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应恰当运用评价这一杠杆,才能更好地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意愿。过去“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应该被摒弃,尤其是在教改逐步深化、职责更为明确之际,构建适合的评价制度,不仅关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关乎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评价结果;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4-0027-04
【作者简介】鲁云珍,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江苏东海,222300)工会副主席,高级教师。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基石,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教师队伍存在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为尽快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须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入手,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有多种,而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考核与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明确规定:学校要对教师进行考核。国家教育部也十分重视对教师的考核。因此,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实行学校、学生、教师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办法,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成了众多学校或地区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
教师评价是指在一定价值观和教育目的的指引下,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系统搜集评价信息,对教师的教育活动进行现实的和潜在的价值判断,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并促进教师和学生持续发展的过程。[1]那么,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教师评价的“应然”功能是:通过细分学科领域,德能绩并举的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教师履行职责的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做到奖罚分明,优者奖、劣者罚,奖有因、罚有据,从而引领教师工作和专业的发展方向。此外,还须加强学校的领导和组织工作,制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总结并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加速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近年来,笔者通过观察、阅读和思考,对教师评价系统的构建有以下几点认识。
二、新时期教师评价的要求
(一)确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唯分数论的学校里,有的学生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异,但其只关注成绩和分数,轮流值日的时候常常迟到、缺席,甚至让其他同学替他劳动,助人为乐就更无从谈起。有的学校规定,如果教师所教班级平均分与平行班平均分的差距在5分以上时,则属于“教学事故”,一年若出现两次及以上的“教学事故”,该教师的年终考核即为不合格。因此,這些学校中大概存在3%至5%的“不合格”教师。在此规定之下,各个班级自行制定班规,到校时间一个比一个早,布置的作业量一个比一个多,学生形容学校为地狱。而有的学校则把参加课题研究、发表论文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标准,导致一部分教师平时应付学生、应付课堂,把主要精力用在编资料、搞课题、发论文方面。评价标准是什么就会拥有什么,确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发挥评价良好导向的前提。
由于教师的劳动是复杂劳动,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复杂多变的,因此,需要评价的内容也是广泛而复杂的。例如,我们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以全面、客观和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从宏观上确定评价内容:
(1)教师素质状况。如教师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理论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素质是教师职业必须具备的,是教师提高工作质量的基础。(2)教师能力状况。如教育工作能力、教学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指导学生文体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更新知识自我提高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能力是教师工作的前提,是提高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3)教师履行职责情况。承担工作任务的情况,这是教师统筹各种能力,提高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4)教师工作结果。如教育效果、教学成绩、教研科研成果、指导学生课外学科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指导青年教师的成果等。这是教师工作质量的表现形式,是教师素质、能力、履行职责的综合表现。
(二)发展地考量教师绩效
教师的劳动既有广泛的传承性又有极大创造性,既要掌握教育理论遵循教学原则,又要深入研究学情因材施教;既要张扬自身个性创新创优,又要与团队密切协作群策群力;既要保障学生当下生活的幸福愉快,又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担当。鉴于此,必须发展地考量教师的绩效。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评价已逐步由结果性评价走向发展性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遵循这样一些评价原则:
1.求实求准原则。
学校教育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每位教师的劳动都是多种素质和能力的集合体,无论缺少哪一方面,都影响教师的合格程度。因此,必须制定周翔而严密的评价标准,实事求是地评价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力求真实准确地呈现教师的整体面貌。针对不同学科与职务岗位,分门别类地制定评价标准,让教师感觉标准是切合实际的。由于教师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而不仅要公开标准,评价结果也要告知教师,以增加可信度和透明度。
2.生态生长原则。
任何一种静态都是暂时的、有条件的、过度的、相对的。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在这种过程中更应强调专业发展的连续性和动态性。随着时间、环境、学情的变化,教师的素质和绩效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和发展,所以对教师的评价要与时俱进,排除旧有观念的干扰。当然,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在一段时间内宜保持相对稳定,便于教师按照确定的方向去努力。
3.重绩重效原则。
评价教师一般要评价他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劳动态度和贡献大小,而这些都是教师的业绩。所以评价教师离不开“实绩”原则,一个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归根结底要看他在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的实际效果,这些是其德能勤绩的综合反映。重视对实际成绩的考评,目的是讲求效率,倡导公平竞争。 4.统整统合原则。
全面、综合地评价教师,无疑是科学评价的原则。既要评价其基本素质,也要考察其工作过程的质量,还要考核其工作效果。在制定标准时既要注重全面系统,还要努力做到上下结合,尽可能使不同的部门和人员广泛参与,以避免评价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此外,既要评价像考试成绩这样便于量化的“硬”条件,也要评价师德、素质这样不易量化的“软”条件。
有的学校用四个“切忌”来规范发展性评价,简单明了,便于操作:一是考核赋分宜粗不宜细,切忌斤斤计较;二是考核要考虑不同职务级别、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特点,切忌“一刀切”;三是要以动态发展的观点去评价教师,切忌“一成不变”,防止出现“固定期望效应”;四是评价标准要公正公平,切忌亲疏有别、民意不服。[2]
(三)慎重地制定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细目化,是评价目标的体现。要想对教师的评价客观、公正、准确,则评价标准必须内涵明确、外延清晰、正向激励。2015年9月17日的《中国教育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别让考核“偷”走了教师的激情》的文章[3],文章介绍了一些学校制定的评价指标在权重上偏向校领导,并且有把校领导的工作量重复计算的现象,评价的结果让教师产生不满情绪,教师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给学校的发展造成损失。可见评价指标的制定必须慎重。我校依据学校发展愿景,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对绩效评价评估标准反复修改与调整,最后出台了适切教师发展的年度绩效评价量化表,大致内容如下:
讲职业道德(7个子项目,共20分),守执业纪律(4个子项目,共15分),精职业技能(11个子项目,共35分),看职业实绩(4个子项目,共30分)。以精职业技能为例,11个项目分别为:有终生学习意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3分);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2分);积极执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分);熟悉教材和课程标准,并能寓德育于学科教学(3分);师生关系民主,教学秩序良好(3分);善于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3分);因材施教,学困生转化效果明显(4分);培优措施有效并持之以恒(3分);积极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教学效率高(3分);班主任所管理的班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强,活动丰富多彩(5分);有教研能力,能指导青年教师和有特长的学生(4分)。
在所有的评价项目中,如教师在某项工作中贡献突出,可以多加分,总分可以超过100分。此外,对于教师的事业心、教育理念、动态的专业知识等素质指标,合作精神、反思改进、对学生人格的影响等等难以进行量化的职责指标,可以组织专业评价人员对教师进行观察、面谈,结合同行、学生、家长的感受做出描述性的定性评价,使隐性工作“显性化”,使“无名英雄”尽量得到合理的评价,从而实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
从我们的评价指标可以看出,它是向教育教学一线的学科骨干教师和班主任倾斜的。为了达标,更多年轻教师纷纷报考在职研究生,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原本很多人敬而远之的班主任工作也变得抢手,在我们学校还实行班主任聘任任课教师组建班级组制度,团结协作精神得到强化。如此一来,教研风气更加浓厚,关爱学生的师德得以弘扬,“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也得到了落实。
三、评价主体的确定与评价结果的合理使用
(一)广泛地引入评价主体
我国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评价主体多元化已经成为当前教师评价改革的发展趋势。
教师自评主要用在教师对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分析上,以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但不宜用在终结性评价上。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明白自评的意义,熟悉自评标准和程序,放下思想负担,不断完善自我。同行评价作为促进教师发展的外部动力,可以帮助教师反思并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以此作为了解教师发展的常态手段,但不宜作为奖惩的依据。奖惩教师时,最好由教研组成员和学科管理者组成一个专业小组进行评价,并参考领导评价作为奖惩依据。
学生评价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可以作为教师终结性评价的参照系。发展性教师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立场。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会、团委等组织,以评课、问卷、采访等多种形式,对教师组织的教育教学、社团活动等进行评价。评价指标要符合学生认识问题的特点,对于学生难以做出判断的问题,可用效应替代。同时应对评价技术做必要的辅导,如为避免个别学生评价时带有感情因素,可以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等。
家长在学校办学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他们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参与者、合作者、评价者,是学校声誉的传播者、学校发展的贡献者。可让家长利用网络参与对教师的评价。学校的校级、班级家长委员会要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充分利用家长智慧,让教师、学生、家长和社會的脉搏一起跳动。以我们东海高级中学的年度评价指标的权重为例,自评占总分的20%,教代会评价占35%,考核小组(各部门领导组成)评价占30%,学生及家长评价占15%。预计学术委员会将在教师评价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审慎地对待评价结果
在得出考核结果后,学校首先要解析评价结果。考评组应分析教师工作的优劣因素,其中哪些属于教师个人因素,哪些属于学校管理因素。学校通过分析,帮助教师找到问题的症结,制定策略,明确未来努力方向。同时学校应该反思在管理中的漏洞和缺失,以提高管理水平。
其次是及时反馈信息。学校可以针对评价结果,对教师采用个别面谈、书面意见等反馈方法,向教师指出教学中的优缺点,在教学、个人发展方面为教师提供帮助。最重要的还是取得被评价教师的认可,认可才是最真实的评价。发挥评价人员的服务功能,也是学校管理者向教师表达期望的最好时机,应该让教师相信,学校评价教师不是为了控制教师,而是为了成就教师。在学校管理者的帮助下,教师的工作一定会更出色。不是因为成长了才去承担,而是因为承担了才会成长。教师的成长也是如此,学校根据评价结果发现教师特长和发展趋势,从而提供合适的发展平台,让评价结果得到充分使用。
(三)用评价促进集体和个人的发展
学校领导应该具备一双慧眼,及时发现不同教师的不同优势,及时做出不同的评价和不同的重用。重用不等于提拔当干部,而是让有特长的教师去承担相应的工作。上海市奉贤区实验小学发现一位教师在泥塑上颇有造诣,就让他开发“让泥巴活起来”的课程,并担任《精彩的泥巴》校本教材主编,成就了该校的一门特色校本课程,也让这位教师的专业得到了发展。该校通过校内外各种平台,让有不同教学特长的教师承担各种类型的展示课、亮相课、研讨课,从而焕发他们教学上的活力。又如针对教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学校让其担任学校教科研课题的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课题的起草、认证、申报、实践、总结等工作。[4]科学评估能够显人才、促人才、育人才。
最后,让考评结果与薪酬挂钩,其鞭策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在以结果为导向,注重业绩的基础上,完善按劳分配、按岗取酬、绩优酬高、薪随岗变的薪酬分配机制,通过结果评价鞭策那些“穿着闪亮鞋子,却怎么也走不快”的人。以评促反思,以评促发展,最终转化成生产力,将实效作用在学生素养发展上。理想的效果是,每一位教师都在职业责任和教育理想的驱动下,努力投入事业,努力成为一个不断获得知识与社会经验的人,努力成为一个富有创造精神的人,努力成为一个随时从经验和教训中学习的人,努力成为一个从人品到专业都受到尊敬的人。■
【参考文献】
[1][2]季洪旭.在融合中完善学校教师评价制度[J].上海教育,2015(Z1):66-67.
[3]邹世平.别让考核“偷”走了教师的激情[N].中国教育报,2015-09-17(8).
[4]金哲民.教师评价重在美人之美[J].上海教育,2015(4):73.
(本文获2016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二等奖,有删改)
【关键词】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评价结果;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4-0027-04
【作者简介】鲁云珍,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江苏东海,222300)工会副主席,高级教师。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基石,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教师队伍存在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为尽快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须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入手,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有多种,而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考核与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明确规定:学校要对教师进行考核。国家教育部也十分重视对教师的考核。因此,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实行学校、学生、教师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办法,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成了众多学校或地区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
教师评价是指在一定价值观和教育目的的指引下,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系统搜集评价信息,对教师的教育活动进行现实的和潜在的价值判断,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并促进教师和学生持续发展的过程。[1]那么,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教师评价的“应然”功能是:通过细分学科领域,德能绩并举的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教师履行职责的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做到奖罚分明,优者奖、劣者罚,奖有因、罚有据,从而引领教师工作和专业的发展方向。此外,还须加强学校的领导和组织工作,制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总结并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加速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近年来,笔者通过观察、阅读和思考,对教师评价系统的构建有以下几点认识。
二、新时期教师评价的要求
(一)确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唯分数论的学校里,有的学生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异,但其只关注成绩和分数,轮流值日的时候常常迟到、缺席,甚至让其他同学替他劳动,助人为乐就更无从谈起。有的学校规定,如果教师所教班级平均分与平行班平均分的差距在5分以上时,则属于“教学事故”,一年若出现两次及以上的“教学事故”,该教师的年终考核即为不合格。因此,這些学校中大概存在3%至5%的“不合格”教师。在此规定之下,各个班级自行制定班规,到校时间一个比一个早,布置的作业量一个比一个多,学生形容学校为地狱。而有的学校则把参加课题研究、发表论文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标准,导致一部分教师平时应付学生、应付课堂,把主要精力用在编资料、搞课题、发论文方面。评价标准是什么就会拥有什么,确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发挥评价良好导向的前提。
由于教师的劳动是复杂劳动,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复杂多变的,因此,需要评价的内容也是广泛而复杂的。例如,我们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以全面、客观和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从宏观上确定评价内容:
(1)教师素质状况。如教师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理论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素质是教师职业必须具备的,是教师提高工作质量的基础。(2)教师能力状况。如教育工作能力、教学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指导学生文体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更新知识自我提高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能力是教师工作的前提,是提高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3)教师履行职责情况。承担工作任务的情况,这是教师统筹各种能力,提高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4)教师工作结果。如教育效果、教学成绩、教研科研成果、指导学生课外学科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指导青年教师的成果等。这是教师工作质量的表现形式,是教师素质、能力、履行职责的综合表现。
(二)发展地考量教师绩效
教师的劳动既有广泛的传承性又有极大创造性,既要掌握教育理论遵循教学原则,又要深入研究学情因材施教;既要张扬自身个性创新创优,又要与团队密切协作群策群力;既要保障学生当下生活的幸福愉快,又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担当。鉴于此,必须发展地考量教师的绩效。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评价已逐步由结果性评价走向发展性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遵循这样一些评价原则:
1.求实求准原则。
学校教育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每位教师的劳动都是多种素质和能力的集合体,无论缺少哪一方面,都影响教师的合格程度。因此,必须制定周翔而严密的评价标准,实事求是地评价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力求真实准确地呈现教师的整体面貌。针对不同学科与职务岗位,分门别类地制定评价标准,让教师感觉标准是切合实际的。由于教师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而不仅要公开标准,评价结果也要告知教师,以增加可信度和透明度。
2.生态生长原则。
任何一种静态都是暂时的、有条件的、过度的、相对的。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在这种过程中更应强调专业发展的连续性和动态性。随着时间、环境、学情的变化,教师的素质和绩效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和发展,所以对教师的评价要与时俱进,排除旧有观念的干扰。当然,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在一段时间内宜保持相对稳定,便于教师按照确定的方向去努力。
3.重绩重效原则。
评价教师一般要评价他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劳动态度和贡献大小,而这些都是教师的业绩。所以评价教师离不开“实绩”原则,一个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归根结底要看他在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的实际效果,这些是其德能勤绩的综合反映。重视对实际成绩的考评,目的是讲求效率,倡导公平竞争。 4.统整统合原则。
全面、综合地评价教师,无疑是科学评价的原则。既要评价其基本素质,也要考察其工作过程的质量,还要考核其工作效果。在制定标准时既要注重全面系统,还要努力做到上下结合,尽可能使不同的部门和人员广泛参与,以避免评价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此外,既要评价像考试成绩这样便于量化的“硬”条件,也要评价师德、素质这样不易量化的“软”条件。
有的学校用四个“切忌”来规范发展性评价,简单明了,便于操作:一是考核赋分宜粗不宜细,切忌斤斤计较;二是考核要考虑不同职务级别、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特点,切忌“一刀切”;三是要以动态发展的观点去评价教师,切忌“一成不变”,防止出现“固定期望效应”;四是评价标准要公正公平,切忌亲疏有别、民意不服。[2]
(三)慎重地制定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细目化,是评价目标的体现。要想对教师的评价客观、公正、准确,则评价标准必须内涵明确、外延清晰、正向激励。2015年9月17日的《中国教育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别让考核“偷”走了教师的激情》的文章[3],文章介绍了一些学校制定的评价指标在权重上偏向校领导,并且有把校领导的工作量重复计算的现象,评价的结果让教师产生不满情绪,教师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给学校的发展造成损失。可见评价指标的制定必须慎重。我校依据学校发展愿景,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对绩效评价评估标准反复修改与调整,最后出台了适切教师发展的年度绩效评价量化表,大致内容如下:
讲职业道德(7个子项目,共20分),守执业纪律(4个子项目,共15分),精职业技能(11个子项目,共35分),看职业实绩(4个子项目,共30分)。以精职业技能为例,11个项目分别为:有终生学习意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3分);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2分);积极执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分);熟悉教材和课程标准,并能寓德育于学科教学(3分);师生关系民主,教学秩序良好(3分);善于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3分);因材施教,学困生转化效果明显(4分);培优措施有效并持之以恒(3分);积极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教学效率高(3分);班主任所管理的班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强,活动丰富多彩(5分);有教研能力,能指导青年教师和有特长的学生(4分)。
在所有的评价项目中,如教师在某项工作中贡献突出,可以多加分,总分可以超过100分。此外,对于教师的事业心、教育理念、动态的专业知识等素质指标,合作精神、反思改进、对学生人格的影响等等难以进行量化的职责指标,可以组织专业评价人员对教师进行观察、面谈,结合同行、学生、家长的感受做出描述性的定性评价,使隐性工作“显性化”,使“无名英雄”尽量得到合理的评价,从而实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
从我们的评价指标可以看出,它是向教育教学一线的学科骨干教师和班主任倾斜的。为了达标,更多年轻教师纷纷报考在职研究生,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原本很多人敬而远之的班主任工作也变得抢手,在我们学校还实行班主任聘任任课教师组建班级组制度,团结协作精神得到强化。如此一来,教研风气更加浓厚,关爱学生的师德得以弘扬,“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也得到了落实。
三、评价主体的确定与评价结果的合理使用
(一)广泛地引入评价主体
我国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评价主体多元化已经成为当前教师评价改革的发展趋势。
教师自评主要用在教师对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分析上,以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但不宜用在终结性评价上。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明白自评的意义,熟悉自评标准和程序,放下思想负担,不断完善自我。同行评价作为促进教师发展的外部动力,可以帮助教师反思并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以此作为了解教师发展的常态手段,但不宜作为奖惩的依据。奖惩教师时,最好由教研组成员和学科管理者组成一个专业小组进行评价,并参考领导评价作为奖惩依据。
学生评价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可以作为教师终结性评价的参照系。发展性教师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立场。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会、团委等组织,以评课、问卷、采访等多种形式,对教师组织的教育教学、社团活动等进行评价。评价指标要符合学生认识问题的特点,对于学生难以做出判断的问题,可用效应替代。同时应对评价技术做必要的辅导,如为避免个别学生评价时带有感情因素,可以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等。
家长在学校办学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他们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参与者、合作者、评价者,是学校声誉的传播者、学校发展的贡献者。可让家长利用网络参与对教师的评价。学校的校级、班级家长委员会要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充分利用家长智慧,让教师、学生、家长和社會的脉搏一起跳动。以我们东海高级中学的年度评价指标的权重为例,自评占总分的20%,教代会评价占35%,考核小组(各部门领导组成)评价占30%,学生及家长评价占15%。预计学术委员会将在教师评价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审慎地对待评价结果
在得出考核结果后,学校首先要解析评价结果。考评组应分析教师工作的优劣因素,其中哪些属于教师个人因素,哪些属于学校管理因素。学校通过分析,帮助教师找到问题的症结,制定策略,明确未来努力方向。同时学校应该反思在管理中的漏洞和缺失,以提高管理水平。
其次是及时反馈信息。学校可以针对评价结果,对教师采用个别面谈、书面意见等反馈方法,向教师指出教学中的优缺点,在教学、个人发展方面为教师提供帮助。最重要的还是取得被评价教师的认可,认可才是最真实的评价。发挥评价人员的服务功能,也是学校管理者向教师表达期望的最好时机,应该让教师相信,学校评价教师不是为了控制教师,而是为了成就教师。在学校管理者的帮助下,教师的工作一定会更出色。不是因为成长了才去承担,而是因为承担了才会成长。教师的成长也是如此,学校根据评价结果发现教师特长和发展趋势,从而提供合适的发展平台,让评价结果得到充分使用。
(三)用评价促进集体和个人的发展
学校领导应该具备一双慧眼,及时发现不同教师的不同优势,及时做出不同的评价和不同的重用。重用不等于提拔当干部,而是让有特长的教师去承担相应的工作。上海市奉贤区实验小学发现一位教师在泥塑上颇有造诣,就让他开发“让泥巴活起来”的课程,并担任《精彩的泥巴》校本教材主编,成就了该校的一门特色校本课程,也让这位教师的专业得到了发展。该校通过校内外各种平台,让有不同教学特长的教师承担各种类型的展示课、亮相课、研讨课,从而焕发他们教学上的活力。又如针对教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学校让其担任学校教科研课题的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课题的起草、认证、申报、实践、总结等工作。[4]科学评估能够显人才、促人才、育人才。
最后,让考评结果与薪酬挂钩,其鞭策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在以结果为导向,注重业绩的基础上,完善按劳分配、按岗取酬、绩优酬高、薪随岗变的薪酬分配机制,通过结果评价鞭策那些“穿着闪亮鞋子,却怎么也走不快”的人。以评促反思,以评促发展,最终转化成生产力,将实效作用在学生素养发展上。理想的效果是,每一位教师都在职业责任和教育理想的驱动下,努力投入事业,努力成为一个不断获得知识与社会经验的人,努力成为一个富有创造精神的人,努力成为一个随时从经验和教训中学习的人,努力成为一个从人品到专业都受到尊敬的人。■
【参考文献】
[1][2]季洪旭.在融合中完善学校教师评价制度[J].上海教育,2015(Z1):66-67.
[3]邹世平.别让考核“偷”走了教师的激情[N].中国教育报,2015-09-17(8).
[4]金哲民.教师评价重在美人之美[J].上海教育,2015(4):73.
(本文获2016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二等奖,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