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政治被认为是“副科”而得不到各方面、特别是学生的重视。一些教师也因此降低了对政治教学的热情和放松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本人从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二十多年,回顾期间的工作经历,感受颇深。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在自我总结的基础上也形成了对思想政治教学的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正确认识本学科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果说要教给学生的只是教材上的原理和知识以应付考试,那政治确实是“副科”。因为,理科学生只应付会考,文科高考只占综合的1/3无关紧要。而实质上呢?政治课的作用和目标远不止这些。我们常说:“人才、人才,先成人后成才。”政治课堂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政治教师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实际、国内外形势等,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政治学习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学好其它科目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哲学为其他学科提供方法论指导,没有一定方法论指导的实践都是盲目的实践。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真正意识到本学科的重要地位,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注重备课
细致和充分的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备课一般;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三个环节来进行。备大纲能使教师了解教材的知识层次、体系和深广度,掌握好这些教学的层次和要求,并将不同的教学层次要求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备教材主要是找出教材的编写意图、结构体系、教学内容、重点及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备学生是备课的关键,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怎样的教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能力,教师要尽可能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上的差异,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三、高度重视上课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中“注入式”的教学早已是明日黄花。因为这种“我讲你听”的“填鸭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思维的权利。只能扼杀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学生发展的引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1.要相信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优势。不是学生做不到,而是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表现、思考、研究、创造的机会。过去“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导致现在,当新课程改革扑面而来时,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往往是“启而不发”,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的内容,我们又不得不回到了“我讲你听”的“填鸭式”为主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要贴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使每个同学都不自觉地成为课堂的主体,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这个成果的取得在于老师长期的准备,从高一时就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有专门的预习本以保证效果。使学生形成习惯。所以,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使学生乐学。
3.要多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评价
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提供土壤、水分、空气和阳光。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成长需要激励,学生需要老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创设各种情景,力争创造更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积极挖掘学生的优点。如,课前的认真预习、工整漂亮的作业、课堂上大胆发言、有创意的问题、成绩的进步、有独到见解的回答、丰富的课外知识等等,都会给予及时而诚恳的表扬。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更浓了。
4.课后作业布置多样化
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俗话说“听来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的好”。因此,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富、深刻。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尝试采用新的作业形式,如通过对本地企业进行调查,撰写报告;根据教材的内容排练情景剧;用数码相机拍摄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场景,对某一专题做展板、做一次用品制作,等等。这些活动锻炼了学生设计、分析、思考、行动诸多方面的能力。
政治课教学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它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何搞好政治课教学是每一位政治课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许多可行的方法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只要我们及时总结经验、对症下药,我们一定会在思想政治教学方面有所突破。
一、正确认识本学科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果说要教给学生的只是教材上的原理和知识以应付考试,那政治确实是“副科”。因为,理科学生只应付会考,文科高考只占综合的1/3无关紧要。而实质上呢?政治课的作用和目标远不止这些。我们常说:“人才、人才,先成人后成才。”政治课堂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政治教师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实际、国内外形势等,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政治学习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学好其它科目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哲学为其他学科提供方法论指导,没有一定方法论指导的实践都是盲目的实践。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真正意识到本学科的重要地位,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注重备课
细致和充分的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备课一般;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三个环节来进行。备大纲能使教师了解教材的知识层次、体系和深广度,掌握好这些教学的层次和要求,并将不同的教学层次要求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备教材主要是找出教材的编写意图、结构体系、教学内容、重点及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备学生是备课的关键,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怎样的教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能力,教师要尽可能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上的差异,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三、高度重视上课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中“注入式”的教学早已是明日黄花。因为这种“我讲你听”的“填鸭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思维的权利。只能扼杀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学生发展的引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1.要相信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优势。不是学生做不到,而是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表现、思考、研究、创造的机会。过去“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导致现在,当新课程改革扑面而来时,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往往是“启而不发”,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的内容,我们又不得不回到了“我讲你听”的“填鸭式”为主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要贴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使每个同学都不自觉地成为课堂的主体,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这个成果的取得在于老师长期的准备,从高一时就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有专门的预习本以保证效果。使学生形成习惯。所以,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使学生乐学。
3.要多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评价
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提供土壤、水分、空气和阳光。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成长需要激励,学生需要老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创设各种情景,力争创造更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积极挖掘学生的优点。如,课前的认真预习、工整漂亮的作业、课堂上大胆发言、有创意的问题、成绩的进步、有独到见解的回答、丰富的课外知识等等,都会给予及时而诚恳的表扬。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更浓了。
4.课后作业布置多样化
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俗话说“听来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的好”。因此,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富、深刻。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尝试采用新的作业形式,如通过对本地企业进行调查,撰写报告;根据教材的内容排练情景剧;用数码相机拍摄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场景,对某一专题做展板、做一次用品制作,等等。这些活动锻炼了学生设计、分析、思考、行动诸多方面的能力。
政治课教学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它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何搞好政治课教学是每一位政治课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许多可行的方法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只要我们及时总结经验、对症下药,我们一定会在思想政治教学方面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