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生育后做出离开职场、回归家庭选择的女性群体正日益庞大。更是有“高学历、高素质、高收入”的“三高”女性主动回归到了家庭当中。当以往职场上的“半边天”开始全程陪伴孩子成长时,有人说这是重视家庭教育、社会进步和富足生活的体现,也有人遗憾这属于社会资源浪费。她们究竟有着怎样的喜怒哀乐?社会是否能在工作环境、市场服务、社区建设等方面充分保障女性做出“全职妈妈”的自由选择?为了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记者日前走近了这个群体。
“社会人”到“家庭人”的转变
在英、美和日本等国,全职妈妈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职业,许多女性都把接受高等教育当作成为出色全职妈妈的必要条件。近年来,中国全职妈妈比例也在不断攀升,女性似乎更愿意回归到家庭中,而不是在职场打拼。
以去年广东省妇联儿童部发布的报告显示为例,广东省有34.5%母亲选择全职照顾孩子,其中高学历女性的比例正逐年上升。而网络一项关于“全职妈妈”的调查显示,全职妈妈每年按30%的上升比例增加,90.28%的全职妈妈拥有大学以上学历。其中,9.03%有硕士以上学历,9.72%为海归。
“我有学历也有能力,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在家带孩子。”刘妍随丈夫到北京工作后,女儿的降生令她措手不及。“我没有选择。两家的父母都在遥远的家乡,各自有自己的工作,丈夫工作繁忙,我只能全力在家照顾家庭和孩子。”刘妍说。调查显示,大城市中,像这样的“全职妈妈”越来越多。
“全职妈妈”回归家庭,看似是当代女性的一种自由选择,而背后却是深深的隐忧。大部分调查者表示她们最大的顾虑就是与社会脱节。在中国开展的调查中,仅有5.59%的人愿意生了宝宝后继续担当“全职妈妈”,近7成需要看实际情况而定。“很多像我一样的妈妈都有这样的担忧。宝宝长大了可以上学了,我们却找不到工作了,怎么办?我们要承担家务,还要承担被社会或者另一半抛弃的风险。”王思遥说。另一位“全职妈妈”刘妍则曾努力寻找过兼职,但始终都没有找到。“我很怕别人的议论,特别是参加丈夫一些聚会的时候,我和其他妈妈们只能谈论孩子,她们谈单位的事情我只能听着,有点尴尬也有点失落。”她说。
此外,对于社会缺乏认同感的问题,作为心理专家的朱玛亦有着自己的思考,“全职妈妈不受认同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家庭。有的职业女性角色转换很顺利,得到了家人的理解。但有的家庭认为全职妈妈扮演着‘保姆’的角色,没有收入,对她们尊重不够,继而影响到孩子对母亲的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社会普遍对职业女性、尤其是成功的事业女性更加尊重,这是现代社会价值观的一个取向,也给全职妈妈带来更多的压力”
为何“三高”女性选择家庭
为何这些“三高”女性愿意放弃职场,选择回归家庭呢?记者在走访一些全职妈妈后发现,这部分人群一个普遍的特征是,她们中的大多数属于中上阶层收入家庭,也就是经济收入不会成为她们家庭的负担。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中,不少家庭的月收入超过万元,因此一些女性愿意并且有条件回归家庭。记者在调查时也发现,六成接受调查者的家庭,丈夫月薪过万元。经济收入似乎成为了“全职妈妈”的一项“成本”。做“全职妈妈”已13年的胡微(化名)告诉记者:“现在的家庭,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只要经济收入等条件允许,母亲‘全职’的几率就高”。
但这还不是全部的原因,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当下社会中的全职太太已经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而是逐渐走向平民化。在采访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时,有不少妈妈认为,孩子请保姆的花费一般在每月3000-5000元人民币左右,这基本上是自己所挣得工资。与其在职场打拼,不如省下这笔钱自己带孩子。这样不但经济上能够持平,还可以给孩子完全的照顾和教育。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虽然由双职工家庭变成了单薪家庭,收入减少了一部分,但是男方反而可以把精力更多地投放到工作上去,获得更高薪金。此外,女方的回归也省下了保姆费用、家教费用,同时还能节省家用支出,实在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不管收入状况如何,全职妈妈们都表示选择家庭能够给孩子以更好的照顾和教育。在她们看来,老人容易溺爱孙子孙女,保姆则更缺乏正确的养育观念。其实,孩子依赖母亲是天性。所以,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和母亲尽量多在一起。顺应孩子和母亲之间的亲密之情,可以促进孩子和家长的亲情互动。奇奇的妈妈是某外资企业的出纳,她告诉记者,自己月工资4000元,每天上下班至少需要两个小时。回家后的她已疲劳不堪,往往无心陪伴孩子。同时,因为担心老人照顾孩子太吃力,自己不得不每月花2000元请钟点工带孩子。而孩子参加各种早教班一个月的开销也至少1000元,这使她的工资在支付这些费用后所剩无几。再三权衡后,最近她干脆辞去工作在家带孩子。这样不仅省去了保姆费,还节约了早教开支。
以家庭为职业的“全职妈妈”并非社会资源的浪费
随着“三高”女性转换为全职妈妈的人数越来越多,社会上对此现象的热议此起彼伏。很多人认为这些知识阶层的女性完全放弃事业、选择家庭,就意味着放弃了个人社会价值,是社会资源极大的浪费。对于此种说法,那些放弃高薪工作、选择回家做家庭主妇的女性认为自己是出于对生命意义的重新思考或女性价值的重新认识。
全职妈妈王言说:“我觉得是否是个人价值的浪费取决于你的衡量标准。如果你以金钱来衡量,那的确在家照顾孩子不如工作赚钱,个人价值当然在工作中体现地更多。可如果以幸福指数来衡量,那也要因人而异,如果你从家庭中得到的幸福感大于职场,那就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个人价值。”另外,一些妈妈也表示,教育本身就是一项比工作更难的职业,成就感也最大。妈妈们选择用自己的知识来教育孩子,既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长,也能为孩子未来的教育打下基础。
苏芮珠,39岁,曾是一所大学的老师,她告诉记者:“想当初扔下工作当了‘全职太太’,许多人都为我回归家庭感到惋惜。事实上,早在辞职之初我就做好了打算。从‘社会人’变成‘家庭人’,从服务于社会到服务于家人,只是角色发生了变化。我并不觉得是遗憾和浪费自己的能力,如此一来反而能让我把孩子教育得更好。”家庭就是全职妈妈的第二职场,已经成为大多数被采访者的共识。她们普遍认为高学历和较高的文化层次对孩子的教育是有利条件。心理专家王薇华说,从心理学上来讲,要的是“在其位谋其职”,在照顾孩子时就全心全意地把孩子照顾好,要重返社会,就想到如何做好工作,患得患失反而都做不好。 “全职妈妈不是不赚钱养家,而是家庭分工不同,培养孩子也是一项事业。”王薇华说,如果决定当全职妈妈,要和丈夫商量好这其中的意义,丈夫在其中也要尽到培养孩子的责任,要让他有参与感。不要将自己等同于保姆,让丈夫认为只需给生活费,而不用尽照顾孩子的责任。
当然,各国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在国外,housewife是工作状况的一个官方选择,没人会大惊小怪或歧视。美国大约有80%以上的女性在生孩子之后会选择回家带孩子,因为孩子在三岁之前的培养,几乎奠定了他一生的品性。一个有妈妈全身心照顾的孩子,自然生理、心理全面健康成长的可能性就会大些。当然这也和健全的法制和福利、包括日后的再就业环境不无关系。但不论怎样,女性当全职妈妈需要更大勇气,因为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舒舒服服地“休息”,而意味着身在家、心也要和社会紧密联系。其实,这并不比在职场轻松多少。在英国,很多高学历的全职妈妈选择到慈善机构去服务,用她们的所学为社会服务,时间灵活,既可以照顾到家庭,又可以实现自我和社会价值。
在价值与家庭之间寻求平衡
其实,“全职妈妈”的出现及悄然增多并非偶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是现代家庭生活方式及育儿模式的新变化,是社会分工在现代家庭生活中的缩影,它体现了家庭生活方式否定之否定的嬗变轨迹:即从传统社会的“男主外、女主内”→现代社会男女平等权基础上的“双职工”→当代社会的新型“男主外、女主内”。说到底,它是家庭生活方式在“传统”与“现代”夹缝中的一种自发选择,是女性面对现实生活状况的一种自觉或无奈的“回归”。
对于“全职妈妈”遇到的诸多问题,心理学家建议,全职妈妈虽然全身心回归家庭,但是也不要失去自我。“全职妈妈的工作和生活也应该是平衡的。家庭工作之余,也要抽出时间在健康、修养、仪态等方面有自我追求,不要把自己剥离到社会之外。心理成长是一个人毕生的过程,做‘母亲’和‘妻子’并不是全职妈妈生活的全部。”毕竟任何一个社会主体,在其现实的价值构成上通常都是多元性的统一,即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职业价值与家庭价值、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等的相互统一。尽管“全职妈妈”凭借自身努力,亦可在诸种价值中游刃有余,但毕竟精力有限,难度较大。在一定时期里,特别是在孩子的婴幼儿阶段,作为重头戏的母亲角色的扮演,自然会影响到其他价值的发挥。这一客观存在的矛盾现象,要求那些选择做 “全职妈妈”的女性,从一开始就得做好充分的角色价值权衡,并需有相当良好的心理准备。
除此之外,国家应承认家务劳动的价值,使全职母亲们能够享受到社会福利。同时,各类社会组织要努力造就“家庭友好型”的环境,即将家庭纳入到组织制度的建设中,如加强“哺乳室”建设等;也希望能落实父亲产假制度。
在采访临近尾声时,全职妈妈晓雪告诉记者,她曾在微博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说出了她的心声,她希望能与所有的全职妈妈们分享:“暂时放弃工作并不意味着放弃自我,一个人良好的自我认知来源于对自己生活和情绪的掌控。只要有正确诠释人生、感知幸福的能力,全职陪孩子的时光,也会成为你自己的时光。他年回首,这或许是你人生中最幸福的一程。”
“社会人”到“家庭人”的转变
在英、美和日本等国,全职妈妈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职业,许多女性都把接受高等教育当作成为出色全职妈妈的必要条件。近年来,中国全职妈妈比例也在不断攀升,女性似乎更愿意回归到家庭中,而不是在职场打拼。
以去年广东省妇联儿童部发布的报告显示为例,广东省有34.5%母亲选择全职照顾孩子,其中高学历女性的比例正逐年上升。而网络一项关于“全职妈妈”的调查显示,全职妈妈每年按30%的上升比例增加,90.28%的全职妈妈拥有大学以上学历。其中,9.03%有硕士以上学历,9.72%为海归。
“我有学历也有能力,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在家带孩子。”刘妍随丈夫到北京工作后,女儿的降生令她措手不及。“我没有选择。两家的父母都在遥远的家乡,各自有自己的工作,丈夫工作繁忙,我只能全力在家照顾家庭和孩子。”刘妍说。调查显示,大城市中,像这样的“全职妈妈”越来越多。
“全职妈妈”回归家庭,看似是当代女性的一种自由选择,而背后却是深深的隐忧。大部分调查者表示她们最大的顾虑就是与社会脱节。在中国开展的调查中,仅有5.59%的人愿意生了宝宝后继续担当“全职妈妈”,近7成需要看实际情况而定。“很多像我一样的妈妈都有这样的担忧。宝宝长大了可以上学了,我们却找不到工作了,怎么办?我们要承担家务,还要承担被社会或者另一半抛弃的风险。”王思遥说。另一位“全职妈妈”刘妍则曾努力寻找过兼职,但始终都没有找到。“我很怕别人的议论,特别是参加丈夫一些聚会的时候,我和其他妈妈们只能谈论孩子,她们谈单位的事情我只能听着,有点尴尬也有点失落。”她说。
此外,对于社会缺乏认同感的问题,作为心理专家的朱玛亦有着自己的思考,“全职妈妈不受认同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家庭。有的职业女性角色转换很顺利,得到了家人的理解。但有的家庭认为全职妈妈扮演着‘保姆’的角色,没有收入,对她们尊重不够,继而影响到孩子对母亲的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社会普遍对职业女性、尤其是成功的事业女性更加尊重,这是现代社会价值观的一个取向,也给全职妈妈带来更多的压力”
为何“三高”女性选择家庭
为何这些“三高”女性愿意放弃职场,选择回归家庭呢?记者在走访一些全职妈妈后发现,这部分人群一个普遍的特征是,她们中的大多数属于中上阶层收入家庭,也就是经济收入不会成为她们家庭的负担。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中,不少家庭的月收入超过万元,因此一些女性愿意并且有条件回归家庭。记者在调查时也发现,六成接受调查者的家庭,丈夫月薪过万元。经济收入似乎成为了“全职妈妈”的一项“成本”。做“全职妈妈”已13年的胡微(化名)告诉记者:“现在的家庭,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只要经济收入等条件允许,母亲‘全职’的几率就高”。
但这还不是全部的原因,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当下社会中的全职太太已经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而是逐渐走向平民化。在采访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时,有不少妈妈认为,孩子请保姆的花费一般在每月3000-5000元人民币左右,这基本上是自己所挣得工资。与其在职场打拼,不如省下这笔钱自己带孩子。这样不但经济上能够持平,还可以给孩子完全的照顾和教育。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虽然由双职工家庭变成了单薪家庭,收入减少了一部分,但是男方反而可以把精力更多地投放到工作上去,获得更高薪金。此外,女方的回归也省下了保姆费用、家教费用,同时还能节省家用支出,实在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不管收入状况如何,全职妈妈们都表示选择家庭能够给孩子以更好的照顾和教育。在她们看来,老人容易溺爱孙子孙女,保姆则更缺乏正确的养育观念。其实,孩子依赖母亲是天性。所以,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和母亲尽量多在一起。顺应孩子和母亲之间的亲密之情,可以促进孩子和家长的亲情互动。奇奇的妈妈是某外资企业的出纳,她告诉记者,自己月工资4000元,每天上下班至少需要两个小时。回家后的她已疲劳不堪,往往无心陪伴孩子。同时,因为担心老人照顾孩子太吃力,自己不得不每月花2000元请钟点工带孩子。而孩子参加各种早教班一个月的开销也至少1000元,这使她的工资在支付这些费用后所剩无几。再三权衡后,最近她干脆辞去工作在家带孩子。这样不仅省去了保姆费,还节约了早教开支。
以家庭为职业的“全职妈妈”并非社会资源的浪费
随着“三高”女性转换为全职妈妈的人数越来越多,社会上对此现象的热议此起彼伏。很多人认为这些知识阶层的女性完全放弃事业、选择家庭,就意味着放弃了个人社会价值,是社会资源极大的浪费。对于此种说法,那些放弃高薪工作、选择回家做家庭主妇的女性认为自己是出于对生命意义的重新思考或女性价值的重新认识。
全职妈妈王言说:“我觉得是否是个人价值的浪费取决于你的衡量标准。如果你以金钱来衡量,那的确在家照顾孩子不如工作赚钱,个人价值当然在工作中体现地更多。可如果以幸福指数来衡量,那也要因人而异,如果你从家庭中得到的幸福感大于职场,那就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个人价值。”另外,一些妈妈也表示,教育本身就是一项比工作更难的职业,成就感也最大。妈妈们选择用自己的知识来教育孩子,既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长,也能为孩子未来的教育打下基础。
苏芮珠,39岁,曾是一所大学的老师,她告诉记者:“想当初扔下工作当了‘全职太太’,许多人都为我回归家庭感到惋惜。事实上,早在辞职之初我就做好了打算。从‘社会人’变成‘家庭人’,从服务于社会到服务于家人,只是角色发生了变化。我并不觉得是遗憾和浪费自己的能力,如此一来反而能让我把孩子教育得更好。”家庭就是全职妈妈的第二职场,已经成为大多数被采访者的共识。她们普遍认为高学历和较高的文化层次对孩子的教育是有利条件。心理专家王薇华说,从心理学上来讲,要的是“在其位谋其职”,在照顾孩子时就全心全意地把孩子照顾好,要重返社会,就想到如何做好工作,患得患失反而都做不好。 “全职妈妈不是不赚钱养家,而是家庭分工不同,培养孩子也是一项事业。”王薇华说,如果决定当全职妈妈,要和丈夫商量好这其中的意义,丈夫在其中也要尽到培养孩子的责任,要让他有参与感。不要将自己等同于保姆,让丈夫认为只需给生活费,而不用尽照顾孩子的责任。
当然,各国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在国外,housewife是工作状况的一个官方选择,没人会大惊小怪或歧视。美国大约有80%以上的女性在生孩子之后会选择回家带孩子,因为孩子在三岁之前的培养,几乎奠定了他一生的品性。一个有妈妈全身心照顾的孩子,自然生理、心理全面健康成长的可能性就会大些。当然这也和健全的法制和福利、包括日后的再就业环境不无关系。但不论怎样,女性当全职妈妈需要更大勇气,因为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舒舒服服地“休息”,而意味着身在家、心也要和社会紧密联系。其实,这并不比在职场轻松多少。在英国,很多高学历的全职妈妈选择到慈善机构去服务,用她们的所学为社会服务,时间灵活,既可以照顾到家庭,又可以实现自我和社会价值。
在价值与家庭之间寻求平衡
其实,“全职妈妈”的出现及悄然增多并非偶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是现代家庭生活方式及育儿模式的新变化,是社会分工在现代家庭生活中的缩影,它体现了家庭生活方式否定之否定的嬗变轨迹:即从传统社会的“男主外、女主内”→现代社会男女平等权基础上的“双职工”→当代社会的新型“男主外、女主内”。说到底,它是家庭生活方式在“传统”与“现代”夹缝中的一种自发选择,是女性面对现实生活状况的一种自觉或无奈的“回归”。
对于“全职妈妈”遇到的诸多问题,心理学家建议,全职妈妈虽然全身心回归家庭,但是也不要失去自我。“全职妈妈的工作和生活也应该是平衡的。家庭工作之余,也要抽出时间在健康、修养、仪态等方面有自我追求,不要把自己剥离到社会之外。心理成长是一个人毕生的过程,做‘母亲’和‘妻子’并不是全职妈妈生活的全部。”毕竟任何一个社会主体,在其现实的价值构成上通常都是多元性的统一,即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职业价值与家庭价值、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等的相互统一。尽管“全职妈妈”凭借自身努力,亦可在诸种价值中游刃有余,但毕竟精力有限,难度较大。在一定时期里,特别是在孩子的婴幼儿阶段,作为重头戏的母亲角色的扮演,自然会影响到其他价值的发挥。这一客观存在的矛盾现象,要求那些选择做 “全职妈妈”的女性,从一开始就得做好充分的角色价值权衡,并需有相当良好的心理准备。
除此之外,国家应承认家务劳动的价值,使全职母亲们能够享受到社会福利。同时,各类社会组织要努力造就“家庭友好型”的环境,即将家庭纳入到组织制度的建设中,如加强“哺乳室”建设等;也希望能落实父亲产假制度。
在采访临近尾声时,全职妈妈晓雪告诉记者,她曾在微博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说出了她的心声,她希望能与所有的全职妈妈们分享:“暂时放弃工作并不意味着放弃自我,一个人良好的自我认知来源于对自己生活和情绪的掌控。只要有正确诠释人生、感知幸福的能力,全职陪孩子的时光,也会成为你自己的时光。他年回首,这或许是你人生中最幸福的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