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曾刊文记录党内称呼的变迁,详细记述了“同志”一词在党内的“不凡地位” , “在党内如果一个人不再被称为同志,那么这将意味着此人被开除出队伍,政治生命宣告完结。因此,党内称呼的变动亦可作为观察政治动向的切口。”
纵观中国官场,官员的称呼一直颇有讲究,“很多新晋公务员常常话一出口就得罪人了,他自己还没明白过来。”有官员对记者如此说道。当然就算你驰骋官场多年,恐怕也不能尽数官场称呼究竟有多少雷区,因此本文兴许能让你茅塞顿开。
千万别直称“某巡视员”
巡视员一般都是厅级干部,算大领导了,但在现实中,却很少有人直接称他们为某某巡视员。
“千万别这样喊,人家不乐意听。更多时候,我们都还是会用他之前的职务来称呼,比如王局、张厅、李主任等。”多名省级机关干部对记者说,“但是正式行文时,要称为巡视员。”
曾有一名媒体人回忆,自己刚入行不久时,跟着老记者去采访某厅的一名副巡视员,很“莽撞”地直接管人家叫“某巡视员”,让本来“和颜悦色”的对方“脸色陡变”。后来报社领导好几年内都拿这事给新记者做反面例子,让自己好不郁闷。
但同为非领导职务,级别为处级的调研员在口头称呼上要随意一些。“徐调、王调可以随便叫,都不会在意的。”西部某市的一名处级干部王正伟说。“当然,并非说所有的调研员或者巡视员都是这样,但我所打过交道的这类领导有数十名,基本符合这样的情况。”“归根到底,还是一部分干部境界和心态的问题,你本来就是这个职务,人家这样称呼你是完全正确的。”王正伟的一名同事表示。
“大市长”和“二市长”
相较上述情况而言,在不少官员看来,对正职和副职称呼,才更是一门“功课”。
曾有记者在东北采访时,听当地官员在餐桌上聊起“大市长”“二市长”来。当时是第一次听到还有这么个称呼,不解。细问才明白:一个城市有一个市长,若干个副市长。向客人介绍时,过去不论正副只说苏市长李市长,客人不甚明白到底是正的还是副的,于是,为了便于区分,说着方便,就把市长叫大市长,把常务副市长叫二市长。依此类推,可以叫出大县长、二县长;大书记、二书记之类。
当地人的解释是,这个叫法透着东北式幽默,这也是一种创造。不过在军队中,对副职的称呼一定要把“副”字带上。把副职当做正职称呼,那是绝对不允许的。比如,张副团长就是张副团长,你就不能叫张团长,团长只有一个。
有时候,也是为了刻意套近乎,甚至可以通过称呼的变化,来探查亲密程度。有官员举例说,“有的场合,在称呼上级领导时只叫名不加姓了,如‘××书记批示了什么,××市长才和我吃过饭’,显得自己和上级领导关系‘不一般’”。
姓氏和职务怎么搭配
2003年,上海特别发过一个红头文件,要求党员干部做到对党内担任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互称同志,党内行文或报送其他书面材料也要照此办理,曾得到媒体一度好评。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谭汝为发表过一篇文章,专门对官场上流行的简称作了分析。一般正职以姓氏加职务称谓的第一个字,偶尔遇到姓氏谐音难题,如“范局”“戴校”“季院”“史科”等,“此时就最好不要用简称了”。
曾有个段子是这样说的。有一次,一个娱乐界的活动在某某乡举行,举办方的工作人员一口一个“李湘马上要到了”,搞得观众翘首以待。当最后是一个汉子昂然出现时,人们才明白,工作人员说的是李乡——李乡长。
此外,还有一种名字加同志的叫法。有人说,如在干部交接大会上,彼此称呼上就常常出现“××同志”,会使语气顿时加重了许多。这种叫法的重心在“同志”上,必定是有什么重大的使命准备托付了,或是有什么问题要提醒了。“如果有一天上级领导突然在你的名字后面加上‘同志’二字,那么,你就要留神了。”
纵观中国官场,官员的称呼一直颇有讲究,“很多新晋公务员常常话一出口就得罪人了,他自己还没明白过来。”有官员对记者如此说道。当然就算你驰骋官场多年,恐怕也不能尽数官场称呼究竟有多少雷区,因此本文兴许能让你茅塞顿开。
千万别直称“某巡视员”
巡视员一般都是厅级干部,算大领导了,但在现实中,却很少有人直接称他们为某某巡视员。
“千万别这样喊,人家不乐意听。更多时候,我们都还是会用他之前的职务来称呼,比如王局、张厅、李主任等。”多名省级机关干部对记者说,“但是正式行文时,要称为巡视员。”
曾有一名媒体人回忆,自己刚入行不久时,跟着老记者去采访某厅的一名副巡视员,很“莽撞”地直接管人家叫“某巡视员”,让本来“和颜悦色”的对方“脸色陡变”。后来报社领导好几年内都拿这事给新记者做反面例子,让自己好不郁闷。
但同为非领导职务,级别为处级的调研员在口头称呼上要随意一些。“徐调、王调可以随便叫,都不会在意的。”西部某市的一名处级干部王正伟说。“当然,并非说所有的调研员或者巡视员都是这样,但我所打过交道的这类领导有数十名,基本符合这样的情况。”“归根到底,还是一部分干部境界和心态的问题,你本来就是这个职务,人家这样称呼你是完全正确的。”王正伟的一名同事表示。
“大市长”和“二市长”
相较上述情况而言,在不少官员看来,对正职和副职称呼,才更是一门“功课”。
曾有记者在东北采访时,听当地官员在餐桌上聊起“大市长”“二市长”来。当时是第一次听到还有这么个称呼,不解。细问才明白:一个城市有一个市长,若干个副市长。向客人介绍时,过去不论正副只说苏市长李市长,客人不甚明白到底是正的还是副的,于是,为了便于区分,说着方便,就把市长叫大市长,把常务副市长叫二市长。依此类推,可以叫出大县长、二县长;大书记、二书记之类。
当地人的解释是,这个叫法透着东北式幽默,这也是一种创造。不过在军队中,对副职的称呼一定要把“副”字带上。把副职当做正职称呼,那是绝对不允许的。比如,张副团长就是张副团长,你就不能叫张团长,团长只有一个。
有时候,也是为了刻意套近乎,甚至可以通过称呼的变化,来探查亲密程度。有官员举例说,“有的场合,在称呼上级领导时只叫名不加姓了,如‘××书记批示了什么,××市长才和我吃过饭’,显得自己和上级领导关系‘不一般’”。
姓氏和职务怎么搭配
2003年,上海特别发过一个红头文件,要求党员干部做到对党内担任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互称同志,党内行文或报送其他书面材料也要照此办理,曾得到媒体一度好评。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谭汝为发表过一篇文章,专门对官场上流行的简称作了分析。一般正职以姓氏加职务称谓的第一个字,偶尔遇到姓氏谐音难题,如“范局”“戴校”“季院”“史科”等,“此时就最好不要用简称了”。
曾有个段子是这样说的。有一次,一个娱乐界的活动在某某乡举行,举办方的工作人员一口一个“李湘马上要到了”,搞得观众翘首以待。当最后是一个汉子昂然出现时,人们才明白,工作人员说的是李乡——李乡长。
此外,还有一种名字加同志的叫法。有人说,如在干部交接大会上,彼此称呼上就常常出现“××同志”,会使语气顿时加重了许多。这种叫法的重心在“同志”上,必定是有什么重大的使命准备托付了,或是有什么问题要提醒了。“如果有一天上级领导突然在你的名字后面加上‘同志’二字,那么,你就要留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