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村经济体制不断地发生着变革,在新形势下,社会经济生产技术都在迅速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提升农技推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并且需要以一种沟通、典范的方式来帮助农民学习技能,提升教育水平,以及科学文化素质。先进的农技服务体系对现代农业生产十分重要,可以培养农民使用现代化科技的能力,也可以增强农业新技术的传播效率,使农民改变使用传统方式,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培养出一批新型的农民。在我国基层农技推广站的状况上来看,有些问题依然根深蒂固。为了使农业生产达到最高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就需要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更加完善。
关键词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02.055
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作物种植,并且在最近几年对种植业的投入逐渐趋于稳定的状态并逐年提高,但投入的成本也十分的巨大。目前,农民需要对种植业的基本投入有劳动力、农药、化肥等,投入量大、成本高,导致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经济效益低,大部分的农民人凭借着自己的经验进行劳作,对于专业人员的指导并不会采取相应的行动,这也表明了基层农技推广的服务并没有全面覆盖。调查显示,从事种植业的人群大多是以初中以下学历为主的劳动力人群,文化方面水平普遍较低,这就在高新技术的推广与农民素质不高之间出现了矛盾,但现实需求反映的是必须要加强农技的推广[1]。针对这个问题,需要提出一个以创新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全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并且借助国外成功的经验以及相关模式来推动和改进农业推广方式,加强队伍的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积极鼓励科技人员下乡工作提高科学技术转变的效率。
1 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 科技成果未得到全面的普及
目前,造成科技成果无法真正投入农业生产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科研机构、生产部门以及技术部门之间并没有达成一致的观念,他们之间没有亲密的联系。在真正的农技推广过程中,往往只能推广一些常规性的科学技术,根本达不到科学技术推广的效果。在此同时,农民的利益没有得到提高,生产水平也低,生产者迫切的想要得到技术。
1.2 体制不够完整
在科学技术经济发展都十分迅速的当今社会,综合效益是各方面都要追求和达到的,也就是想要达到包括产品数量、机制在内的全面性效益,在各种严峻的形势下推广服务做到全面性和综合性。以现在的状况来看,体制不够健全,缺少相对齐全的综合性机构,将不会对农业推广起到作用。
1.3 基层农技推广人才素质不高
任何时候最缺少的都是人才,我国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缺少专业的人员,而且在队伍中,成员的素质普遍较低。甚至有一些地方人员的编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根本不能及时地寻找到专业的人才,对农技推广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1.4 技术落后,缺乏效果
生产水平与技术推广之间如果达不到紧密的连接,生产效率自然就会降低。在农机推广的过程中,由于技术的落后导致了后续的许多问题,评估工作也会得到延迟,完全忽视了技术实施的效果,而只是看中了短期的利益。
1.5 文化程度不高
在我國农村地区中出现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几乎每家每户中的青壮年都会选择外出打工,而留在家中的大多都是老人和妇女,他们中很大一部分受教育水平非常低,文化素质也不高,对于科学技术理解能力差、缺乏根本性认识,这也是农业技术人员在进行培训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导致了农技推广的效果不明显[2-3]。
1.6 硬件设备缺乏,资金不足
信息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但由于资金不足,很多地区都直接导致无法采购硬件的现代化设备,那么在农技推广过程中仅仅是凭借技术人员的一张嘴,根本无法达到所预期的效果。另外,一部分领导及成员没有意识到推广的重要性,所以在资金上没有加以投入,这就降低了农民学习科技知识的积极性,打击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 解决基层农技推广相关问题的对策
2.1 抓紧科技成果的使用和投入
相关部门需要引领农民并且积极的建立农业科教示范基地,用行动以及实践来教会农民,引导他们利用科技增大生产效益。另外在基地里,可以进行新产品的培育以及新技术的试验,如果试验成功,就可以尽快地将技术传播给农民并投入使用中,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而且可以从众多农民中选出一些思想先进、勇于创新的农民作为示范户,带领大家加入农业新技术的应用中,来提升产业效益。
2.2 创新农技推广人员管理机制
在人员管理体系方面,促使农机推广人员和农民之间存在一种良好的关系,形成一种相互依存、互相理解长期合作的关系[4-5]。在这个过程中首要问题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如在推广农技人员的技术方面,可以采用合同制度。建立科技示范园区,给人们展示一些科学技术还有新型农产品。
2.3 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政府应支持农技人员的工作,稳定推广队伍,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保证他们在稳定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另外,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薪资待遇,给予鼓励和补贴,这样才会使他们能够长久稳定地在农村工作发展,并且能够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以良好的精力去工作。
2.4 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素质
对于素质问题,不仅要对农民,而且也要针对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来分析,这一直都是一个重点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农技推广工作,应着力于推广人员的教育培训,对当前人员进行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样也会对农技推广作出一定的贡献。
2.5 培养农民的素质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利用现当今最有效的工具——网络技术来对农民进行引导性的教育,此外,还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宣传手段进行文化知识在农村的传播,加快传播的速度,保证农民能够有效地了解基本的知识,有效地推动农技推广工作的进行。
2.6 完善基础设施,增大资金的投入
目前农技推广工作仍然不是很迅速,只是停留在推广的阶段,想要改变这样的状态,就应该加强工作的力度,提升工作效率,借助发展迅速的科技手段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就是针对这样的情况,才需要我们国家和政府投入一定的资金,加大推广的力度,为一些必要设备的建立作出贡献,将其列入相关项目的投资当中。
3 结语
在农业技术转化过程中,农技推广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且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应着力于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保证发展的重要前提,不断地优化农技推广系统,克服一切困难,坚持不懈的努力,达到农业技术推广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立秋.农技推广基层区域站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2015,11(23):155-156.
[2]高启杰.我国农业推广投资现状及制度改革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6,23(19):211-212.
[3]胡瑞法,黄季馄.从耕地和劳动力资源看中国农业技术构成和发展[J].科学社会,2014,45(23):285-288.
[4]胡瑞法,李立秋.农业技术推广的国际比较[J].科技导报,2016,24(11):88-89.
[5]丁振京,孙丽敏龙头企业农业科技推广经济学分析[J].河北学刊,2014,11(31):385-386.
[6]毅斌.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模式选择[J].科技导报,2015,21(25):132-133.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关键词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02.055
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作物种植,并且在最近几年对种植业的投入逐渐趋于稳定的状态并逐年提高,但投入的成本也十分的巨大。目前,农民需要对种植业的基本投入有劳动力、农药、化肥等,投入量大、成本高,导致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经济效益低,大部分的农民人凭借着自己的经验进行劳作,对于专业人员的指导并不会采取相应的行动,这也表明了基层农技推广的服务并没有全面覆盖。调查显示,从事种植业的人群大多是以初中以下学历为主的劳动力人群,文化方面水平普遍较低,这就在高新技术的推广与农民素质不高之间出现了矛盾,但现实需求反映的是必须要加强农技的推广[1]。针对这个问题,需要提出一个以创新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全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并且借助国外成功的经验以及相关模式来推动和改进农业推广方式,加强队伍的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积极鼓励科技人员下乡工作提高科学技术转变的效率。
1 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 科技成果未得到全面的普及
目前,造成科技成果无法真正投入农业生产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科研机构、生产部门以及技术部门之间并没有达成一致的观念,他们之间没有亲密的联系。在真正的农技推广过程中,往往只能推广一些常规性的科学技术,根本达不到科学技术推广的效果。在此同时,农民的利益没有得到提高,生产水平也低,生产者迫切的想要得到技术。
1.2 体制不够完整
在科学技术经济发展都十分迅速的当今社会,综合效益是各方面都要追求和达到的,也就是想要达到包括产品数量、机制在内的全面性效益,在各种严峻的形势下推广服务做到全面性和综合性。以现在的状况来看,体制不够健全,缺少相对齐全的综合性机构,将不会对农业推广起到作用。
1.3 基层农技推广人才素质不高
任何时候最缺少的都是人才,我国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缺少专业的人员,而且在队伍中,成员的素质普遍较低。甚至有一些地方人员的编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根本不能及时地寻找到专业的人才,对农技推广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1.4 技术落后,缺乏效果
生产水平与技术推广之间如果达不到紧密的连接,生产效率自然就会降低。在农机推广的过程中,由于技术的落后导致了后续的许多问题,评估工作也会得到延迟,完全忽视了技术实施的效果,而只是看中了短期的利益。
1.5 文化程度不高
在我國农村地区中出现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几乎每家每户中的青壮年都会选择外出打工,而留在家中的大多都是老人和妇女,他们中很大一部分受教育水平非常低,文化素质也不高,对于科学技术理解能力差、缺乏根本性认识,这也是农业技术人员在进行培训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导致了农技推广的效果不明显[2-3]。
1.6 硬件设备缺乏,资金不足
信息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但由于资金不足,很多地区都直接导致无法采购硬件的现代化设备,那么在农技推广过程中仅仅是凭借技术人员的一张嘴,根本无法达到所预期的效果。另外,一部分领导及成员没有意识到推广的重要性,所以在资金上没有加以投入,这就降低了农民学习科技知识的积极性,打击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 解决基层农技推广相关问题的对策
2.1 抓紧科技成果的使用和投入
相关部门需要引领农民并且积极的建立农业科教示范基地,用行动以及实践来教会农民,引导他们利用科技增大生产效益。另外在基地里,可以进行新产品的培育以及新技术的试验,如果试验成功,就可以尽快地将技术传播给农民并投入使用中,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而且可以从众多农民中选出一些思想先进、勇于创新的农民作为示范户,带领大家加入农业新技术的应用中,来提升产业效益。
2.2 创新农技推广人员管理机制
在人员管理体系方面,促使农机推广人员和农民之间存在一种良好的关系,形成一种相互依存、互相理解长期合作的关系[4-5]。在这个过程中首要问题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如在推广农技人员的技术方面,可以采用合同制度。建立科技示范园区,给人们展示一些科学技术还有新型农产品。
2.3 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政府应支持农技人员的工作,稳定推广队伍,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保证他们在稳定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另外,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薪资待遇,给予鼓励和补贴,这样才会使他们能够长久稳定地在农村工作发展,并且能够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以良好的精力去工作。
2.4 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素质
对于素质问题,不仅要对农民,而且也要针对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来分析,这一直都是一个重点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农技推广工作,应着力于推广人员的教育培训,对当前人员进行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样也会对农技推广作出一定的贡献。
2.5 培养农民的素质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利用现当今最有效的工具——网络技术来对农民进行引导性的教育,此外,还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宣传手段进行文化知识在农村的传播,加快传播的速度,保证农民能够有效地了解基本的知识,有效地推动农技推广工作的进行。
2.6 完善基础设施,增大资金的投入
目前农技推广工作仍然不是很迅速,只是停留在推广的阶段,想要改变这样的状态,就应该加强工作的力度,提升工作效率,借助发展迅速的科技手段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就是针对这样的情况,才需要我们国家和政府投入一定的资金,加大推广的力度,为一些必要设备的建立作出贡献,将其列入相关项目的投资当中。
3 结语
在农业技术转化过程中,农技推广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且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应着力于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保证发展的重要前提,不断地优化农技推广系统,克服一切困难,坚持不懈的努力,达到农业技术推广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立秋.农技推广基层区域站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2015,11(23):155-156.
[2]高启杰.我国农业推广投资现状及制度改革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6,23(19):211-212.
[3]胡瑞法,黄季馄.从耕地和劳动力资源看中国农业技术构成和发展[J].科学社会,2014,45(23):285-288.
[4]胡瑞法,李立秋.农业技术推广的国际比较[J].科技导报,2016,24(11):88-89.
[5]丁振京,孙丽敏龙头企业农业科技推广经济学分析[J].河北学刊,2014,11(31):385-386.
[6]毅斌.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模式选择[J].科技导报,2015,21(25):132-133.
(责任编辑:赵中正)