,双眼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虹膜周边部平坦,瞳孔区略隆起,晶状体呈球状,可见晶状体震颤,后囊下呈锅巴样混浊,散瞳后眼底可见黄斑区中心反光消失,黄斑
例1患者男,34岁.于2011年4月5日以左眼球无痛性突出2天来我院.主诉:2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左眼球突出,无视力下降,无眼红眼痛,无畏光流泪,无头晕头痛,无发热,无复视,眼球突出渐进性加重.查体:右眼未见改变.左眼视力1.0,眼球运动方向到位,眼睑无红肿,角膜透明,瞳孔圆,对光反向可,眼底无明显异常,眼球突出度:右眼23 mm,左眼26 mm,患者全身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甲状腺无肿大,眼球CT示眼
患儿男,10岁.因"双眼视物不清9天",于2010年2月10日11时人院.人院前9天无明显诱因发现两眼视力障碍,患儿已于我院血液科确诊为白血病1年,已行1疗程VDCP,2疗程MA化疗方案,4次腰穿并鞘注(MTX10 mg+Ara-C30mg+DXM5 mg),全身检查:面色苍白,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肿大.肝脾肋下未触及.余未见异常.右眼视力无光感,左眼视力0.4,双眼角膜透
目的 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检查(NIA)联合OCT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早期黄斑结构的评估价值.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1例(21眼)伴黄斑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扣带术,于术后3个月行NIA及OCT检查.观察检查图像的异常和手术后视力的恢复情况.对视力的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NIA与术后BCVA的相关性采用双向无序分类变量资料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 NIA:16眼表现为弱荧光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