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责任意识教育是高校教书育人的核心内容之一,鉴于新生本科院校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对家庭的、对自我的负责意识均比较淡薄的现象,分析了新生本科院校大学生发生责任意识淡漠的具体原因,进而以此提出了创造良好社会氛围、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三个具体策略。
【关键词】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又称责任心,是指一个人对任务的自觉期望、要求、选择和认同,是对责任的感知和理解。大学生群体是高智商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加上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思想趋于成熟和稳定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没有完全定型,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责任意识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体现了一名学生作为社会人,参与到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道德和法律等各个方面。新升本科院校在大学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加之生源质量并不是很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问题更加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深入思考如何改革和加强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1.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的主要表现
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要表现还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也充满信心,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他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多样,他们思想开放,乐于进取,追求个性化,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变化。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沉溺于网络游戏,早熟早恋,自私冷漠,意志脆弱等责任意识单薄的问题。
1.1 对国家和社会的负责意识缺失
学做人、学做事、学学习、学共处是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高校大幅度扩招,学生进入大学后,一些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考试作弊,无公德心,节能意识淡薄,法纪观念不强,网络成瘾,对同学老师冷漠,本应不是大学存在的问题,在大学里依然存在,且急需解决,使得现在的大学教育通常要补以前的课。同时,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以及社会交往的贫乏,不能把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统一起来,导致青年学生责任意识的狭隘,摆不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理想追求上,相当部分的大学生追求具体、实惠,但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真正把自己命运与社会、他人的命运结合起来考虑,没有把自己放在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来看待,当责任与利益发生冲突时,更多强调自我需要,忽略甚至抛弃社会责任,表现出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严重错位。目前,毕业生选择单位时,一看票子(薪金)、二看位子(地理位置)、三看牌子(单位知名度),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高校就业率普遍不高,就是二者错位的最具体表现。
1.2 对家庭的负责意识淡薄
一些大学生往往在处理与父母关系时均以自我为中心,平时很少给家人以必要的关心和问候,甚至很少联系,只把家庭当作经济来源地,严重缺乏家庭归宿感。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在家庭责任意识方面也有不同表现,城市学生生活条件较好,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经济方面家长常能给予更大的支持,以致有的学生在消费时,盲目攀比,毫不考虑父母赚钱的来之不易。相比之下,农村学生在消费水平上虽比城市学生要低一些,基本上也能能体谅家长,大部分学生愿意并能够通过勤工助学来减轻家庭负担,但也或多或少存在攀比和浮夸之风。虽然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决定了其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但我们提倡的应是与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的理性消费,对自己的家庭负责。
1.3 对自我的责任意识减弱
在所接触的学生中不难发现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比比皆是,他们通常以自我为中心,更注重个人的奋斗和发展,而协作观念和奉献精神不足,总把个人得失放在第一位。在我们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中显示,20.5%的学生赞同“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又有19.4%的学生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这种严重缺失的责任意识支配下,这些大学生对于自己的班级、学校乃至祖国,都缺乏责任感,对于他人和社会也没有责任意识。如此观念发展下去,势必会给将来的社会带来严重问题。
2.造成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影响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个人方面的原因;既有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方面的问题。
2.1 社会大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开放多元、信息高速发展、高风险的社会。个体本位和金钱万能等观念及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传统道德分离导致了道德共识危机;网络的负面影响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日渐凸现;黄赌毒等现象污染了社会生活环境;错误的舆论造成大学生消费观、认识观的改变。有些大学生深感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与当今社会的“要求”不吻合,他们对现实的不满不是为了完善社会,而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利益难以充分实现而否定这一社会,但对于自己在净化、改善社会风气方面的责任,却不愿意承担。
2.2 新升本科院校在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新升本科院校既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新升本科院校若想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在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师资建设、重视本科教学质量和科研、加强交流合作、完善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整合,达成彼此间的互动与互补,才能实现新升本科院校的长远发展,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我国学校教育习惯以政治视野中的主流价值取向为标准,盲目地要学生背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等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大责任,这种“乌托邦”式的苛求往往导致学生本应承担、也完全有能力承担的基础性责任被忽视,以至造成“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想做”的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状态。
2.3 家庭教育的弱化
对于亲情的重视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如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较大,他们从小生活在溺爱的家庭氛围中,父母可以为子女的成长和教育牺牲一切。如今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缺乏生活的磨炼,自我性表现明显,视长辈的关爱和呵护为理所当然,中国父母给予子女的责任心往往呈现出“超重”的趋势,儿子女则出现了责任“失重”的状况,他们把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推给父母,习惯了接受,却不懂得付出。当前很多大学生责任感状况不尽如人意,与家庭没有对他们从小进行责任感教育不无关系。
2.4 个人自身内在素质的缺失
个人原因是造成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内因。中国多年的教育方式一直被认为是填鸭式的产物,虽然西方的个性化教育模式正在中国受到认可,但责任教育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方都是不可缺少的人生教育。应该肯定,大部分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是好的,但由于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造成个人认识的片面性和观念的偏颇性,使不少大学生往往从感性方面来认识社会现象和理解社会,容易被社会的邪恶和阴暗面所局限、所牵制,往往容易从个别的人和事出发去看待社会。因此,部分学生在善与恶的抉择中优柔寡斷,在物欲和外来因素干扰下难以构筑坚固的道德城墙,丧失了应有的责任感。
3.提高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责任意识的主要策略
3.1 创造良好社会氛围
个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个人责任意识的形成往往与所处的社会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责任意识的环境和氛围,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起着主导作用。局部的社会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等等,对个人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培养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全社会形成人人讲责任的环境与文化氛围,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浓浓的社会责任意识环境气氛之中,久而久之全社会都会重视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社会的影响必将成为学校教育和个人进步的助推器。
3.2 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不但要通过理论来丰富其思想内涵,使其意识到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还要通过为其创造实践条件,使理论学习融入实践当中,在实践中培养其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在理论上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应探索新形式、新途径。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结合大学生生活实际,把课堂知识教学与课外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在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教育时可充分利用视频的感染力。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省情,增强责任意识具有很好的作用。让学生利用假期参加到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中,深入农村开展入户调查、知识宣讲,或到单位实习,或进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同时还能将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3.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加强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就是说人们的品德行为往往是通过观察、模仿示范者榜样而习得。如果教师在承担各种责任方面率先示范,就会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责任教育中,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榜样示范,用自己的高度责任心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王继全,黄兆林.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6,23(1):
76-82.
[2]廖爱锋.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经济理论研究,2009(4):104-105.
[3]陈秀春.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淡化的成因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6):
155-157.
[4]周赤萍.用形势政策教育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1(1):
94-95.
基金项目:常熟理工学院学生工作研究专项课题。
作者简介:李小蕊,女,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又称责任心,是指一个人对任务的自觉期望、要求、选择和认同,是对责任的感知和理解。大学生群体是高智商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加上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思想趋于成熟和稳定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没有完全定型,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责任意识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体现了一名学生作为社会人,参与到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道德和法律等各个方面。新升本科院校在大学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加之生源质量并不是很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问题更加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深入思考如何改革和加强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1.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的主要表现
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要表现还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也充满信心,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他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多样,他们思想开放,乐于进取,追求个性化,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变化。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沉溺于网络游戏,早熟早恋,自私冷漠,意志脆弱等责任意识单薄的问题。
1.1 对国家和社会的负责意识缺失
学做人、学做事、学学习、学共处是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高校大幅度扩招,学生进入大学后,一些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考试作弊,无公德心,节能意识淡薄,法纪观念不强,网络成瘾,对同学老师冷漠,本应不是大学存在的问题,在大学里依然存在,且急需解决,使得现在的大学教育通常要补以前的课。同时,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以及社会交往的贫乏,不能把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统一起来,导致青年学生责任意识的狭隘,摆不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理想追求上,相当部分的大学生追求具体、实惠,但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真正把自己命运与社会、他人的命运结合起来考虑,没有把自己放在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来看待,当责任与利益发生冲突时,更多强调自我需要,忽略甚至抛弃社会责任,表现出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严重错位。目前,毕业生选择单位时,一看票子(薪金)、二看位子(地理位置)、三看牌子(单位知名度),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高校就业率普遍不高,就是二者错位的最具体表现。
1.2 对家庭的负责意识淡薄
一些大学生往往在处理与父母关系时均以自我为中心,平时很少给家人以必要的关心和问候,甚至很少联系,只把家庭当作经济来源地,严重缺乏家庭归宿感。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在家庭责任意识方面也有不同表现,城市学生生活条件较好,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经济方面家长常能给予更大的支持,以致有的学生在消费时,盲目攀比,毫不考虑父母赚钱的来之不易。相比之下,农村学生在消费水平上虽比城市学生要低一些,基本上也能能体谅家长,大部分学生愿意并能够通过勤工助学来减轻家庭负担,但也或多或少存在攀比和浮夸之风。虽然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决定了其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但我们提倡的应是与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的理性消费,对自己的家庭负责。
1.3 对自我的责任意识减弱
在所接触的学生中不难发现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比比皆是,他们通常以自我为中心,更注重个人的奋斗和发展,而协作观念和奉献精神不足,总把个人得失放在第一位。在我们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中显示,20.5%的学生赞同“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又有19.4%的学生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这种严重缺失的责任意识支配下,这些大学生对于自己的班级、学校乃至祖国,都缺乏责任感,对于他人和社会也没有责任意识。如此观念发展下去,势必会给将来的社会带来严重问题。
2.造成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影响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个人方面的原因;既有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方面的问题。
2.1 社会大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开放多元、信息高速发展、高风险的社会。个体本位和金钱万能等观念及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传统道德分离导致了道德共识危机;网络的负面影响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日渐凸现;黄赌毒等现象污染了社会生活环境;错误的舆论造成大学生消费观、认识观的改变。有些大学生深感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与当今社会的“要求”不吻合,他们对现实的不满不是为了完善社会,而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利益难以充分实现而否定这一社会,但对于自己在净化、改善社会风气方面的责任,却不愿意承担。
2.2 新升本科院校在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新升本科院校既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新升本科院校若想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在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师资建设、重视本科教学质量和科研、加强交流合作、完善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整合,达成彼此间的互动与互补,才能实现新升本科院校的长远发展,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我国学校教育习惯以政治视野中的主流价值取向为标准,盲目地要学生背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等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大责任,这种“乌托邦”式的苛求往往导致学生本应承担、也完全有能力承担的基础性责任被忽视,以至造成“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想做”的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状态。
2.3 家庭教育的弱化
对于亲情的重视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如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较大,他们从小生活在溺爱的家庭氛围中,父母可以为子女的成长和教育牺牲一切。如今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缺乏生活的磨炼,自我性表现明显,视长辈的关爱和呵护为理所当然,中国父母给予子女的责任心往往呈现出“超重”的趋势,儿子女则出现了责任“失重”的状况,他们把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推给父母,习惯了接受,却不懂得付出。当前很多大学生责任感状况不尽如人意,与家庭没有对他们从小进行责任感教育不无关系。
2.4 个人自身内在素质的缺失
个人原因是造成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内因。中国多年的教育方式一直被认为是填鸭式的产物,虽然西方的个性化教育模式正在中国受到认可,但责任教育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方都是不可缺少的人生教育。应该肯定,大部分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是好的,但由于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造成个人认识的片面性和观念的偏颇性,使不少大学生往往从感性方面来认识社会现象和理解社会,容易被社会的邪恶和阴暗面所局限、所牵制,往往容易从个别的人和事出发去看待社会。因此,部分学生在善与恶的抉择中优柔寡斷,在物欲和外来因素干扰下难以构筑坚固的道德城墙,丧失了应有的责任感。
3.提高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责任意识的主要策略
3.1 创造良好社会氛围
个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个人责任意识的形成往往与所处的社会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责任意识的环境和氛围,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起着主导作用。局部的社会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等等,对个人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培养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全社会形成人人讲责任的环境与文化氛围,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浓浓的社会责任意识环境气氛之中,久而久之全社会都会重视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社会的影响必将成为学校教育和个人进步的助推器。
3.2 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不但要通过理论来丰富其思想内涵,使其意识到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还要通过为其创造实践条件,使理论学习融入实践当中,在实践中培养其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在理论上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应探索新形式、新途径。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结合大学生生活实际,把课堂知识教学与课外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在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教育时可充分利用视频的感染力。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省情,增强责任意识具有很好的作用。让学生利用假期参加到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中,深入农村开展入户调查、知识宣讲,或到单位实习,或进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同时还能将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3.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加强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就是说人们的品德行为往往是通过观察、模仿示范者榜样而习得。如果教师在承担各种责任方面率先示范,就会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责任教育中,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榜样示范,用自己的高度责任心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王继全,黄兆林.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6,23(1):
76-82.
[2]廖爱锋.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经济理论研究,2009(4):104-105.
[3]陈秀春.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淡化的成因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6):
155-157.
[4]周赤萍.用形势政策教育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1(1):
94-95.
基金项目:常熟理工学院学生工作研究专项课题。
作者简介:李小蕊,女,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