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绍兴市三家三种典型养老模式为实地调研对象,从老人选择入住理由、入住质量、养老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访谈,探讨养老模式的选择与老年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发现三种养老模式都有不同的客体需求、不同的利弊与不同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老年人;生活质量;养老模式
绍兴市早在1987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3年末,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户籍人口已达85.7人,占总人口的19.71%。 随着老年人口增加,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从现实情况来看,养老问题既不可能走完全市场化道路,也不能单纯依靠家庭养老,什么样的养老模式能有效满足不同需求的老年群体,不同养老模式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有哪些?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源自老年人养老模式的优化选择。
一、三种养老模式概念的阐释
“居家养老”即“社区居家养老”是将传统的居家养老与现代的社区照顾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老年人仍然住在自己的家中,以“家”为养老的平台,政府委托社区为老人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顾与服务,该种养老模式是目前社会大力倡导的一种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方式[1]。它主要是利用社区资源,通过与政府等多方协作,运用专业社工方法,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机构养老“是老年人按照养老机构规定的缴纳费用,就可以获得相应的专门为老年人提供食宿、护理、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专业养老机构。该种养老模式的特点是各种职业、阶层的老年人共同生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养老服务人员提供服务。
二、养老模式选择的评价标准——基于老年生活质量角度
老年生活质量状况如何,需要老年人自身体会,作为养老模式的直接受益者——老年人,他们自身真实的主观和客观的评价是对养老模式选择最权威、最全面的评价。因此对养老模式的选择自然要从老年生活质量的角度出发。
老年人在机体老化过程中,其精神、身体方面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的综合结果最终体现在老年的个体需求上。老年人自身的真切感受是对养老模式效用高低的最好判断。老年生活质主要包括物质、精神、医疗和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因而,老年生活质量能全面地、综合地反映养老模式供给给老年人带来的生活满意度,充分地衡量老年人对养老模式选择的最佳效果。
三、不同养老模式选择的实践探析——基于老年生活质量养老模式选择效应的分析
(一)样本选择说明
绍兴市已建成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64个,社区托老机构32个,养老机构179个。 为使调查的样本具有代表性,首先从民政局了解实际情况,挑选出目前运作较好的5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家社区托老机构,5家养老机构(3家公办,2家民办)进行实地走访,最后在调查的样本中,确定绍兴市龙洲花园社区照料中心(社区居家养老)、书圣愉康老年公寓(社区养老)与绍兴市社会福利中心(公办机构养老)三家最具代表性的养老模式。
(二)三种养老模式的实际调查分析
调研主要采用访谈方式,随着问题的逐步深入,从选择的理由入手,到养老质量,最后推导出各种养老模式下养老的效果。
1.社区居家养老——龙洲花园社区照料中心
位于绍兴市区昌安立交桥东北,该社区照料中心总面积达600平方米。照料中心服务可分为集中式日托和分散式上门服务两种,集中式日托是为在照料中心接受服务或委托服务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休闲娱乐、健康护理等服务;分散式上门服务,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居住在家的老人提供照护服务。
通过调查访谈得知,老年人入住龙洲花园社区照料中心的主要原因有:照料中心环境优美,设计人性化(85.7%);(2)离家近(78.3%);(3)自由(52.6%);(4)提供个性化的养老服务(45.0%)。入住照料中心的老人,入住的理由大多不止一、两项。
从养老质量来看,在日常起居照料方面,72. 3%的老人主要是夫妻双方相互照料,15.4%的老人依靠自己照料,靠保姆照料的只有8.2%;饮食方面,85.4%的老人以自己在家烧饭为主,19.6%的老人会偶尔去食堂;在文化娱乐方面,基本上考虑到了老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棋牌室、图书馆、运动室、理发室、康复室、食堂、室外休闲长廊等一应俱全。
从养老效果来看,该社区养老照料中心根据老年人需求而建,不仅满足了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的需要,同时减轻了老年家庭负担,使得老年人的生活满意程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2. 社区养老——书圣愉康老年公寓
位于风景优美的蕺山公园内,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托老床位100余张,该公寓结合老年服务机构标准配备了独立卫生间、有线电视、热水器、床头呼叫救护系统等设施,设有棋牌室、报刊阅览室、活动室等娱乐设施,并配备专业管理、专业护理人员。
调查发现老年人入住老年公寓的主要原因有:家中无人照顾(58.6%);老年公寓离家较近,子女探望方便(73.4%);老年公寓有专人照顾起居、生活(57.3%);多数老年人入住老年公寓的原因并不限于一项,而往往是多种原因的综合。从调查数据来看,老年公寓离家近,子女探望方便成为老人入住老年公寓的主要原因。同时,大多数老人认为,若身体发生突发状况,子女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赶到。
从养老质量来看,老人日常生活照料方面,92.8%的老年人以自理为主,仅有7.2%的老人是依靠工作人员的帮助。饮食方面,托老站统一安排老人的一日三餐,其中85.7%的老人对托老站的饮食安排感到满意。洗衣方面,托老站定期为老人更换床单被套,统一为老人提供洗衣服务。在文化娱乐社区方面,也基本上考虑到了老人的需求,阅览室、活动室、休闲室也相应配备。 从养老效果来看,社区养老模式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老年朋友的基本养老需求,从日常照料、精神需求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务,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在“您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满意吗”的问答中,52%的老人感到较满意;40.7%的老人感觉满意;30.6%的老人感觉一般般,仅有8.8%的老人感觉不满意。
3.机构养老——绍兴市社会福利中心
绍兴市社会福利中心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中心配套设施完善有3000㎡的室内活动场所,各种设施与服务配套齐全。中心现有741张标准床位。护理部拥有270张托老寄养床位,分为三个区块:自理区、介助区、专护区。自理区居住健康老人,中心负责照顾饮食起居;介助区接受需要提供生活、饮食、医疗护理的体弱老人;专护区主要面向卧床老人,并提供全天候的专人护理。
从入住原因方面考察, 通过调研发现,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入住时,主要考虑到四方面的因素:收费的高低(72.3%);减轻照顾负担(71.2%);医疗保健服务水平(50.9%);是否有专业人员照顾(38.9%)。
从养老质量方面考察,衣食起居照料方面,都是由养老机构安排,通过访谈得知,绝大多数的老人对机构的伙食还是比较满意的,医疗服务方面,该中心有2名医生、6名护士,日常护理人员24名,对于入住老人医疗方面的服务,都能及时到位,服务态度良好;从日常护理来看,82%的老人都比较满意;从养老机构的环境来看,占地面积大,绿化覆盖率高,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在访谈中得知,92.3%的老人对机构的环境表示满意;从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来看,机构中的各种娱乐设施配套齐全,生活自理老人的精神生活相对较为丰富,机构中心工作人员态度和蔼,还时常组织一些活动。
从养老效果来看,机构养老迎合了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不同程度地减轻了老年人家庭和子女的负担。调研发现,65%的老人对目前的机构养老生活是比较满意的。但对于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人而言,他们除了延续生命的需要外,还有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当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都得到满足时,他们才会从主观上觉得自己是幸福的,生活才是有质量的。
(三)基于老年生活质量的养老模式选择结论分析
由于不同阶层的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内容相同,对养老模式会有不同的选择。即便是同一位老年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养老模式的选择也发生变化。
1.不同养老模式的客体需求
在调查中发现,社区居家养老的养老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人群:年龄层次相对较低的老人;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健康状况良好的老人;“养儿防老”思想较为严重的老人;居住环境相对较好的老人及喜欢无拘无束的老人。
机构养老模式的养老人群体为: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的老人;部分失能老人;健康状况较差的老人;子女不孝的老人;收入状况较好的老人等等。
社区(机构)养老模式的适宜群体主要是:健康状况较差,但又不愿意离开社区的老人;健康状况尚好,不愿意离开熟悉的人际关系、社区环境的老人;受传统思想影响深刻的老人等等。
2.不同养老模式的利弊
对于养老机构而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机构养老的需求会不断增加,机构养老可以提供24小时的全天候照料,服务稳定而专业,较好的弥补了家庭无法全天照顾功能的衰退,机构中的老人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相同的养老生活,更容易交流与沟通,进而缓解老人们孤独感,进而提高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同时,对子女而言,机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能够减轻家庭养老的成本。
但机构养老,同时也存在着弊端,一是要让老人重新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从心理上给老人造成一定的影响,二是老人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与不同的职业,容易产生矛盾;三是就目前而言条件好的养老机构基本上是民办养老机构,收费相对较高,而对于那些收入相对较低的老年家庭,往往望而却步。
3.不同养老模式的未来发展
社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能有效整合家庭养老资源、社会养老资源,在经济成本、人文关怀、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娱乐生等方面要优于机构养老,可以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状况,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的结合是今后社会化养老的必然结果。
机构养老在专业化程度方面显然优于社区养老及居家养老。可以推测,机构养老是今后社会化养老的必然结果,是老年晚年理想的生活归宿和临终照护的较好选择。老人住进养老机构,不仅可以让子女腾出更多的时间投入工作,还能和更多的老人一起交流、接触,淡化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而带来的不悦。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机构养老是未来社会化养老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安洋.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P11.
[2]何俐.郑州市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1(06).
[3]陈芳.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与出路 [J].人口与发展,2014(01).
[4]邓颖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01).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4年度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规划课题 “基于老年生活质量的养老模式选择研究——以绍兴市三种典型养老模式为例”(ZMZC20141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李茂松(1979- ),女,汉族,安徽六安人,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社区管理。
【关键词】老年人;生活质量;养老模式
绍兴市早在1987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3年末,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户籍人口已达85.7人,占总人口的19.71%。 随着老年人口增加,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从现实情况来看,养老问题既不可能走完全市场化道路,也不能单纯依靠家庭养老,什么样的养老模式能有效满足不同需求的老年群体,不同养老模式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有哪些?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源自老年人养老模式的优化选择。
一、三种养老模式概念的阐释
“居家养老”即“社区居家养老”是将传统的居家养老与现代的社区照顾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老年人仍然住在自己的家中,以“家”为养老的平台,政府委托社区为老人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顾与服务,该种养老模式是目前社会大力倡导的一种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方式[1]。它主要是利用社区资源,通过与政府等多方协作,运用专业社工方法,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机构养老“是老年人按照养老机构规定的缴纳费用,就可以获得相应的专门为老年人提供食宿、护理、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专业养老机构。该种养老模式的特点是各种职业、阶层的老年人共同生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养老服务人员提供服务。
二、养老模式选择的评价标准——基于老年生活质量角度
老年生活质量状况如何,需要老年人自身体会,作为养老模式的直接受益者——老年人,他们自身真实的主观和客观的评价是对养老模式选择最权威、最全面的评价。因此对养老模式的选择自然要从老年生活质量的角度出发。
老年人在机体老化过程中,其精神、身体方面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的综合结果最终体现在老年的个体需求上。老年人自身的真切感受是对养老模式效用高低的最好判断。老年生活质主要包括物质、精神、医疗和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因而,老年生活质量能全面地、综合地反映养老模式供给给老年人带来的生活满意度,充分地衡量老年人对养老模式选择的最佳效果。
三、不同养老模式选择的实践探析——基于老年生活质量养老模式选择效应的分析
(一)样本选择说明
绍兴市已建成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64个,社区托老机构32个,养老机构179个。 为使调查的样本具有代表性,首先从民政局了解实际情况,挑选出目前运作较好的5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家社区托老机构,5家养老机构(3家公办,2家民办)进行实地走访,最后在调查的样本中,确定绍兴市龙洲花园社区照料中心(社区居家养老)、书圣愉康老年公寓(社区养老)与绍兴市社会福利中心(公办机构养老)三家最具代表性的养老模式。
(二)三种养老模式的实际调查分析
调研主要采用访谈方式,随着问题的逐步深入,从选择的理由入手,到养老质量,最后推导出各种养老模式下养老的效果。
1.社区居家养老——龙洲花园社区照料中心
位于绍兴市区昌安立交桥东北,该社区照料中心总面积达600平方米。照料中心服务可分为集中式日托和分散式上门服务两种,集中式日托是为在照料中心接受服务或委托服务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休闲娱乐、健康护理等服务;分散式上门服务,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居住在家的老人提供照护服务。
通过调查访谈得知,老年人入住龙洲花园社区照料中心的主要原因有:照料中心环境优美,设计人性化(85.7%);(2)离家近(78.3%);(3)自由(52.6%);(4)提供个性化的养老服务(45.0%)。入住照料中心的老人,入住的理由大多不止一、两项。
从养老质量来看,在日常起居照料方面,72. 3%的老人主要是夫妻双方相互照料,15.4%的老人依靠自己照料,靠保姆照料的只有8.2%;饮食方面,85.4%的老人以自己在家烧饭为主,19.6%的老人会偶尔去食堂;在文化娱乐方面,基本上考虑到了老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棋牌室、图书馆、运动室、理发室、康复室、食堂、室外休闲长廊等一应俱全。
从养老效果来看,该社区养老照料中心根据老年人需求而建,不仅满足了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的需要,同时减轻了老年家庭负担,使得老年人的生活满意程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2. 社区养老——书圣愉康老年公寓
位于风景优美的蕺山公园内,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托老床位100余张,该公寓结合老年服务机构标准配备了独立卫生间、有线电视、热水器、床头呼叫救护系统等设施,设有棋牌室、报刊阅览室、活动室等娱乐设施,并配备专业管理、专业护理人员。
调查发现老年人入住老年公寓的主要原因有:家中无人照顾(58.6%);老年公寓离家较近,子女探望方便(73.4%);老年公寓有专人照顾起居、生活(57.3%);多数老年人入住老年公寓的原因并不限于一项,而往往是多种原因的综合。从调查数据来看,老年公寓离家近,子女探望方便成为老人入住老年公寓的主要原因。同时,大多数老人认为,若身体发生突发状况,子女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赶到。
从养老质量来看,老人日常生活照料方面,92.8%的老年人以自理为主,仅有7.2%的老人是依靠工作人员的帮助。饮食方面,托老站统一安排老人的一日三餐,其中85.7%的老人对托老站的饮食安排感到满意。洗衣方面,托老站定期为老人更换床单被套,统一为老人提供洗衣服务。在文化娱乐社区方面,也基本上考虑到了老人的需求,阅览室、活动室、休闲室也相应配备。 从养老效果来看,社区养老模式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老年朋友的基本养老需求,从日常照料、精神需求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务,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在“您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满意吗”的问答中,52%的老人感到较满意;40.7%的老人感觉满意;30.6%的老人感觉一般般,仅有8.8%的老人感觉不满意。
3.机构养老——绍兴市社会福利中心
绍兴市社会福利中心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中心配套设施完善有3000㎡的室内活动场所,各种设施与服务配套齐全。中心现有741张标准床位。护理部拥有270张托老寄养床位,分为三个区块:自理区、介助区、专护区。自理区居住健康老人,中心负责照顾饮食起居;介助区接受需要提供生活、饮食、医疗护理的体弱老人;专护区主要面向卧床老人,并提供全天候的专人护理。
从入住原因方面考察, 通过调研发现,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入住时,主要考虑到四方面的因素:收费的高低(72.3%);减轻照顾负担(71.2%);医疗保健服务水平(50.9%);是否有专业人员照顾(38.9%)。
从养老质量方面考察,衣食起居照料方面,都是由养老机构安排,通过访谈得知,绝大多数的老人对机构的伙食还是比较满意的,医疗服务方面,该中心有2名医生、6名护士,日常护理人员24名,对于入住老人医疗方面的服务,都能及时到位,服务态度良好;从日常护理来看,82%的老人都比较满意;从养老机构的环境来看,占地面积大,绿化覆盖率高,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在访谈中得知,92.3%的老人对机构的环境表示满意;从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来看,机构中的各种娱乐设施配套齐全,生活自理老人的精神生活相对较为丰富,机构中心工作人员态度和蔼,还时常组织一些活动。
从养老效果来看,机构养老迎合了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不同程度地减轻了老年人家庭和子女的负担。调研发现,65%的老人对目前的机构养老生活是比较满意的。但对于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人而言,他们除了延续生命的需要外,还有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当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都得到满足时,他们才会从主观上觉得自己是幸福的,生活才是有质量的。
(三)基于老年生活质量的养老模式选择结论分析
由于不同阶层的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内容相同,对养老模式会有不同的选择。即便是同一位老年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养老模式的选择也发生变化。
1.不同养老模式的客体需求
在调查中发现,社区居家养老的养老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人群:年龄层次相对较低的老人;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健康状况良好的老人;“养儿防老”思想较为严重的老人;居住环境相对较好的老人及喜欢无拘无束的老人。
机构养老模式的养老人群体为: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的老人;部分失能老人;健康状况较差的老人;子女不孝的老人;收入状况较好的老人等等。
社区(机构)养老模式的适宜群体主要是:健康状况较差,但又不愿意离开社区的老人;健康状况尚好,不愿意离开熟悉的人际关系、社区环境的老人;受传统思想影响深刻的老人等等。
2.不同养老模式的利弊
对于养老机构而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机构养老的需求会不断增加,机构养老可以提供24小时的全天候照料,服务稳定而专业,较好的弥补了家庭无法全天照顾功能的衰退,机构中的老人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相同的养老生活,更容易交流与沟通,进而缓解老人们孤独感,进而提高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同时,对子女而言,机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能够减轻家庭养老的成本。
但机构养老,同时也存在着弊端,一是要让老人重新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从心理上给老人造成一定的影响,二是老人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与不同的职业,容易产生矛盾;三是就目前而言条件好的养老机构基本上是民办养老机构,收费相对较高,而对于那些收入相对较低的老年家庭,往往望而却步。
3.不同养老模式的未来发展
社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能有效整合家庭养老资源、社会养老资源,在经济成本、人文关怀、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娱乐生等方面要优于机构养老,可以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状况,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的结合是今后社会化养老的必然结果。
机构养老在专业化程度方面显然优于社区养老及居家养老。可以推测,机构养老是今后社会化养老的必然结果,是老年晚年理想的生活归宿和临终照护的较好选择。老人住进养老机构,不仅可以让子女腾出更多的时间投入工作,还能和更多的老人一起交流、接触,淡化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而带来的不悦。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机构养老是未来社会化养老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安洋.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P11.
[2]何俐.郑州市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1(06).
[3]陈芳.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与出路 [J].人口与发展,2014(01).
[4]邓颖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01).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4年度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规划课题 “基于老年生活质量的养老模式选择研究——以绍兴市三种典型养老模式为例”(ZMZC20141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李茂松(1979- ),女,汉族,安徽六安人,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