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炕和火炕是一回事。为了还原故乡祖祖辈辈的称谓,我只好延续着传统叫土炕。老家有句俗语:“火盆土炕烤爷太。”爷太,指老头老太太,有时也指资格老的老年人。
我是土炕生,土炕长,睡土炕长大的。进城三十多年,从睡炕改成了睡床,一直不习惯,怎么也找不到睡炕的感觉,特别是一“猫冬”,我更加怀念老家的土炕。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人,恋乡、恋土、恋炕天经地义,也是順其自然的本分。土炕好,土炕亲,我和土炕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那天暖气临时停气,我宁可挨冻也睡不了电褥子之类的东西。翻来覆去睡不着,便起来整理书籍,无意间,从一本旧书里读到了乡土诗人王书怀的《一铺炕》:
盘腿上炕歇歇腰,
全身的筋骨酥酥响;
倒在炕头嗅一嗅,
席子底下呵,飘出五谷香……
这首诗触及到了我的灵魂,记忆中,土炕、火墙和火盆,是冬天必备的取暖设施,听说是由女真人最早发明的,不仅能使能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还能保持室内的温度。土炕占据了一间屋子的一大半,是用一块块土坯铺成的,再由黄泥搅进碎麻絮或羊胡子草,把炕面抹得平整光亮,烧干后再平整地铺些谷草或麦秸,最后把炕席铺上。
那些年,一进腊月,家家户户都要磨米,炕席下面炕的一般是谷子和糜子,糜子粒和谷子粒大小差不多,磨出来就是大黄米,可以撒年糕、蒸豆包、炸油炸糕。炕谷物之前,要把炕席底下的干草清理干净,将谷物摊平在炕上,根据实际需要可薄可厚。谷物铺厚了,小孩子就欢实了,在炕席上一踩一个坑,来回跑着玩儿。这时的土炕又软又暄,吸引着孩子们在土炕上尽情玩耍。
头一天炕谷物,由于谷物潮湿,潮气一个劲地往上涌。炕越热,潮气越大,从炕席缝里钻出的潮气腾腾上升。晚上睡觉的时候,没有褥子可铺,光着身子躺在炕席上,或多或少还潮乎乎的,浑身热热的,痒痒的,反复翻腾挺有趣,的确是席子底下飘出五谷香啊!孩子白天玩累了,一觉睡到大天亮。母亲把孩子哄起来,叠被时发现孩子尿炕了,亲昵地说:“你又浇了一颗大白菜!”孩子调皮地说:“我没浇大白菜,浇了一炕的糜子!”孩子后背上印着炕席花儿,花儿上还粘着一些糜子粒。母亲一边扑着糜粒一边说:“傻孩子,你看,后脊梁子(后背)绣花了,这些糜粒子都够小鸡吃一顿的了。”
老家的土炕,一水是土坯的,兴许是这个缘故才叫的土炕。当时没有砖炕,即使个别人家有使砖的条件,也不乐意用。家乡人说砖炕热得快,凉得也快,用那破玩意是活遭罪,到后半夜就冰凉瓦块的。土坯炕用的坯也是有薄有厚,这要分人家。老丁家就老两口,没有小孩子祸祸,用薄坯,烧炕时省火;老袁家一大帮半大小子,炕面坯就要用厚的。袁新彩借了一具厚坯模子脱炕面坯,先放进模子里一半黄泥,又横横竖竖摆放几根硬棍子,再放泥把棍子夹在中间。徐大婶偷偷看着袁新彩的举动,她憋不住了,从后面弹了袁新彩一个脑瓜崩儿说:“你脱恁老厚的炕面坯后半辈子才能烧热吧?脱坯就好好脱呗,整那些棍棍棒棒的瞎掺和啥?”袁新彩用胳膊肘抹了一把汗说:“你这个败家老娘们懂得个六啊!没看你那没出息的姐养活一帮小牤子(对男孩的昵称)吗?同年(去年)一年,那帮败家孩子给炕蹦塌好几回,死冷寒天的收拾炕遭老罪了,不想点招儿能行吗?”徐大婶又揪了一下袁新彩的耳朵说:“你挺难谈拢,说我姐没出息,她一个人能生孩子吗?你先搬块豆饼照照自个儿吧!你真没白叫袁新彩,脱坯还搁那些破烂玩意,真能新出彩。”
有一年,穆大闷家杀年猪,他的亲家杜三毛愣从镶黄五屯赶来吃血肠,一大帮人连吃喝带白话,扯肠掖肚嘞嘞一小天。天短夜长,吃饱了,喝足了,车轱辘话也磨叽得差不多了,天就黑透了。杜三毛愣喝得一走道腿就打飘,他在亲戚家也不喜外,撒泡尿回来一头倒在炕头上:“我说嫂子,这炕真够劲,一般人睡不了,都能烙熟,我睡正好。”穆大闷媳妇说:“烀了一天的肉,能不热吗?你没看吗,炕头没人敢坐,一坐都烫屁股。今下晚黑给你烙熟了,明早晨接着吃肉!”她把杜三毛愣往旁边拽了拽,铺上了褥子,放上了被,拍拍他的脑瓜门说:“麻溜把衣裳脱了,好生睡吧,侍候你赶上侍候老太爷子了。”杜三毛愣打了一个哈欠说:“我说亲家母,我就浑身打浑身睡吧,脱了睡别一觉睡毛愣了,钻你被窝里可毁了。”“你也就是快乐快乐嘴儿,贼心是有,怕你没那个贼胆……”穆大闷是一杠子擂不出个屁的人,他们二人斗嘴,他一个人闷哧闷哧笑。
杜三毛愣是呼呼噜噜发出了鼾声,给炕沿震得嗡嗡响,睡到半夜,他一个高蹿了起来,迷迷瞪瞪地喊:“我说嫂子,不好了,炕头是不是着火了,直冒烟?”穆大闷媳妇没敢睡实,她知道非有事不可,不慌不忙爬起来一看,褥子烙煳了一个大窟窿。后半宿杜三毛愣就炕骨碌,他像烙饼一样来回翻,想睡也睡不着,后背烫出好几个大水泡。
孟海是生产队里干活打头的,他说队长说得对劲儿,大老爷们干活就得出大力,流大汗,干活要是煞不下腰,都赶不上好老娘们。冬天上大冻之后,孟海就带一帮男劳力去刨粪。这是重体力活,他晚上回家吃过饭就早早睡了。孟海冬天离不开热炕头,他说他爹睡了一辈子热炕头,啥毛病没有,活到八十九岁,纯属老死的。
“吃得好不如睡得好”,这句俗语成了孟海的口头禅。他每晚睡觉先把一块棉毡铺在炕上,毡子上面再铺褥子。他说:“这块毡子我爹铺了一辈子,是老孟家传辈的宝毡啊!别看我这个人不起眼,睡觉的铺盖赶上皇帝了。这块毡子焐热了,一宿都不凉,我这辈子,就是该着睡土炕的命,睡啥也没有睡土炕熨作啊!”土炕,是家乡老少爷们冬天里最温暖的港湾。
在寒冷的冬天里,我总是眷恋老家的土炕。
责任编辑:蒋建伟
美术插图:吴 彦
我是土炕生,土炕长,睡土炕长大的。进城三十多年,从睡炕改成了睡床,一直不习惯,怎么也找不到睡炕的感觉,特别是一“猫冬”,我更加怀念老家的土炕。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人,恋乡、恋土、恋炕天经地义,也是順其自然的本分。土炕好,土炕亲,我和土炕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那天暖气临时停气,我宁可挨冻也睡不了电褥子之类的东西。翻来覆去睡不着,便起来整理书籍,无意间,从一本旧书里读到了乡土诗人王书怀的《一铺炕》:
盘腿上炕歇歇腰,
全身的筋骨酥酥响;
倒在炕头嗅一嗅,
席子底下呵,飘出五谷香……
这首诗触及到了我的灵魂,记忆中,土炕、火墙和火盆,是冬天必备的取暖设施,听说是由女真人最早发明的,不仅能使能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还能保持室内的温度。土炕占据了一间屋子的一大半,是用一块块土坯铺成的,再由黄泥搅进碎麻絮或羊胡子草,把炕面抹得平整光亮,烧干后再平整地铺些谷草或麦秸,最后把炕席铺上。
那些年,一进腊月,家家户户都要磨米,炕席下面炕的一般是谷子和糜子,糜子粒和谷子粒大小差不多,磨出来就是大黄米,可以撒年糕、蒸豆包、炸油炸糕。炕谷物之前,要把炕席底下的干草清理干净,将谷物摊平在炕上,根据实际需要可薄可厚。谷物铺厚了,小孩子就欢实了,在炕席上一踩一个坑,来回跑着玩儿。这时的土炕又软又暄,吸引着孩子们在土炕上尽情玩耍。
头一天炕谷物,由于谷物潮湿,潮气一个劲地往上涌。炕越热,潮气越大,从炕席缝里钻出的潮气腾腾上升。晚上睡觉的时候,没有褥子可铺,光着身子躺在炕席上,或多或少还潮乎乎的,浑身热热的,痒痒的,反复翻腾挺有趣,的确是席子底下飘出五谷香啊!孩子白天玩累了,一觉睡到大天亮。母亲把孩子哄起来,叠被时发现孩子尿炕了,亲昵地说:“你又浇了一颗大白菜!”孩子调皮地说:“我没浇大白菜,浇了一炕的糜子!”孩子后背上印着炕席花儿,花儿上还粘着一些糜子粒。母亲一边扑着糜粒一边说:“傻孩子,你看,后脊梁子(后背)绣花了,这些糜粒子都够小鸡吃一顿的了。”
老家的土炕,一水是土坯的,兴许是这个缘故才叫的土炕。当时没有砖炕,即使个别人家有使砖的条件,也不乐意用。家乡人说砖炕热得快,凉得也快,用那破玩意是活遭罪,到后半夜就冰凉瓦块的。土坯炕用的坯也是有薄有厚,这要分人家。老丁家就老两口,没有小孩子祸祸,用薄坯,烧炕时省火;老袁家一大帮半大小子,炕面坯就要用厚的。袁新彩借了一具厚坯模子脱炕面坯,先放进模子里一半黄泥,又横横竖竖摆放几根硬棍子,再放泥把棍子夹在中间。徐大婶偷偷看着袁新彩的举动,她憋不住了,从后面弹了袁新彩一个脑瓜崩儿说:“你脱恁老厚的炕面坯后半辈子才能烧热吧?脱坯就好好脱呗,整那些棍棍棒棒的瞎掺和啥?”袁新彩用胳膊肘抹了一把汗说:“你这个败家老娘们懂得个六啊!没看你那没出息的姐养活一帮小牤子(对男孩的昵称)吗?同年(去年)一年,那帮败家孩子给炕蹦塌好几回,死冷寒天的收拾炕遭老罪了,不想点招儿能行吗?”徐大婶又揪了一下袁新彩的耳朵说:“你挺难谈拢,说我姐没出息,她一个人能生孩子吗?你先搬块豆饼照照自个儿吧!你真没白叫袁新彩,脱坯还搁那些破烂玩意,真能新出彩。”
有一年,穆大闷家杀年猪,他的亲家杜三毛愣从镶黄五屯赶来吃血肠,一大帮人连吃喝带白话,扯肠掖肚嘞嘞一小天。天短夜长,吃饱了,喝足了,车轱辘话也磨叽得差不多了,天就黑透了。杜三毛愣喝得一走道腿就打飘,他在亲戚家也不喜外,撒泡尿回来一头倒在炕头上:“我说嫂子,这炕真够劲,一般人睡不了,都能烙熟,我睡正好。”穆大闷媳妇说:“烀了一天的肉,能不热吗?你没看吗,炕头没人敢坐,一坐都烫屁股。今下晚黑给你烙熟了,明早晨接着吃肉!”她把杜三毛愣往旁边拽了拽,铺上了褥子,放上了被,拍拍他的脑瓜门说:“麻溜把衣裳脱了,好生睡吧,侍候你赶上侍候老太爷子了。”杜三毛愣打了一个哈欠说:“我说亲家母,我就浑身打浑身睡吧,脱了睡别一觉睡毛愣了,钻你被窝里可毁了。”“你也就是快乐快乐嘴儿,贼心是有,怕你没那个贼胆……”穆大闷是一杠子擂不出个屁的人,他们二人斗嘴,他一个人闷哧闷哧笑。
杜三毛愣是呼呼噜噜发出了鼾声,给炕沿震得嗡嗡响,睡到半夜,他一个高蹿了起来,迷迷瞪瞪地喊:“我说嫂子,不好了,炕头是不是着火了,直冒烟?”穆大闷媳妇没敢睡实,她知道非有事不可,不慌不忙爬起来一看,褥子烙煳了一个大窟窿。后半宿杜三毛愣就炕骨碌,他像烙饼一样来回翻,想睡也睡不着,后背烫出好几个大水泡。
孟海是生产队里干活打头的,他说队长说得对劲儿,大老爷们干活就得出大力,流大汗,干活要是煞不下腰,都赶不上好老娘们。冬天上大冻之后,孟海就带一帮男劳力去刨粪。这是重体力活,他晚上回家吃过饭就早早睡了。孟海冬天离不开热炕头,他说他爹睡了一辈子热炕头,啥毛病没有,活到八十九岁,纯属老死的。
“吃得好不如睡得好”,这句俗语成了孟海的口头禅。他每晚睡觉先把一块棉毡铺在炕上,毡子上面再铺褥子。他说:“这块毡子我爹铺了一辈子,是老孟家传辈的宝毡啊!别看我这个人不起眼,睡觉的铺盖赶上皇帝了。这块毡子焐热了,一宿都不凉,我这辈子,就是该着睡土炕的命,睡啥也没有睡土炕熨作啊!”土炕,是家乡老少爷们冬天里最温暖的港湾。
在寒冷的冬天里,我总是眷恋老家的土炕。
责任编辑:蒋建伟
美术插图:吴 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