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學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批注教学,往往流于形式,过于肤浅,缺乏精准指导。批注是重要的阅读手段,是深度阅读的重要凭借。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批注实践,不仅是阅读展开的需要,也是批注方法的习得,更是语文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批注应成为各年段小学生课堂阅读的经常性阅读方法,应针对不同年级、课型、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倡导批注式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能力 批注式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课程标准》所定义的语文教学实践形态来看,语文课堂应该是以言语实践和阅读实践为根本形式的主要活动载体,它倡导学生在习得言语能力的过程中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涵养。
在言语实践和阅读实践中,批注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其基本手段包括圈、画、批、注。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批注应该被广泛且深入地运用,应该指向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发展。
语文核心能力是什么?作为一门“以典范的古今书面语言作品为教学媒介,以启迪并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以同化现代化的语言交际规范和同化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人文心理为任务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就是通过语文课程和教材学习,发展学生的言语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简言之,语文核心能力包括四个维度的生命力:学习生命力、言语生命力、社会生命力、精神生命力。
当然,指向语文核心能力的批注式教学,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型,因为教学任务、内容和目标的不同,其实践策略也不尽相同。
一、批注手段应用的差异
批注的基本手段包括圈、画、批、注。“圈”与“画”是心理机制相对简单的批注手段,一般在“学习做批注”的初始阶段或是相对简单的感知性学习任务中运用,它指向“学习生命力”这一维度的能力。
就年段而言,在中低年级的阅读活动中较多单独运用“圈”“画”式批注,主要是为了信息的捕获(收集)、初步感知文本内容等学习任务的完成服务的。比如《四个太阳》《荷叶圆圆》,课文是用典型的重复叙事的手法完成内容表达的,我们可以让学生圈出“有哪些可爱的小伙伴喜欢荷叶”,画出“这四个太阳分别是怎样的”等等,通过这些关键信息的“圈”“画”,感知文本内容,呈现文本典型的语言范式,在语言范式积累、迁移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中高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运用“圈”“画”式批注,则主要是为信息处理、文本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理解与欣赏服务的。比如,《夸父追日》与《七颗钻石》是语言风格非常突出的中国神话和西方童话,根据文本特点,我们可以让学生圈出“七颗钻石的神奇变化”,画出“夸父追日的神奇之处”,在读读说说的语言实践中感受真、善、美。
在“圈”与“画”的过程中,学生初步实践最基本的批注手段,这是学习生命力的习得过程。
“批”和“注”的批注手段的运用,牵涉到相对高级的心理活动。“注”是指在文本的相关语句边上写下自己的理解或其应有的注释,“批”是指在文本的相关语句边上批写自己对文本内容的感受与评价等。低年级的阅读活动,教师可以站在“学生学习批注”的角度,在阅读教学中安排简单的“批”与“注”,比如,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释义、近义词等。在中高年级,则可引导学生用短语、句子等相对复杂的语言,为重点语句“注”上其本身蕴含着的深刻含义,或者是自己的独特感受、评价等,这是基于言语实践来实现他们对文本所表达的内容的价值判断,以及对其承载的普世价值的感受和理解,是指向言语生命力、社会生命力和精神生命力三个维度的核心能力的。
比如《伯牙绝弦》《刷子李》《少年闰土》,分别是经典古文、小说和散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边上写上批语:从“必得之”三字,你读出了什么?在“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边上写上批语:曹小三为什么“发怔发傻”?《少年闰土》一文中有两处“盼望”:“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这两处“盼望”,除了盼望的对象不一样,你还读出了什么?在不同文体的阅读实践和各具特色的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批注,学生能更深刻地感悟这些文本所寄寓的不同的人文情怀。
二、批注时空界限的突破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在课堂阅读的过程中采取批注教学,然而,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而言,批注教学也应该突破时空界限,充分运用在课前、课中、课后。
比如,阅读教学的预习、习作教学的评改以及课内阅读教学的文本精读环节。
三年级略读课文《夸父追日》一课,可采用预习单导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前预习环节,根据课文学习的一般任务和单元学习提示、略读导语的要求,师生可共同建构“熟读课文”“词语分类积累”“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个故事哪些地方特别神奇”“你从故事中想到了什么”等预习任务。其中,第三项主要运用“注”的手段,第四项主要运用“批”的手段,这是需要教师在学生日常的自主学习中进行引导和训练的。
六年级《穷人》一课的第9~11自然段,是表现桑娜“忐忑不安”的一个人的“心灵独白剧”。精读环节,可以请学生“用心读读这三个自然段,关注给了你们第一感觉的这些标点符号、字眼儿和句子,想想桑娜当时的样子。从她的心理活动中,你读出了桑娜哪些复杂的心情,在课文旁边做做批注!”在自读批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联系上下文,想象桑娜的神情和样子,指导诵读,加深理解,突出每种心情之间的矛盾!
五年级人物描写的习作教学《初识徐老师》,根据指导环节师生共同建构的“抓住特征、有详有略、幽默风趣、语言得体”等习作要求,学生在互助评改时,可在文章题目、开头结尾、材料选择、语言表达这几个方面,对“圈”“画”出的精彩语句、典型问题进行批注。只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和充分的时间,学生会给我们创造惊喜:“写徐老师幽默的‘男妈妈’‘聪明蛋’‘眉毛跳舞’这些事,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一件写具体。”“写徐老师语言幽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徐老师的原话写下来。”“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徐老师‘穿越而来’,这是首尾呼应。”“用‘逗逼’形容徐老师不得体,建议用‘笑星’。” 突破了教学时空的课前、课中、课后的批注实践,其立足点是学生语文学习生命力的发展,可以考量的是学生言语生命力的提升,而对学生产生深层次影响的则是和文本内容、内涵的理解感悟密不可分的社会生命力、精神生命力的培养。
三、批注运用的年段差异
批注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其过程也是重要的教学目标。阅读批注的结果更是学生对文本进行感知、理解、欣赏、评价的极其重要的生成性学习资源。
《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的目标,并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如《荷叶圆圆》《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四个太阳》《棉花姑娘》这类富有童趣的小童话,教师应充分注意到文本重复叙事的特点,让学生自主地圈圈画画,再连起来说一说,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同时完成语言学习和阅读实践的基础性任务,为中高年级进一步通过阅读获取文章要点、概括主要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学段处在閱读方法的构建阶段,《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因此,教学类似于《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夸父追日》这样的寓言及其他浅显的故事时,应尝试借助文题和故事线索,圈画出“为什么”“经过怎么样”“结果怎么样”,让学生自主概括主要内容,逐渐建立起明晰的方法体系。
第三学段的语文学习,主要是建立在一、二学段基础上的自主学习。因此,借助学习提示和课后练习,通过默读、浏览、圈画等阅读形式,学习自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并在比较不同课文的基础上,梳理出不同的概括方法,是整体感知环节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它“侧重考察学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重在考察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而这也为第四学段“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实践与能力形成打好基础。
在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环节,批注的运用会因年段而存在差异。中年级侧重在“理解”的环节运用“批”与“注”,如古诗的词句理解,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自己学懂的字句边上“注”上自己的理解;叙事课文《他是我的朋友》一课,可在小主人公“阮恒”几次哭泣的词句边上“批”上他当时的心理活动;说明文则可在准确表述的词句边上“批”上为什么这么写,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高年级侧重在欣赏与评价环节运用“批”与“注”。如《穷人》一课的教学,便是典型的例子。更多的精读课文,对一些重点句子深刻含义的理解,更是实践欣赏、评价式“批”“注”的典型学习内容。
在不同学段的文本内容感知和整体把握的过程中,有差异地实践批注教学,指向的同样是四个维度生命力的语文核心能力,其实践的差异性,不过是语文核心能力在不同学段发展的不同要求的体现而已。
四、批注在不同学习组织形态下的运用
批注教学是各年段、各种课型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语文时不同组织形态下都需充分运用的手段。不同学习组织形态下批注教学的实践,保证了学生语文学习中四维生命力与核心能力的全面发展。在课前预习、自主朗读、默读、浏览等个体性的阅读活动中,批注是帮助思考、记录学习痕迹的重要凭借;在任务驱动的合作探究性学习中,批注更是有效交流与分享的前提,也是观点碰撞、达成共识的思维基础;在班级群体交流分享中,更需要以每个学生充分基于批注的阅读思考作支撑。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能力 批注式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课程标准》所定义的语文教学实践形态来看,语文课堂应该是以言语实践和阅读实践为根本形式的主要活动载体,它倡导学生在习得言语能力的过程中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涵养。
在言语实践和阅读实践中,批注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其基本手段包括圈、画、批、注。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批注应该被广泛且深入地运用,应该指向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发展。
语文核心能力是什么?作为一门“以典范的古今书面语言作品为教学媒介,以启迪并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以同化现代化的语言交际规范和同化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人文心理为任务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就是通过语文课程和教材学习,发展学生的言语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简言之,语文核心能力包括四个维度的生命力:学习生命力、言语生命力、社会生命力、精神生命力。
当然,指向语文核心能力的批注式教学,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型,因为教学任务、内容和目标的不同,其实践策略也不尽相同。
一、批注手段应用的差异
批注的基本手段包括圈、画、批、注。“圈”与“画”是心理机制相对简单的批注手段,一般在“学习做批注”的初始阶段或是相对简单的感知性学习任务中运用,它指向“学习生命力”这一维度的能力。
就年段而言,在中低年级的阅读活动中较多单独运用“圈”“画”式批注,主要是为了信息的捕获(收集)、初步感知文本内容等学习任务的完成服务的。比如《四个太阳》《荷叶圆圆》,课文是用典型的重复叙事的手法完成内容表达的,我们可以让学生圈出“有哪些可爱的小伙伴喜欢荷叶”,画出“这四个太阳分别是怎样的”等等,通过这些关键信息的“圈”“画”,感知文本内容,呈现文本典型的语言范式,在语言范式积累、迁移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中高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运用“圈”“画”式批注,则主要是为信息处理、文本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理解与欣赏服务的。比如,《夸父追日》与《七颗钻石》是语言风格非常突出的中国神话和西方童话,根据文本特点,我们可以让学生圈出“七颗钻石的神奇变化”,画出“夸父追日的神奇之处”,在读读说说的语言实践中感受真、善、美。
在“圈”与“画”的过程中,学生初步实践最基本的批注手段,这是学习生命力的习得过程。
“批”和“注”的批注手段的运用,牵涉到相对高级的心理活动。“注”是指在文本的相关语句边上写下自己的理解或其应有的注释,“批”是指在文本的相关语句边上批写自己对文本内容的感受与评价等。低年级的阅读活动,教师可以站在“学生学习批注”的角度,在阅读教学中安排简单的“批”与“注”,比如,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释义、近义词等。在中高年级,则可引导学生用短语、句子等相对复杂的语言,为重点语句“注”上其本身蕴含着的深刻含义,或者是自己的独特感受、评价等,这是基于言语实践来实现他们对文本所表达的内容的价值判断,以及对其承载的普世价值的感受和理解,是指向言语生命力、社会生命力和精神生命力三个维度的核心能力的。
比如《伯牙绝弦》《刷子李》《少年闰土》,分别是经典古文、小说和散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边上写上批语:从“必得之”三字,你读出了什么?在“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边上写上批语:曹小三为什么“发怔发傻”?《少年闰土》一文中有两处“盼望”:“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这两处“盼望”,除了盼望的对象不一样,你还读出了什么?在不同文体的阅读实践和各具特色的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批注,学生能更深刻地感悟这些文本所寄寓的不同的人文情怀。
二、批注时空界限的突破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在课堂阅读的过程中采取批注教学,然而,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而言,批注教学也应该突破时空界限,充分运用在课前、课中、课后。
比如,阅读教学的预习、习作教学的评改以及课内阅读教学的文本精读环节。
三年级略读课文《夸父追日》一课,可采用预习单导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前预习环节,根据课文学习的一般任务和单元学习提示、略读导语的要求,师生可共同建构“熟读课文”“词语分类积累”“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个故事哪些地方特别神奇”“你从故事中想到了什么”等预习任务。其中,第三项主要运用“注”的手段,第四项主要运用“批”的手段,这是需要教师在学生日常的自主学习中进行引导和训练的。
六年级《穷人》一课的第9~11自然段,是表现桑娜“忐忑不安”的一个人的“心灵独白剧”。精读环节,可以请学生“用心读读这三个自然段,关注给了你们第一感觉的这些标点符号、字眼儿和句子,想想桑娜当时的样子。从她的心理活动中,你读出了桑娜哪些复杂的心情,在课文旁边做做批注!”在自读批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联系上下文,想象桑娜的神情和样子,指导诵读,加深理解,突出每种心情之间的矛盾!
五年级人物描写的习作教学《初识徐老师》,根据指导环节师生共同建构的“抓住特征、有详有略、幽默风趣、语言得体”等习作要求,学生在互助评改时,可在文章题目、开头结尾、材料选择、语言表达这几个方面,对“圈”“画”出的精彩语句、典型问题进行批注。只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和充分的时间,学生会给我们创造惊喜:“写徐老师幽默的‘男妈妈’‘聪明蛋’‘眉毛跳舞’这些事,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一件写具体。”“写徐老师语言幽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徐老师的原话写下来。”“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徐老师‘穿越而来’,这是首尾呼应。”“用‘逗逼’形容徐老师不得体,建议用‘笑星’。” 突破了教学时空的课前、课中、课后的批注实践,其立足点是学生语文学习生命力的发展,可以考量的是学生言语生命力的提升,而对学生产生深层次影响的则是和文本内容、内涵的理解感悟密不可分的社会生命力、精神生命力的培养。
三、批注运用的年段差异
批注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其过程也是重要的教学目标。阅读批注的结果更是学生对文本进行感知、理解、欣赏、评价的极其重要的生成性学习资源。
《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的目标,并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如《荷叶圆圆》《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四个太阳》《棉花姑娘》这类富有童趣的小童话,教师应充分注意到文本重复叙事的特点,让学生自主地圈圈画画,再连起来说一说,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同时完成语言学习和阅读实践的基础性任务,为中高年级进一步通过阅读获取文章要点、概括主要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学段处在閱读方法的构建阶段,《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因此,教学类似于《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夸父追日》这样的寓言及其他浅显的故事时,应尝试借助文题和故事线索,圈画出“为什么”“经过怎么样”“结果怎么样”,让学生自主概括主要内容,逐渐建立起明晰的方法体系。
第三学段的语文学习,主要是建立在一、二学段基础上的自主学习。因此,借助学习提示和课后练习,通过默读、浏览、圈画等阅读形式,学习自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并在比较不同课文的基础上,梳理出不同的概括方法,是整体感知环节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它“侧重考察学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重在考察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而这也为第四学段“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实践与能力形成打好基础。
在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环节,批注的运用会因年段而存在差异。中年级侧重在“理解”的环节运用“批”与“注”,如古诗的词句理解,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自己学懂的字句边上“注”上自己的理解;叙事课文《他是我的朋友》一课,可在小主人公“阮恒”几次哭泣的词句边上“批”上他当时的心理活动;说明文则可在准确表述的词句边上“批”上为什么这么写,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高年级侧重在欣赏与评价环节运用“批”与“注”。如《穷人》一课的教学,便是典型的例子。更多的精读课文,对一些重点句子深刻含义的理解,更是实践欣赏、评价式“批”“注”的典型学习内容。
在不同学段的文本内容感知和整体把握的过程中,有差异地实践批注教学,指向的同样是四个维度生命力的语文核心能力,其实践的差异性,不过是语文核心能力在不同学段发展的不同要求的体现而已。
四、批注在不同学习组织形态下的运用
批注教学是各年段、各种课型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语文时不同组织形态下都需充分运用的手段。不同学习组织形态下批注教学的实践,保证了学生语文学习中四维生命力与核心能力的全面发展。在课前预习、自主朗读、默读、浏览等个体性的阅读活动中,批注是帮助思考、记录学习痕迹的重要凭借;在任务驱动的合作探究性学习中,批注更是有效交流与分享的前提,也是观点碰撞、达成共识的思维基础;在班级群体交流分享中,更需要以每个学生充分基于批注的阅读思考作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