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的味道总是留在我们记忆深处,那时我最爱的美食叫“馉馇”。
中秋节这天,我和妻带了孩子回到青州的老家兴旺店。母亲特意精心制作了添加了些许作料的“馉馇”(gǔ zhā),小时候的“馉馇”是没有它们参与的,至多是有点葱花。在吃“馉馇”时,小女有些不解,问:“这不是疙瘩汤吗,奶奶为什么叫‘馉馇’?‘馉馇’这俩字咋写呀?”我对“馉馇”这个名字打小就习以为常,从来没觉得是个问题。女儿这么一问,我竟然哑口无言。回到济南后,我打开电脑,输入拼音“guzha”百度一下,不仅知道了“馉馇”俩字,还发现原来有两种‘馉馇’。
一种“馉馇”是指疙瘩汤。把疙瘩汤叫做“馉馇”是山东的博山、广饶一带,这一带的人们常把“馉馇”当早餐。想一想,在秋冬的早晨,吃上一碗暖暖的软软的“馉馇”汤,不啻是一大美事啊!“馉馇”汤的做法,最关键的是把面粉加水搅成小面疙瘩,面疙瘩从小米粒大小到花生米大小不等,越细碎口感越好。这也正是它妙的地方。
另一种“馉馇”指的是水饺。山东大部分地方,特别是胶东一带,老百姓都把水饺喊做“馉馇”。有一句农谚说“蛤蟆打哇哇,还有六十天吃馉馇。”这是说,当春天听到青蛙哇哇叫的时候,离收割小麦还有六十天左右。收了小麦后,自然就可以做“馉馇”吃了。“起脚馉馇落脚面”既是胶东方言又是对民间迎来送往的礼仪总结,意思是“送客时吃饺子迎客时吃面条”。或许,每当你从城里回到乡下老家时,家中一定有亲人的手擀面等着;你走的时候,一定有一顿饺子送着。
史料记载“馉馇”原叫“馉饳(duò)”。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有“旋切细料馉饳儿”;宋代周密《武林旧事·市食》也有“鹌鹑馉饳儿”的记载。现在胶东一带有些地方,民间还有“馉饳”的叫法。对于为什么叫“馉饳”,民间有此一说:古时有农妇在案板上咕咕咚咚剁馅,小儿问母亲“咕剁”什么,母亲顺口回答“包咕剁给你吃”。小儿于是知道母亲包的这种好吃的东西叫“咕剁”,后来逐渐演化成书面名称“馉饳”。
“馉饳”怎样演变成“馉馇”,虽已不可考,但“馉馇”演变为饺子,却有据可查。除夕晚饭后,家里的男人们要凑在一起举行迎祖先至家中过年的仪式。家中女子们就和面剁馅包“馉馇”,并务必将一枚或数枚金属硬币包在其中。明朝刘若愚在《明宫史·火集》中就有记载:“暗包银钱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大约夜间12点,即旧式计时法里的“交子时”,开始放鞭炮、烧纸、下“馉馇”,祭奠天地和祖先,然后阖家老少一起吃“馉馇”。由于是除夕夜“交子”时吃“馉馇”,所以慢慢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吃“交子”了。我国自宋真宗赵恒咸平年间将纸币称为“交子”,人们就把这种食品写成“饺子”,以避免与纸币“交子”相混淆。徐珂《清稗类钞》中记载:“其在正月,则元日至五日为破五,旧例食饺子五日……”
“馉馇”是山东特有的方言。这次回老家,听到它,我倍感亲切和温暖;吃着它,我仿佛又回到了清贫又温馨的童年。
——山东省济南市 贾培武
中秋节这天,我和妻带了孩子回到青州的老家兴旺店。母亲特意精心制作了添加了些许作料的“馉馇”(gǔ zhā),小时候的“馉馇”是没有它们参与的,至多是有点葱花。在吃“馉馇”时,小女有些不解,问:“这不是疙瘩汤吗,奶奶为什么叫‘馉馇’?‘馉馇’这俩字咋写呀?”我对“馉馇”这个名字打小就习以为常,从来没觉得是个问题。女儿这么一问,我竟然哑口无言。回到济南后,我打开电脑,输入拼音“guzha”百度一下,不仅知道了“馉馇”俩字,还发现原来有两种‘馉馇’。
一种“馉馇”是指疙瘩汤。把疙瘩汤叫做“馉馇”是山东的博山、广饶一带,这一带的人们常把“馉馇”当早餐。想一想,在秋冬的早晨,吃上一碗暖暖的软软的“馉馇”汤,不啻是一大美事啊!“馉馇”汤的做法,最关键的是把面粉加水搅成小面疙瘩,面疙瘩从小米粒大小到花生米大小不等,越细碎口感越好。这也正是它妙的地方。
另一种“馉馇”指的是水饺。山东大部分地方,特别是胶东一带,老百姓都把水饺喊做“馉馇”。有一句农谚说“蛤蟆打哇哇,还有六十天吃馉馇。”这是说,当春天听到青蛙哇哇叫的时候,离收割小麦还有六十天左右。收了小麦后,自然就可以做“馉馇”吃了。“起脚馉馇落脚面”既是胶东方言又是对民间迎来送往的礼仪总结,意思是“送客时吃饺子迎客时吃面条”。或许,每当你从城里回到乡下老家时,家中一定有亲人的手擀面等着;你走的时候,一定有一顿饺子送着。
史料记载“馉馇”原叫“馉饳(duò)”。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有“旋切细料馉饳儿”;宋代周密《武林旧事·市食》也有“鹌鹑馉饳儿”的记载。现在胶东一带有些地方,民间还有“馉饳”的叫法。对于为什么叫“馉饳”,民间有此一说:古时有农妇在案板上咕咕咚咚剁馅,小儿问母亲“咕剁”什么,母亲顺口回答“包咕剁给你吃”。小儿于是知道母亲包的这种好吃的东西叫“咕剁”,后来逐渐演化成书面名称“馉饳”。
“馉饳”怎样演变成“馉馇”,虽已不可考,但“馉馇”演变为饺子,却有据可查。除夕晚饭后,家里的男人们要凑在一起举行迎祖先至家中过年的仪式。家中女子们就和面剁馅包“馉馇”,并务必将一枚或数枚金属硬币包在其中。明朝刘若愚在《明宫史·火集》中就有记载:“暗包银钱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大约夜间12点,即旧式计时法里的“交子时”,开始放鞭炮、烧纸、下“馉馇”,祭奠天地和祖先,然后阖家老少一起吃“馉馇”。由于是除夕夜“交子”时吃“馉馇”,所以慢慢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吃“交子”了。我国自宋真宗赵恒咸平年间将纸币称为“交子”,人们就把这种食品写成“饺子”,以避免与纸币“交子”相混淆。徐珂《清稗类钞》中记载:“其在正月,则元日至五日为破五,旧例食饺子五日……”
“馉馇”是山东特有的方言。这次回老家,听到它,我倍感亲切和温暖;吃着它,我仿佛又回到了清贫又温馨的童年。
——山东省济南市 贾培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