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宜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644000
摘要:在现今各类建设项目高速发展的同时,项目后评价工作却几乎停滞。对建设单位而言,就是要面对现阶段在项目后评价工作中所存在的缺陷,找出阻碍后评价开展的问题所在,提高后评价工作意识,使后评价为工程建设发挥作用。
关键词:建设项目;后评价;缺陷
建设项目后评价是项目在建设完成并且使用一段时间后,对项目的建设过程和使用情况进行的评价和总结。其对于项目建设和使用的成功与否,是否到达建设目的,以及为今后工作提供总结基础资料等,都有着深远意义。随着我国建设制度的完善和人们认识的提高,对于项目的前期工作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使项目的开工建设有了更加合理的决策过程。但是,对于项目完工后的的后期工作,即后评价基本上是处于缺失状态,以项目交付使用作为项目建设的终结,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后评价为何物。这不得不说我们的项目后评价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后评价工作的开展。以下着重分析我国现阶段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的缺陷和问题。
1.制度缺陷。我国的工程建设制度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像可行性研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竣工验收等制度,特别是针对国有资金的项目,其制度落实可以说是实行良好。但项目建设程序基本以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为完结,缺少在项目运行后的后评价制度。其首要原因就是国家对于后评价制度的实施也没有明确的规定,缺少以法律法规形式确定的项目后评价制度,没有制度约束也就很少会有单位进行项目建设后评价。特别对于国有资金项目本来就具有“重审批轻落实”的特点,有些建设单位认为获得审批通过也就意味着项目的成功,建设管理也随着建设程序的进行逐步降低,也就是越到后面,重视程度越低,完成交工就算结束,基本是不可能进行后评价工作的。制度缺陷是最大的缺陷,制度不要求就没人会去做,后评价工作缺乏强制性的约束,长期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也就不奇怪很少有建设项目在建设完成运行后进行后评价研究分析了。
2.建设参与主体责任不明确。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程建设,其建设经费基本都是属于国有资金,单位的任务着重在于申请审批和开工建设,其也只对项目本身的建设负责,而对于项目使用和投资效益,却基本不承担责任。没有项目后评价作为对项目的检验和约束,很多建设方投资意识淡薄,资金使用效率和投资回报率低下,项目没有发挥出本来的效益。另外,建设单位认为自己只是完成了建设即可,修好的建筑物就表明自身完成了建设工作,无需进行后评价。而各级主管部门认为自己完成了资金拨付和项目的建设监督等也就是完成了自己的主管责任,至于项目的使用效果如何,与主管部门无关,当然也不用后评价。所以,后评价到底该谁来做这项工作,这个主体责任并不明确。这种由于责任主体的不明确而造成的后评价工作的缺失也算是建设后评价制度缺陷的一种典型,应该可以通过制度确立来完全避免。
3.缺乏专业后评价机构。现代工程建设的专业性越来越强,从可行性研究到后面的招标、造价、监理等都有专业公司来完成。而后评价应该也是项目管理工作,是独立于其他建设程序的专有建设程序组成部分,也应该有专业的后评价机构来完成这项工作。不过,既然前面说到我国的后评价制度还未完全建立,市场缺乏对后评价机构的需求,那么后评价机构也就可想而知是很难出现和发展的了。虽然,像原铁道部等一些政府部门已经尝试建立专业的后评价机构,但局限性很大,仅适用于大型特殊工程,对于一般的项目建设是没有机构来做后评价工作的。市场的缺失,建设单位想做后评价工作都很难进行,因为找不到后评价机构。其实随着建设领域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工作专业性程度的提高,在监理,造价,招投标等领域已经有专业公司等社会化的第三方机构的大量出现,其以公司制的形式存在与建设行业中,提供服务收取报酬,使建设工作得到专业提升,整个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不过到现在,后评价公司几乎是完全空白,除了极少的政府性后评价机构,他们属于内部职能部门,只针对一些本部门和领域的大中型工程进行后评价,适用面很窄,没有社会市场性。所以,鼓励发展市场化的第三方后评价公司,不仅能填补后评价机构缺失这个空白,并能以其专业性和公司化体制来相对客观地进行后评价工作,这是后评价工作全面开展的客观条件。只有在后评价公司在建设行业出现后,建设项目的后评价工作才可能有专业机构来进行,并能出具类似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专业话后评价报告,以较高的后评价工作质量来完成项目后评价工作。
4.缺乏专业的后评价人员。后评价公司的出现,是给了后评价工作一个法人平台,但是,没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再好的组织机构也无济于事。因为现在后评价涉及的项目很少,所以工作量也不大,也就几乎没有专职的后评价人员了。另外,制度缺失使得后评价的标准也缺失,后评价到底应该怎么评,后评价工作应该由哪些人员来完成,这些都具有随意性。例外,从事后评价的人员对的认识、知识和方法掌握也是参差不齐,变化性很大。其实这一点完全可以借鉴我国的建设领域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我们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执业职格考试和人员注册制,比如建筑师,结构师,造价师,监理师和建造师等。只要政府主管部门参照前面制定如“后评价师”这一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并规范统一相应的考试大纲和合格标准使通过考试的人员具备后评价资格。当然另一好处就是可以指明后评价人员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引导提高后评价人员提高其专业化程度,使从业人员逐渐正规化和标准化。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所以从人的方面来提高后评价的整体质量,是保证后评价有效性和真实性的必然条件。建设项目让专业的后评价师来完成后评价工作,出具签章的后评价报告,并对后评价结论负责,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保证后评价结论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5.缺乏专门的后评价资金。以现代工程造价理论来看,具体的建安费、设备费等工程费用只是整个项目完整投资的一部分,还有相当的部分资金被用来完成其它的工作。比如,土地费用,设计费用,监理费用,可行性研究费用等。可以说没有资金,任何一项工作都是无法开展的,项目后评价工作也一样,也需要资金来完成。但是,现代项目投资越来越多,受监管也越来越严格,特别是国有资金项目,从申请到审批再到划拨,可谓层层严密审核监控。此时再增加一笔费用作为后评价的工作资金,确实比较困难。其实后评价花费并不高,另外通过制度的规定和建设方投资方等对后评价认识的提高和普及,明白后评价能带来的效益,实际上可以更大程度上地节约今后的建设费用,作用巨大。另外,在完成后评价费的市场化之前,可以用政府定价或指导价形式确定后评价费标准,不让费用收付双方产生矛盾或分歧,随着市场形成,后评价费可以通过市场定价再来确定。但不管怎样,作为建设方,应该正确认识后评价的资金问题,不折不扣地投入资金来完成后评价工作。
我国的工程建设经过了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在建设规模方面已是非常庞大,但热火朝天的工程建设正在逐步降温,其实这也是开始后评价的好时机。只要应对项目后评价中的各种缺陷和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尽快建立建设项目后评价综合体制,使后评价工作为今后的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三力. 项目后评价[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7
[2] 陈文晖. 工程项目后评价[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4
[3] 安冬冬. 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D].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6
摘要:在现今各类建设项目高速发展的同时,项目后评价工作却几乎停滞。对建设单位而言,就是要面对现阶段在项目后评价工作中所存在的缺陷,找出阻碍后评价开展的问题所在,提高后评价工作意识,使后评价为工程建设发挥作用。
关键词:建设项目;后评价;缺陷
建设项目后评价是项目在建设完成并且使用一段时间后,对项目的建设过程和使用情况进行的评价和总结。其对于项目建设和使用的成功与否,是否到达建设目的,以及为今后工作提供总结基础资料等,都有着深远意义。随着我国建设制度的完善和人们认识的提高,对于项目的前期工作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使项目的开工建设有了更加合理的决策过程。但是,对于项目完工后的的后期工作,即后评价基本上是处于缺失状态,以项目交付使用作为项目建设的终结,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后评价为何物。这不得不说我们的项目后评价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后评价工作的开展。以下着重分析我国现阶段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的缺陷和问题。
1.制度缺陷。我国的工程建设制度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像可行性研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竣工验收等制度,特别是针对国有资金的项目,其制度落实可以说是实行良好。但项目建设程序基本以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为完结,缺少在项目运行后的后评价制度。其首要原因就是国家对于后评价制度的实施也没有明确的规定,缺少以法律法规形式确定的项目后评价制度,没有制度约束也就很少会有单位进行项目建设后评价。特别对于国有资金项目本来就具有“重审批轻落实”的特点,有些建设单位认为获得审批通过也就意味着项目的成功,建设管理也随着建设程序的进行逐步降低,也就是越到后面,重视程度越低,完成交工就算结束,基本是不可能进行后评价工作的。制度缺陷是最大的缺陷,制度不要求就没人会去做,后评价工作缺乏强制性的约束,长期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也就不奇怪很少有建设项目在建设完成运行后进行后评价研究分析了。
2.建设参与主体责任不明确。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程建设,其建设经费基本都是属于国有资金,单位的任务着重在于申请审批和开工建设,其也只对项目本身的建设负责,而对于项目使用和投资效益,却基本不承担责任。没有项目后评价作为对项目的检验和约束,很多建设方投资意识淡薄,资金使用效率和投资回报率低下,项目没有发挥出本来的效益。另外,建设单位认为自己只是完成了建设即可,修好的建筑物就表明自身完成了建设工作,无需进行后评价。而各级主管部门认为自己完成了资金拨付和项目的建设监督等也就是完成了自己的主管责任,至于项目的使用效果如何,与主管部门无关,当然也不用后评价。所以,后评价到底该谁来做这项工作,这个主体责任并不明确。这种由于责任主体的不明确而造成的后评价工作的缺失也算是建设后评价制度缺陷的一种典型,应该可以通过制度确立来完全避免。
3.缺乏专业后评价机构。现代工程建设的专业性越来越强,从可行性研究到后面的招标、造价、监理等都有专业公司来完成。而后评价应该也是项目管理工作,是独立于其他建设程序的专有建设程序组成部分,也应该有专业的后评价机构来完成这项工作。不过,既然前面说到我国的后评价制度还未完全建立,市场缺乏对后评价机构的需求,那么后评价机构也就可想而知是很难出现和发展的了。虽然,像原铁道部等一些政府部门已经尝试建立专业的后评价机构,但局限性很大,仅适用于大型特殊工程,对于一般的项目建设是没有机构来做后评价工作的。市场的缺失,建设单位想做后评价工作都很难进行,因为找不到后评价机构。其实随着建设领域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工作专业性程度的提高,在监理,造价,招投标等领域已经有专业公司等社会化的第三方机构的大量出现,其以公司制的形式存在与建设行业中,提供服务收取报酬,使建设工作得到专业提升,整个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不过到现在,后评价公司几乎是完全空白,除了极少的政府性后评价机构,他们属于内部职能部门,只针对一些本部门和领域的大中型工程进行后评价,适用面很窄,没有社会市场性。所以,鼓励发展市场化的第三方后评价公司,不仅能填补后评价机构缺失这个空白,并能以其专业性和公司化体制来相对客观地进行后评价工作,这是后评价工作全面开展的客观条件。只有在后评价公司在建设行业出现后,建设项目的后评价工作才可能有专业机构来进行,并能出具类似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专业话后评价报告,以较高的后评价工作质量来完成项目后评价工作。
4.缺乏专业的后评价人员。后评价公司的出现,是给了后评价工作一个法人平台,但是,没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再好的组织机构也无济于事。因为现在后评价涉及的项目很少,所以工作量也不大,也就几乎没有专职的后评价人员了。另外,制度缺失使得后评价的标准也缺失,后评价到底应该怎么评,后评价工作应该由哪些人员来完成,这些都具有随意性。例外,从事后评价的人员对的认识、知识和方法掌握也是参差不齐,变化性很大。其实这一点完全可以借鉴我国的建设领域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我们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执业职格考试和人员注册制,比如建筑师,结构师,造价师,监理师和建造师等。只要政府主管部门参照前面制定如“后评价师”这一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并规范统一相应的考试大纲和合格标准使通过考试的人员具备后评价资格。当然另一好处就是可以指明后评价人员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引导提高后评价人员提高其专业化程度,使从业人员逐渐正规化和标准化。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所以从人的方面来提高后评价的整体质量,是保证后评价有效性和真实性的必然条件。建设项目让专业的后评价师来完成后评价工作,出具签章的后评价报告,并对后评价结论负责,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保证后评价结论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5.缺乏专门的后评价资金。以现代工程造价理论来看,具体的建安费、设备费等工程费用只是整个项目完整投资的一部分,还有相当的部分资金被用来完成其它的工作。比如,土地费用,设计费用,监理费用,可行性研究费用等。可以说没有资金,任何一项工作都是无法开展的,项目后评价工作也一样,也需要资金来完成。但是,现代项目投资越来越多,受监管也越来越严格,特别是国有资金项目,从申请到审批再到划拨,可谓层层严密审核监控。此时再增加一笔费用作为后评价的工作资金,确实比较困难。其实后评价花费并不高,另外通过制度的规定和建设方投资方等对后评价认识的提高和普及,明白后评价能带来的效益,实际上可以更大程度上地节约今后的建设费用,作用巨大。另外,在完成后评价费的市场化之前,可以用政府定价或指导价形式确定后评价费标准,不让费用收付双方产生矛盾或分歧,随着市场形成,后评价费可以通过市场定价再来确定。但不管怎样,作为建设方,应该正确认识后评价的资金问题,不折不扣地投入资金来完成后评价工作。
我国的工程建设经过了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在建设规模方面已是非常庞大,但热火朝天的工程建设正在逐步降温,其实这也是开始后评价的好时机。只要应对项目后评价中的各种缺陷和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尽快建立建设项目后评价综合体制,使后评价工作为今后的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三力. 项目后评价[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7
[2] 陈文晖. 工程项目后评价[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4
[3] 安冬冬. 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D].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