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润肺饮食分温凉

来源 :问健康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269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斗指己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 9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秋分刚好是秋季90天的中分点,正如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从秋分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
  TIPS:梨的吃法
  ① 生食:最好削皮后食用,如果甜味不够,可蘸白糖,秋天如能每日坚持吃2个梨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秋燥。
  ② 熟食 :去皮后蒸煮均可,也可与红枣、萝卜、绿豆等一起熬汤吃,其治病养身的效果更好。
  ③ 药效:将梨蒂头切掉,中间挖空放入贝母,炖熟食用,可化痰止咳。
  按照中医关于“四时养生”的要点,秋分后,养生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即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秋燥分温凉 病因表现各不同
  秋季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变化无规律,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另外,雨水稀少,天气干燥,易出现口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干咳少痰、皮肤干裂等现象,此即中医学上所说的“秋燥症”。但需要注意的是,同样是秋燥症,却有温燥和凉燥之分,不能一概而论。怎么区分燥邪引起的不适呢?
  从秋分开始,人们的秋燥症状多属于凉燥。这是因为,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而秋分后,阵阵秋风袭来,不仅使气温变化剧烈,而且使气温速降,寒凉渐重,则多出现凉燥。人们经过一个夏季酷暑,又过多地发泄之后,机体各组织系统均处于水分相对贫乏的状态,这时若饮食不调、起居失常,则极易引发旧病、诱发新疾。
  由于温燥、凉燥的致病原因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各异。因感受天旱燥气而发病的“温燥症”多表现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或少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心烦口渴等;因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凉燥症”,表现为恶寒无汗、鼻塞流清涕、咽痒、类似感受风寒等。
  但无论温燥、凉燥,均可出现皮肤干燥、口唇干裂、口干口渴甚至大便干结等症状。因此,秋季预防燥邪伤人,最紧要的便是以润燥益气为原则,调节饮食、作息和起居。
  饮食祛燥邪 “攻邪”还需补正气
  中医历来强调食疗养生,那又该如何通过饮食调理来应对燥邪的侵袭呢?由于温燥是由热邪和燥邪共同侵犯肺部所致,所以应以清热润燥为主,多食用一些滋阴降火清凉之品;而凉燥多由于寒邪和燥邪共同侵犯肺部所致,因此除了润燥外,应吃一些温性、热性的食物,预防燥邪犯肺。
  在应季水果中,梨对温燥所引起的各种秋燥症状均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功效。中医认为,梨味甘、微酸、性寒、无毒,润肺凉心,消痰降炎,主治热嗽,止渴。治咳热,中风不语,伤寒发热,解丹石热气,惊邪。利大小便,除贼风,止心烦气喘热狂。因此,梨生吃可清六腑之热;熟食又可滋五脏之阴。李时珍也说,梨能“润肺凉心,清痰降火,解疮毒、酒毒”。可见,梨对热性病的烦渴、咳嗽、喉痛、失音、眼赤肿痛、大便不通等症,均有良好的疗效。
  但值得注意的是,秋分之后,也并非人人都能吃梨。如果梨吃得太多,虽然燥情可以缓解,不过寒性也会随之而来,到了冬季,体内寒邪和体外寒邪会里应外合,那养生反倒成了损命了。另外,梨性寒,吃梨过多也会损伤人体阳气。患有冠心病、糖尿病、身体阳虚、畏寒肢冷、脾胃虚者,以及孕妇都不宜多吃梨。
  而针对“秋燥症”,中医认为,白萝卜性温、微辣、多汁,可行气润燥。所以,秋分后食用白萝卜不失为是克制深秋“凉燥”的一道有效食疗方。除了白萝卜外,菠菜、山药在防治凉燥上,同样具有卓著的功效。这些食物可在寒露之后多多进食,以远离寒燥侵扰。需要提醒的是,秋季防燥也不能一味“攻邪”,在祛燥的同时,还应注意进补,以补充人体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芡实就是一种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秋补佳品,
  分生用和炒用两种。生芡实以补肾涩精为主,而炒芡实以健脾开胃为主。秋季使用芡实进补,最简单的是制作芡实糊:将炒熟的芡实1000克研磨成粉,临服时,取50 100克粉末冲开水调服。随自己喜好,可加入芝麻、花生仁、核桃肉等。
其他文献
冬令进补是我国民间的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医《素问直解》曰:“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要讲究“养藏之道”,也就是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阶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保健意识的增强,历史悠久的冬令膏方如今成为许多人保健益寿、祛病延年的首选。因为在诸多补品中,膏方既体现辨证论治特色,又按中医药传统经验特制,尤适
期刊
掰掰手指,自1989年在“亚姐”选秀中拔得头筹后,翁虹在娱乐圈已然打拼了二十余年。都说“20岁以前,美丑是父母给的;40岁以后,美丑是自己活出来的”,天生丽质的翁虹便是最好的见证。她的“美”,跳脱了时间的束缚。  或者,到了人生的这个阶段,女人才开始享受自己最“美”的时光。回望点滴,翁虹的成名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先是因为不当的训练引致腰疾,砸碎了舞蹈家的梦想,又在2001年突发车祸,险些永久瘫痪。
期刊
场地鸣谢/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 金茂俱乐部 道具鸣谢/Zenlifestore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秋润肺,冬固本,这个时节,我们该为身体“屯”点什么呢?  白露  滋阴润肺 预防秋燥  专家建议,多喝蜂蜜水可以赶走秋燥。“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温的蜂蜜水。这样既能补充人体水分,还能防止因秋燥所引起的便秘。另外,此节气还适合多饮清茶。老年人以饮红茶为最宜
期刊
专家简介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诊治不孕症、月经病、更年期综合症、妇科内镜手术等。  膏方门诊:  周四下午(西院)  周一下午(东院)  女性膏方调治疾病历史亦然悠久,如益母草膏可调产妇各种症状;三才固本膏大补气血可治疗妊娠胎萎不长;龟鹿二仙膏治妇人任督亏虚之诸症等。在各种疾病中,膏方对月经病、带下病、产后病、盆腔炎、更年期综合症、滑胎、术后及放疗后虚弱等疾病尤其适合。  1.月经不调
期刊
专家简介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特需门诊专家,现任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副所长。  膏方门诊:  大柏树门诊部:周三上午  青海路门诊部:周六下午  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中国每年心脏性猝死人数达到54.4万,每天至少有1000多人猝死,然而在所有猝死的人中,有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心脏病,据统计,
期刊
提起膏方,很多人感觉既熟悉又陌生。我们为读者整理了常见膏方的问题,以便全方面了解膏方。  什么是膏方  中医膏方是中医药学中汤、丸、散、膏、丹五大主要剂型之一。它在中医理论里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其中,处方中药物尽可能选用地道药材,全部制作过程
期刊
古往今来,许多著名中医专家,均有配制和应用膏滋防治疾病的经验体会。本期我们为您邀请上海各大中医院的临床专家为您解读膏方应用的要领。  欲服膏方,先服“开路方”  不少人都希望在即将到来的冬季服用滋补膏方,为来年打下强壮的身体基础。对于冬令膏方进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冬季滋补虽然最容易被人体吸收,膏方进补也深受市民的欢迎,但在膏方滋补前,先服用“开路方”是很有必要。  一是“修桥铺路”  所谓“修桥
期刊
专家简介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老年科主任。龙华医院中青年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上海市食疗研究会膏方专业委员会委员。  膏方门诊:周二下午  中医膏方是中医药学中汤、丸、散、膏、丹五大主要剂型之一,早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即有膏方应用的记载。“膏”,《正韵》绎为“泽”,含滋润、补养之意。故老百姓俗称膏滋药。然而,近代名医秦伯未先生说:“膏方非单纯补剂,乃包含救偏却
期刊
专家简介  医学博士,中医儿科专业博士后,主任医师,现为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急慢性扁桃体炎、咳喘等肺系疾病及吐泻厌食等脾胃病;致力于小儿癫痫,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等疾病的研究与诊治。  门诊时间:周三、六全天  天气转凉,又到了开膏方的季节,门诊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询问,小儿可以吃膏方吗?要注意什么?下面就就小儿膏方的内容做一介绍:  小儿膏方特点  小儿的生理特点是生机蓬勃,
期刊
中医在膏方的制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加工经验。膏方的制作比较复杂,有特定的程序,严格的操作过程,因此一般不提倡自制。  1.配方  方法:将饮片、细料和辅料配齐分装,送入加工区。  通常内服膏方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可以在药房买到的现成膏方药,如治疗咳嗽的“枇杷膏”,治疗痛经的“益母膏”,治疗体虚多病的“十全大补膏”等,这一类膏方药,大多药物组成简单,作用单纯。  另一种是必须根据自己的体质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