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炕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炕和火炕是一回事。为了还原故乡祖祖辈辈的称谓,我只好延续着传统叫土炕。老家有句俗语:“火盆土炕烤爷太。”爷太,指老头老太太,有时也指资格老的老年人。
  我是土炕生,土炕长,睡土炕长大的。进城三十多年,从睡炕改成了睡床,一直不习惯,怎么也找不到睡炕的感觉,特别是一“猫冬”,我更加怀念老家的土炕。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人,恋乡、恋土、恋炕天经地义,也是順其自然的本分。土炕好,土炕亲,我和土炕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那天暖气临时停气,我宁可挨冻也睡不了电褥子之类的东西。翻来覆去睡不着,便起来整理书籍,无意间,从一本旧书里读到了乡土诗人王书怀的《一铺炕》:
  盘腿上炕歇歇腰,
  全身的筋骨酥酥响;
  倒在炕头嗅一嗅,
  席子底下呵,飘出五谷香……
  这首诗触及到了我的灵魂,记忆中,土炕、火墙和火盆,是冬天必备的取暖设施,听说是由女真人最早发明的,不仅能使能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还能保持室内的温度。土炕占据了一间屋子的一大半,是用一块块土坯铺成的,再由黄泥搅进碎麻絮或羊胡子草,把炕面抹得平整光亮,烧干后再平整地铺些谷草或麦秸,最后把炕席铺上。
  那些年,一进腊月,家家户户都要磨米,炕席下面炕的一般是谷子和糜子,糜子粒和谷子粒大小差不多,磨出来就是大黄米,可以撒年糕、蒸豆包、炸油炸糕。炕谷物之前,要把炕席底下的干草清理干净,将谷物摊平在炕上,根据实际需要可薄可厚。谷物铺厚了,小孩子就欢实了,在炕席上一踩一个坑,来回跑着玩儿。这时的土炕又软又暄,吸引着孩子们在土炕上尽情玩耍。
  头一天炕谷物,由于谷物潮湿,潮气一个劲地往上涌。炕越热,潮气越大,从炕席缝里钻出的潮气腾腾上升。晚上睡觉的时候,没有褥子可铺,光着身子躺在炕席上,或多或少还潮乎乎的,浑身热热的,痒痒的,反复翻腾挺有趣,的确是席子底下飘出五谷香啊!孩子白天玩累了,一觉睡到大天亮。母亲把孩子哄起来,叠被时发现孩子尿炕了,亲昵地说:“你又浇了一颗大白菜!”孩子调皮地说:“我没浇大白菜,浇了一炕的糜子!”孩子后背上印着炕席花儿,花儿上还粘着一些糜子粒。母亲一边扑着糜粒一边说:“傻孩子,你看,后脊梁子(后背)绣花了,这些糜粒子都够小鸡吃一顿的了。”
  老家的土炕,一水是土坯的,兴许是这个缘故才叫的土炕。当时没有砖炕,即使个别人家有使砖的条件,也不乐意用。家乡人说砖炕热得快,凉得也快,用那破玩意是活遭罪,到后半夜就冰凉瓦块的。土坯炕用的坯也是有薄有厚,这要分人家。老丁家就老两口,没有小孩子祸祸,用薄坯,烧炕时省火;老袁家一大帮半大小子,炕面坯就要用厚的。袁新彩借了一具厚坯模子脱炕面坯,先放进模子里一半黄泥,又横横竖竖摆放几根硬棍子,再放泥把棍子夹在中间。徐大婶偷偷看着袁新彩的举动,她憋不住了,从后面弹了袁新彩一个脑瓜崩儿说:“你脱恁老厚的炕面坯后半辈子才能烧热吧?脱坯就好好脱呗,整那些棍棍棒棒的瞎掺和啥?”袁新彩用胳膊肘抹了一把汗说:“你这个败家老娘们懂得个六啊!没看你那没出息的姐养活一帮小牤子(对男孩的昵称)吗?同年(去年)一年,那帮败家孩子给炕蹦塌好几回,死冷寒天的收拾炕遭老罪了,不想点招儿能行吗?”徐大婶又揪了一下袁新彩的耳朵说:“你挺难谈拢,说我姐没出息,她一个人能生孩子吗?你先搬块豆饼照照自个儿吧!你真没白叫袁新彩,脱坯还搁那些破烂玩意,真能新出彩。”
  有一年,穆大闷家杀年猪,他的亲家杜三毛愣从镶黄五屯赶来吃血肠,一大帮人连吃喝带白话,扯肠掖肚嘞嘞一小天。天短夜长,吃饱了,喝足了,车轱辘话也磨叽得差不多了,天就黑透了。杜三毛愣喝得一走道腿就打飘,他在亲戚家也不喜外,撒泡尿回来一头倒在炕头上:“我说嫂子,这炕真够劲,一般人睡不了,都能烙熟,我睡正好。”穆大闷媳妇说:“烀了一天的肉,能不热吗?你没看吗,炕头没人敢坐,一坐都烫屁股。今下晚黑给你烙熟了,明早晨接着吃肉!”她把杜三毛愣往旁边拽了拽,铺上了褥子,放上了被,拍拍他的脑瓜门说:“麻溜把衣裳脱了,好生睡吧,侍候你赶上侍候老太爷子了。”杜三毛愣打了一个哈欠说:“我说亲家母,我就浑身打浑身睡吧,脱了睡别一觉睡毛愣了,钻你被窝里可毁了。”“你也就是快乐快乐嘴儿,贼心是有,怕你没那个贼胆……”穆大闷是一杠子擂不出个屁的人,他们二人斗嘴,他一个人闷哧闷哧笑。
  杜三毛愣是呼呼噜噜发出了鼾声,给炕沿震得嗡嗡响,睡到半夜,他一个高蹿了起来,迷迷瞪瞪地喊:“我说嫂子,不好了,炕头是不是着火了,直冒烟?”穆大闷媳妇没敢睡实,她知道非有事不可,不慌不忙爬起来一看,褥子烙煳了一个大窟窿。后半宿杜三毛愣就炕骨碌,他像烙饼一样来回翻,想睡也睡不着,后背烫出好几个大水泡。
  孟海是生产队里干活打头的,他说队长说得对劲儿,大老爷们干活就得出大力,流大汗,干活要是煞不下腰,都赶不上好老娘们。冬天上大冻之后,孟海就带一帮男劳力去刨粪。这是重体力活,他晚上回家吃过饭就早早睡了。孟海冬天离不开热炕头,他说他爹睡了一辈子热炕头,啥毛病没有,活到八十九岁,纯属老死的。
  “吃得好不如睡得好”,这句俗语成了孟海的口头禅。他每晚睡觉先把一块棉毡铺在炕上,毡子上面再铺褥子。他说:“这块毡子我爹铺了一辈子,是老孟家传辈的宝毡啊!别看我这个人不起眼,睡觉的铺盖赶上皇帝了。这块毡子焐热了,一宿都不凉,我这辈子,就是该着睡土炕的命,睡啥也没有睡土炕熨作啊!”土炕,是家乡老少爷们冬天里最温暖的港湾。
  在寒冷的冬天里,我总是眷恋老家的土炕。
  责任编辑:蒋建伟
  美术插图:吴 彦
其他文献
参加这样的会,我能看到很多文友,特别是些老朋友,特别高兴。  静霆我们是邻居,多少年也很少见面,他很忙,刚才他的一番讲话对我挺有启发的,他对生活的那种激情,那种热爱,甚至很多年轻人都不一定比得上他。到上海看的那些东西,发出的那些感慨,我是很受感动的,一个80岁的老人,我缺少他的精神。你看晓声老师,他知道那么多的事,我每次听他发言都挺受感动的,他的脑子里面装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你说一个作家如果不这样,
期刊
我妈小的时候,有一年开春就来个掐脖旱,一直旱到7月底。进八月第三天,一块云彩上来,下起了雨。这雨,一下就没完没了,沟满壕平不说,一捆干柴火也没有,不上仓房抽下根檩子,就得烧大腿了。  雨不停,也不能干等着。傍晌一阵风,天还是漫阴着,看着是没时候放晴了。太奶奶喊着两个小丫到近前,说:“跟弟儿,老丫,你们俩披上麻袋片,去大壕南下点青棒子,摸点土豆回来吧。”大人们都出工修坝去了,太奶奶在家主事。跟弟儿和
期刊
叫花,却非花。  鄂西北的保南乡下,都把玉米叫做苞谷。俗谚的“五谷丰登”,苞谷是其中的重要一种。山上都是旱地,种不了稻谷,就种苞谷。苞谷是粗粮,粒大,坚硬,粗糙,还附着厚厚的表皮,需要一遍遍地磨。磨碎了,去了皮,才能煮了吃。远不如稻米,去了壳就能煮出白花花的米饭,又香又细腻。苞谷米吃时间长了,一闻到大米饭的味道,那个香,还有那个馋啊,真的无法形容。少了它,地就少了生气,农人就丢了魂。  小时候,我
期刊
下班回家,已是暮色时分。顾不得一天的疲惫,孩子似的跟了老公、儿子乘船去河上玩。  暮色中,东西走向的河水更像是一匹平静平滑暗蓝的布。而船,又像是一只巨大的铲,从中豁开,慢慢地细心地豁开、划开。生怕不小心或者偏心分得不均匀而引起不必要的纷争。而行船两侧冒起的嘟嘟串串如葡萄大小的水泡,真的像一只只争论不休的小嘴,七嘴八舌地爭执着什么。船后的水流“汩汩”冒个不停,像是煮沸了一样。  夕阳,只在西天留下一
期刊
“麦黄草枯,麦黄草枯”,随着麦黄草枯鸟声声不断的提醒和督促,抢收麦子、抢收菜籽,赶插秧苗、赶播玉米,整个苏北农村便生动起来,大人们虽然起早摸黑忙得不可开交,但那份被收获浸润的喜悦,情不自禁地挂上了每个人的眉梢。  米圈是麦熟时节特有的一种菌菇,生长在成熟麦子的根部。要找到它,必须赶在麦子未收割之前,否则会被割麦的大人们抢了先。说来奇怪,这种圈子明明出自麦丛,不叫麦圈,偏叫米圈,大约是这种菌菇的色泽
期刊
小时候,家乡的麻雀特别多。春三四月间,也就成了我们最开心的时节,因为等上几天,我们便可又用小竹笼来养麻雀了。  要说养麻雀,必须掌握好掏麻雀的火候。掏得早了,麻雀身上还没长毛,很难养活;掏得迟了,等麻雀的羽毛全长齐了,它往往就野性十足,常常会远走高飞,弃主人而去。因此,在掏麻雀时,我们常常根据它的叫声来把握最佳战机。一般情况下,只要从听到它叫声的10天左右,就动手掏取。因为这时,它们刚长出了羽毛,
期刊
不知道这是第几次梦回故园了。  院中那夕阳一同飘荡的花香,那娇艳的美人花,那挂满了红彤彤果实的山楂树、李子树。还有,门两旁的水曲柳……  爸爸和亲友以及乡亲们盖房子的场面,我还记得,爸爸辛苦地喜悦着,妈妈和姑姑婶婶们用很大的锅做饭菜,然后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团团围坐在一起吃饭,喝酒。看着房子一天天长高,孩提时的我,有说不出的快乐,就像看见童话中的城堡,奇迹般地在我的眼前呈现。  姐姐就像打扮我们一样,
期刊
我是循着银器的光泽,找到那位手艺人的。在街道的角落,又老又旧的小木箱子,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汉佝偻在小马扎上,低头在称一副旧镯子,秤杆只有麦秆那么细,他的手太粗糙,几乎捏不住,翘着兰花指,像一只飞翔的蜻蜓。  旁边是两节柜台,隔着玻璃,可以看到他制作的镯子、戒指、银锁、簪子、耳坠等,还有一朵朵银色的花,这些银饰静静地躺在小匣子的方格里,闪耀着温暖的光。老汉言语寡,他一般不看来人,只端详递上的物件,听顾
期刊
我无意中得知,风景秀丽的北京龙潭湖公园里,有明代英雄袁崇焕的庙。  袁崇焕是广东省东莞人,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兵部主事。当时,努尔哈赤率领的满洲八旗越过辽河紧逼山海关。袁崇焕担任山海关外宁远城的守备任务。袁崇焕拒絕了努尔哈赤的劝降,加强了宁远城的防备,将从南方运来的西洋“红衣大炮”排列在城头上,准备向满洲八旗发起攻击。  努尔哈赤站在八旗军的最前列向前冲锋,苦战中,努尔
期刊
对着一扇门,轻轻喊出:“你好!”  尘土中的茅草在乡村的想象里低头不语。沉默不语不代表无话可说。沧桑中的漂泊和漂泊中的沧桑又有什么不同呢?行走的工牌和编号停下来,像一株母亲身后的异乡,盛开细小的自己。普照万物的光,暗下来就有了伤。有些爱和人只能亲近你的伤害与孤独。  阳光那么美好,风抚摸你的影子,无法带走的痕迹。  现在,他们坐在一起。石头和一只蚂蚁相遇,归途。  手写的中药与怀念的中年聊了会,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